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诗话142
(第四辑·第一卷)
贤良雅士 才学诗文
编者 朱升
《典故诗话》
贤良雅士 才学诗文
(第四辑·第1卷)(21)151刻烛赋诗 文思敏捷
【典出】《南史·王僧孺传》:“萧文琰,兰陵人。丘令楷,吴兴人。江洪,济阳人。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不雅观览。”
【释典】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礼贤好士,有很多文学之士聚拢在他的门下,他曾与学士们夜间饮宴,作诗时在烛炬上刻上暗号,作四韵诗刻一寸,以此为韶光标准。文士萧文琰说:“烧一寸烛作四韵诗,有什么难的!”于是与别人以敲击铜钵为标准作诗,等铜钵的响声停了,诗就作出。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批文人学士凑集于竟陵王萧子良旁边,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史称"竟陵八友"。永明年间文学集团数量浩瀚,除此之外还有卫军将军王俭集团、豫章王萧疑集团、随王萧子隆集团。"刻烛赋诗"这个典故便出自这个期间,反应了当时文学创作的繁荣状况。
【释义】 后以此典:
1、形容文思敏捷。
2、形容文人雅集赋诗。
【典形】 击钵、击钵催、击钵催诗、刻烛、刻烛分笺、刻烛赋、刻烛成诗、刻烛赋诗、刻烛为诗、刻烛求篇、刻烛成篇、叩钵、打钵立韵、诗成刻烛、吟烛、雕章刻烛、赋诗刻烛、刻官烛、吟刻烛、分题击钵、分笺刻烛。
【用典】
〔刻烛〕 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掷卢夸赌气,刻烛斗成篇。”
〔刻烛赋诗〕 宋·陆游《冬暖颇有春意追忆成都昔游》:“刻烛赋诗空入梦,倾家酿酒不供愁。”
〔诗成刻烛〕 清·钱谦益《仲春旬日自和合欢诗》之四:“诗成刻烛论佳句,歌罢穿花度好音。”
[刻烛为诗] 《南史·王泰传》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刻烛为诗,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刻烛] 唐·孟浩然《清嫡宴梅羽士房》:“列筵邀酒伴,刻烛限诗成。”
[刻烛成篇]当代·朱升:他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一篇散文,刻烛成篇。
2020、2、28、
朱升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