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了忙乱的箩筐

大地茫茫,河水流淌

是什么人掌灯,把你照亮

——当代·海子《夜晚,亲爱的朋友》节选

榆社屋脊吴娃背

榆社屋脊——吴娃背山

吴娃背山在榆社县西南边陲榆社、太谷、祁县三县交界处,海拔1901米,是县境内的最高山峰,堪称榆社屋脊。

多年以前,我已从县志记载上得知吴娃背山是榆社境内的最高峰,但从舆图标识上看彷佛它霸占的是四县垴的位置,加之在河峪乡辉教、西沟一带拜访乡民,皆言未曾听说过吴娃背山,以是,对此山的理解一时还不甚明了。
2016年年初从网上看到一则太谷驴友附有行程线路图的徒步四县垴、悟云山的文章,个中就标着吴娃山,但又加了“位置存疑”几个字,更让我对这座榆社最高山的详细位置有点糊涂了。
模糊中,判断吴娃背该是与四县垴毗邻着的那座高峰,但一时还是有点不敢确定。
2016年3月,在登牌坊大家山时,我特意向老乡打听吴娃背山,没想到朱德星的老父亲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办理了困扰我多年的老问题。
老人说从牌坊村落进南沟到大家山时,从沟里就能看到吴娃背山的山顶,并说那山是由于很早以前牌坊村落吴姓财主出钱买的,买上后栽了满山的松树,以是就叫吴娃背山。
又细问,果真便是我心中迷惑不定的紧挨着四县垴的那座高峰。

原来,四县垴就在吴娃背山东南端,两山衔接为邻,山脉互成一体,两座顶峰的直线间隔也就千米之遥,高低几欲等同,相差仅仅数十米。
仔细推测,多年来我们之以是没有搞清楚吴娃背山的详细位置,紧张缘故原由是白北一带在历史上多为太谷辖区,而吴娃背山过去又属于牌坊村落所有;这里山高林深,纵然是山之东侧不远的西沟、辉教一带的乡民也很少上去;加之榆社旧县志的记载不但没记述吴娃背山,而且还将悟云山和四县垴“混为一谈”,难怪吴娃背的名字在大多数榆社人来说是陌生的。

明确了吴娃背山的确切位置,心里也就豁然开朗了:原来这个地方之前我已来过多次。
准确点说,是上四县垴和登悟云山时,都曾与它擦肩而过,只是未曾登顶。
那个时候,虽与之有了零间隔的打仗,心中也狐疑它便是吴娃背山,但由于从悟云山或四县垴到这个位置,海拔就已经在1800多米之高了,此时间隔吴娃背顶峰的绝对海拔也就仅仅不到一百米了,而且与四县垴、悟云山已是沟坡相连,十全十美,险些没有“独立”之态,以是看起来很难有“山”的觉得,自然也就没有把它当作“榆社第一山”来看待。

2016年3月5日,我与孟利波、张卫兵、任卫兵及数名女队员,由悟云山下的冀家沟方向经官地沟(自然村落,1958年退居),顺河沟至沟掌的林沟(自然村落,已退居),向上穿越白桦林高坡,向吴娃背挺进。
这片白桦林与悟云绝顶北坡的白桦林的成因是一样的,都是在上世纪中叶这一带的村落落相继退居,山上的耕地撂荒之后形成的天然林带。
而本日所走的白桦林高坡,实际上便是吴娃背的东北坡。
林中原有的一摞摞梯田石堰犹存,只是容颜已改。
坡上有牛羊踩踏出的林间小路,虽时断时续,也能勉强识别,算不上十分难走,只是山高坡陡,树高林茂,走起来费时费力。
但只有体验过这样的行走,才能明白为什么吴娃背山会霸占榆社诸山头把交椅的位置。

约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走出密林,登上植被稀疏而初见天日的山脊之上。
这里是悟云绝顶的最西端,两处相距约五里之遥。
这道山脊也是由辉教越悟云山而来的榆(社)祁(县)古道所经之处。
由这里向西北翻山而下,是榆社的牌坊和太谷的上黑峰、下黑峰,以及祁县的下凹等村落;向东南平行而去,是四县垴;向西南而上,便是吴娃背山的顶峰。
但在试探性地向前推进了数百米之后,终因灌木太过茂密,只好安排女队员们原地等待。
剩下我和老孟、两个卫兵,耗时一个多小时后,才披荆斩棘走完了直线间隔不敷千米的这段坡路而成功登顶。

吴娃背顶峰并不开阔,地形呈长方形,总面积约300平方米。
峰顶灌木丛生,醋柳、黄刺玫错杂相拥,人立个中,举步困难。
从峰顶边沿四看,眼界甚为辽阔。
西北一侧坡大沟深,松林森然,松涛阵阵。
也只有下到那一壁的沟谷仰不雅观,才可以真正体味这座山的伟岸。
东南不远,便是四县垴顶峰,上面白色的森林防火远程监控举动步伐和疤痕似的防火通道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
自东而望,林木覆盖着的悟云绝顶却显得颇为矮小。

吴娃背山徒步指南:从榆社县城西去河峪方向登吴娃背山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其一是上文记录的经冀家沟到官地沟,穿越白桦林而上,之后原路折返。
这段的徒步辇儿程来回共计25里。
其二是由西沟村落上悟云山,经悟云绝顶一侧的榆祁古道向西,至吴娃背山东北山腰登顶。
这一段总行程约30里。
其三是在登四县垴之后“顺手牵羊”,由四县垴顶峰西北而下,顺道上吴娃背山。
无论选择这三条路线中的哪条,实在最佳方案该是悟云山、四县垴、吴娃背“一箭三雕”,三者兼得。

温馨提醒:这一带林木繁茂,无论哪个时令登山,都必须严禁带火入山;山中有金钱豹、野猪出没,登山时必须结随同行,确保安全;山高林大,须有线路熟习者同行,否则随意马虎迷路。

——选自李旭清《翻山越岭来看你——榆社36景徒步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