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光阴沧桑了谁的容颜||三首感叹岁月流失落的古诗词|《偶成》《采桑子》《照镜见白发》【其一】《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悟叶已秋声。
(图片来自网络)
【翻译】
青春的日子随意马虎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以是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不能轻易放过。每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解析】
这是一首逸诗,详细写作年代不详,大约在绍兴末年(1162)。日本盛传此诗,我国大陆亦不胫而走,以为为朱熹所作。
全诗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须臾即逝,告诫青年人器重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措辞明白易懂,形象光鲜生动,把韶光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其二】《采桑子》
(宋)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图片来自网络)
【译文】
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人。春风得意出息亮。如今好友相继拜别,忧闷疾患催人朽。想起了往事,倍觉光阴流转如此迅速。
鬓发虽已经变成了白色,但是我的心没改变,如今在酒席前仍把羽觞端起。旧曲重听心里觉着耳熟,就好似当年醉里听。
【解析】
词的上片“月白风清”利用了借景抒怀的手腕,借明朗美好的景致,表达了墨客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采取前后比拟的表现手腕。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比拟,突出如今的凄凉况味。
下片“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烦闷之意、抵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全词抒发了词人对昔日生活的怀念,仕途坎坷的凄凉,年华已逝、壮心不已的豪情。
此词是作者宋神宗熙宁四年退居颍州后所作,词中以年夜方悲壮的感情发出生之慨,读来沉郁抑扬,荡气回肠,极一唱三叹之致,在《六一词》中属豪放一起。全词以情语胜,写情疏隽深婉,自然真切。
【其三】《照镜见白发》
(唐)张九龄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图片来自网络)
【翻译】
从前怀有远大志向,光阴白白地度过已经到了须发皆白的年事。谁知通亮的镜子里,只有我的形体和影子在自相怜悯。
【解析】
李贺诗云:“少年苦处当拏云”。大凡人们年轻时的宏图大愿,在历经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之后,每每成为空瓤的神话,不堪回顾。《照镜见白发》是唐代墨客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墨客先感怀出生,抒发了自己的志薄云霄,又感慨了自己一事无成,光阴飞逝,透露出诗人为美好光阴白白流逝而深感惋惜之情。
壮志难酬是人生普遍的缺憾。张九龄虽贵为天子股肱,是初唐名相,但屡遭奸臣李林甫等排挤,宏图未展.常感惆怅失落落。此诗或许因此太息自怜的办法提出了一方人生明鉴:凡欲造诣青云之志者,必得时时自醒奋进,蹉跎延宥将贻白发之恨。全诗寥寥二十字,用语明畅、笔势飞动,感情沉郁凝霞。
经典永流传
感谢关注,感激阅读,欢迎参评、转发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