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江苏新闻广播联合南京市教诲局,推出“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
我们一起《随着古诗过端午》。

▾ 点击收听 ▾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作者:(北宋)欧阳修

去同伙家过端午他写下了这首传世名篇

朗诵:林杉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林杉和南京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的学生们

名师与你聊古诗

曹勇军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西席,江苏省特级西席,江苏省首批正高等西席。
现任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南京市中语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整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持“江苏省语文课程基地”培植,开拓出“经典夜读小组”“玄武湖明月诗会”“古诗词吟唱节”等系列语文校本课程,践行生活化语文的教诲追求。
2018年被《中国教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应邀在全国各地开设讲座和不雅观摩课300余次节,揭橥论文150余篇,出版论著《语文,我和你的故事》、《曹勇军和他的语文空想国》等10余部。

这原是一组词,一共有12首,逐一咏唱一年12个月份的景致和风尚。
这首词是第5首,写的是端午节的风情。
据当时人条记中记载,是作者在太守李端愿的端午节宴席上写的。

词的上阕,选择端午节代表性的景物和民俗,把端午节的风情写得热烈而又浓重。
“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石榴花盛开,一片火红。
“妖艳烘”,形容石榴花开得红艳如火。
“绿杨带雨垂垂重”,密密的垂柳在小雨中挂满雨珠重重垂下。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人们用五彩的丝线裹起有角的粽子,煮熟后用精美的盘子盛着,送给闺中女子。
“生绡画扇盘双凤”,写的是生丝的画扇上画着一双风鸟,作者用这个俏丽的物象暗喻闺中的女子。

词的下阕抓住民俗风情来落笔,写出作者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
“正是浴兰时节动”,唐宋时称端午节为浴兰节,据记载,那天要用兰汤——用喷鼻香草浸泡的热水——来沐浴,以避邪祈福。
“菖蒲酒美清尊共”,客人们一起共饮美味的菖蒲美酒。
“菖蒲”是一种水生植物,古代端午节要喝菖蒲泡的酒,以避邪延年。
“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酒后不知不觉睡着了,窗外黄鹂鸟时时发出一声鸣叫,惊醒了作者的美梦。
“犹瞢忪”,“犹”,意思是“仍旧”;“瞢忪”,意思是“睡眼惺忪的样子”;“等闲”,意思是“没来由的”。
合起来是说,作者在睡意朦胧的美梦之中被黄鹂的鸣叫声惊醒。
也有人依据“纱窗梦”,认为写的是女子从美梦中惊醒。
这样理解也说得通。

这首词描述了端午节的风尚和风情,渲染了一种欢畅的节日气氛。
你看,五月榴花如火,绿杨垂垂,端午佳节,人们用五彩丝线包粽子,沐浴换衣,饮菖蒲美酒,享受节日的安宁和幸福。
其实在这些民俗风情背后还蕴藏着我们民族的历史影象和文化传统,它源自我们对屈原这位伟大墨客的纪念。

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中有一则记载,见告我们“五色新丝缠角粽”这个民俗的由来和变革:“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去世,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子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众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端午佳节,当你和家人团圆,一边品着雄黄酒,一边吃着“五红”,品读这首佳作,我们对这个节日会有更加深透的体验和认识。

《随着古诗过端午》栏目

由江苏新闻广播、南京市教诲局联合制作

※ 感谢南京市玄武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参与节目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