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被一档节目和一个姑娘所“征服”

干系话题屡登热搜榜

引发广泛热议

中国诗词大年夜会火了关于舟山的飞花令你能接几首

没错便是《中国诗词大会》

和这个叫武亦姝的16岁姑娘

大家在感叹“后生可畏”的同时

也再一次领略到中华诗词的魅力

舟山除了美食、美景

还有 诗和远方......

本日就让小舟带你领略

那些和舟山有关的诗

《昌国偶成》

作者:王阮

诸邑皆山可夜驰,海中昌国力难施。

风潮阻渡连天地,期会申严限期时。

愿以此身从幸免,忍将人命逼诸危?

蛟门山下须臾去世,食肉诸公知不知!

《留别昌国五首》

作者:王阮

妄意弦歌学子游,迄无三异比中牟。

丁宁今夜东风雨,添起潮头急去休。

百口虽脱海波危,旧治无人咏十奇。

孤奉明恩颜似甲,却嗔儿女笑哈哈。

三山月淡白银阙,九老春闲紫石宫。

此去能争多少很多多少地,恨无仙骨到个中。

当时底事乞身归,万物何曾与我违。

最是临行更肠断,海鸥犹自斥船飞。

扶桑曾见日腾空,老去归田不复东。

一觉短檐异日梦,起来惆怅晓窗红。

作者

王阮(?~1208年),字南卿,宋朝江西九江人。
曾担当3年昌国县令,编纂过一本《昌国志》,可惜已经佚失落;主政期间在定海城内建造了“状元桥”等。

《昌国偶成》描述当时朝廷严格限定时日课责地方官吏征收差役赋税,由于舟山群岛地处偏远东海之滨,舟山与大陆以及岛际交通都极为不便,因风潮阻渡,耽误了程期,常发生逼去世人命的惨事。
县令王阮以此诗表明自己甘心免官弃职,也不忍逼害百姓,拍案而起,大声质问朝廷的“食肉诸公”,义正辞严,风骨凛然,掷地有声。

《留别昌国五首》是王阮3年任满后离开舟山前所作,表达了一名地方官员离任前对自己所事情过的地方的眷恋。
至于他离开舟山后当选拔还是被贬谪了,恐怕已经很难从历史上查证了,按照他写《昌国偶成》的性情,估计仕途和结局不容乐不雅观。

《煮海歌》

作者:柳永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盐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皇歇,投入巨灶炎酷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糇粮。

秤入官中得微值,一缗每每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安歇,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辛劳,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落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作者

柳永(约987-1053年),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作为被当时主流文化排斥的词人,他的仕途是失落意的。
公元1049年,一个不明不白的惩罚,柳永被贬到东海之域即现在的舟山,成为一名盐场总监。

《煮海歌》便是他在定海晓峰盐场任盐监时所创作,仿白居易新乐府体,对当时定海定海盐民的生存空间、劳作办法、饥寒境遇作了深刻细致的描摹,充满悲悯情怀。
这也是柳永作品留存后世的唯一一首诗。
柳永的词颇具盛名,比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等传世佳句。
那次被贬为盐监的生活经历打开了柳永创作的新视野,使墨客从风花雪月的巢臼里走了出来,伴着对孤寂失落落的贬谪生活的感叹,以悲怆冲动大方的情怀写下了这首《煮海歌》。
他离开盐场后,终极在潦倒中告别人间。

《题受降亭》

作者:胡宗宪

十年海浪喷长鲸,万里潮声杂鼓声。

圣主拊髀思猛士,元戎讵意属儒生。

身经百战心犹壮,田获三狐志幸成。

报国好图安治策,舟山今作受降城。

作者简介

胡宗宪(1512~1565年),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将。
胡宗宪初任浙江巡按御史,抗倭有功,官拜兵部尚书衔任浙江、福建总督。
后曾设下计谋骗降诱杀了号称“倭寇王”的王直,以及徐海、陈东等海寇巨盗,加封右都御史、太子太保。
胡宗宪是将钓鱼岛划归中国领土的第一人。
末了因与严嵩一案牵连,被弹劾为“严党”而入狱,终极瘐去世狱中。
其去世后明神宗赐之谥号襄懋。

为徽州人的王直曾强烈哀求当时的明朝政府放弃不合时宜的海禁政策,使海上走私贸易合法化,率部一度盘踞舟山沥港、岑港,其曾在定海操江亭自称“净海王”。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被俞大猷败北逃到日本后,得到日本封建主的支持,当年就在日本萨摩州松浦津建立政权,潜号为“京”,王直自称“徽王”,勾结日本游勇势力不断袭扰中国沿海。
嘉靖三十六年,王直被胡宗宪“骗离”日本,来到舟山岑港,尔后答应屈膝降服佩服。

胡宗宪特地在昌国城(今舟山定海)南不雅观山前建一座“受降亭”,安排了场面壮大、声势煊赫的受降仪式。
胡宗宪写下《题受降亭》一诗,志功述怀,概括了在东南沿海和舟山各岛,明朝官兵与王直集团等倭寇势力前前后后打了十余年仗的平倭史。

《宝刀歌》

作者:葛云飞

快逾风,亮夺雪,

恨斩佞人头,渴饮仇人血!

有时上马杀贼贼胆裂,

灭此朝食气烈烈。

吁嗟乎,男儿是处一片心肠热!

作者

葛云飞(1789-1841年),字鹏起,号雨田,清代山阴天乐乡(今属杭州萧山)人,道光三年进士,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官至镇海总兵。

鸦片战役期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8月17日,在著名的定海保卫中对英军决斗苦战六昼夜,直至壮烈捐躯。
与王锡朋、郑国鸿并称舟山抗击外来侵略史上著名的“三总兵”。
葛云飞在任定海总兵时,请刀匠打造了两柄佩刀,分别镌名“昭勇”和“成忠”。
《宝刀歌》借物抒怀,志在表明效忠报国、殊死抗争的豪迈气概。

《登舟山》

作者:爱新觉罗·溥儒

天高惊木叶,况乃近薄暮。

潮落渔人少,烽严戍卒尊。

青山连蟹屿,白浪涌蛟门。

古县临沧海,城荒石壁存。

《渡沈家门》

作者:爱新觉罗·溥儒

片帆吹渡沈家门。

故国干系何处是?

初月微明带雨痕。

远天烟水近薄暮,

《登舟山》《渡沈家门》二首,是与舟山有关的名人诗词中,历史涵义较为丰富的另类佳作。
是溥儒在1949年由舟山辗转赴台前所作,“城荒石壁存”“烽严戍卒尊”等句可看出当时尚未解放的舟山破败而紧张的场合排场。

此时的溥儒经历前朝覆灭、皇族没落、民族歧视、艺术梦被内战炮火打碎等一系列变故后,已是神色黯然,不由自主。
两次写到“近薄暮”及一句“故国干系何处是?”,抒发了他苍茫眷顾北方故土,感情低落而又回天无力的悲情。
“片帆吹渡沈家门”中的“吹渡”一词,既显轻盈迷蒙,更显悲惨飘摇。

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看多了各种综艺真人秀的

追追追跑跑跑吃吃吃买买买

坐下来好好欣赏

这如星汉般残酷的诗词歌赋

一定会让你找到内心的沉着

如果你还有和舟山干系的诗

记得发给小舟来大家一起分享

@舟山发布整合编辑发布

内容来源:舟山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