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其一

唐·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王昌龄被选入唐诗三百首的两首乐府诗塞上曲苍凉塞下曲悲壮

开头四句,诗人为我们描述了肃杀凄凉的秋天景色,“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寒蝉、萧关、塞外、黄芦草,都是范例的边疆秋天景色,王昌龄以这些景象开头,让人感到阵阵寒意,那么,戍边的征夫所处环境之恶劣,自然不言而喻了。

接着墨客引出戍边之事,“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幽州与并州,都是唐代的边塞之地,在这里,搜集了无数志愿和被迫前来的士卒,但无论他们为何而来,结局却都是一样的:皆共尘沙老。
要在此地,待上一辈子,一贯到年迈体衰,也无法回家,只能埋葬于黄沙白土之中,这种结局,实在太过悲惨了。

末端两句,墨客又给出了一个强烈的比拟,“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不要学那些无所事事的市井无赖们,他们即便再夸耀自己的骏马,又有什么用呢?这看似是墨客对这些“游侠儿”的训斥,但如果我们联系上面的两句,就不难创造墨客的朝气之情!
戍边为国者,落得老去世黄沙的了局,市井上的无赖泼皮,却好马好衣,愤懑之情,不言而喻。

王昌龄此诗,以苍凉的边塞秋色为背景,表现了墨客对戍边征人的无限同情,全诗充满了苍凉之感。

塞下曲

唐·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开头四句,仍旧以塞外艰巨的环境起笔,“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墨客抓取了军队渡过饮马河这一行动,描述了深秋时塞外苦寒的景象,而且将重点只放在了两点上,一个是“水寒”一个是“风似刀”,简洁明了,如临其境。
正由于风大,以是白日里黄沙漫天,一贯到日落时分都未停歇,临洮这个地方,也只能在暮色中模糊而现,墨客这两句,侧面描写了风大沙多的塞外景不雅观,堪称气势恢宏,不禁让民气惊。

接着两句描写战役,用侧面描写,“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临洮之地,自古便常常经历战役,开元二年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反攻袭击临洮,大唐军队奋力反抗,大败吐蕃军,斩获仇敌无数,俘获牛羊无数,诗中所说的“长城战”便是此战。
众人都说,这一战打出了大唐的威风,堪称斗志昂扬!

但,这些都是别人对此战的意见,王昌龄本人并不直接评价,而因此一个比拟强烈的迁移转变结尾:“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从古至今,临洮这里,都是黄沙肆虐,而在那凌乱的蓬蒿之下,是无数战去世者的白骨!
王昌龄对昔日的“长城战”无一字评价,却将这场残酷的战役,进行了十分形象的还原,墨客不用多说,蓬蒿下的白骨,便足以解释问题!
此句一出,震荡之极,墨客的目的也已经达到,至此停笔,只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手腕不可谓不高。

王昌龄这首诗,以构思取胜,通过侧面描写突出战役的残酷性,以此表达对战役的意见,全诗悲壮生动。

王昌龄这两首以乐府为题的边塞诗,苍凉悲壮,读来令人动容,这两首诗也由于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当选入到了《唐诗三百首》中,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