红楼梦的诗词很多,比如十二钗判词,菊花诗,五美吟,芙蓉女儿诔,柳絮词,葬花吟等等,还有不少对联,都是别有深意的,不能粗粗看过。

第五回,贾宝玉在宁府上房和秦氏寝室,先后看到了两幅画和两副对联,两幅画前面我们已经剖析过,本日来说说这两幅对联。
第一副对联,是与有劝学之意的《燃藜图》相匹配的,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幅对联大概也是红楼梦里最有名的一副对联了,即便是没怎么读过红楼的人,也多数知道这句话。

脂砚斋对这幅对联有一段批语:看此联极俗,用于此则极妙。
盖作者正因古本日孙公子,来源先下金针。

红楼梦里信息量很大年夜的两副对联细思大年夜有深意个中一幅人人皆知

也便是说,曹公写此联,是为了警觉像贾宝玉这样的巨室公子的,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学问和道理,洞彻生活这本无字天书。
当然,对付众人来说,也是大家适用的。
学问和文章来自哪里呢?并非全是书本,世事洞明了,人情练达了,都是学问,都是文章。
乃至比书本上学来的学问,笔下写出的文章,还要更故意义。

我们读书、写文章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学会做人,为了更好地生活。
但俗话也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时候,你读了很多书,但未必就能更好地生活。

反过来,大概你没读过什么书,但你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可能比那些满肚子学问的人懂得更多道理,也更会为人处事,更是个有生活大聪慧的人。
红楼梦里有哪些人做到了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呢?咱们随便举个例子,比如刘姥姥。
她虽然没文化,不识字,但这丝毫不影响她成为一个有聪慧的老人啊。
与贾宝玉这样的王孙公子比起来,单就社会阶层和衣食住行来说,刘姥姥自然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但若论生活聪慧、人情光滑油滑,刘姥姥显然又甩了贾宝玉好几条街。

从后文我们也能看出,贾宝玉虽然杂学旁收,于诗词联对上有些才学,但却是个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在姊妹群中再好,离开了那个富贵优渥的环境,他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因此,在甄士隐解读的好了歌中,提到“金满箱银满箱,展眼托钵人人皆谤”一节时,脂批提示,说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贾府败掉队,贾宝玉竟沦为托钵人。
第二幅对联,是与比较喷鼻香艳的《海棠春睡图》相匹配的,道是: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喷鼻香。
对此,脂砚斋也有批语,上句批曰:艳极、淫极!
下句批曰:已入梦境矣。
两句批语合在一起理解,便是贾宝玉为什么要在秦氏寝室安歇的根本缘故原由。
上句着眼于一个“春梦”,下句着眼于一个“酒喷鼻香”,这正是贾宝玉的日常。
而且,春梦也暗示了宝玉此后将会做一个与性有关的梦,这样喷鼻香艳的寝室摆设,不由得他不做这样的梦啊。

贾宝玉自幼长于内帷,又最喜好女孩,他自己的寝室,就曾被刘姥姥误认为是哪个小姐的闺房,以是当他被领到秦可卿寝室,看到各种摆设,又闻到一股细细的甜喷鼻香,他当然乐意在这里安歇。

实在,就单是那幅画,那一对对联,就能把人带入梦境。
秦可卿的寝室,与其说是寝室,不如说是瑶池,秦可卿自己也夸口说,我这屋子,大约连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贾宝玉的前世是赤霞宫的神瑛酒保,他可不便是神仙吗?而秦可卿的前世也是警幻仙子之妹,她也是神仙啊。
你看曹公行文,每句话都不是随便说的。
贾宝玉进入梦境后,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警幻仙姑所唱的“春梦随云散”,与对联上句遥相呼应。
至于“酒喷鼻香”二字,在其梦里,也都有呼应。
如果再八卦一些,大家将这两联末了一个字组合起来再看,正是“冷喷鼻香”二字,而同为来世造劫的薄命女之一的薛宝钗,日常所吃的药丸,不正是“冷喷鼻香丸”吗?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