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午,大风吹倦了
它推门回家,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只剩残阳,照在玻璃上
末了的光,仍是刺目耀眼。
必须眯着眼才能看清统统
一位老人弯着腰爬上屋顶
椭圆形的柿饼,摆在瓦片上。
抽完一袋烟
暮色与他,一起从梯子上爬下来
2
我坐着,一字未写
不开灯,黑夜有种野蛮的力量
迫使我辨认自己
眼睛在哪里?
鼻子,耳朵,嘴巴是否还能保持
初闻,初见及初次的甜蜜。
然而夜却混沌了
风也发出末了的呓语,倒在沙发上
没有人真正睡去
夜是一块撕不破的黑布
大家忙着在上面绣牡丹,镶钻石,画山水
3
起身撩开窗帘
上弦月,瘦。
若摘下来放到盘子里,没有喷鼻香蕉大。
马路上有盏灯坏了。在浩瀚的灯中
显得独特。
我喜好独特,又日日盲从
裹挟于人流中,佯装沉着
像一头鹿在弓箭面前,低头吃草
还要发出好听的咀嚼声。
这应是凌晨两点钟,我猜。
猜,是令人愉快的一个字
猜猜我哪个手里有糖?
猜猜给你什么礼物?
猜猜做了什么精确的梦,走在
哪条精确的路上?
4
楼下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
穿红格子衣服的中年妇女
手持大剪刀
剃掉了冬青树的脑袋
越整洁,她越以为有干劲。
接着卖早餐的,遛狗的,打太极拳的
又回到昨天的棋盘上
我不禁疑惑,薄暮可曾结束 ?
黎明,可是新的黎明?
但我还是打开防盗门,把风放了出去。
专 家 点 评
“薄暮到黎明”,实在便是一段阴郁笼罩的光阴。作者从下午落墨,以“风倦”“残阳”领起,点出光“仍是刺目耀眼”,暗合“夕阳无限好”的经典诗意,却不动声色地让“老人”和“暮色”一起爬下来,由此进入一个幽暗而神秘的空间。这首诗以阿拉伯数字来分节,也显出一定的匠心,它们相互之间既游离又有联系,因此办理了非数字分节可能涌现的不连贯与突兀,恰好以分割的形式完成诗歌表达的完全性。第二、三节是准白描式的阐述,但作者仍旧嵌入了想象和比喻,“夜是一块撕不破的黑布”“像一头鹿在弓箭面前,低头吃草/还要发出好听的咀嚼声。”须要指出的是,作者这时正随着感情向前发展,第三节的四个设问为“猜”附加了可能性,并为第四节作铺垫,让“穿红格子衣服的中年妇女”有了可用武之地。整首诗有一种伤感的气息,读来略有压抑,不过,诗的结尾耐人寻味,放风,由黑夜带来的紧张感顺势得到缓解,但又并非肤浅的大光明尾巴。或许,这首诗再次证明了诗的一个分外的功能:设问,但答案只是在风中飘。
特邀点评:汪剑钊
墨客简介
小西,山东青岛人。2007年写诗,有诗歌揭橥在《公民文学》《诗刊》《星星》《十月》等多家刊物,并入多种选本。曾得到中国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首届诗探索·新诗创造奖等。入选《公民文学》第四届新浪潮诗会。出版诗集《蓝色的盐》《风不止》。
专家简介
汪剑钊,1963年10月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比较文学与天下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紧张学术兴趣:中国当代诗研究、俄语诗歌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出版有著译多少种。
精彩好诗
橘 子
你当然可以说
正月十六别老父
点 评 专 家
陈先发、陈卫、曹宇翔、程继龙、耿占春、冯雷、顾北、顾建平、谷禾、洪烛、霍俊明、贾鉴、简明、蒋浩、雷武铃、冷霜、李少君、李海鹏、李建春、李犁、李壮、刘向东、李云、梁晓明、卢辉、罗振亚、马知遥、莫真宝、任毅、荣光启、师力斌、树才、谭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诗、汪剑钊、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强、吴投文、西渡、向以鲜、杨碧薇、杨克、杨四平、杨庆祥、杨墅、余怒、叶舟、臧棣、张德明、张清华、张定浩、张光昕、茱萸、张伟栋、周伟驰、周瓒、朱必松等
栏目主持:王夫刚
一 键 关 注
中国诗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