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位听起来有点陌生的作者,在盛唐时却名声显赫。
一、刘眘虚其人
《阙题》的作者刘眘(shèn)虚是盛唐著名的山水墨客,大约生活在714年—767年之间,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人 。他在开元二十一年及第,曾任洛阳尉,迁夏县令。听说其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宋代严羽《沧浪诗话》中,把他称为大名家:
况唐人如沈、宋、王、杨、卢、骆、陈拾遗、张燕公、张曲江、贾至、王维、独孤及、韦应物、孙逖、祖咏、刘慎虚、綦毋潜、刘长卿、李长吉诸公,皆大名家。
严羽列出的人物大多是诗坛一流巨星:沈佺期、宋之问、初唐四杰、张九龄、李贺、韦应物、王维、陈子昂.....能够进入这份名单,可见刘眘虚份量不轻。可惜,他的传世诗歌仅有十几首。
唐朝人殷璠撰写的《河岳英灵集》,精选了24位墨客,“以盛唐之人选盛唐之诗”的殷璠,把刘眘虚和常建、李白、孟浩然、岑参、高适等人放在一起,本身便是一种肯定。殷璠评价刘眘虚:
眘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词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顷东南高唱者十数人,然声律婉态,无出其右。唯气骨不逮诸公。自永明已还,可杰立江表。至如“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又“沧溟千万里,昼夜一孤舟”,又“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又“驻马渡江处,望乡待归舟”,又“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开门向溪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晖照衣裳”,并方外之言也。
可惜刘眘虚寿命不长:“惜其不永,天碎国宝。”如果其生卒在714年—767年,那也活了五十多岁,看了这个韶光并不准确。下面欣赏一下殷璠特殊推举的这首《阙题》。
二、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殷璠《河岳英灵集》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因此这首诗被后人安上“阙题”二字。据后来学者考证,诗题应为《归桃源乡》,描写的是其在江西靖安桃源的隐居生活 。
1、 格律鉴别 不是标准的格律诗
这首诗之以是被当代人熟习,是由于入选了《唐诗三百首》。虽然在被归类为五言律诗,但这首诗明显有很多出律的地方,不能算标准的五律。
道由白云尽,仄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平平仄平仄”,第一个字也“仄(道)”的话就算不得律句。
春与青溪长,青溪长是三平尾,也是律句的大忌。
幽映每白日,是平仄仄仄仄,这是俗称“大拗”的句式,须要对句救拗。
清辉照衣裳,平平仄平平,不但没有救拗,自己也不是律句。
中间二联是律句,对仗也工致。时有落花至,平仄仄平仄,落,半拗体;远随流水喷鼻香,仄平平仄平,流,救拗;
闲门向山路,这便是标准的律句变格平平仄平仄 ;深柳读书堂,读,入声字,平仄仄平平,这也是标准的律句。
这首诗严格来说,不算是格律诗,不过盛唐多有这种半古半律的诗。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也说过: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
刘眘虚是进士出身,当然明白律诗的哀求,估计当时有不少诗人为追求古意而故意为之。
2、简析诗意 统统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通篇写景,墨客虽不直接抒怀,但情在景中。
1)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王维《终南别业》有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刘眘虚在另一首诗《寄阎防》中,也有句:深路入古寺,亂花隨暮春。可放在一起欣赏。
“行到水穷处”是走到溪流的尽头,“道由白云尽”,道路从白云尽处而生。
道路一贯延伸到白云尽处,但是墨客笔下却写作道路从白云尽处涌现。“道由白云尽”与“深路入古寺”比较,可见“道由白云尽”的笔法特殊之处。
春与青溪长,与“道由白云尽”形成对偶关系,因此句子构造相同。 ”尽、长“,一收一放,妙不可言。可以想象到溪水两边花草树木的繁茂,一眼望去,水无尽头,春色无边。
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
五七律的警句,大多在第二联,这首诗的颔联是盛唐佳句之一。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喷鼻香,是一副流水对,高下语意贯通。墨客面前,时时有花飞落,或者落花随着流水飘到面前,须臾又随波远去,空气中还有水中花特有的暗香 。
3)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这两句可以阐明为,空寂的山门外,是一条通向山中的小路,浓荫蔽日的茂盛古柳下,是一个读书堂。
如果细剖析这两句诗,可以看作倒装构造的偏正词组:向山路(的)闲门、读书堂(的)深柳。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很常见,相似的如王维:春池柏子外,芳树万年余。马戴: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这种句法可见作诗与作文的差异。
4)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幽映每白日,刚才说了,中仄仄仄仄是大拗体,救拗句式该当是中平平仄平。例如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中仄仄仄仄,中平平仄平。刘眘虚这首诗的对句”清辉照衣裳“没有救拗。
“每”作“虽然”讲。虽然白日当头,但是浓荫蔽日,漏下的清幽光亮散落在我的衣服上面。看来这里真是一个读书隐居的利益所。
三、刘眘虚与孟浩然 相如有遗草 一为问家人
刘眘虚传下来的诗一共只有14、5首,个中有两首与孟浩然干系,可见他和孟浩然交谊深厚。在孟浩然还健在的时候,他写过一首《深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纭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这是一首五言六韵的古风。“木叶纷纭下,东南日烟霜”,前两句因果倒装。 这是墨客在镇江(京口)思念好友孟浩然所作。
孟浩然有诗《九日龙沙作寄刘大昚虚》,诗云:
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尚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
龙沙不是指边陲,是指江西南昌城北白沙丘。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大众 赣水又北迳 龙沙 西,沙甚洁白,嵬峨而陁,有龙形。连亘五里,旧俗玄月九日登高处也。
九九重阳日,孟浩然从沿赣水而下,经豫章(即南昌,又叫钟陵)、龙沙而北。沿途看到登高档风尚活动,行于山水之间忽生感慨。
客中谁送酒,用陶渊明的典故。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大众陶潜尝玄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看见白衣(指官府给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大众
虽然无酒,但是不延误吟诗作歌。薄暮之中,乘舟之人伴随着歌声随波而去。
孟浩然孟去世后,刘眘虚又写过一首《寄江滔求孟六遗文》: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相如有遗草,一为问家人。
这首诗便如口语娓娓道来,三四句用典而令人不觉突兀:汉水广、孟家邻。
相如有遗草,不仅是典故,而且另有深意。《汉书·司马相如传》: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落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去世,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去世时,为一卷书,曰有青鸟使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司马相如临去世时,知道汉武帝会来找他的文章,特意留下了封禅书。刘眘虚用此典故的意思是,孟浩然一定知道我会如此,他也一定会专门留给我一些诗篇,麻烦江滔帮我去问问他的家人。尾联两句,非心腹不能道出。
四、王昌龄写给刘眘虚的两首诗
京口(镇江)是古人沿长江往来的必经之地,上面先容刘眘虚的《深秋扬子江寄孟浩然》便是写于京口。七绝圣手王昌龄这一日来到京口,相约的刘眘虚还没有到,于是写了一首《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前四句写暮色中的京口之景。颈联写情: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十个字写了刘眘虚其人其诗。
尾联可见古人诗与题目的照料。明发不能寐,对应”宿“,徒盈江上尊,对应”刘昚虚不至“。
王昌龄另有一首《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 :
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声随羽仪远,势与归云便。青桂春再荣,白云暮来变。迁飞在礼仪,岂复泪如霰。
这是一首仄韵的古风送别诗。开元十九年,有博学宏词科的考试,不知道是不是写于这一年。
结束语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的自序说:
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群才,赞圣朝之美......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若有名无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殷璠所选24位墨客并不以权势地位为标准,基本代表了盛唐期间的最高水平(缺杜甫),刘眘虚能够跻身个中,可见当年诗名之高。可是传世作品太少,如果不是有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话,这个名字就重生疏了。
结束时,以老例作五律一首,用刘眘虚阙题韵脚:长、喷鼻香、堂、裳。《游崂山九水》
东崂三面海,叠嶂九溪长。飞瀑悬幽壑,青云惹梵喷鼻香。觅桥松竹径,漱玉谪仙堂。不觉流连久,涧风沾我裳。
@老街味道
不雅观唐习律23 崔颢黄鹤楼多处出律 到底是不是七律?
靖康前后的6位词人 有人失落踪有人为奴 有人活成了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