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向云端,云霞向晚,山风与我,等太阳下山。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首向云端,怠倦的时候想起,失落意的时候怀念,哪怕只做少焉的人间散客,也胜似最美的人间绝色。
在古典诗词里,云端深处有禅趣,“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云端深处有隐士,“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云端深处还有深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本来无根无蒂的一抹云彩,被多情的墨客演绎出不同的情意与风采。乃至,在历史上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张冠李戴到宋徽宗身上的俏丽误会。
很多人认为这句诗是宋徽宗梦后所得,由此出身了天青色的汝窑。可实际上,这句诗出自明朝谢肇淛的《五杂俎》,乃是柴窑的颜色来源。
雨过天晴,云破天青,这样的云端散尽,竟然可以变幻出如此俏丽的天青色瓷器。
实在除了瓷器,古典诗词里摇荡的云端,也可多般颜色做将来,就像打翻了匆匆人间的悲欢冷暖与酸甜苦辣而变幻出不同色彩,映照出人间百态。
1.白云青山,怡然自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南北朝·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
李商隐曾提要挈领云与隐士的关系,而最能代表这种意象联系之人还是南北朝的陶弘景。
陶弘景曾在江苏句曲山华容洞隐居45年,并一手创立了玄门的茅山宗,真正的风致高傲瘦骨如柴也。
而最能代表他出世情怀的,便是这岭上白云。他曾用这白云,谢绝了梁武帝萧衍的入朝约请。
在此之前,陶弘景曾多次谢绝出山,使得从前就与其交好的梁武帝不得不下诏问询,山中到底有什么,竟然令你如此留恋不愿踏入官场半步。
陶弘景因此作此诗解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山中别无所有,惟白云耳。
如此直接简洁,却有着李白“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开阔赤城,我便是眷恋这青山白云。
它是如此美好,只可惜我只有在此山中才能怡然自得,无法摘取相赠。
实在岂止白云无法相赠,这片隐士情怀更无法相赠,你有你的庙堂之高,我有我的江湖之远。
寥寥数语,就将人各有志的客不雅观差异隐匿个中,莫强求也。虽道不同,陶弘景也没有老去世不相往来,依然相与谋。每遇国家大事梁武帝写信咨询,陶弘景必会解疑答惑。
这样的岭上白云,孟浩然也曾深深迷恋,“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更是终日为伴,“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2.黄云白日,千里送别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
古典诗词里的黄云,多指北方尤其是塞北之云,伴随着黄沙飞扬。
边塞墨客高适,对黄云尤其熟习。但这个送别之日,这漫天黄云与日暮昏黄交织在一起,让人深感压抑。
尤其这北风吹,鸿雁飞,雪花飘,让离去的高适与董庭兰,饱尝风雪别离的苦楚。
而在此之前,高适已经离京十载,与董庭兰十年未见。如今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久别相逢过后,又要匆匆相别。
此时的二人俱不得志,董庭兰作为吏部尚书房琯的门客,因房琯被贬要流落天涯。而高适三年前自与李白、杜甫同游梁宋分别以来,一贯兜兜转转,没有找到入仕的机会。
这样的两个人在离去之际,自然少不了愁肠百结。但是生性开阔的高适,却没有作哀伤之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反而以豪迈之语诉悲壮之情,抚慰董庭兰普天之下自有心腹,尽识君卿。
如此年夜方冲动大方,私以为比王勃的“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更要开阔。王勃之语,还将心腹限定在自己与朋侪杜少府之间。
高适则将心腹扩散到全天下,坚信未来还会有新的心腹相逢相知,由于早已隽誉传四海。
这种抚慰之语,就像高适送别韦司士时所言,“莫怨他乡暂离去,知君到处有逢迎。”
只不过此句是应酬之作,情意浅了些,意境也千差万别,但通报的意思大致相通,便是相信朋友所到之处,必有五彩缤纷。
也只有拥有如此开阔的胸襟,高适才能大器晚成,凭借战功终成渤海县侯。
高适三次出塞习以为常的黄云白日,李颀也曾仰望,“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而李梦阳笔下的“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则将战役的残酷展露无遗。
3.黑云压城,舍身殉难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
—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李贺笔下的黑云,属于沙场烟尘,属于敌军势力。
这到底属于哪场战役,历史上并没有定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李贺阴差阳错的笔法里感想熏染到战役的悲壮惨烈。
李贺没有写详细的战役场面,而是通过多种颜色与意象的叠加渲染,通报出兵临城下的紧张凶猛,和年夜胆应战的舍身殉难。
敌军的军队就像黑云压城城欲摧,已经显示着力气的比拟悬殊。而阳光照耀到盔甲上宛如金鳞的光芒,又让人感想熏染到守军对抗仇敌的英雄气势。
而两军对峙的场面到底有多惨烈,从角声鼓寒、红旗半卷和燕脂夜紫里,就能感想熏染到,血流成河、伤亡惨重。
但再斑斓的色彩画面,都比不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去世”来得年夜方悲壮。
这里面不但有为国捐躯的舍身殉难,更有士为心腹者去世的忠肝义胆。当初燕昭王修建黄金台招揽天下贤士,从此黄金台成为重用人才的象征,这里面是君与士的惺惺相惜。
也正为如此,才会有那多人前仆后继,“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除了象征战争,黑云在苏轼笔下,成为西湖骤雨的灵动风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4.碧云暮合,春愁如海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去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宋•秦不雅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古典诗词里摇荡着一抹碧云,多用来通报离愁别绪,就像温庭筠笔下的“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面前花,摇荡碧云斜。”
在秦不雅观的词里同样有此意,只不过与温庭筠比较,除了与情人分别,还多了政治上的失落意,与多年同寅好友贬谪天涯海角。
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登基,新党卷土重来,以恩师苏轼为代表的旧党接连遭贬。
秦不雅观也因此被贬处州,春日想起昔日欢聚的场面,不由得慨叹人各天涯,只剩悠悠碧云与沉沉暮色苦苦相对。
尤其昔日携手同游的西池盛会,早已物是人非,车马逝,朱颜改,清梦断。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这如海春愁,有故友思念,有情人难舍,有怀才不遇,更有出息未卜的迷茫与感伤。
这样的碧云摇荡,范仲淹也曾不克不及自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5.青云直上,金榜题名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喷鼻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曾用这句诗流露自己的青云之志,绝非平凡闺阁女子。
这抹青云,在古典诗词里代表着高官显爵或志向高远,就像我们常说的青云直上、青云直上。
辛弃疾在送别学生范廓之参加科考时,也曾这样祝福,“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这是美好的想象,也是深厚的情意,相信明年金榜题名,就可以笑看他人青云忙。
6.彩云易散,黯然销魂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白居易哀伤一个13岁的少女芳华早夭时,曾道出这悲哀一叹。
越是美好的东西,越随意马虎消散,美人如此,爱情也如此。故而在古典诗词里,彩云常常与美人美物干系。
晏几道午夜梦回念念不忘的小苹,就曾像彩云踏着月色翩然归去,再也无法找回。
当时明月依旧,美人如云飘散,再多的思念,只能在暮春雨落之时,化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里。
而李白夜思念起佳人,涉江采芙蓉,却是“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而当他游访庐山,“遥见神仙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又是另一番富丽天下。
这便是古人笔下用云真个色彩变幻摇荡出的诗情画意,有闲散客的怡然自得,有惆怅者的年夜方悲歌,有落寞人的黯然销魂,有逍遥仙的仙风道气。
但不管是哪一抹色彩,我们都希望此生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到山海顶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