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觞漫谈】
人在这个天下上活一辈子,就彷佛是大梦一场。
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都曾经提出过这样的想法。不过,最早该当也是从魏晋期间开始的,魏晋之前的人们受儒家思想影响很重,子不语怪力乱神,更加看重社会现实和人的今生。
新生的玄学与佛学的传入,给了中国知识分子新的创作土壤,也拓宽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深刻了人们的思想境界,诸如玄学的真与自然,佛教的前世今生,循环,色与空的不雅观念,都给中国的文学带来了深刻的改变。
也是从魏晋开始,文人有了创作的自觉意识,开始主动的去思考看似虚无缥缈的人生。思考的尽头,逃不过人间间的生老病去世,以是一种悲观的不雅观点便是在这世上及时行乐,短短几十年,眨眼的韶光就过去了,不应该辜负光阴。
这样的思想演化到后来,变成了一种出世的哲学。人们以人生如梦为借口,想要忘掉尘俗的统统,托身山水田园之中,享受真实的生活与生命。
就算没有做成隐士,这种思想也给了中国的文人一条退路,当政治上不顺利的时候,他们的心里至少还有一个隐蔽的家园,对美好的期许,给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力量。
【临其诗境】
本日我们来看李白,李白生平的大多数韶光在四处流落中度过,纵然有那么一段定居安陆的韶光,他也是热心于仕途,四处干谒以求举荐,没有老诚笃实待在家里的时候。
后来终于得到了入京为官的机会,却又由于耿介天真的个性很快就受到了打压,不久被赐金放还。
感想熏染到官场的阴郁之后,李白对付仕途的态度也有了细微的变革。之前被压抑着的佛道思想重新涌现,炼丹访道,及时行乐的卷土重来。
在某一年的一个春天,李白宿醉之后酒醒,醒来后听见鸟儿在中庭唱歌,半醉半醒的李白对着此情此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一首言志诗。
【经典原文】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
以是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
借问此何时?东风语流莺。
感之欲嗟叹,对酒还自倾。
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条分缕析】
这首诗上来就气势逼人,以一个强势的问句开头。
人活在这天下上,不过便是一场大梦罢了,为什么要为了人间间的一些得失落去劳碌终生,而不好好享受生命的快乐呢?
到第二句,我们就明白李白发问的缘故原由是什么,是为了引出自己。正由于如此啊,我才宿醉终日,颓然地睡在家中。
醒来之后,睁着朦胧的睡眼看一眼庭前,有一只鸟儿在盛开的花丛中啼叫。
于是就去问那只鸟儿,现在是什么时节了。
可是这个鸟儿并不理他,妖冶的东风正和她聊的愉快,根本估计不到李白的存在。“东风语流莺”,两个经典的意象放在一起,春天残酷的美好一下子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李白去问一只鸟,这个细节也很有趣。远古期间的人们尚处在无知之中,认为万物皆有灵,到李白这里,仍旧认为万物皆有灵,都可以与我互换,可见这个中天性的传承。
被冷落之后,李白彷佛有所感慨想要发出,但是转头又埋倒在羽觞中,自饮自酌。
长歌一曲等待明月涌现,可能是要和明月说说心里话吧,但是一首歌唱完,心中的感情也都吐了出来,唱完,也就忘情了。
这首诗,就算把名字挡住,我们一眼也能看出是李白写的,虽然有模拟陶渊明《饮酒》诗的身分,但是李白的豪放与浪漫,实在是千古之间唯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