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图1 韩国 首尔昌德宫后苑玉流川(衣若芬摄)

逍遥岩上有仁祖御书“玉流川”铭文,以及肃宗于1690年所作诗:“飞流三百尺,遥落九千来。
看是白虹起,翻成万壑雷。
”(图2)

图2 韩国 首尔昌德宫后苑玉流川 逍遥岩题诗(衣若芬摄)

当时受邀的老臣洪良浩 (1724-1802),书法即学王羲之,时年七十,阐述云:
癸丑三月二旬日癸丑,上御后苑之笼山亭,命召数三老宰臣与阁臣承史,将行流觞之会。
适雨下终日,遂未谐。
诸臣聚坐曲水边淸漪亭,赐酒饭。
上召见诸老臣,集兰亭禊诗六句,缔成二篇,遂令会者,随所长赋之。
贱臣进七言古诗二十韵。
纵然天公不作美,君臣不改其乐,洪良浩记录正祖集晋人兰亭修禊诗:
三春陶和气。
魏滂。
万殊莫不均。
王羲之。
光风扇鲜荣。
谢万。
回波萦游鳞。
谢译。
眞契齐古今。
王涣之。
宣尼遨沂津。
桓伟。
洪良浩一门有三位耆老受邀,是为无上殊荣,特作诗《一门三耆社,族叔奉朝贺秀辅氏,宗侄领议政乐性,晚世罕见。
时値癸丑暮春,仿兰亭修禊,三家各设一会,以志寿域盛事》:
明时耆寿萃吾门,三世联登齿爵尊。
希代光荣灵阁牒,传家淸愼慕堂孙。
升平共际风云会,陶铸均涵雨露恩。
韦曲如今成洛社,床前袍笏映花樽。
分日池台敞寿筵,疎才堪媿厕高年。
良辰癸丑三春是,盛事喷鼻香山九老传。
鹤发争看斟大斗,燕毛聊喜奏淸弦。
洪恩圣代将何报,愿把羣龄献日边。
也参加盛会的南公辙 (1760-1840)作应制诗《癸丑暮春,赏花钓鱼于内苑,仍续兰亭故事。
应制》:
兰亭追祓禊,龙池陪豫游。
烟花迷复道,云松迭彩楼。
四十人符合,廿五甲又周。
莺语谐管吹,柳拂学盖张。
绛水传玉俎,淸洛仿羽觞。
熏濯裁春服,昭回见天章。
分排命呼唤,企极念阴晴。
袍靴就院廊,一雨骤昆明。
春物改昔赏,朝兴互峥嵘。
矧兹方塘水,可占千里遍。
天颜一解笑,众蒙欣自见。
别馆排处所,分灶重开宴。
挥毫喷鼻香满袖,洗砚云泼墨。
风骚闻王谢,千载想眉目。
隐沦岂乐为,遭际良可惜。
幸今値圣明,銮掖设此筵。
端笏替挥麈,嘉话易谈玄。
金紫列豪英,韦布间少年。
承欢醉无归,山日匹许多。
臣欲举一觞,聊以酹永和。
臣欲复一咏,留作太平歌。
1793年的君臣续兰亭会,是太平盛世的写照,与王羲之当年大相径庭。
在续兰亭会里,以“集字”、“集句”,或用《兰亭序》、《兰亭记》中的笔墨分韵作诗,是诗酒之余赓继王羲之兰亭修禊的文学表现。
没有举行聚会也无妨,1613年李安讷 (1571-1637) 便藉此纪念兰亭修禊:“癸丑三月三日,集兰亭记字,七言近体二首,五言近体十二首,七言絶句六首,五言絶句二十二首,共四十二首。
”四十二首诗即永和九年聚会人数。
1853年是朝鲜王朝末了一个癸丑年,李是远 (1790-1866) 等人的续兰亭会也是末了一回,其诗题解释了聚会者和他的亲友关系,以及举行的地点:《癸丑暮春,长源老侄,与同道几人,竹兰亭续会于紫阁西之靑鹤洞,作诗序其事。
士静侄又为之跋,付书一律于轴末》,诗为:
逸少兰亭帖,暮春曲水滨。
几次甲子换,复见羽觞陈。
泉石终南选,风骚江左均。
病吾瞑目得,林鸟怳来亲。
王羲之与朝鲜书艺
新罗僧人金生(711-?)书法习王羲之,维妙维肖,北宋徽宗崇宁年间。
高丽使洪瓘(一作“灌”)携金生行草入宋。
示待诏杨球,李韦,不雅观者皆惊异,以为是王羲之真迹。
高丽时期,长期滞留燕京的忠宣王(1275-1326,1308-1313在位)和赵孟俯(1254-1322)交往,高丽文臣李齐贤(1287-1367)也因前往中国拜会国君,呈报国事而认识赵孟俯,于是当时的书体独尊赵孟俯,并且经由赵孟俯学习王羲之笔意。
朝鲜文人徐居正(1420-1488)云:“〔忠宣〕王之东还,文籍书册,駄载万签,赵公手迹,满于东方,盖由此也。
朝鲜时期延续对赵孟俯的推崇,世宗大王第三子安平大君李瑢(1418-1453)尤其把稳文字,成俔 (1439-1504)赞其“书法奇绝,为天下第一”。
安平大君精于收藏,藏品中,最多的是赵孟俯的作品,据申叔舟 (1417-1475)记录,安平大君有赵孟俯“行书二十六,墨竹二”。
世宗24年(1442),安平大君得到明周宪王朱有炖所刻之“东书堂历代法帖”,个中便有王羲之的墨迹。
后人借用赵孟俯的号,称安平大君的书艺为“松雪体”,其“松雪体”即兼融王羲之“圣教序”与赵孟俯笔意而成。
1450年初,倪谦(1415-1479)与司马恂出使朝鲜,得到安平大君手书,归国后献给景帝,备受好评,景帝曰:“甚善,正是赵子昂体。
安平大君曾经于1450年供献《历代帝王名贤集》古帖、《王羲之眞行草》三体、《赵子昻眞草千字》等书法板本,当时在位的文宗为安平大君之兄,“命付校书馆,许人模印。
”通过印刷出版,王羲之和赵孟俯的书风大为盛行。
朝鲜朝廷于1451年采取安平大君的字体作为铸造活字印刷的模型,后来由于政治的成分,于1455年改采取姜希颜(1417-1464)的字迹。
和高丽时期通过赵孟俯认识王羲之一样,朝鲜时期宫中收藏的“王右军兰亭记”也是赵孟俯所书的拓本,并成为1467年朝廷赠送琉球使者的礼物。
直到朝鲜时期末期,权敦仁(1783-1859)还临写过“松雪兰亭”,并感喟定武石刻既亡,流传于世的各种兰亭版本难辨的环境。
(图3)

图3 (朝鲜)权敦仁「临松雪兰亭」涧松美术馆藏

朝鲜时期另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韩濩(号石峯,1543-1605)。
韩濩力求分开被批评带有“妍媚之态”的松雪体笔法,上追晋唐古意,着重学习王羲之,参以颜真卿。
他长于楷书、行书和草书,受到宣祖赏识,任命为爱崇都监书写官,有“国书体”之称。
朝鲜文人喜谈韩濩梦王羲之而笔法精益的传说,在他的墓志铭里也有所记载,赞誉他为“今时王右军”。
成海应(1760-1839)《题韩石峯笔帖后》形容道:
我东石峯之笔,即晋时之右军也。
内擫而有法,外拓而有姿。
和而不流,踈而不迂。
密而不沓,深奥集造化。
要眇泣神鬼,凡笔苑之年夜师不一数,而孰能及之。
韩濩的书法名扬国外,琉球使者赴朝鲜,求购韩濩的字迹。
1606年出使朝鲜的朱之蕃见到韩濩写的《兰亭序》,叹美曰:“此逼眞于兰亭,虽古之善写者,莫过于此也。
”《朝鲜王朝实录》还记载王世贞欣赏韩濩书艺之事。
首尔西江大学博物馆收藏有韩濩书于1589年的“石峯师长西席草书兰亭”。
(图4)

图4 (朝鲜)韩濩“石峯师长西席草书兰亭”西江大学博物馆藏

衣若芬兰亭流芳在朝鲜

值得把稳的是,朝鲜书家毕竟是从法帖里学习王羲之的笔法,所临摹的《乐毅论》、《东方朔赞》、《黄庭经》等作品,还都有商榷余地。
这一征象金正喜(1786-1856)曾经批评道:
丽末曁本朝来,专习松雪。
〔……〕其后又高自标致,乃家家晋体,户户锺王,童而习之者,皆乐毅论、黄庭经、遗敎经。
唐帖以下,辄卑而不顾,未知其所习乐毅、黄庭、遗敎,竟是何本耶?
但无论如何,朝鲜时期临仿王羲之的风气一度盛行,书家作品有白光勋(1537-1582) 《王右军帖》、吴竣(1587-1666) 《臨乐毅论》、黄运祚(1730-?) 《蘭亭眞帖》。
又如尹舜举(1596-1668)、沈泽之(1597-1634)、赵锡馨(1598-1656)、李得元(1600-1639)、李俣(1637-1693)、李匡师(1705-1777)等人,也都滋养于王羲之的书艺。
兰亭图绘及题咏
以兰亭修禊为题材的画作,目前所见作品大多作者不详,例如1599年《耆老宴诗画帖》中的《兰亭修禊图》(图5,个人收藏)、1670年《兰亭修禊图》(图6,鲜文大学校博物馆藏),以及韩国中心博物馆藏,作者未详的《兰亭修禊图》(图7),画曲水流觞,中国式装扮的文人席地临流而坐,饮酒赋诗。
构图上和中国《兰亭修禊图》附近,个中险些60度折角的水弯支配,也可见于文征明(1470-1559)(见彩页)以及钱榖(1508-?)(图8)的画作。

图51599年《耆老宴诗画帖》之《兰亭修禊图》(局部)个人收藏

图61670年《兰亭修禊图》(局部)鲜文大学校博物馆藏

图7[朝鲜]作者不详《兰亭修禊图》(局部)韩国中心博物馆藏

图8 [明]钱榖《兰亭修禊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有些名为“禊饮”或“契会”的作品,画人物于户外雅集,和“兰亭修禊”有同工之趣。
例如1853年刘淑(1827-1873)绘的“修禊图”(图9),人物着朝鲜衣饰,聚会的场景里有洞开的屋舍,内设书案一张,类似的安排也可见于明代尤求(见彩页)、魏居敬和清代沈时的画作。
(图10,图11)

图91853年刘淑绘《修禊图》(局部) 个人收藏

图10[明]魏居敬《兰亭修禊图》(局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图11[清]沈时《兰亭修褉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题咏方面,笔者曾经研究中国的“兰亭修禊图”及题跋,指出赞颂兰亭修禊为“千秋胜事”、《兰亭序》为书法艺术之“墨妙清赏”、不雅观览图画和品读序文引人“抚今追昔”三个面向,朝鲜文人的题咏虽也不乏此内容,如:
曲水春游萃胜贤,风骚缅想永和年。
人间今夕无穷转,陈迹空凭画手传。
视听随所遇,死活亦尝知。
已矣兰亭地,怀哉修稧时。
风骚古事尽,述作今人悲。
山水无情极,犹然峻激为。
与中国《兰亭修禊图》题咏相异的是:朝鲜文人较为强调“名教”,不谈“兰亭修禊”原来带有以水净洁、祓除不祥的原始巫风,而视为儒家“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实现。
朝鲜《兰亭修禊图》的画者大多不详姓名,题咏的作品也未言画家为谁,常常笼统地称北宋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1049-1106)所绘。
例如崔恒 (1409-1474)《题兰亭稧会图》:
谁将鹅绢倩龙眠,幻出兰亭奇胜迹。
巧分天趣妙着迷,况然坐我兰亭阁。
层峦竞秀白云间,丹崖翠壁争开划。
飞瀑上引天河来,耳底彷佛倾雨雹。
下赴谷口川平铺,玉龙盘回知几曲。
朱栏十二落镜中,突兀危亭跨江麓。
微风摇波鹅拍拍,松竹动影波更碧。
柳丝飞花覆烟草,川原远近迷红绿。
想见三春景象新,洞府别藏壸天域。
于焉右军修稧飮,开宴上日邀佳客。
旁边望若神仙曺,冠者数十童五六。
靑荷田田水面来,九霞灎灎金凿落。
水宫仙子舞若跃,步步凌波进琼液。
接取行酒双逶迤,举酬逸逸恣讙谑。
兴酣逸气凌靑霄,笔锋文焰光相射。
龙跳虎卧羲之书,戛玉铿金诸彦作。
间有醉眠诗不成,且斟竹叶浮太白。
或乃谈玄柱肘坐,或乃送酒仍岸帻。
陶陶亢亢傲几蘧,不知挢西日已昃。
君不见姬公当年致太平,流觞洛曲遗芳躅。
又不见宣尼与点游沂涯,高趣万古令人忆。
豈为淸谭与剧飮,只樂万物皆得意。
今不雅观此图还嗟叹,名敎由来自有樂。
赵任道 (1585-1664) 《题兰亭修禊图》:
东吴佳丽惟山阴,古人传道眞名区。
名区岂无寄兴地,一亭洒脱临淸流。
何人曾此事修稧,晋国风骚王谢俦。
淸谈陈迹但尺素,手抚不觉思悠悠。
诸公当日尙淸虚,生平奇迹谈庄周。
相将意气出宇宙,半世邱壑同优游。
东风佳节属暮春,右军晩作兰亭游。
群贤毕至小长会,满座浑无熏与莸。
天晴竹林惠风和,日暖华筵春气浮。
醒临曲水流羽觞,醉后山花添酒筹。
幽怀畅叙寄一咏,不烦丝管声啁啾。
忘形行乐不知老,放浪形骸期不休。
个中逸少眞达人,诞妄一语惊千秋。
由来胜地苦不常,曲园佳会今荒丘。
何幸龙眠心独苦,写向生绡千载留。
如今纵欲绩芳躅,蒋堂不在虽能修。
李瀷 (1681-1763)尝多次题咏兰亭图,他认为:
兰亭笔妙也,非此羲之之贤未必着,其文未必传,兰亭未必见,皆赖笔而名也。
公麟依文作图则兰亭之肖像也,孟俯详录显晦始末则兰亭之行状也,其好之笃如此。
彼区区末技,尙犹如此,况六经笔墨,明明实实,一言行得一物被泽,一语不存一事有阙,求之有益于得者耶,盖世之费心于无用众矣。
书法绘画都是小道末技,不应该为如此无用之事费心。
在《书兰亭图》中,李瀷申述道:
儒士之害敎有二,科文不与焉。
诗律也、笔法也,虽有轻重之别,等是无用之技。
自童幼无识,舍置实施,殚心着功,精力旣竭,到老只如此。
董子谓凡非六艺之科贤人之言者皆去之。
〔……〕王氏诸帖惟兰亭一纸只千古无对,其悦慕之深则因书而及于人,因人而及于游赏之地。
龙眠为之模写光景,松雪为之列录诗篇,同游四十二辈,亦赖以传后。
辨才以秘悭名,萧翼以诡瞒名,徐僧权以押缝名,薛绍彭以劖损名,至文皇之从葬,率更之勒石,莫不凭依增光,如刘安之鸡犬,俗之难变如此。
然程子有丧志之训,朱子有取姸之戒,凡握管濡毫者,一念常存乎是焉则犹庶几也。
所谓“玩物丧志”,南朝梁书家徐僧权在王羲之的书法骑缝押书;萧翼向辨才骗取《兰亭序》;唐太宗以《兰亭序》陪葬;北宋薛绍彭翻刻《定武兰亭》,故意将原石斲坏“湍、流、带、右、天”五字,这些都是因着迷于《兰亭序》造成的结果。
李瀷并非不喜《兰亭序》,而是感慨“不见当时风雩乐,世间丝管徒膻荤。
”换言之,欣赏《兰亭序》、图绘《兰亭修禊图》,该当秉持儒家思想,不能因文学艺术而妨害名教,“兰亭修禊”的意义正在于展现了孔门的风雩之乐。
李瀷对“兰亭修禊”的理解并没有违背王羲之的不雅观点,王羲之《兰亭诗》云:“代谢鳞次,忽焉以周。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类似的意见也见于明代人的“兰亭修禊图”题咏。
综不雅观朝鲜“兰亭修禊图”题咏,朝鲜文人相对重视“兰亭修禊”的“名教”成份;而中国多从“自然”的角度阐明。
朝鲜世宗大王11年(1429),接管朝臣禀奏,请随高丽时期依唐制,以三月三日为令节,目的为“俾诸大小臣僚、中外士民,各当其日,选胜地游乐,以形容太平之气候。
”朝廷定义上巳修禊是“孔门浴沂遗风”。
1562年朝光鲜宗还向大臣讯问“兰亭修禊”是否“关于治道”,大臣回答:“时戎狄陷夏,非偷安游宴之时,而不免时习,故如此耳。
”将“兰亭修禊”定位为儒教活动,在理学兴盛的朝鲜时期,是“内在化”、“合理化”“兰亭修禊”,使其延续流传的动力。
结语
本文稽核了韩国朝鲜时期仿照王羲之“兰亭修禊”的“续兰亭”雅集,指出朝鲜君臣与文人在癸丑年(公元1493、1673、1733、1793、1853年)聚会的实例,得知除了踵继先哲,还带有“同甲会”、“尚齿会”的性子,遐想白居易“喷鼻香山九老会”,以及文彦博“洛阳耆英会”等中国文化历史上著名的雅集。
朝鲜时期初期,延续高丽时期对赵孟俯的推崇,书艺盛行“松雪体”。
继而从赵孟俯上溯学习王羲之,安平大君李瑢供献收藏的王羲之书迹古帖,便是匆匆使王羲之书艺在朝鲜朝廷受到重视的契机。
书法家韩濩力争打破松雪体,改习王羲之和颜真卿笔法,名扬中国和琉球,被认为是当时王羲之的海外传人。
不过,包括韩濩在内的朝鲜书法家都未曾亲炙右军真迹,所临摹的法帖也有商榷余地。
以“兰亭修禊”为题材的朝鲜画作,大体靠近明代吴派画家的构图和风格。
歌咏《兰亭修禊图》的诗文,则较中国的《兰亭修禊图》题画诗强调儒家的名教思想。
王羲之等人修禊祓除不祥的活动,被授予更合乎朝鲜理学家作风的文化意涵。

作者简介:衣若芬(1964— )(I, Lo-fen) ,现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受邀于美国斯坦福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讲学。
新加坡《联合早报》特邀专栏作家、CCTV记录片《苏东坡》外洋讲述人。
长年研究中国文学与视觉文化,文章见于中文、日文和韩文等刊物。
著有《云影天光:潇湘山水之画意与诗情》、《艺林探微:绘画·古物·文学》、《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书艺东坡》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