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江东去的豪迈,有梦里挑灯看剑的沧桑。

看着东坡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也想象那风中博浪的洒脱。

读着“梦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随着恍然。

看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干瘪”也感叹情深。

敲窗夜雨惹思愁万俟咏的一首长相思通篇写雨却无一个雨字

读着“笑谈渴饮匈奴血”也热血沸腾。

宋词这颗残酷的明珠里,蕴含着无数多彩的文章。

本日禀享一首长相思.雨

作者是 万俟永(mò qí ) 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史料记载此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北宋末到南宋初那个时期的人。
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
此人仕途不顺,屡试不第,于是绝意做官,纵情歌酒。
他精通音律,与周邦彦、田为、晁元礼等共同审定旧调,创造新词。
其词审音辨律,造语典丽,每出一词,越日即盛传都下。
北宋末年全体朝廷都醉声歌舞,以是他的词大多也都是歌颂太平之类的。
但是个中也不乏佳作,比如本日先容的这首《长相思.雨》

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大概意思是:

雨一贯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
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彷佛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

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闷的人喜不喜好听,仍是一直地下着,雨滴一贯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首句“一声声,一更更”形容雨声,连用两个叠字,描摹雨断断续续的声音,既显得形象,在声音上也显得贴近。
夜深人不寐,以是雨声更清晰。
听雨之人点一盏孤灯,隔窗昕雨。
“此时无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
“无限”二字又模糊了这种直接。
只知情意无限,苦处无边,却不知究竟是什么样的苦处使人永夜失落眠,寂寞如此。

“梦难成,恨难平”,用两个“难”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
因难以入睡,以是道“梦难成”,连暂时躲避到好梦中去都是一种奢望;又因情在心头辗转,更兼一夜风雨,触动愁思,以是“恨难平”。
但是雨不管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听”,只管“空阶滴到明”。
“愁人”怪雨无情,不顾人的心情,点点滴滴到天明,这解释人一夜未睡。
“一声声,一更更”的雨声,凄悲惨凉,人的愁绪在这悲惨的雨夜更加明显,无穷无尽。
全词无一处提及“雨”字,却处处是雨。
可见作者功力。

蒋捷有一首听雨的词,把听雨分成三个阶段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少年时候的我们高枕而卧,醉里贪欢,哪有什么烦恼呢,这时候听雨,雨也是欢畅的。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中年听雨,羁旅乡愁,西风雁影,多了许多愁绪。

老年听雨,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统统已经无可奈何,也已经识破了尘凡各类,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估计万俟永的这首听雨,大概是壮年之作吧,各类愁绪听雨时,梦也难成,恨也难平。

雨,像落入人间的精灵,它无意惹那人间的愁情万种,也不知那尘凡悲欢离合。
却总是被人授予各种感情。

唐寅说“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青春误了与雨何干?适值销魂时候,雨打梨花。
于是雨变成了痴情少女的寄托,一声声,一阵阵。

李煜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故国远,人悲惨,悲惨雨夜人添愁。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碰着雨,于是人也寒雨也寒。

秦不雅观说:“清闲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飞花若梦,丝雨如愁。
那绵绵轻雨如诗如梦,多愁善感的人,细细的体味着那些闲愁。

僧人志南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早春的雨是温顺的,抚摸着杏花,留恋着东风。
这时人也陶醉雨也陶醉。

雨无情,人有情,那敲窗夜雨的点滴声,悲惨了谁家夜晚?又是谁的多情授予了雨?

古往今来写雨的诗词不知凡几,哪首写雨的诗曾经冲动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