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什么是歌行体?

明代诗评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曾经说过:“歌,曲之总名。
衍其事而歌之曰行。
歌最古,行与歌行始汉,唐人因之。
”可见歌行便是叙事为主的诗歌,它始于汉乐府,到唐朝时开始成为正式诗体。
大略点说,“歌行体”类似于以七言为主的中长篇叙事诗,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很多中、长篇抒怀诗、写景诗也属于歌行体。

自唐代以来,歌行体名篇浩瀚,例如《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路难》、《琵琶行》、《长恨歌》、《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兵车行》等千古绝唱都是歌行体,乃至《红楼梦》中的《好了歌》、《葬花吟》等也都属于歌行体。

歌行体一样平常具有以下特点,知道这些特点,结合以上例篇,我们就能很轻松地判断一首诗是不是歌行体。

什么是歌行体我们读过的这些名篇都是歌行体具有六大年夜特点

一.全篇字数不固定

歌行体容量大,一样平常比绝句、律诗要长,例如《长恨歌》120句,《琵琶行》88句,当然也有句数较少的,例如《将进酒》28句,当然还有更短的。

二.以七言句为主,夹以杂言

歌行体以七言句为主,很多全是七言句,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春江花月夜》、《琵琶行》等。
有些歌行体夹杂三、四、五、六、八、九言,乃至十言、十一言等。

例如李白这首较短的歌行体《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这首歌行体以七言句为主,夹杂五言和九言。
而《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为十言,“岑役夫,丹丘生”为三言,这些在歌行体中都属于普遍征象。

三.押韵自由

歌行体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换韵次数不限;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可以平、仄韵换押,总之和格律诗比较,歌行体押韵非常自由。

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雨夜》便是平、仄韵换押,每四句一换韵。

四.诗句多律化,多对仗句

虽然歌行体不属于格律诗,但也有不太严格的平仄交替、相对和相粘规律,目的是使歌行体音律和谐,朗朗上口。

对仗句在歌行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如《琵琶行》中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密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歌行体中的对仗一样平常都是宽对,无需很工致。

五. 修辞办法多样化,重字普遍

歌行体利用多种修辞办法,如回环、重叠、顶针、叠词等,加强节奏感,强化诗意。
重字征象在歌行体中非常普遍,乃至是一种特色,例如《春江花月夜》中涌现12个“江”字,14个“月”字等。

回环的例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纪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顶针的例子:杜甫《兵车行》中的“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叠词的例子: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等。

六. 措辞普通流畅

乐府歌词多来自于民间,而歌行体脱胎于乐府,因此歌行体具有措辞自然流畅、普通易懂等特点,便于表达诗人情感,便于流传和传唱,如《将进酒》、《琵琶行》都是如此。

朋友们,读了本文,是不是对“歌行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