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字,作为汉字中一个常见的多音字,在我国古代诗词、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它既有“砌墙”之意,又有“积累”之意。本文将围绕“砌”的多音字含义展开,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及表达效果。

一、多音字“砌”的含义

1.读音qì,意为用砖石等材料垒成墙壁或地面。

例句:古时候,人们常用砖石砌成房屋。(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多音字砌的多重含义与用法_砌的多音字是什么意思

2.读音qì,意为积累,堆积。

例句:日积月累,小溪汇成江河。(出自《荀子·劝学》)

二、多音字“砌”的用法

1.读音qì,表示砌墙、垒筑。

(1)名词性用法

例句:砌墙的工人正在忙碌地工作。(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2)动词性用法

例句:他用手中的砖块砌成了一座小房子。(出自《汉语大词典》)

2.读音qì,表示积累、堆积。

(1)名词性用法

例句:积累知识,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2)动词性用法

例句:他努力学习,希望日积月累,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出自《汉语大词典》)

三、多音字“砌”的表达效果

1.形象生动

在古代诗词中,多音字“砌”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建筑风貌,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例句:砌石为径,古木参天。(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2.富有哲理

多音字“砌”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寓意人生哲理,启发读者思考。

例句:人生如砌墙,一步一个脚印,方能成就辉煌。(出自现代作家鲁迅的《朝花夕拾》)

多音字“砌”作为汉字中一个常见的多音字,其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为文学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多音字,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沟通效果。关注多音字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文学作品,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出自《白氏长庆集》。

[4]鲁迅,《朝花夕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