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麻阳县人,在锦江河边终年夜。乡音方言小时候并没以为欠妥。上学后就碰着麻烦了,朗读古诗时,常欠妥心读出方言土音,虽然招来伙伴们的嘲笑,私下里反而以为这样的发音更贴切。如《咏鹅》 鹅,鹅,鹅ngo213,(拼音利用的是普通话的字母读音,后面数字是五阶音调的调值,下同) 曲项向天歌go55。 白毛浮绿水xu-e213, 红掌拨清波bo55。 又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xia24,白云生处有人家ga4。停车坐爱枫林晚ngan213,霜叶红于仲春花hua55。 再如《刺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a2” …… 事例多了,就有存疑:为什么麻阳土话(下简称麻阳话)与古诗有时还合拍些呢? 后来理解到,原来中国清朝以前的官话与现在的普通话有很大不同。清以前是用河洛语来作官话的。现在的普通话因此北京话为根本,可北京话的语音不是汉族(保留在江南的)传统的语音,而是满蒙语音占主导地位的“胡音”。(详见金启孮师长西席著《京旗的满族》) 经由比较研究,我认为,麻阳话是在河洛语的根本上,领悟一定的苗语及普通话成分形成的一种措辞。 这首先要从麻阳的历史提及 麻阳远古时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秦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郡地,南朝陈天嘉三年(公元562年)置麻阳戍,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置麻阳县,县名一贯沿用至今。从有记载的陈朝开始,麻阳便是苗族聚居之地。从宋朝熙宁六年开始直到公元1953年,麻阳县城都设在锦和。麻阳话也分两个较大的区域:一因此锦和为中央的上三区,一因此现在的县城高村落为中央的下三区。下三区的土话属楚方言体系,最明显的例子是称游戏玩耍为“嬉hei3”。上三区的土话属河洛语体系。下面所讲的麻阳话都是指上三区的土话。 从麻阳的姓氏来源理解到,从宋朝开始,就陆续有陕西、浙江、江西等地的汉民迁入麻阳。到明初,由于统治者施行“赶苗拓业”、“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的政策,麻阳县城——锦和周围的苗民大都被赶到贵州铜仁地区(现在锦和周围的很多地名都与赶苗有关,如红岗寨的得名缘故原由是由于苗民反攻,与夺地的汉民在山头厮杀,鲜血染红山岗而来的;新天寨的血坑便是苗民报复攻破新天寨,杀去世了寨中所有的人,鲜血流满那个沟坑而得名……)。大量的江西人被迫迁入。现在锦和的居民说到祖籍,大都说是来自江西,家先神龛上都写有“×××(如清河堂、河西堂、陇西郡等)上历代先人”来表明自己祖籍。麻阳话中上厕所渗出叫作“解手”,这一词据传是江西居民被捆绑押运来湖南,途中须要方便时,要先叫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的事实演化而来的。这些移民一开始都是聚居在较开化的锦和、岩门、高村落等地(资料来源于《麻阳县志》)。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所迁出地的方言肯定无法和周围的人进行互换,那么只有两条路:一是学习当地的方言。如果周围的苗民占绝对多数,这些移民就只有学习利用楚苗方言才能得到苗民的认可。下三区该当走的是这条路。二是利用大家都懂的措辞——就像现在利用普通话一样,利用当时的官话——河洛语来互换。上三区由于移民数量多,且为县城政治中央所在,一定走第二条路。以锦和为中央的上三区方言便是在河洛语的根本上,接管了苗语以及后来的普通话的一些成分形成的。以锦和话为代表的麻阳话,保留了极多的河洛语语素。麻阳话的声母体系中,没有zh、ch、sh、r等翘舌音。普通话中的翘舌音,麻阳话多发成平舌音或其他的声母所组成的音节。像“扎知照招周中张真、插车拆铲抽唱称超、沙时师筛烧山商生”等都读平舌音,而“r”的音节很少,就算有如“骗rao42”、“惹ra4”都不卷舌。麻阳话中另有两个声母,是有个“唇齿、浊、擦音[V]”。麻阳话读“舞无吴武屋乌伍悟午捂”时,涌现[V]声,明显带有唇齿音。麻阳话里有个“舌根、浊、鼻音[ng]”,像“我鹅硬安腌恩鱼鸭”等,都读成[ng]声字。麻阳话韵母中,eng和ong没有差异,读音一样。没有ing韵母,相应的字要么读成in,要么读作其他韵母。麻阳话里有普通话没有的韵母io和Üa,像“脚雀学药嚼”等,都念为io韵,“瘸”读作“qÜa213”,“靴”读作“xÜa55”。麻阳话的音调有七个调值,分别如下:麻阳话的调类、调值 例字阴平55妈ma55多duo55清qiang55阳去45麦ma45剁duo45六liu45阴入4肉niu4日ni4出qu4阳平35麻ma35噫yi35戳duo35阳入2请qiang2土tou2五nge2上213骂ma213打da213找zen213阴去41胀diang41大dai41旧jiu41以上这些,与普通话差别很大,与苗语也有很大差异,和河洛语的语音体系非常相似。 语汇方面,麻阳话中很多字与河洛语发音相同,如“人”读作“ni24”、“日”读作“ni4”、“我”读成“ngo213”、“融”读作“yong24”、“明”读作“miang24”、“角”读作“guo55”、“竹”读作“diu55”、“大”读作“dai41”、“井”读作“jiang213”、“江”说成“gang55”、“夜”读作“ya4”、“河”读作“ho24”、“斜”读作“xia24”、“病”说成“biang24”、……稍有音变的就更多了。 有很多词的用法也与古汉语相同,如“跑”是“走”,“走”是“行”,“立”是“起”,“迟”是“晏ngan24”;“治病”是“症病”,“瘦肉”是“精肉”,“经手”是“过手”,“声音”是“嗓气”,“击中”是“打着(zhao24)”,“明白”是“晓得”;“饭锅”说成“锅子”或“鼎罐”,“客人”说成“人客”,“锋利”说成“锋快”,“傍晚”说成“麻眼”,“衣服”说是“衣裤”,“想主张”说是“出着(zhuo24)子”,“做农活”说是“做阳春”;“田鸡”称作“蛤蟆”,“父母”称作“爷娘”,“不讲理的话”叫作“横话”,“自己”称作“个人”,安歇”称作“歇气”;用“日头”称呼“太阳”,用“着落”表示“着落、归属、来源”…… 麻阳话读“吃”为“qia4”,这个吃可以和很多事物联系起来,如“用饭”、“吃烟”、“吃菜”、“吃酒”、“吃水”、“吃肉”、“吃茶”、“吃灰尘”、“吃屁”、“吃气”……这该当是中古汉语的特色。麻阳话中有些语句特殊古雅,像“要做什么?”麻阳话说成“要做么?”,“要去哪里?”说成“要哪去?”,再像“到哪山,唱哪歌”,明显是古语的痕迹。综合上面的特色,我们有情由作出判断:麻阳话是河洛话的一支。 当周围铜仁、凤凰、芷江、沅陵等城市相继选择与普通话靠近的西南官话作为互换的措辞的时候,当河洛语被满清统治者逼迫实行的以洗面革心的北京话为根本的普通话逐渐淹没时,麻阳人却固执地坚守自己的措辞阵地,沉沦腐化成海洋中的孤岛。这孤岛风光旖旎,古色古喷鼻香。它是研究中国民族变迁的一扇窗,是研究苗族在历史中对中华民族产生的影响的一扇门。保留下它的面貌,我辈麻阳人责无旁贷。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