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作为玄门基本教义的主要构成之一,被玄门视为主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玄门视为至上的三清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以是该当说玄门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玄门。
《道德经》分高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全的哲学著作。@泽光书院 操持用81天韶光,对《道德经》中的81章,每天一章节进行解析和译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理解《道德经》。
第43章 无为之益【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人无间,吾因此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腾跃穿行于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中。空虚无形之物,能自由透任何没有间隙的地方。我因此懂得了“无为”的益处。这种无言的教养,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解析】
上一章老子讲了万物的和气,这一章紧接着上一章的论述,连续阐述“柔’’和“无为”的妙处。
“天下之至柔”,天下的至柔之物是什么呢?答案显而易见,便是水。水为至柔、至顺的、事物,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先容过水的一些特性,它泰然自若、无欲无求,可以任由我们把它放到不同的器皿之中。水是最柔和的事物,它象征着大道的德行。水也是无欲无求的事物它总是安静地绕开繁华’顺着低洼的河谷缓缓前行'默默无闻地顺流而下'滋润津润田地、山谷。它决不会在阵势的险要或壮不雅观的地方容身勾留,它造福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它决不居功自傲,而是甘于卑下的地位。
上面所说的,是水至柔的一壁,但这还不敷以解释水的实质。水的实质是什么呢?老子说:“(水的实质便是)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老子看来,只管水是至柔至顺的东西,但它可以在最为坚硬的东西中驰骋、奔流。虽然水柔弱到了近乎虚无的境界,但是这并不虞味着它柔弱可欺。李白有句诗写得好:“抽刀断水水更流。”水是柔顺的,但是当它面对锋利坚硬的刀时,却丝毫也不畏惧,这难道不值得人们敬佩吗?我们知道“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两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韶光久了,水点就可以在坚硬的岩石上穿个孔。石头是坚硬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任何的空隙可侵袭,但是水却能凭着不断地积累侵入石头内部,可见具有柔弱特性的水拥有着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从不可知的宇宙洪荒年代开始,水就凭着自己柔顺的特性攻无不克,险些侵略了所有的领域:陆地、平原、丘陵、沟壑、沼泽、低谷、深潭。以是,水是万物的生存之源,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源泉:我们尚在母体之内的时候,羊水就为我们供应给养;同时,羊水也保护着我们的身体,以免受外物的挤压而造成侵害。因此,可以说水是孕育我们的源泉,没有水我们就无法孕育成长,也就不能存活下来。水的浸染是巨大的,但是它却十分谦善,时候表现出无为、素朴、缄默的柔和状态。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水的柔和,表示的是朴素无为,如果人类能够拥有水一样的特性,那就做到了心静如水,也就不会陷入争名夺利的泥潭中了,自然也就少了许多痛楚和烦恼。水至柔至顺,无为不止,纵然受到侵害也会坦然面对。通过这一章,我们该当学习柔水的处世态度,当我们面对侵害时,该当效法水的与世无争,该当宽容地对待统统,而不要睚眦必报。
王弼《道德经注》
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经。虚无柔弱,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无为之有益也。
柔弱的水和气是什么地方都能到的,无孔不入。虚无柔弱的东西哪都能到。什么也没有也就不会有竭尽,非常优柔的东西是不能被折断的。由此推理,就知道无所作为的益处了。
苏辙《老子解》
以坚御坚,不折则碎;以柔御坚,柔亦不靡,坚亦不病。求之于物,则水是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无入有,无未尝劳,有未尝觉。求之于物,则鬼神是也。因此贤人唯能无为,故能役使众强,出入群有。
以坚硬的东西来抵御坚硬的东西,不是折断便是破碎;以柔弱的东西抵御坚硬的东西,柔弱的也不会败倒,坚硬的也不会受到危害。具备这种柔弱性子的物质便是水了。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想进入实际存在的东西,会受到抗拒不能进入;不存在的东西进入实际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不会劳累,实际存在的东西连觉得都觉得不到。具备这种能力的东西便是鬼神。以是贤人只有能够无所作为,才能利用浩瀚刚强的事物,管理各种实际存在的东西。
欢迎关注@泽光书院 ,让思想充足生活。阅读可以让人得到聪慧启示,让人滋养浩然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