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的创作,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它包括的期间共约五百多年,它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相传周王室有专人网络民间诗歌的制度,称为“采诗”。《诗经》中不少作品的辑集与这种制度有关。据《史记》等布告录,认为全书系孔子所删定。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所传的叫《毛诗》。四家解诗,多有不同。自东汉郑玄因《毛传》(原名《故训传》)作笺后,学《毛诗》的渐多,往后其他三家逐渐衰废,而且先后亡佚了。现在的《诗经》便是毛亨所传的。
长期以来,《诗经》一贯受到很高的评价。它对中国二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宝贵的古代史料。《诗经》在汉语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非常主要的,它反响了两千五百年前文学措辞的真实面貌,具有丰富的词汇,尤其在研究上古音韵方面,它是极为主要的资料。
《诗经》反响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描述了繁芜的社会生活,公民大众的思想和感情,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仅在十五国风中大量地反响出来,便是《雅》《颂》部分,也由于文学形象,每每大于作家的思想,只管作者因此他的阶级意识去表达他的主不雅观意图,但内容上还是要反响出客不雅观现实来的。更由于《小雅》《大雅》和《颂》是谈“王政”的,现实生活和社会抵牾,反响的更为突出、详细和深刻。过去《诗经》被统治阶级用做教养的工具,加以各类歪曲,一些文人学者加以穿凿附会去迎合统治者的思想,《雅》《颂》在本日被认为是为统治者做事的,一样平常选本每每不加以重视。实在,《雅》《颂》有不少篇章,直接戳穿统治者的丑恶,深中时弊,触及统治阶级内部实况。其艺术表现手腕,也是义深语曲,戳穿尖刻,爱憎分明的,公民性、艺术性不亚于民歌。如:
《小雅·十月之交》刺周幽王宠褒姒,用权臣,致国家危乱,公民受害。这首诗的第四章将与褒氏结党为恶的大小官员的姓名,都逐一指出,以明其罪。这是老百姓所难于理解的底细。
《小雅·雨无正》刺幽王昏暴,小人误国;戳穿了幽王政令如雨之多而皆苛虐。诗的第六章描述了年夜大好人做人难,国家处于危急地位,还怕两面得罪人。非士大夫难于如此自白。
《小雅·小旻》刺统治者政策邪辟,任用小人。诗的第二、三章阐述了统治者只信谗言,官吏只说而不愿负任务,国家焉得不乱?
《大雅·板》反响了当时政治的腐败,讽劝同寅挽救西周风雨飘摇的统治。诗的第五章描写公民苦极、贫极,而统治者不闻不问的现实情景。
《大雅·民劳》对暴君厉王听信奸宄及其暴虐之行,给以警告,劝他勿再纵容小人劳民害国。诗的末了一章:“公民劳苦够了,哀求轻微得安闲。抚爱这些京师人,国无残酷少祸乱。不要纵容阴谋家,严防缠你糖衣弹。制止暴虐与打劫,则使政治有变乱。王呀!
由于我是很爱你,特此向你来规劝”(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无纵诡随,以谨绸缪。式遏寇虐,无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对统治者既戳穿又规谏。
《颂》虽是敬拜乐歌,未直接鞭笞时弊,但仍旧反响出社会现实。如《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等诗篇,都透露了国家多难、自惩后患的史实。《载芟》《良耜》等诗篇,也反响出公民终岁劳累、统治者大肆剥削的事实。
《雅》《颂》部分,虽有些是宴会的乐歌,但却有不少暴露时政的作品,表现了对周室的趋于衰落的不安和忧虑;一些祭祖祀神的诗,供应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形的主要资料。以是,认为《雅》《颂》代价不大的想法,是个误解。
《诗经》反响了西周和东周五百年间社会的各个方面。文学家把它当作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来读,史学家把它当作宝贵的史料来研究。“读《蟋蟀》而知公民之俭朴,读《隰有长楚》而知公民之痛楚。”古人说得很详细。《诗经》较其他文籍为真实,这有其历史根源。那时统治者用民歌来检讨政治。“天子出巡,命太师陈诗以不雅观民风”(礼记)。《颂》用来祭宗庙。又还诵诗来作外交辞令。各国接待来宾时,必赋诗以见志(据顾高栋《春秋大事表》载赋诗凡二十八次)。再加上《诗经》全篇押韵,音节铿锵,人们乐于诵读。口语相传,虽遭秦火,仍无损于它的存在。《汉书·艺文志》说:“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于竹帛故也。”
《诗经》的内容,它所反响的尖锐繁芜的社会抵牾,它的极为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和公民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一、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诗。反响男女爱情生活的诗,在《国风》中占很大比重。这些诗大多数是民歌,感情大都是诚挚、热烈、纯朴、康健的。例如《周南·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一位在河边采摘荇菜的俏丽姑娘,并设法去追求她:用琴瑟作乐来表达爱她之意,用钟宣传打来使她快乐,表现了率真大胆的情绪。《周南·卷耳》写一个采卷耳的妇女怀念她远行在外的爱人,想象他在外的各种困顿情形,抒发了离愁。《鄘风·柏舟》写一个姑娘自己找好了工具,不顾礼教的束缚和母亲的阻挡,誓去世忠于爱情,不肯改变主张,表现了她的强烈的斗争性。《卫风·木瓜》写情人相互赠予东西,以表爱情。《郑风·风雨》写一个女子正在惦记她的爱人而爱人就回来了的喜悦心情。
《诗经》中的爱情诗内容非常广泛,从不同角度,表现恋爱生活的忧喜得失落,离合变革。例如《召南·野有去世麕》,写一个青年猎人在林中猎得獐和鹿,又砍了柴草,碰着一位使他惊叹地赞为美如玉的姑娘,得到了她的爱情。诗歌表现了他们的结合自然而又自由,感情纯洁而又粗犷。《邶风·静女》写一对情人在城隅幽会,男子来到时,他的爱人却故意躲了起来。他久等不见,急得“搔首蜘蹰”。等到他创造爱人已经如约来了,而且情深意长地送给他一把红草,就大喜过望。他以为那草儿“洵美且异”,由于那是心爱的人所赠。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情趣。
在《诗经》的爱情诗里,还有写恋爱被阻挡内心苦恼的,如《郑风·将仲子》;有写女子失落恋后对爱人的责怨的,如《郑风·狡童》;有写去世生隔绝的痛楚的,如《唐风·葛生》。
二、反抗并戳穿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以《魏风·伐檀·硕鼠》《豳风·七月》《小雅·大东》《大雅·荡·桑柔》等为例。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
“大东小东,杼柚其空”(《大东》)。
“曾是疆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荡》)。
“忧心殷殷,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靡所定处。多我觏(疒昬)!
孔棘我圉”(《桑柔》)。
“七月流火,玄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
在这些诗篇里,公民将贵族老爷比做大老鼠。还质问他们“不稼”“不猎”,为啥吃穿不缺?公民终岁为他们劳动,自己却没衣没食,不知若何度过寒冬。织布机上,还搜括一空。他们还重用暴虐、贪鄙的人掌权,使公民从西往东,居无定所,耐劳不尽。
三、反抗压迫。对统治阶级残酷的压迫,发出不平的呼声。以《召南·小老婆》《邶风·北门》《齐风·东方未明》《小雅·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北山》等为例。
“嚖彼小老婆,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小老婆》)。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北门》)。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明》)。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为恶”(《雨无正》)。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十月之交》)。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国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北山》)。
这些诗句,表现了劳动人民昼夜被贵族老爷们不顾去世活地逼着奔忙劳动,忙得衣裤也颠倒穿,许多苦役加于一身,家里妻子还诟骂不休,可是有的人却“燕燕居息”,在家享受,当然这只能是那些老爷们,连《侯人》(曹风)小吏的幼女都落到饿饭,家里大人更是饥寒交迫。这种结果都是邦君诸侯、三事大夫们所压迫造成的。
四、反抗行役。如《邶风·衰落》《王风·君子于役》《唐风·鸨羽》《小雅·祈父·小明》《魏风·陟岵》等。
“衰落衰落,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衰落》)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
曷其有所”(《鸨羽》)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祈父》)
……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仲春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恭人,涕泣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小明》)。
这些诗歌,详细、生动地反响了繁重的徭役、行役,强加于公民,使他们离乡背井,昼夜奔波,不能回家耕种养活父母。想自己回家,又怕加罪,遭受更大的伤害。
五、反抗婚姻的不自由。如《卫风·氓》,反响一个勤恳善良的妇女,哀诉她被摈弃的不幸遭遇,为后世《琵琶行》《长恨歌》《孔雀东南飞》等名篇之所本。《邶风·终风·日月·谷风》抒写了女子对狂暴的丈夫的怨恨;女子控诉丈夫对她的摈弃;女子遭受摈弃后倾诉自己的不幸。《王风·中谷有蓷》写弃妇悲苦无告。这些诗都对女子的不幸和婚姻的不自主寄托了深奥深厚的同情,发出了愤激的呼声。
六、戳穿并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罪过。统治者生活糜烂,造成公民的痛楚。《邶风·新合》刺卫宣公筑新台强娶儿媳的丑事。《齐风·南山·敝笱》对齐襄公兄妹私通,给予了无情的戳穿。这些见不得人的事,尽出在统治者身上。他们夜里大开筵席,不醉不止,可人民却是每食不饱,嗟叹“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七、反响公民劳动生活。《豳风·七月》《小雅·甫田·大田》《周颂·载芟·良耜》《鲁颂·閟宫》反响了农业生产已相称发展。农人“播厥百谷”,“黍稷重穋,稙穉菽麦。…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农夫们春播秋收,积粮纳税,以供老爷们酿酒祭祖宗。
《小雅·无羊》《鲁颂·駧》等诗篇,反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三十维物,尔牲则具。”“駉駉牡马,在垌之野。薄言駧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
思无疆!
”这些诗反响了那时的牧人,就能喂养大群的羊牛和各种毛色的马。繁殖这些大畜牲为人做事,这是畜牧业上的一个大进步。
《小雅·斯干》《大雅·緜》《鲁颂·閟宫》描写了劳动人民砍取松柏作为材料,筑土墙,建房屋,经由艰巨劳动,新居筑成,可挡风雨,可避鸟鼠。修了又平又直的大路:“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反响了在建筑方面的发展。
此外,反战思想也由一些诗篇表现出来。例如,在《邶风·击鼓》中战士说:“随从领队孙子仲,联好与国陈和宋。既不许可我回家,使我感到很心痛”(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战士和妻子诀别时说:“牢牢握着你的手,愿同偕老共白头!
”“可叹如今远别离,要想生还成梦呓;可叹如今永别离,我的誓约成空语!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豳风·东山》的东征战士也说:“一说快离东山归,念着西方使我悲!
缝件普通的服装,盼不当兵再打仗。”(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还有反抗殉葬的《秦风·黄鸟》篇也说:“苍天呀苍天,杀害年夜大好人不应该!
如果可赎这条命,人替百去世也愿挨!
”(彼苍者天,歼我外子!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想熏染。它们真实地反响了现实事物。特殊名贵的是《诗经》对现实事物的反响,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大量地利用了比、兴的艺术手腕来表现的。
历来人们以“赋、比、兴”作为《诗经》的写作方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用之辞也”(朱考亭语)。赋相称于本日文学上的阐述方法。比、兴相称于比拟、借喻、明喻、隐喻等修辞方法。
《诗经》用“赋”写的篇章,多是较长篇的。如《卫风·硕人·氓》《魏风·伐檀》《秦风·小戎》《豳风·七月》。至于《大雅》《小雅》,长篇特多,也即是用赋的写法多。但虽是叙事,并不排斥细腻的描写,如人物形象、人的内心活动和事宜过程,都写得形象光鲜,意境深刻,动听极深。先就人物形象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这一章,前五句写静的身体形象,已经非常美了,加上后二句,真是呼之欲出,把诗中人都画活了,是“转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秾纤得中,修短合度……”等《长恨歌》《洛神赋》的范本,开启后代刻画人物的先例。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早起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氓》)。
这章写出结婚,勤苦持家,生活渐裕,被摈弃,为兄弟所讥笑,感到无限哀痛的事宜过程和内心活动。古诗十九首《上山采蘼芜》《乐府·孔雀东南飞》及杜甫的《佳人》等,都是由这脱胎出来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小雅·采薇》)。
这章用写景物季候来托出内心活动,意境高妙,引人入胜,是由范例环境中刻画出范例性情来的范例。古人评它是《诗经》中的压卷,一点不错。
“……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㥺彼南亩,田唆至喜。”“……—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豚,献豜于公”(《七月》)。
短短两节,写季候,写农人的劳动:一年到头不得安歇,到年终,向老爷们献上年货。不禁使人想到《红楼梦》贾家庄头乌进孝,年终向贾珍缴纳财物,在大风雪天走了一两个月才到,贾珍还嫌少了的情形。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荡漾……”(《伐檀》)。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兼葭》)。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先祖匪人,胡宁忍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矣,爰其适归?”“冬日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小雅·四月》)。
《伐檀》情景如画,《兼葭》意境极美。《四月》以夏、秋、冬三种时令的特点:夏日酷暑,秋气肃杀,冬季寒冷陪衬时期离乱,公民无家可归的痛楚生活。写景写季候,都是为写人,写人的丰富的感情。
《诗经》的比兴写法,更是大量利用。如以硕鼠、鸱鸮,比喻剥削者与压迫者,不但形象生动,本色也极贴切。因此彼物比此物的范例例子。又如:
“如彼岁旱,草不溃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大雅·召旻》)。
这是用天旱成灾、水中枯槁的浮草,来比国家的动乱。又如: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
用高山、日月、松柏比国家的安定稳固。同前章一样,属于明喻手腕。又看: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墙有茨》)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墙有茨》是用难得拔除的墙上蒺藜草,比喻那些贵族老爷们所干的可耻行为,说来教人感到含羞。《中谷有蓷》是用山谷中的益母草,山洪来时被淹没;水退,又被风吹,太阳晒干。任那风雨摧残,干湿不由自身作主。比喻妇人被摈弃,无家可归,各处流落。《桃夭》则以当春桃树,红花盛开,鲜艳残酷,喻初嫁少女,光艳照人。这是借喻写法。
《诗经》的遣词造句,也极精练。墨客每每只用一个词语就画失事物的声色式样来,生动地表现了美好的境界。《文心雕龙·物色篇》说道: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连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余矣。”
这几句话,描述了《诗经》绘声绘色地状物的艺术手腕。墨客长于将丰富的感情,繁芜的事宜,美妙的意境,用一词一语来表达,这是《诗经》的艺术特色。例如《甘棠》,“召伯所茇”、“所憩”、“所说”三个词,包含教人勿剪伐甘棠树的缘故原由,是召伯曾在树下勾留过,反响出公民怀念召伯的心情。《邶风·终风》:“终风且暴,顾我则笑。浪谑笑敖,中央是悼。”个中,“暴”字指狂风大作,象征其人之狂暴,“笑”字形容其人之轻浮,对妻子的侮辱。“浪谑笑敖”一句为“笑”字作注释,“悼”字写出妻子的无限伤心烦恼。整章诗十六字,写出丈夫的性情,侮辱妻子的事宜和妻子感到的痛楚,真是精练极了。再看《黄鸟》中的“人百其身”一句,解释“三良”受公民爱惜的思想感情,是多么深刻,虽替去世百次也乐意,和《离骚》的“虽九去世其犹未悔”有着同样深奥深厚的想法。
末了,谈谈《诗经》的用韵。《诗经》三百零五篇,只有七篇没有韵。这七篇都在敬拜诗里(《周颂》)至于《国风》《小雅》《大雅》,是首首有韵。《诗经》的用韵格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句尾韵。例如《关雎》一章(鸠、州、逑押韵)、三章(得、服、哉、侧押韵》,《静女》全诗,《硕鼠》首章全都是句尾押韵。
第二,句中韵。《诗经》里不少的诗句以代词或语气词扫尾,韵每每在代词或语气词的前面。如《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檀干、涟、廛、貆、餐押韵),并不是押语气词“兮”的韵。
第三,在一章中,有一韵到底的,有换韵的。如《静女》第一章是一韵到底的(姝、隅、蹰押韵),第二章换了一次韵(娈、管押韵,炜、美押韵)。
第四,有句句押韵的,如《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有隔句押韵的。如《关雎》的第二、四、五章,都是第二、四句(偶句)押韵。有奇句和奇句押韵,偶句和偶句押韵的。如《静女》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荑、美押韵,异、贻押韵)。
《诗经》是民歌或仿照民歌的诗体;民歌是随口唱的,随口用韵,随时转韵,也便是所谓“天籁”(自然界的音响。指诗歌不事雕琢,得自然之趣)。因而,《诗经》用韵的格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以上所举几种。
总之,《诗经》在写作技巧上,遣词用字精练生动,句法章法变革无穷,状物写人形象逼真,叙事抒怀幽美动听。在内容上,反响了公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以及繁芜的社会抵牾,是一部文学和历史的艺术珍品。因此,将它的艰深的笔墨译成当代措辞先容给读者,是必要的,也是有代价的。
(选自《诗经全译》,袁愈荌译诗,唐莫尧注释。贵州公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