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闻蝉》【宋】杨万里

老火薰人欲破头,唤秋不到得人愁。

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站在立秋的晨光里,举头看旷远的天空,夏秋交替,旖旎多情。
从此,夜晚有了明月微风,夜清如水。
天地有了轻雾暗笼,寒蝉声微。
今夜的蝉鸣依旧扰人,不过却有了另一番意义,在阵阵鸣叫声中我们会迎来一个新的节气——立秋。

看看前人笔下的立秋诗词夜来一雨将秋至今晚蝉声始报秋

《立秋》

【宋】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虽然有秋,景象却依然酷热,夏季的酷暑仍旧没有消退,只有在立秋之后,等待着一场秋雨一场凉,才能彻底告别酷热,迎来风凉的秋日。
四季皆有美,秋日不仅有天高气爽,也有丰收的喜悦,只是一年已经由了一半,不免让人有些忧伤。

《立秋》[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出了夏秋之交自然界的变革。
有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如“满阶梧叶”,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有的变革不是很显著,如首句通过声音能判断出是来自“乳鸦”,次句写立秋夜扇的风特殊风凉。
这都反响出墨客对事物的变革特殊敏感,对生活的不雅观察与体验特殊细致。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立秋之日,白居易来到曾经赋诗唱和的曲江边,想起了他的好朋友元稹,人生得一心腹足矣,而白居易和元稹便是名副实在的心腹好友,人生的起起伏伏变幻莫测,无法预见,但是在迢遥地方能有一个好友在想念,不得不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大概你身在他乡,大概你劳碌于自己的生活,但是请在立秋之日,想起你的好友,想起你的心腹,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吧!

《咏廿四气诗 立秋七月节》

唐·元稹

不期朱夏尽,凉吹暗迎秋。

天汉成桥鹊,星娥会玉楼。

寒声喧耳外,白露滴林头。

一叶惊心绪,如何得不愁。

白居易写立秋思念元稹的深情,而元稹的立秋是若何过的呢?元稹比白居易小七岁,两人同年及第,并成为终生石友和诗友。
二人一手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被众人称为“元白”。
瞥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日来临了。
夏日的暑气未消,秋风已携凉而至。
时令的更替让元稹有些心绪不宁,不知不觉的有了一些愁绪。
“伤春悲秋”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感情,秋日的寂寥没有让人感到高兴,反而还在思念夏天的勃勃活气。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嫡对秋风。

失落志不遇的悲哀,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
在封建士人中,多数是明知无望,却仍抱希望,依旧奔波仕途,甘受沉沦腐化苦楚。
第二天立秋,第一天照镜子,不言而喻,有悲秋的意味。
墨客瞥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苍老了。
但他不惊不悲,而是沉着淡漠,乃至有点调侃自嘲。
秋风一起,万物凋零,自己的命运也如此,不容超脱,无从选择,只好面对肃杀的秋风,接管凋零的出息。
生命易逝,岁月无情,秋日是成熟的时令,也是万物凋零的开始,面对这种无法改变的宿命,只有努力不懈,才能不负年光时间,让人生无憾!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古人眼中,秋日是万物凋零的时令,象征着肃杀,以是古人咏秋每每都带着一丝凄凉。
伤春悲秋是常态,但是却有人背道而驰,也因此留名诗坛,这便是刘禹锡,一反悲秋的伤感,写了这首积极豪迈的秋日誓言。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
”解不完悲秋事,道不尽秋心苦。
但在刘禹锡看来,秋日却要赛过春天。
快看那振翅高飞的仙鹤,在秋日晴空中,一飞冲天,奋发有为,大展宏图,将诗情引到天空,化作生命的动力。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秋日奋发昂扬,迎来属于自己的果实,度过一个丰收喜悦的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