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季秋拍,“古籍善本 金石石本”“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包罗明清及至近当代赏心悦目的稿抄本一组,席卷罗振常旧藏王国维《词录》《曲录》《戏曲考原》手稿,阮元、张廷济、梁同书、王国维、金蓉镜等题跋《明朱国祚手定册立明光宗为皇太子仪注稿》,王世襄俪松居抄本《十百斋字画录》,柳亚子《松陵女子诗屑》手稿及文献资料,谢无量诗文稿长卷等,与同好共飨。
Lot 3052
王国维手稿罗振常旧藏
词录一卷、曲录六卷、戏曲考原一卷
1908-1909年手稿本
7册
14.5×25.3cm、15×24.5cm
著录:
1、潘飞声辑、沈宗畸校刻《晓风阁丛书》,宣统元年(1909)番禺沈氏刻本;
2、陈乃乾辑《重订曲苑》,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3、王国维撰,徐德明整理:《词录》,学苑出版社,2003年;
4、王国维著,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浙江教诲出版社、广东教诲出版社,2010年。
钤印:王国维、王国维印、人间、上海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退还图书章
题识:
↑向上滑动阅览
1、王国维《词录序例》:
长夏苦热,不耐深奥深厚之思,偶得仁和吴昌绶伯宛所作《宋金元现存似义词》,叹其包罗之勤,因思仿朱竹垞《经义考》之例,存佚并录,勒为一书。搜录校勘,月余而成,聊用消夏,不敷云著述也。
一、明人及国朝人词多散在别集,既鲜总汇之编,亦罕单行之本,一人见闻既惭狭隘,诸家著录亦一毫芒,故以元人为断。
一、诸家词集有刻本者著刻本,无刻本者著钞本。刻本有以词单行者著单行本,无者著全集本。亦有刻本罕见而著某氏钞本者,单行本不敷而著全集本者,求其当也。
一、海内藏书家收藏词曲者昔不多觏,近惟钱唐丁氏、归安陆氏藏词最富。乃一岁之中,陆氏之书归日本岩崎氏,丁氏书亦为金陵囵书馆所购。然近于厂肆又屡见丁氏之书,知金陵典守并未严密,此后又不知流落何所。所幸丁氏藏词除元三数家外,仁和吴氏皆有副本;陆氏藏词之与丁氏别出者亦不多,吴氏亦间录之。欲趍录者,尚可问津耳。
一、竹垞《词综·序例》所举古人集中附词,如《林处士集》附词、刘子翚《屏山集》附词,皆仅三首;罗愿《鄂州小集》、顾瑛《玉山璞稿》附词仅一首,以不能成书,故不录。余鄙人所未见,不能定其多少者,仍著于篇,亦遇而废之,不若遇而存之之意也。
一、词人字里、官阀,其词无通畅本者略注于下;有刻本者阙之,间有考证亦辄附入。
一、诸家词集或注佚,或注未见,然注未见者非无已佚,注佚者亦或能发见,固不能定精密之界线也。
一、长夏畏热,终日简出,参考之书无多,商榷之益尤鲜,尚冀大雅君子匡其不逮,幸甚。
光绪戊申(1908)秋七月,海宁王国维识。
2、罗振常《词录》跋文:
《人间词话》谓《花间集》不登二主及冯词,乃因与花间词派不合。案:赵《集》《欧阳炯序》为蜀广政三年,当南唐升元四年。唐初有国,距南唐亡尚卅五年。时南唐词风尚未振起,赵安得预为选之?其时中主未立,后主初生,冯延巳年卅余。毛子晋亦以《花间》未收南唐词为阙憾。
3、王国维《曲录》自序:
余既录宋金往后戏曲,得三千有余种,乃喟然叹曰:钧是物也!
或尊为文学之冠冕,或贬为游戏之末途,岂不异哉?我国文学中之最不幸者莫戏曲,若正史艺文志及四库总目,既不著录海内藏书家,亦罕蒐集数百年间其亡佚澌灭者,何可胜道。昔明李中麓作《张小山小令序》,谓明初诸王之国必以杂剧千七百本遣之,然宁献王权撰《太和正音谱》所录杂剧,仅五百余种,与元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大略相同,则中麓千七百本之说,殆不可信矣。然此五百余种固无恙也。逮万历间臧懋循刻《元曲选》时,假之黄州刘延伯者,仅二百五十种(见《静志居诗话》),而臧氏所刊又止百种。此外明刊总集如《元人杂剧选》《古名家杂剧》《盛明杂剧》等,今皆绝不可覩,且《元人杂剧选》《古名家杂剧》中所刊元剧,除其与《元曲选》复出者,所增亦不过数种,即令此二书尚存,今日元曲之存者,亦不过百十种耳。此后藏书家之以藏曲著者,则有淡生堂祁氏、述古堂钱氏。钱氏所藏杂剧至三百四十余种(见《也是园书目》),其宋元本书后归江阴季氏,唯戏曲不知何属。淡生堂之书则明乱时悉载至云门山寺,唯遗元明以来传奇,多至八百余部。而叶儿乐府、散套不与焉,朱竹垞犹及见之(见《静志居诗话》卷十六,今淡生堂书目仅载小令、套数十余种耳)。其后云门山寺之书半归余姚黄太冲师长西席,半归石门吕留良。而此八百余部者,不知流落何所矣。乾隆丁酉,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设局修正曲剧,并校苏州织造进呈词曲,时总其事者为江都黄文旸,今其目之载于《扬州画舫录》者,自元明至国朝共约千种,且入内府后,存佚亦不可知,什一之存,唏其仅矣。不揣固陋,甄录古人曲本之见于纪载者,并考作者姓氏、爵里,旁及本事,都为六卷,共得三千余种。箧中所藏,尚不逮其十分之一,聊以资蒐讨之助云尔。世之君子有慕淡生、述古之风者乎,其有造于文学者,岂玑鲜也!
宣统改元(1909)春三月,海宁王国维自序。
4、王国维《曲录》序:
戏剧之兴,由来远矣。宣和之末,始见抽芽;乾淳以还,渐多纂述。泗水潜夫,纪武林之杂剧;南野村落叟,录金人之院本。丑斋《点鬼》,丹邱《正音》,著录斯开,蒐罗尤盛。上自洪武诸王就国之装(见李开先《张小山小令跋》),下讫天崇私家插架之轴,则有若章邱之李(《列朝诗集》李开先小传),临川之汤(姚士粦《见只编》卷中),黄州之刘(《静志居诗话》卷十五臧懋循条下),山阴之淡生(同上,卷十六祁承璞条下),海虞之述古(钱曾《也是园书目》),富者千馀,次亦百数,然中麓诸家未传目录,《也是》一编仅窥崖略,存什一于千百,或有录而无书。暨乎国朝,亦有撰著。然《传奇汇考》之作,仅见残钞;《广陵》进御之书,惟存《总目》;放失落之厄,斯为甚矣!
鄙薄之原,抑有由焉?粤自贸丝抱布,开叙事之端;织素裁衣,肇代言之体。追原戏曲之作,实亦古诗之流。以是穷品性之纤微,极遭遇之变革;激荡物态,抉发民气;舒轸哀乐之余,摹写声荣之末;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虽雅颂之博徒,亦风趣之魁杰。惟语取易解,不以鄙俗为嫌;事贵翻空,不以谬悠为讳。庸人乐于问鼎,壮夫薄而不为。遂使陋巷言怀,大家青紫;喷鼻香闺寄怨,字字桑间。抗志极于利禄,嘉话止于枕席,意匠同于千手,性情歧于一人。岂讬体之不尊,抑作者之自弃也。然而明昌一编,尽金源之文献;吴兴百种,抗皇元之风雅。百年之风会成焉,三朝之人文系焉。况乎第其卷帙,轶两宋之诗余,论其文体,开有明之制义。考古者征其事,论世者不雅观其心,游艺者玩其辞,知音者辨其律。此则石渠存目,不废雍熙,洙泗删诗,犹存郑卫者矣!
国维雅好声诗,粗谙流别;痛往籍之日丧,惧来者之无征;是用博稽故简,撰为总目。存佚未见,未敢颂言。时期、姓名粗具条理,为书六卷,为目三千有奇。非徒为考镜之资,亦欲作搜讨之助,补三朝之志所不敢言,成一家之书,请俟异日。
宣统改元(1909)夏五月,海宁王国维自序。
王国维的学术造诣广博深邃,他于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笔墨、版本学、音韵学、甲骨文、汉晋简牍考释等方面均有阅读,堪称文学、史学一代宗师,建树颇丰。其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之仅见。王国维生平颠沛流离,五十而殒,可谓英年早逝。其文献手迹已多难寻觅,仅有零种存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个别学术机构,民间鲜有一见者。今季嘉德此部手稿搜集师长西席三种词曲著作,分别为《词录》一卷、《曲录》六卷、《戏曲考原》一卷,内容极为完全。几经离乱手稿能无缺保存至今,令后学得见师长西席手泽,实为万幸。
王国维(1877-1927)
王国维从前濡染于西方哲学,三十岁后才折向文学,并萌生了“生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的伟大誓愿。《人间词话》和《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转型进入“文学时期”最主要的学术成果。两部著作堪称其文艺理论著作的扛鼎和殿军之作。而《词录》和《曲录》、《戏曲考原》三部撰著则是王国维为完成这两部主要著作而预先打下的最主要的资料和理论基石。
《词录》是王国维在吴昌绶《宋金元词集见存卷目》的根本上,参酌朱彝尊《经义考》体例纂辑而成的词集目录著作,叙录了唐五代宋金元各朝词集存佚、版本和作者情形,偶加校勘,编成于1908年7月,编撰韶光介于王国维编著《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和撰写《人间词话》之间。在版本目录等方面《词录》受到了《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的影响,而其散存的词学不雅观念则与稍后完成的《人间词话》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词录》手稿以“懿文斋”稿纸撰述,钤有“王国维印”白文方印,“人间”朱文方印,以及“上海图书馆藏”朱文长方印。稿本中可见光绪戊申(1908)秋七月王国维题识撰写的《词录序例》。王国维完成此书后,将《词录》稿本持赠罗振常,罗振常的补证也在一定程度长进步了《词录》的学术代价。《词录》手稿在王国维生前未正式出版,2003年经徐德明整理后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曲录》和《戏曲考原》分别是王国维涉足戏曲研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专著。王国维于1908年首先撰写整理出《曲录》一书。此书算是当时研究戏曲作家作品之完备总目,有了这部著作,才有其日后总结性的《中国戏曲史》的刊世。今季此部《曲录》稿本即为王国维手录誊清完成的定稿本。稿本誊写于红、绿相间的“懿文斋”信笺纸上,书中虽偶有改动,但字迹隽秀,钤有“王国维印”“人间”朱文方印,以及“上海图书馆藏”“上海图书馆退还图书章”朱文长方印。卷前有王国维宣统(1909)春三月自序、宣统(1909)夏五月序两篇。此书完成后经罗振玉交付沈宗畸出版,被先后收录、出版于宣统元年(1909)潘飞声辑、沈宗畸校刻的《晓风阁丛书》,以及民国十四年(1925)陈乃乾编辑的《重订曲苑》中。
《曲录》对中国曲目进行了整体梳理,共辑入曲目3178种,是件极具首创性的工程。根据此书,王国维确立了中国戏曲研究方向。《曲录》的完成,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学术反响,更是对后世戏曲目录体例起到了率先垂范的浸染。从戏曲研究的历史角度核阅《曲录》一书,它堪称近代中国第一部剧目汇编性专著,也是王国维为戏曲研究领域做出分外贡献的开山之作。
王国维《戏曲考原》手稿
《戏曲考原》创作于1909年,是王国维的第二部戏曲专著。顾名思义是专门磋商戏曲的起源与形成。全书旨在探索“崛起于金元之间”的中国戏曲与“前此之文学”的关系。王国维从汉之乐府、角觝戏,唐之歌舞小戏、大曲和宋元杂剧、转踏等方面广泛考索中国戏曲的渊源和流变。正是在《曲录》、《戏曲考原》等诸项专题研究的根本之上,王国维才得以用三个月的韶光,将“研究所得,手所疏记,心所储藏者,借此得编成(《宋元戏曲史》)一书,否则荏苒不能刻期告成”。梁启超夸奖王国维:“创治《宋元戏曲史》、搜述《曲录》,使乐剧成为专门之学……实空前绝业,后人虽有补苴附益,度终无以度越其范围。”
罗振常《词录》跋文
此部王国维词学、戏曲手稿为罗振常旧藏。罗振常(1875-1942),字子经,乃罗振玉之弟。光绪戊戌(1898),罗振玉在上海设立东文学社时,罗振常、樊炳清与王国维同学。宣统庚戌(1910),罗振玉开始汇刊、讲求甲骨笔墨,编辑《殷虚书契前编》,罗振常曾为其做了大量的拓墨事情。宣统辛亥(1911),罗振玉派罗振常赴豫省访殷虚遗物,此行的成果一部分刊入罗振玉辑录的《殷虚古器物图录》中,罗振常自己也著述甚多,“积稿累累” ,史学研究造诣尤为突出,著有《南监本新唐书斠义》《新唐书斠议正误》等。至其校订题跋的经史类著作更是不一而足,由其编辑并由蟫隐庐印行的《邈园丛书》二十六种,即曾影响一时。
Lot 3248
阮元、张廷济、梁同书、王国维、金蓉镜等 题跋
明朱国祚手定册立明光宗为皇太子仪注稿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写本
1卷
102.3×29cm、414.5×29cm、238×29cm
著录:
1、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三十二
2、(清)张鉴《冬青馆集》
3、《王国维集》第一册
题签:先太傅文恪公册立仪注稿。十一世裔孙贞瑞谨藏。
题首:明太傅朱文恪手定册立光宗仪注稿。钱唐后学梁同书书。钤印:山舟、梁同书印
题跋:
1、右来岁夜学士朱文恪公删定万历二十九年冬十月册立光宗为皇太子仪注稿一卷。史称公争国本至数十疏,储位卒定,而竹垞太史籍先太傅奏疏尺牍卷后亦云。先公万历中以礼部左侍郎掌本部尚书事,清性著闻。是时朋党纷争,先公中立不倚,惟力持谠议,抗疏建储。迨册立旨下,出仪注于袖,越宿而大典行。盖此卷即其所手订之稿,今以《明史 · 礼志》证之,大致不殊。惟志云“天子御奉天殿”,而卷云“文华殿”,则三殿既灾故也。其于慈圣太后止,云“宣文明肃”而无“贞寿瑞献”,则加徽号尚在十月后也。仪注元本“皇太子”下四王,即史所云,同日封贵妃子为福王,皇五子为瑞王,皇六子为惠王,皇七子为桂王也。恭妃者,光宗生母也。皇贵妃者,郑贵妃也。端妃者,皇五子之母周端妃也。当日礼官具注如此。公笔削之,使十余年不举之典一朝而定,不雅观此益叹公大节克建,而竹垞太史所述祖性之不诬也。嘉庆九年(1804)甲子秋玄月,朱氏裔孙诸生墨林持此索题,因写跋归之,俾其家世世永保焉。浙江巡抚扬州阮元。钤印:阮元之印
2、后学冯登府曾不雅观于娱老轩。钤印:冯登府印、太史之官
3、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四月十六日,嘉兴张廷济第三次读于西埏里寓。钤印:张叔未
4、咸丰六年(1856)岁在丙辰清和月既望,析津李嘉瑞读。钤印:□□、嘉瑞
5、册光宗为太子在神宗廿九年,而恭妃之薨在三十九年,稿末或注二妃已逝,于灵前见礼盖未考耳。四王虽同日受封,而惠、桂两王尚幼,虑有改命,故略之。文恪以前此一年署礼部,曾劾郑国泰,而仪注之定竟出其手。不雅观卷中凡遇保姆字样,悉行抹去,若早知异日有客魏之难,而预为防维者,大臣为国随处留神,不以细故而加忽,即此可想见矣。咸丰六年(1856)五月八日,吴江沈日富敬不雅观。钤印:富之
6、稿中跳行处多不如式,盖公余令家之小吏为之,非部吏所具,且不雅观纸端所注字,则此已三易稿矣。公于国家大事用意不暂舍如此,真可为后世法,不独朱氏所当宝也。咸丰七年(1857)四月十二日,震泽陈寿熊识,钤印:寿熊
7、咸丰七年(1857)四月十四日,吴江洪文益敬不雅观。钤印:文益
8、咸丰丁巳(1857)立秋前三日,吴江张森榦敬不雅观。钤印:韫卿
9、咸丰七年(1857)岁在丁巳壮月中秋前五日,秀水郑庆庄敬读。钤印:静轩
10、咸丰九年(1859)己未立秋后一日,张乃治、张乃淳敬读。钤印:元之、张庚生
11、旷典传前代,仪定亲老臣。昔年终国脉,此日重家珍。一卷云仍守,年秋楮墨新。试看塗乙处,字字动星辰。咸丰十年(1860)闰三月,复丁老民吴江仲湘拜题。钤印:复丁老民、仲湘六十往后之作
12、《明史》列传载,公争立储事,独详其劾。郑国泰言外戚不当预闻斯事,及言冠婚过时,皆人所不能言者。盖此光阴宗已生十九年矣,储二国本也。公之立朝有古大臣风,于此可见。此册立仪注,公所点窜皆有深意,盖此事实定于公手。后人宝此,正当如天球河图,而居高位有辅相之任者,不当以公为取法耶。同治壬申(1872)夏四月,李龄寿展读数过谨跋。钤印:李龄寿印、匏斋
13、文恪立朝偘偘,而于建储事尤力持之。今读此稿,想见大臣筹国至意,历劫不磨。今文孙春山幸宝藏,于兵火之余将善继先哲志业,以是卷卜之可矣。同治癸酉(1873)夏五,后学张王熙谨识。钤印:张王熙印
14、史称公争国本至数十疏,大节炳于日星,文达公亦言。其始末綦详,不复赘。此手定建储仪注册稿,点窜不苟,经久如新,神明呵护有以也,朱氏当永宝之。光绪己丑(1889)夏六月,权知吴江县事蒋一桂敬题。钤印:蒋一桂私印
15、光绪壬辰(1892)夏四月下澣,后学周龄敬不雅观。钤印:周龄、鹤亭
16、此卷旧为朱氏家藏,今归吾友蒋孟蘋学部。案竹垞师长西席《史馆上总裁第六书》及《书先太傅奏疏尺牍卷》后并云:“册立旨下仪注皆先公预定出诸袖中”,盖即据此文恪手定仪注为说也。《上总裁书》又言:“公上言国朝册立东宫无谒,谢贵妃四拜之礼,宣德、嘉靖旧仪,与今有别,故《实录》特书是年礼臣悉从裁革。”今此稿中皇太子有拜母妃,无拜皇贵妃事,则竹垞之言信矣。又稿中本有“一内侍引皇太子诣恭妃前行四拜礼;一内侍引□王诣皇贵妃前、□王诣端妃前,各行四拜礼”二条,文恪删之,而于末增入“一内侍引皇太子、亲王各诣母妃前行四拜礼”一条。盖时福王母已为皇贵妃,而皇太子母尚为恭妃,与瑞王母端妃名位不殊,言之不顺。故以“母妃”二字浑括此等处,极有用意。昔竹垞言其家有容堂所藏文恪手迹,多至四椟,经乱尽失落之。既而搜访掇拾五十年,装界成六册,皆奏疏尺牍也。此卷既非疏稿,又系折本,当不在所装六册之内。今六册者不知存佚。而此卷独存,足以见前代大臣之存心,是足珍已。辛酉(1921)孟冬,海宁王国维敬不雅观并识。钤印:王国维、静安
17、《曝书亭文集》两记文恪公于册立东宫事特详:一云“上言国朝册立东宫无谒,谢贵妃四拜礼”;一云“太傅通籍没,未尝引布告合作,故平生疏牍皆自具草。万历中以礼部侍郎掌本部尚书事,抗疏建储,迨册立旨下,出仪注于袖,信宿而大典行”如斯。今见此卷,与竹垞言皆合,则其文可信,而传于兹,益明前辈言行不苟如是。竹垞大集垂天壤,人服其博而不知其谨严,此当表出者也。又文恪公有《容堂集》,为一夙儒涂抹不传,仅著其目于府志经籍目中,予所见有《商河谱序》《江西铁柱不雅观序》两篇而已,附著于此,以待广徵。孟蘋与其子榖孙皆留神文贤文字,缇袭宝藏亦可尚也。戊辰(1928)闰仲春,秀水金蓉镜记。钤印:蓉镜、闇伯自赏
是卷系朱彝尊曾祖朱国祚为万历天子册立宗子朱常洛为皇太子时,制定校改大典仪程草稿。朱贞瑞题签,粱同书引首,阮元、冯登府、张廷济、李嘉瑞、沈曰富、陈寿熊、郑庆庄、张乃治、张乃淳、仲湘、李龄寿、张王熙、蒋一桂、周龄、王国维、金蓉镜等人题跋不雅观款。明清两代一贯为朱彝尊家族宝藏,晚清民国间为吴兴藏书家蒋汝藻密韵楼所得。
阮元、张廷济等人题跋不雅观款
明神宗朱翊钧由于宠信郑贵妃,迟迟不立东宫太子,导致在朝大臣对“国本”之担忧,终极酿成旷日持久“争国本”案。按照明代宗法制,太子首先应是嫡子即皇后所生皇子,若皇后无子,则立皇宗子。太子须尽早册立,以便早定“国本”。
神宗王皇后没有儿子,按礼制宫人所诞宗子朱常洛应被封为太子,但神宗却久不立太子,并进封自己宠爱之郑妃为地位仅次于皇后之皇贵妃。神宗的延宕立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朝臣与神宗展开了持续十五年的辩论,哀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神宗拖延不立太子的举动也惊动了其母李太后,在李太后的坚持下,神宗终于答应尽快举办册立分封大典。
王国维考证长跋
万历二十九年(1601)玄月十八日二更时分,神宗溘然颁下谕旨,立宗子朱常洛为太子,并准备举行册立皇太子和分封皇子大典,正式颁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当时代理礼部事的朱国祚很快拿出预先准备的《册立仪注稿》,并在修正后于二十三日正式呈上《册储分封仪注》。
从仪注稿的内容来看,在这场拖延达15年之久的“争国本”阴霾笼罩下,万历天子、孝定李太后、皇宗子朱常洛、恭妃、郑贵妃、皇三子朱常洵的繁芜关系,都使得这次皇太子的册立非同平凡,不管是详细仪注的拟定,还是见礼的办法,都与明制的一样平常规定存在差异,表示了朱国祚的“巧思用意”。从修正痕迹来看,自朱国祚拟出初稿后,又经由其修订,由于定稿须要上呈万历天子,此草稿则存留在了朱氏家中,并一贯由其子孙收藏。
Lot 3266
(清)金应瑗 撰 黄宾虹 题识
十百斋字画录 二十二卷
王世襄俪松居抄本
2函22册附3页
11.7×27.3cm
题签:
1、十百斋字画录二十二卷。金应瑗。上函。俪松居钞本。
2、十百斋字画录二十二卷。金应瑗。下函。俪松居钞本。
题识:
1、黄宾虹题识:《十百斋字画录》。金应瑗,字步蘧,号讷人,江南徽州府歙县西乡严寺镇人。祖长浦,字瞻原,干隆戊辰进士,官吏部主事。父梓,更名廷杼,字含英,壬午举人,官溧阳教谕。伯叔云槐,字冠伦,辛巳进士。榜字辅,壬辰进士,翰林院修撰。兄弟甲辰进士,官山西巡抚。应琦,字元梦,丁酉举人。应,字理函。应璋,字雅甫,工山水。应球,字松岑,工书法,皆载《歙县志》。步蘧能诗。同邑方辅,字君任,号密菴之婿。金农,号冬心。秦大士,号涧泉。闵道隆,字晴兰。黄金鉴,字右衡。彭光斗,字煦菴。皆其师友之最,著者兹查所著字画录中,分干支,订二十二册。时期、名人前后虽有不齐,但依原目编注,见某卷第几页,以为索引。统统可仍原书,不必变动,问有误笔、漏字能另抄。清本细较改动,付刊以传,诚艺林之盛事也。不雅观斋师长西席大雅教正,黄宾虹拜读。
2、Brought to me Jan 5 1941. Returned to Jan 7.
3、《十百斋字画录》书后,自来法书名画藏之盛,夙称江南。歙,本古吴越地,代着艺文。明董玄宰、陈仲醇津津拎溪南吴太学之清鉴堂,其他收藏不胜偻数,逮至干嘉,雄村落曹氏、严镇金氏崇尚风雅,均为后起。洪杨乱作(1851-1864),古物星散,余来北游胜怀乡国,曹氏裔孙获赌某世守俪笙相国手录字画册,令不雅观斋师长西席亦出旧藏。金步蘧氏所辑字画录,见标皆思表扬著述传古,信令艺林之士争先快睹,所惜战氛不靖,写校多禧,益以喷鼻香岛浙东事变(1942年),家书隔绝,心绪纷烦,未克竟襄盛举,以瞻厥成。而曹氏旧藏曩旋里门,不乏所见,如金氏所录有陆西星《蔬菜卷》、僧渐江《桐阜图》今犹流传燕市,虽欲逐一校勘其鲁鱼亥豕,以及转徒聚散之迹,而不可得为可嘅已。壬午之夏(1942年)黄宾虹识。(王世襄抄录黄宾虹题识,仅录第一段,后两段内容及题名与上文相同,不录)
4、《十百斋字画录》抄本装订收据,上盖有宝文书局印章,上有地址“北京,隆福寺街电○三〇四贰号”
此件王世襄抄本,乌丝栏,墨笔楷书,每半叶9行,行19字。王世襄抄书专用纸,左下角有“畅盫钞存”篆书四字,上方有墨笔书叶数,每卷目録、正文分别记叶数。深蓝色竖式插套,按原书天干、地支装为两函,有王世襄题签。前五册甲、乙、丙、丁、戊卷当是王世襄师长西席本人所抄,天头处有墨笔批注,朱笔句读。正文所録印章为墨笔手绘。自庚卷起不写叶数。朱条记品级,无框,正文所録印章为墨笔朱框手绘。
黄宾虹题识
王世襄抄录黄宾虹题识
王世襄题签
抄本中夹有装订此书的收据,上盖有宝文书局印章,上有地址“北京,隆福寺街电O三O四贰号”,可见此书抄毕装订在北京,王世襄于1943年在四川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据此推断,王世襄抄録此书的韶光应该是在1942年旁边。
是书系“十百斋主”金应瑗私家字画著录著作。共著录法书593件,自汉迄清,以天干编号;绘画465件,由唐迄清,以地支编号。全布告述藏品名目、题识、印记、质地、尺寸为主,偶有评述之跋语。因作者收藏丰富,长于鉴识,尤以其藏品中每有诗札或长题识的画迹,较一样平常字画著录供应的资料丰富。题识中还有不少论书论画或记述画家行迹的笔墨,可订补字画家的著述和画史记载。
金应瑗(清乾隆间),字步蘧,一号讷人。安徽歙县人。雅好古物,尤好法书名画,自有唐迄于清代,旁观者万计,收贮者千计,至五十岁成《十百斋字画录》。自称有“立轴百幅,横幅百卷,书页百帙,奇书百部,旧拓百种,佳砚百方,铜印百颗,汉镜百圆,古瓷百器,时花百盘”,故自名为“十百斋主”。
Lot 3055
柳亚子
《松陵女子诗屑》手稿及文献资料一组
近代写本
6册附柳亚子与毛主席合影1框
尺寸不一
柳亚子出生于素有“东南文献之邦”的吴江,自古以来,吴江便是文学渊蔽、人才辈出的地方,吴江先贤留下的文集、诗集等成为可供后人研究和借鉴的主要文献资料。清末民初,吴江有识之士便致力于乡邦文献的网络,如陈巢南、沈昌眉等人,但个中收藏最多、质量最高的还数柳亚子。亚子师长西席尝云:“余自束发受书,即有志里中文献……稍长,从陈子巢南游,搜讨益力”。柳亚子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着力搜集、整理、刊印吴江乡邦文献,为乡邦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与柳亚子合影
此件即为柳亚子网络吴江乡邦文献的干系手稿与资料一组,包含柳亚子《松陵女子诗屑》手稿3册107页,封面题“第二册,松陵女子诗屑,从正始集摘抄”,钤有“磨剑室主”印章,天头处有批注与按语。《松陵女子诗屑》是柳亚子从前辑录家乡吴江及干系女子诗词之作,是有关闺秀题材及苏州乡邦文献的主要作品。此文稿因柳亚子帮忙同邑薛凤昌(即薛公侠)与费善庆辑邑中名媛诗编成《松陵女子诗征》而发,系《松陵女子诗征》出版底稿。据稿中按语可知,柳亚子自余十眉处借得《檇李诗系》四十二卷,又从蟫隐庐购《檇李诗系》四十卷,从中补得诗征、诗拾、诗萃中所缺同邑女子诗四十三首、与松陵干系者诗八首,撰成此《诗屑》,将之寄予薛氏,补入薛氏著作。费善庆、薛凤昌所编《松陵女子诗征》从共十卷,收录闺秀270人,得诗2000余首,1918年由吴江费氏华萼堂刊刻,柳亚子此件手稿当写就于此前。
柳亚子批注《吴江诗粹目录》抄本
另有柳亚子批注《吴江诗粹目录》抄本1册,柳亚子赠书《续素衣诗》1册、《闹红一舸词剩》1册,封面均钤有“柳亚子师长西席赠书”蓝印,以及毛泽东与柳亚子合影1框。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更名弃疾,字亚子,以字行,书斋名羿楼,江苏吴江人。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心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中心文史馆副馆长等职。擅诗词,与毛泽东多有唱和。著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集》《磨剑室文录》等。
Lot 3054
谢无量
《三月晦日答湛翁》等诗文稿长卷
1942年写本
1卷
308.5×20.3cm
此件谢无量诗文稿长卷,首题“壬午春集,三月上巳”,尾署“民国卅一年六月,谢无量撰”。内收三月晦日答湛翁、壬午四月初六挽天师洞彭椿仙炼师、安岳邹柴庭师长西席祖传,个中“湛翁”即马一浮,谢无量与马一浮同为国学大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于儒、佛、道乃至考据学、医学、西学等皆有探究,兼擅诗词、书法。二人通过晤谈、诗歌、书信等办法进行了长达60余年的学术交往,可谓“文字情深”,也堪称二十世纪文人交往的典范。三月晦日答湛翁即为谢无量和马一浮长诗,是谢老诗文创作与千锤百炼过程的写照。
谢无量
谢无量(1884-1964),原名蒙,字大澄,号希范,后易名沉,字无量,别号啬庵,四川乐至人。近代著名学者、墨客、书法家。1901年与李叔同、黄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学,民国初期曾任孙中山师长西席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等职。后从事教诲和学术研究,历任川西博物馆馆长、中国公民大学教授、中心文史馆副馆长等职,于书法、诗文、经史、哲学等方面均允为一代大家。
Lot 3053
郑振铎
《中国文学史》(第10-20章)手稿
近代写本
135页
28.3×40.5cm
《中国文学史》是近代历史上一部完备的中国文学史,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全体历史过程和真实面貌。同时,该书涉及文体种类很多,史料丰富,所收材料如变文、戏文、诸宫调、散曲、民歌以及宝卷、弹词、鼓词等是同期间其他书所未论及的。郑振铎首次把历来不为文人雅士们所重视的“俗文学”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阐述,以他独到的见地,为“俗文学”正名,为“俗文学”争得了文学殿堂中的应有席位,充分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此件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手稿一组,共135页,包含第十章《建安时期》21页、第十一章《魏与西晋的墨客》26页、第十二章《玄谈与其影响》9页、第十三章《中世文学鸟瞰》9页、第十四章《南渡及宋的墨客们》19页、第十五章《佛教文学的输入》8页、第十六章《新乐府辞》9页、第十七章《齐梁墨客》17页、第十八章《批评文学的发轫》6页、第十九章《故事集与笑话集》6页、第二十章《六朝的辞赋》5页,所用均为西谛稿纸。手稿中有大量的修订、编辑痕迹,对理解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的创作思路与过程有着非常主要的代价。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笔名郭源新、落雪等,原籍福建长乐,生于浙江温州。中国当代精彩的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亦是中国文博奇迹的开拓者。曾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等。著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研究》等。
Lot 3279
王懋竑稿本八十八种集册
清写本
2册
19×31.2cm
钤印:白田、白田草堂、白田世守、王懋竑印、王懋竑予中氏、懋竑、予中、□□、王希伊印、耕伯、在川、王惟贤印、惟贤、小白、宝斋、宝斋一字小白、青白堂、高云共此心、在水一方
题签:
1、王白田师长西席手稿。下册。煦。
2、□朱□八十八种手笔奇不雅观。上后学乔守跪拜题。
3、小朱子八十八种手笔奇不雅观。下后学乔守跪拜题。
此套王懋竑稿本分为高下两册,共网络王懋竑稿本八十八种。
上册:《圣贤语辨续集》《古今韵解续集》《诸母说续集》《名医论文集》《宋丞相记续集》《陈谏议考记疑》《程朱集记疑》《道德经考异续集》《谢恩谨奏文集》《朝政私议续集》《拟朱子表别集》《拟殿试策别集》《书本禀帖续集》《名宦看语续集》《不雅观风告示续集》《捡验详稿续集》《世谱独断续集》《家菴募修续集》《祖训拾遗续集》《父书必读续集》《赠编修公行实续集》《刘太孺人节略续集》《告词别集》《祝文别集》《节妇碑记续集》《直躬墓志文集》《纯儒像赞文集》《绅士斋跋续集》《乡善人传续集》《邑文士编文集》《题文稿前续集》《题图咏后续集》《与契友书续集》《答同寅启续集》《赠行集序文集》《劝赈粟文文集》《寄内家书续集》《会亲请启别集》《邑侯寿序续集》《命妇祭文续集》《修隍庙疏续集》《育婴会引续集》《输社仓谕续集》《免渔户呈续集》。
下册:《读朱随笔记疑》《读史偶谈记疑》《良政传抄》《先贤语录》《壁中诰续集》《座右箴别集》《自愧语续集》《自警语续集》《戒弟言续集》《戒姪言续集》《训子言续集》《训孙言续集》《著书略》《藏书目》《作业单》《日教材》《学文续集》《和韵文集》《对联》《书法续集》《诗数纪续集》《诗文体续集》《名家题衡》《丽体句选》《杜笺订悮续集》《王选证讹续集》《苏词赏别集》《庾赋驳别集》《力学指迷别集》《作文提要别集》《示诸生续集》《示学者续集》《古文补续集》《时文规续集》《论文续集》《评文别集》《日记》《偶记别集》《卦图证》《医方商》《题签》《试笔》《考册附》《礼单存》。
王懋竑(1668-1741),字予中,号白田,江苏宝应人。清代前中期的主要学者。在学统四起、名家辈出的清代学术史上,王懋竑因纂订《朱子年谱》而久负盛名。其经史考据的造诣亦受到乾嘉以降后学,如纪昀、王鸣盛、钱大昕、赵翼、阮元、曾国藩等人切实其实定与普遍推许。同时也得到了近百年来诸多名家学者的高度肯定。
Lot 3283
(清)沈好友 辑
鸣坚白斋传钞未刻词稿
清沈氏鸣坚白斋黑格写本
1函10册
11.7×18.5cm
钤印:沈汝瑾字石父号怀埜、王懋宣、张道彭、桑园珍藏
是书黑格抄本,版心下镌“鸣坚白斋”。内收宋代朱敦儒《樵歌》三卷补遗一卷、宋代李曾伯《可斋词》六卷、宋代吴潜《履斋师长西席遗集》一卷、宋代杨泽民《和清真词》一卷、夏元鼎《双溪词》一卷、李弥逊《筠溪乐府》一卷。《樵歌》、《和清真词》册内天头及行间有古人朱笔校记。
沈汝瑾(1858-1917),字公周,号好友。江苏常熟人。家富藏古砚,多稀世珍品,与吴昌硕交往甚密。工诗,著有《鸣坚白斋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