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半夜这个针言,实在是由两个近义词重复组成的,也便是说,三更和半夜代表了同样的意思。精确到小时的话,古代的“三更”,是现在的北京韶光晚上11:00到凌晨1:00这两个小时。
要知道这个三更怎么来的,还得从古代独特的计时规则——十二时辰提及。
喜好看古装剧的人都理解,古代的一时辰便是现在的两个小时,按顺序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他们与详细韶光的逐一对应关系为:
子 23:00—1:00 夜半,别号子夜、中夜
丑 1:00—3:00 鸡鸣,别号荒鸡
寅 3:00—5:00 旦,又称黎明、清晨、日旦
卯 5:00—7:00 日出,别号日始、清晨、朝阳
辰 7:00—9:00 食时,别号早食
巳 9:00—11:00 隅中,别号日禺
午 11:00—13:00 日中,别号日正、中午
未 13:00—15:00 日昳,别号日跌、日央
申 15:00—17:00 哺时,别号日铺、夕食
酉 17:00—19:00 日入,别号日落、日沉
戌 19:00—21:00 薄暮,别号早晚、日暮、日晚
亥 21:00—23:00 人定,别号定昏
在这十二时辰的根本之上,古人又把每个夜晚分为五“更”,每一“更”也是两个小时。并且,每一更都有不同的打更办法,分别为:
【薄暮】(戌)一更一鼓 甲夜
19—21点 一慢一快,连打三次
【人定】(亥)二更二鼓 乙夜
21—23点 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
【夜半】(子)三更三鼓 丙夜
23—1点 一慢两快
【鸡鸣】(丑)四更四鼓 丁夜
1—3点 一慢三快
【平旦】(寅)五更五鼓 戊夜
3—5点 一慢四快
我们平常在古装剧里听到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便是人们晚上打更的声音。由于打更须要每天熬夜,以是古代人一样平常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一样平常是地位低下、生活没有出路,或者是罪犯等身份来从事。
说回到“三更半夜”这个针言,它正式的涌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该当是在宋代。
为什么呢?
由于唐代以前都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过一定韶光就不许人们出门。三国期间的曹操,还由于一位权臣的亲戚违反宵禁制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但是到了宋代,人们的好日子就到来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虽然在军事上一贯失落利,但人们整体的幸福度是不低的。
这种根本上,宋代全面放开宵禁制度,许可儿们通宵玩乐,民间也在此时自发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夜生活、消遣办法。
如此无节制的享乐生活,为“三更半夜”这个词的涌现供应了现实的土壤。
末了,还为大家找了几首带有“三更”字眼的诗词,与大家一起欣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