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军
清朝御窑督窑官唐英《陶成記事碑》载:“……有一新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水墨画装饰纹样”,这便是后人称之为墨彩、雍正期间创烧的一种釉上彩绘瓷器。
墨彩与黑彩不同。墨彩是在已烧制无缺的白釉器上用笔描述纹饰或题写诗词,放入大约八百度的窑炉中低温烘烤,出窑即见描述在白釉器上的水墨画。墨彩纹饰的玄色,浓黑如墨,微微泛紫,光泽油润,少有淡淡赭红点缀,更显画面端庄高雅。这类瓷品即是雍正官窑墨彩上等佳作。
黑彩最早可见明代晚期之五彩瓷器,用黑彩勾绘纹饰边线。康熙晚期五彩瓷器,既有黑彩勾边,也有黑彩纹饰。雍正墨彩与前朝黑彩不同,墨彩之墨是珐琅彩之玄色料彩。而且,雍正墨彩纯用墨黑,不用它色。其色黑中泛紫、紫中微红,油润无光,在白釉器上描述四季山水、花鸟鱼虫、宫廷仕女,具有逼真的水墨画效果。雍正墨彩常见器形有笔筒、笔架、笔管、水盂、纸镇等文房用具,其它还有盖碗、套杯、小盘等小件生活用器。其山水画大多是平坡秀峰近浓远淡,云峦雾霭弥漫沟壑,树木蒼郁掩映茅屋,其人物大多为高士探友、仙颜仕女,笔锋圆润流畅,墨彩浓淡自然,把水墨画的俊秀灵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墨彩瓷画,是传统中国画画法与珐琅彩施彩技法相结合的釉上彩绘工艺,也是景德镇御窑独具特色、新颖新奇的瓷画装饰形式。墨彩绘画,或浓或淡,或枯或湿,浓淡枯湿之变革,与中国水墨画之画法极其相似,以是又称“淡彩水墨画”。墨彩绘画方法,因绘画内容不同、被绘材质不一而变革万千。墨彩彩绘,大多采取“干彩法”、“点彩法”、“开相彩法”等多种技法绘画。彩绘时还要依据不同内容因画施彩,笔随心走、小笔复描、线内赋彩、一气呵成。讲究工笔绘画或兼工带写。画面清丽淡雅、意蕴深邃,构图空灵清晰、古朴生动,展现出墨分五色、浓淡合适之韵律美。墨彩以笔描绘、以黑取色,以浓淡、深浅、枯湿变革之墨,表现物象之色彩明暗、空间凹凸、意境情趣,墨彩作品的墨色、墨象、墨趣,又充分表示出作者的思想境界、雅俗意趣与绘画功力,用单一墨色将世间万物之内在本色与精神面貌表现出来——墨色幽雅,沉稳镇静,朴实无华,蕴涵万千天下勃勃活气。
雍正墨彩还有描金装饰工艺。墨彩描金,以康熙黑彩与色釉描金为根本,伴随雍正墨彩技能逐步完善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墨彩描金瓷画,用艳黑之墨绘画,烧成后再施本金(黄金细末)勾线覆盖、陪衬点缀,原来颜色单一之画,陡增富丽堂皇之势,再经二次低温烘烤,即可达到画面意趣高雅、画色金碧辉煌之艺术效果。“水晕墨章咫尺内,钩绰纵摯方寸间”。
清代黑彩涌如今康熙中期,或勾绘人物肌肤、或描述仕女发髻、或书写诗文款识。至康熙晚期,黑彩已经成为单独釉上彩绘表现主题的形式。康熙黑彩具有光荣浓重、沉稳莹亮之特点。康熙晚期,西方包括黑彩在内的珐琅彩传入宫廷,珐琅墨彩在雍正年间迅速发展。其绘画所用珐琅黑彩,从康熙晚期依赖入口至雍正初年自行配料成功,极大促进了雍正墨彩的发展。雍正墨彩打破了康熙朝写意画之风格,采取纤眇小笔描述纹饰,工致,细腻,典雅。乾隆期间的墨彩,继续了雍正朝清淡高雅之风,施彩浅淡,画简意浓,多见山水、人物及博古花纹。唐英以其艺术家之教化和督陶官之便利,亲手绘画了大量墨彩,尤以文房用具为多,并在墨彩器上题写墨彩诗文,创新、丰富了墨彩的表现形式,拓展了墨彩的艺术境界,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主要篇章。
(附图雍正墨彩描金山水纹笔管、笔架为作者旧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