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诗意画
文、图/南京博物院
诗意画因此笔墨铺陈图像的文学作品的无声演出,是画家解读诗章之后再现诗意的成果,再加上题诗则更是对图像文本的进一步阐发。
所谓“诗意画”,因此诗文为题材表达诗文内涵的绘画,除了描述文学作品的内容,还须阐发其主题与意趣,以达画中物象与诗文意境交融的效果。在中国,“诗意画”创作有着悠久的传统。东汉桓帝时,刘褒取材《诗经》中的诗篇所作之《云汉图》和《北风图》,是诗意画创作较早的例子。《历代名画记》记载刘褒《云汉图》,说“人见之觉热”;《北风图》,说“人见之觉凉”。可见,其图画具有相称的艺术传染力。唐宋以来,诗意画创作兴盛不衰,特殊是北宋徽宗朝画院以诗意画为挑选画士的甄试科目,从制度层面肯定了诗意画的创作意义,充分表示出古代“诗画一律”的文艺传统。
东皇太一图,1954年10月。此图定格于《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扬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句。
傅抱石师长西席属于“天才型”的画家,他以一种饱含激情的诗意来绘画,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气概。他的脾气,使他的作品洋溢出的诗意格外浓郁。真正的诗意是对生命和自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应,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认识,经由提高和精髓精辟而得到一种美的律动。只管傅抱石很少写诗,但有着墨客一样激情的他多次强调画家与墨客合一的主要性。在他看来:“山水画家该当是墨客,同时要具备科学知识,但主要的是做个墨客。”以是,他故意识地选择表现古人诗意,希翼通过向山水画中注入某种情节、某种情绪的办法,给程式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新的活力。
杜牧《山行》诗意图,1940年代。诗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1
屈原系列:时期的印记
1942年,郭沫若完成五幕历史剧《屈原》的创作,在重庆国泰戏院公演,引起强烈反响。同时,郭沫若又完成《屈原研究》论著,并将《离骚》译成口语文。出于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认同,傅抱石在当年夏天创作了《屈原像》。他根据郭沫若的屈原平生考证,紧扣《楚辞·渔父》诗句“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干瘪,形销骨立”来作画,刻画了屈原投江前瞬间的生动形象,将屈原赤忱忧国、心系苍生的忧患意识、超凡脱俗的浪漫风姿完备呈现在不雅观者面前。此画写出屈原身着长袍,腰佩宝剑,蓄发长髯,面庞清癯,神色悲凝,缓步行吟于泽畔,思绪万千,右手正欲抽剑之状,显现出一种“全球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神色和气概。《屈原像》在笔法上也继续了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陈洪绶(1599~1652)的遗风,中锋用笔,以圆润、纤细的线条绘出,具有沉重的力量感,面部刻画生动,头发和髯毛以散锋重墨画出,衣纹洒脱,背景“沧浪之水”以散锋皴擦而成,呈迅速流逝之势,从而以特定的韶光、地点凸显屈原投江的悲壮情怀。
屈原像,1940年代。
湘君,1950年代。此图定格于《楚辞·九歌·湘君》中“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兆征,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隐思君兮陫侧”句。
2
归隐:淡泊与夸年夜共存
东晋陶渊明品性高洁,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为历代文人所敬仰,其人其诗文也成为后世画家不断描摹的工具。宋梁栋《渊明携酒图》有题诗云:“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目前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傅抱石也常常创作渊明携酒,构图附近,有时以山林为背景,有时不着背景,抒发了主人公寄情于世外,追求沉着淡泊的欲望,表达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思想。本幅松枝自左上向下斜倾,渊明神清气闲,信步而行,若有所思,身后童子背负酒壶紧随主人,毕恭毕敬,略施淡彩。人物造型近乎夸年夜,呈现出洒脱自然的意趣。色彩清淡率意,意境安谧散淡。只管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主、仆的举止心态,正是画家的成功之处。
渊明携酒图,1940年代。宋梁栋《渊明携酒图》鉴赏诗云:渊明无心云,才出便归岫。东皋半顷秫,所种不常有。苦恨无酒钱,闲却持杯手。目前有一壶,携之访亲友。惜无好事人,能消几壶酒。区区谋一醉,岂望名不朽。闲吟篱下菊,自传门前柳。试问刘寄奴,还识此人不。
3
旅人:从东到西的地理空间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通过面前景象的描述,勾勒出一幅萧疏凄清的秋夜旅人泊舟图,旅人的心绪也蕴含个中。傅抱石通过图像诠释了这首七绝,以浅绿为主色调再现了诗中描述的所有景物,寒霜、啼乌、江枫、渔火,夜色朦胧,枫影沉沉,雾气茫茫,着重渲染出一个“愁”字,意境凄清冷幽,达到了诗画的完美结合。
张继《枫桥夜泊》诗意图,1940年代。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
杜甫:诗之余韵
诗圣杜甫生平落魄,对民间疾苦理解深切,对豪门权贵切齿腐心,诗风沉郁苍凉,有“诗史”之称。1940年代,傅抱石常以杜甫诗句入画,对杜甫其人其艺也有深切体会。1959年,傅抱石应成都杜甫草堂之邀创作《杜甫像》,特意以其《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四》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物象入画,既表现杜甫诗意,还将墨客画入图中,诗画精神贯通,两者相得益彰。松林特立,劲锋直上,造成了高耸勃郁的气势。杜甫袖手立于新松林中,面孔清癯,翘首仰视,神态刚毅,刻画细致逼真,眉宇间忧国忧民的无限焦虑和深切期盼的神色跃然纸上。特殊是松树的描述值得一说,为了避免单调,画家将松林分三层支配,近处仅画树梢两枝,中景为重点,七八棵中突出三棵,远景一片松林在朦胧中,云雾环抱,层次分明,且有深度,并依浓淡、疏密、是非的不同排列,像一种节奏光鲜的乐曲,画面变革多端而余韵无穷。
杜甫像,1959年12月31日。
5
怀素醉书:瞬间的精神氛围
怀素是唐代草圣,平生整日浸淫于草书研习,兴之所至,每每解衣磐礴,带醉而书。傅抱石十分喜好这一题材,前后不下于画过十幅,构图大同小异,紧张是背景有细微差异。傅抱石曾在《壬午画展自序》中阐述了这一题材的来源:“还有的是古人已画过的题材,原迹不传,根据著录参酌我自己多少的见地而画的。如《大家送酒不须沽》,这是写怀素的故事,李公麟以下的画家,常喜采纳此题,有的名之曰‘醉僧图’。醉僧图和醉道图的问题,从初唐起是画史上一件不易清理的问题。我是根据安岐(1683~?,清代字画鉴藏家)的《墨缘汇不雅观》和王世贞(1526~1590)的《弇州续稿》而写的。因把怀素诗的第一句做题目。诗云:‘大家送酒不须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画中怀素盘坐松石间,刚刚一阵狂饮,随手将酒壶掷挂松枝,醉眼微闭,神态专注,已进入忘我的狂书中。身旁书僮捧着酒壶,眼神茫然,似亦惊诧于草圣挥毫的神速。傅抱石利用比拟的手腕生动地刻画了怀素耽于醉书的瞬间状态,以淡墨粗笔扫写松树、芭蕉,以游丝描勾画人物,寥寥数笔而神态互异,用笔的比拟更渲染出怀素醉书的精神氛围。
大家送酒未曾沽,1940年代。诗云:大家送酒不须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6
琵琶行:精微之处,可凑近细审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写元和十一年(816年)秋,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夜间送客,来到江头听见船中琵琶声,问奏者为谁,答者言奏者本长安妓女,色衰后为贩子之妻,夫君长旅,自己孤单寂寞,遂忆往昔而弹琵琶。琵琶女之遭遇触动白居易的情怀,因作此诗。傅抱石画《琵琶行》,有多种变体。此图定格于“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乌江边樯桅升帆,客人即将动身,忽闻琵琶,移船附近;琵琶女回眸,信手轻拢慢捻,墨客凝神谛听,客人闭目袖手,满面凄容,岸上送客者也陶醉个中,颇有“无声胜有声”之感。全幅以大笔淡墨挥写樯楫帆影,以破笔点染古树茂叶,对照之中,人物则细笔勒影,严密却不繁琐,风雅并非甜腻。特殊是琵琶女的发髻先用干笔焦墨丝皴取形,再用淡墨烘染,不仅增强了整幅作品墨色的比拟度,而且以其形神的严谨反衬出景物挥写的放达。所弹琵琶以硬毫勾线,细劲有力,精微之处,似可凑近细审。
白居易《琵琶行》诗意图,1940年代。此图定格于《琵琶行》一诗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句。
7
平沙落雁:传统题材别开生面
“平沙落雁”,自五代以来,一贯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题材,取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记“潇湘八景”之一。北宋宋迪所画《潇湘八景图》,人谓“无声诗”,诗僧惠洪曾为其图各赋以诗,自称“有声画”,以为对举。书法家米芾见宋迪之作,即拍桌赞叹,曾给每幅画题诗,一时传为佳话。个中《平沙落雁》有云:“岁晏江空,风严水结。冯夷剪冰,飘飘洒雪。浩歌者谁?一篷载月。独钓寒潭,以寄清绝。”不足为奇,“平沙落雁”也是傅抱石用于抒怀写意之题材,画此题材于1940年代突出人物,1950年代则重点在山水,以平远法为之,多有绘制,表现方法特殊风雅,无论构图还是色彩皆不落俗套,别开生面。画面十分简洁,没有高山大树,只是一片荒莽平沙,淡墨淡彩渲染,愈远愈淡,若有若无,几近干涸的河流,向远方蜿蜒而去,天水相接,缥缥缈缈;高士踞坐河埠,悠然操琴,雁群高下翻飞,琴音飘渺,画面寥廓,意境深远。
平沙落雁,1962年3月。诗云:岁宴江空,风严水结。冯夷剪冰,飘飘洒雪。浩歌者谁?一蓬载月。独钓寒潭,以寄清绝。
8
帝王轻过眼,宇宙是何乡
每次创作,心境方法都不同
这幅程邃诗意图作于1940年代。明末清初的程邃(1607~1692)画山水常用渴笔焦墨,沉郁苍古,曾对傅抱石从前的绘画有所影响。程邃遗留下仅有的一句诗:“帝王轻过眼,宇宙是何乡。”傅抱石非常喜好,为此曾多次创作。由于每次创作的地点、心境和方法都不同,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效果。他在《壬戊重庆画展自序》中写道:“程穆倩仅有的遗句‘帝王轻过眼,宇宙是何乡’,我也非常爱好,不知画过多少次。总遇不到一幅令我十分满意。展出的一幅是最近画的,也是我认为勉可成立的一幅。我这种困难当然是我的技能和胸襟的不足量,追不上自己想弋获的目标。然亦可见写古人诗句,欲避落窠臼,实不是随意马虎的事情。”图中江水平如镜面,一叶轻舟靠岸倚滩,一文士头枕在左手上,眼睑半掩,若有所思,船尾悬一鱼竿,画以疏简散淡为宗,较好地表现出阔别尘嚣、优游林下之心态。画作中水岸和远景岩壁皆用散锋笔法,寥寥数笔,意境高妙,是一幅难得的小品佳作。
程邃诗意图,1940年代。明末清初程邃(1607~1692)山水画曾对傅抱石从前的绘画有所影响。他遗留下来仅有的一句诗云:帝王轻过眼,宇宙是何乡。
9
深入研究石涛:生平创作无数,佳构迭出
石涛(1642~约1707,清代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是山水画坛影响巨大的人物,搜尽奇峰打草稿,大肆张扬自我,令后世画家顶礼膜拜。傅抱石从美术史学的态度关注、研究这位开新世纪绘画风气的大师,自1934年以来笔耕不断,在研究石涛的出生、平生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探究,于1941年完成《石涛上人年谱》,并网络整理石涛题画诗稿,精心校勘,编成《大涤子题画诗跋校补》。对石涛艺术与理论逐渐形成深刻的认识同时,傅抱石也将石涛之诗用绘画形式作出完美的诠释。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6.07月刊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大众号:WENMINGZAZHI,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利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干系权利人所有,因客不雅观缘故原由,如存在不当利用的情形,敬请干系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深究法律任务。客服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电话: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