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入北京,崇祯天子自缢于煤山,象征着大明王朝的覆灭。
做生意出身的郑芝龙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局势,权衡利弊之后,选择暗通大清势力,表示大清入关之时,便是他屈膝降服佩服之日。

此时的郑成功正坚守仙霞岭,和父亲郑芝龙的政治态度背道而驰。
大清势力对郑芝龙虚与委蛇,想通过郑芝龙赚郑成功自动屈膝降服佩服,殊不知郑成功起誓要守住明朝的一片地皮——台湾,当仁不让的举起来反清复明的大旗!

郑成功在北伐南京抗击清廷失落败后,率领残部退居厦门,面对清政府的迁界政策,郑成功的军对队在厦门已经得不到任何粮食和物资的补充,郑成功将眼睛放在了海岛台湾。

此时的台湾被荷兰殖民者霸占着,郑成功对台湾一无所知,但是所处的形势不容他作出别的选择,收复台湾已经是迫不及待了。

中日混血终年夜后成为收复台湾的平易近族英雄复台一诗流传至今

台湾总督揆一在清廷迁界后,决定和郑成功通商贸易,以填补台湾的税收丢失。
可以说清廷的迁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郑成功通过通商这一路子去理解台湾,以为日后收复台湾做准备。

在通商贸易的过程中,郑成功派人绘制了台湾的舆图,从此,拉开了抗击贺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序幕。

1661年2月,郑成功率领将士在金门举行誓师大会,随即率领军队向台湾海峡进发,抵达台湾鹿儿门港,台湾当地百姓见到郑成功率军到达,不仅热烈欢呼,而且给与大力增援,为郑成功的顺利上岸创造了条件。

此时的揆一后悔不迭,率领荷兰殖民者开展反击,凭借贺兰的坚船利炮分三路进攻郑成功,郑成功命将领陈泽率领大部分兵力正面迎敌,另派兵力两面迂回进攻,荷兰军顿时手足无措,郑成功顺利收复赤嵌城。

台湾城是荷兰统治者的核心,此时已变成一座孤城,郑成功兵分两路,一起围困台湾城,一起开荒种粮。

荷兰殖民当局派兵增援均被郑成功率军打败,此时的揆一伶仃无援,在郑成功率军炮击台湾城后,揆一无奈选择会谈,被荷兰殖民者盘踞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光复。

郑成功激动万分,写下《复台》一诗: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光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这首诗也成为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见证!

参考资料:

郑成功平生简介 . [2018-2-28]

国学导航-清史稿 . [2018-2-28]

倭寇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沿海地区的抢夺 . 网易新闻 . [2016-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