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是《大年夜宿洺州》。

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冷落岁大年夜,旅泊在洺州。

另一首是《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远行河北写了两首思乡诗您喜好哪一首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我们先来读一读,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白居易

1、先读《大年夜宿洺州》

(1)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

关西,这里便是指长安。

白居易出生在河南,发展在江苏,后又住在长安。

墨客用了“寄”字,是寄居他乡的意思,也便是想表达长安并不是他的家乡。

这一句隐含了流落之苦。

身为河北游,是说自己却在河北流落。

从“游”字,我们知道墨客流落在外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很永劫光了。

这一句又是在说流落之苦。

大家看,这两句话的感情有叠加:现在的居住地本来就不是自己的家乡,而现在却还要在外流落。

由于感情的叠加,以是墨客的流落之苦增加了一倍。

邯郸市

(2)冷落岁大年夜,旅泊在洺州。

冷落,是指寂寥生僻。

岁大年夜,是指除夕夜。

泊,是指暂时勾留。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寂寥生僻的除夕夜,我暂时旅居在洺州。

我们知道,除夕夜是团圆之夜,怎么会生僻吗?

很显然,别人不生僻,是墨客觉得到生僻。

墨客用冷落来形容除夕夜,是为了衬托墨客心中的生僻。

除夕夜不能回家团圆,流落在外的墨客心中很孤独,这也是流落之苦。

洺州,在河北。

旅泊在洺州,是对“身为河北游”的一个详细描述。

但是通过“泊”这个字,我们知道墨客是暂时勾留在洺州,他很可能还要去河北其他的地方。

这又一次增加了墨客心中的流落之苦。

(3)整首诗的感情

大家看,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每一句都在写流落之苦。

正是这层层累加的流落之苦,侧面表达出墨客浓浓的思乡之情

我们要看到,墨客的思乡之情是因长期流落所产生的,并不是在除夕夜溘然产生的。

今日的邯郸市

2、再读《邯郸冬至夜思家》

(1)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墨客晚上住在邯郸的驿馆里,恰好本日是冬至。

冬至,也是团圆的节日。

“影伴身”,只有自己的身影相伴,解释墨客很孤独。

墨客的孤独感是如何而来?

由于今夜是冬至,不能和亲人团圆,以是产生了孤独感。

这也从侧面表达出墨客的思乡之情。

大家看,墨客的思乡之情是因冬至这个节日而产生的。

(2)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想想此刻,家人深夜该当都坐在一起,还牵挂着在外远行的人。

很显然,远行的人指墨客。

这两句是从对方着笔,不写自己如何思乡,却写家人如何思己,这和王维的《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异曲同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会比较蕴藉,同时把自己的思念转变成双方的思念,增加了思念之情。

邯郸广府古城

3、两首诗的相同点

(1)韶光和地点相同:都是在河北,都是在团圆佳节的夜晚。

(2)表达的感情相同:都表达了墨客的思乡之情。

(3)写作手腕相同点:都没有直接写思念家乡。

4、两首诗的不同点

(1)感情的来源不同:

《除》诗中,墨客的思乡之情来源于长期的流落;

《邯》诗中,墨客的思乡之情来源于节日。

(2)写作手腕不同点:

《除》诗中,墨客用长期的流落之苦来侧面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邯》诗中,墨客从对方落笔,不写自己思乡,而写家乡的亲人思念自己,也是从侧面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3)感情增加的方法不同:

《除》诗中,墨客分四次将流落之苦进行了累加,增加了思乡之情;

《邯》诗中,墨客将自己的思念,转变成双方的思念,也增加了思乡之情。

那么,您更喜好哪一首诗呢?

欢迎留言一起谈论哦。

本日我们就大略分享到这里,感激您的阅读!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好,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