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玄月初九。

“九” 是阳数之极,玄月初九这一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以是称为 “重阳”。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当代社会将重阳节定为 “老人节”“敬老节”。

重阳·节日习俗

重阳节|登高望秋川 重阳敬安康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
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尚,故重阳节又叫 “登高节”。
重阳节正值秋季,天高气爽,登高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开阔视野,不雅观赏到壮丽的秋季自然风光。

赏菊、饮菊花酒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尚。
菊花象征着高洁、龟龄,重阳赏菊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东晋期间。
菊花在重阳节前后盛开,其花色丰富,姿态互异,人们不雅观赏菊花以祈求龟龄和吉祥。

饮菊花酒的习俗也历史悠久,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 “吉祥酒”。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期间,村落庄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村落庄旅游的一种时尚。

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带喷鼻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这一习俗早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者插在头上。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等。
“糕” 与 “高” 谐音,吃重阳糕有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糕的制作材料多样,常日会有面粉、糖、果料等,有些地方还会在糕面上插上彩色小旗,更加增长了节日的气氛。

重阳·精彩人生

与旧书不离不“弃”的王爷爷:

位于重庆渝中区复兴路旧货市场里,一家面积不大却堆满一层层旧书的书店格外显眼,这是一家开了二十几年的老书店,名为“弃书库”。

“弃书库”店主是75岁的王爷爷,衣着朴素、精神抖擞、爽朗健谈。
王爷爷说:他喜好读书,1999年就从事卖旧书的事情,最开始摆地摊卖旧书,后来搬到这10平方米的小书店,岁月更迭,留下痕迹,堆叠成了现在满满当当的“弃书库”。

“人弃我取”,他用四个字形容这些年来的事情,“书店里的所有书都不是我自己的,都是别人抛弃、放弃、丢弃的,我去捡起来,搬到这个地方。
”一个仅有10多平方米却被一摞摞旧书堆里,包含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美术乃至教辅等书本。

将人生过得“微醺”自洽的雷婆婆:

雷婆婆说,她的爱好与很多同龄人不一样,“我不爱打麻将,不去跳广场舞,很多年也没看过电视了。
”比较之下,雷婆婆更喜好跟年轻人相处,“年轻人有活力,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我最喜好跟年轻人互换。

谈及学做咖啡,雷婆婆见告:“有时喝到儿子递过来的手冲咖啡,瞬间就爱上这种口感细腻的饮品。
我现在学做咖啡、做精酿啤酒完备是出于个人兴趣,跟以前我做什么事情没有关系,便是自己想要学习和考试测验。

把普通屯子生活过出“花样”的张爷爷:

原来这里只是一片荒坡,重新建筑改造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7000多片瓦,一晚上全部从山坡底搬上来。
”从几十年前的土墙屋子,2011年一砖一瓦推翻重新堆砌,隔年建成红砖房后,2022年又开始建堡坎动手装修正造:拆吊顶、换门窗、铺地板、改厨房、种花园……终极建造成现在这被四季更迭的花卉簇拥,美不胜收的花园别墅。

张爷爷说,他20多岁时就爱上了园艺,那时经济比较困难,也没什么种花技能。
现在有条件了,只要能找到的植物,他都会花心思种在院子周围,没有种花的花器爷爷就用上家里的烂瓷盆、电饭锅、土罐等。

张爷爷在山里住了四十多年,如今三代同堂。
家里的小辈们加倍频繁地回到这里,贴心贴腹地爱上这里,张爷爷的儿媳陈女士感叹,“随着一家人共同参与小院改造过程,大家沟通变多了,我们百口人的情绪也变得更加紧密。

重阳·在重庆

“七普”数据显示,重庆市老龄化程度已处于中度老龄化阶段。

2023年末重庆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765.94万人,占比是24.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603.50万人,占比是18.91%。

老龄奇迹是保障和改进民生的主要内容。
当前,我市通过调度企业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根本养老金,持续提高公民群众生活保障水平。
按照国家统一支配,近期我市将按照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再次提高城乡居民全国根本养老金,估量将惠及377万人。

除此以外,我市还聚焦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拓展医疗保障的“丰富度”。
全力打通医疗做事“末了一公里”。
目前,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通过医疗救助渠道救助困难老年人近278万人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康健管理做事率达67%,老年人家庭年夜夫签约率73.74%。

部分图源 | 央广网

笔墨来源 | 综合重庆日报、央广网、重庆市统计局等信息

来源: 重庆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