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史上写《蜀道难》的墨客,不止李白一个,南朝萧钢便是最早创作此题的人。

《蜀道难》

南朝梁·萧钢

其一

他是才华横溢的皇帝两首蜀道难媲美李白别有一番情致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

其二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笛声下复高,猿啼断还续。

不同于李白的长篇歌行,萧钢的《蜀道难》只是精悍的五言古诗,却构思风雅,笔法凝练,十分真切的活化出当时人们入蜀的艰辛,读后别有一种韵味。

“建平督邮道,鱼复永安宫”。
建平年间建筑的督邮道,鱼复县的永安宫,这些地方萧钢未登基前都有到过,他对这些地方也是很有感情的。
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若奏巴渝曲,时当君思中”,为什么要奏起那熟习的曲调呢?是由于心中的那份难以掌握的思念,是由于想起了许多曾经相爱时的细节。
而思念的人又在那千里之外的巴山蜀水,便只好奏起彼此熟习的曲子,聊解那绵绵的思念之情。

“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
选取了“巫山”和“巴水”两个意象,巫山连绵不绝,周遭七百里;巴水水流迂回,蜿蜒弯曲。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重峦叠嶂难以翻越的巫山,那弯弯曲曲难以行舟的巴水,极尽道出当时人们出入川蜀的困难。

“笛声下复高,猿声断还续”。
这两句化用了“巴东三峡无限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句。
船行在巴水上,不断有笛声传来,时高时低,悠扬婉转;两岸更有猿声啼叫,时断时续,凄清哀绝。
这是在写描面前的景象,更是在抒发心中的幽情。
这景、声、情的完美领悟,营造出了一片清丽而忧伤的境界。

萧钢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是昭明太子萧统同父同母的弟弟,和父亲、哥哥一样,萧钢也是才情盖世。
萧衍、萧统、萧钢、萧绎合称为“四萧”,文学史上赫赫有名。
由于萧统早逝,萧钢被立为太子。
“侯景之乱”,萧衍被叛军活活饿去世,萧钢继位,做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天子。
大宝二年,即公元551年,终被侯景所杀害。

没有李白那令人惶恐的“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上苍”,萧钢的《蜀道难》轻点蜀道之难险,而重墨于一种与蜀道盘旋弯曲之类似的感情情绪,这可能也是那个懦弱无为的天子别样心情的表现吧!
全诗意境唯美,措辞清丽,也是《蜀道难》中的经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