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新锐西席、杭州市教改之星,上城区语文教研大组成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的大量诗文,在积累措辞的同时,也接管了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熏陶。

不过,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困惑,品读、感悟诗词的意境,“脑补”画面时,困难重重,由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多姿、宇宙乾坤的千变万化,并没有太多韶光和机会去体验。

诗词大年夜会名师不雅观察员  从杭州走向世界跟着蒋师长教师在不雅光中感想沾染诗词的冲击力

已走过了天下105座城市的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副校长、语文老师蒋婕很有办法,她常会把自己行走的图片、笔墨与同学们分享,希望能从视觉冲击角度帮助大家更好地展开学习。
“常有某些时候灵光一闪,藏于影象深处的诗词于面前流连,于耳畔萦绕。

本周,浙江少年诗词大会云教室第十五课,我们随着“名师不雅观察员”蒋婕老师从杭州到天下,随着古诗词去旅行,让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水乳交融。

残霞落日西湖

统统景语皆情语

作为一名杭州本地人,我常带着滤镜来欣赏这座城市。
尤其是西湖,它是我学生时期的“瓦尔登湖”,心情不佳,考试不好的时候就骑着自行车去断桥附近转转,无论晴雨,无论寒暖,韵味不同,美景依旧。

有一年春天,我陪研究生同学去坐手划船,四月小雨淅淅沥沥,如线如丝,随风潜入耳鼻。
望着面前如水墨渲染一样平常的山水,我不由感叹《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奇妙。
以是我建议同学们在晴天、阴天、雨天、雪天,春夏秋冬都要去一次西湖。

还有一个夏天傍晚,趁着酷暑散去,我沿着一公园溜达,晚霞在天涯燃烧,“火势”愈来愈猛,红橙黄紫各种色彩是打翻了的颜料盘,在头顶交织、流转。
这次偶遇的日落带来了极大的震荡,那一刻,我的脑海里徘徊的是“残霞落日西湖好”。
这一句,出自欧阳修的《采桑子·残霞落日西湖好》:“残霞落日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喷鼻香清。
水面风来酒面醒。

这首词并不是教材里的内容,但我将词和自己拍摄的照片与班上的孩子们分享。
他们感叹于词与画面的高度领悟,也感想熏染到了什么是“统统景语皆情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

感悟浙东唐诗之路

浙东唐诗之路与台州息息相关,这条“诗路”源于唐代,是一条由无数文人墨客踏就的文化古道。

据统计,《全唐诗》记载的2200余位墨客中有400多位墨客,《唐秀士传》收载的278位才子中有170余位游历过这条风景线。
根据历史记载,古人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晒台山。

素以“山水神秀、佛宗道源”著称的晒台,是唐诗之路目的地,更是整条“诗路”的精华段。
游历过这条“诗路”的墨客里,既有像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有“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有“饮中八仙”中的贺知章、崔宗之;有“中唐三俊”的元稹、李绅、李德裕;有“晚唐三罗”的罗隐、罗邺、罗虬。
他们或单骑仗剑做壮游,或淡泊尘凡、投身山水做隐游,或“时危身适越”做避乱游,或做经济稽核游……唐代墨客写晒台山诗有数百篇之多,个中石桥、仙都、赤城、华顶、国清、天姥是浩瀚唐诗题咏中的重点景物。
连天子李隆基也要神游撰铭,令王公大臣凑个热闹。

2019年2月,我前往台州神仙居景区游览,基本以步辇儿动主,更能深入看山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晒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高中时背诵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句子零零散散地回顾起来,直到天色墨黑下了末了一级阶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愉快颜!
”在心中訇然作响。

六年级的同学们肯定学了北宋王不雅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理解了浙东唐诗之路,读“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的时候,就迎刃而解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

把说教变成走心的互换

我曾站在文昌的海边,吹着略有凉意的海风,想着突发的疫情,看身边嫡亲都在,心就安了。
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文案便是宋代大词人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曾去广东惠州旅游,这个小城,由于苏轼曾经被贬谪于此,更多了一层意蕴。
再跟我的学生讲述惠州时候,有个孩子顺口背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我很愉快,吃货和诗心可以共存。

我曾去威海和烟台看北方的海。
在杭州还酷热如盛夏的时候,北方已然开始降温,全体海带给我的觉得就像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很神奇的是,那几天我的耳畔有个沉稳而低沉的男生一贯在低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当我讲述这些旅行感想熏染的时候,更多地会从自己由一个孩子到一个母亲的角色转变去与孩子们互换,见告他们曾经的我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言行,而现在更能感想熏染到父母的不易。
在语文教室上,我们会背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伴随着诗词和旅行经历的分享,说教可以成为更走心的互换。

一蓑烟雨任平生

足迹构成了人生

2011年大学毕业到2018年有身前,是我频繁看天下的一段韶光。
我更喜好自然姿态下呈现出来的文明和文化,亲近这些地方让我不断思虑柏拉图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些足迹逐步构成了我的人生。

2013年,在加拿大安大略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深入尼亚加拉瀑布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初惊天河落,半洒云天里”。

2014年,在柬埔寨暹粒吴哥窟等待日出时,我想到的是“淡日朦胧初清晨,满眼娇晴天色”。

2015年冬末早春,在深潜到18米的时候碰着一只海龟。
我想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2015年,在泰国甲米兰塔岛丢失手机又奇迹般失落而复得时候,我想到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落”。

2016年,在直升机上俯瞰大堡礁时,我想到的是“年来巖底采无馀,鬼斧神工多得髓”。

2017年,在缅甸蒲甘老城不断攀爬各种佛塔遗迹、环顾周遭时,我想到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018年,在尼泊尔深山三天徒步53公里,时晴时雨的时候,我想到的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名师不雅观察员出题

带一首诗歌去旅行

诗词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美不胜收的天下。

在李白、杜甫的身后寻觅,在王勃、苏轼的履痕上沉思,在白居易、陆放翁的吟诵里屏息,在一个个圣贤的妙思哲喻里凝眸。
体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漠,“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文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白发三千丈”的忧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壮。
想和陶渊明畅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和李白一起饱览名山大川的奇丽风光,跟随杜甫看看他的成都草堂,踏着苏东坡的脚印去看看赤壁的古老沙场……

同学们,你是否曾在某一处大好河山游览时想起、吟诵、品味你曾学习过的一首诗歌?身临其境的你是否对这首诗歌的内涵、意境、墨客的情愫体味更深入了?

请以“带着一首诗词去旅行”为主题,写一篇小小的游记,绘出属于你的诗路舆图。

我们将挑选一批最佳答案,刊登在钱江·发展读本上,想不想来试试?

投稿办法:关注微信公众年夜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阅鹿书院”,点击“投稿”后上传。

步骤一:

步骤二:

如果你热爱古诗词,如果你喜好画画,还可以参加我们的活动——品诗中之意,绘画中之情。
投稿办法同样须要关注微信"大众年夜众号“升学宝”,进入底部菜单“阅鹿书院”,点击“投稿”后上传。

精良作品将亮相“发展读本”,并有机会成为“浙江少年诗词大会”决赛现场的题目。

本文为钱江原创作品,未经容许,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统统作品版权利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法律路子深究侵权人的法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