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顺安镇东南方八里处有一座大城山。山上原有“金盆照月”、“滴水岩”、弥陀庵等名胜古迹。城山主峰耸立,左有小城山,右有走马岗,山高峰陡,壁立如城。山寨能攻能守,曾为兵家抗争之地。
相传元末时,红巾军大将赵普胜(巢县人,会使双刀,故又称“双刀赵”),于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盘踞了繁昌、池州、铜陵等地,杀去世江淮省平章童星吉之后又盘踞了城山。于是招募贫民兄弟,落草聚义,对抗官兵。他们立寨栅、筑碉堡、架滚木、铸兵器,秣马厉兵、积草囤粮。又在城山坳建立一座大水闸,闸里养鱼供应弟兄们伙食,又作为对抗官兵的防御举动步伐。一时远近皆知,阵容大振。四方仁人义士相继相投,大家同等推戴“双刀赵”为城山大王。
赵普胜坐镇城山,逐日在走马岗操兵练马,号令严明。他们效梁山的义气,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抑强扶弱、劫富济贫。专惩那些贪官恶富,不扰贫民百姓。因此官府豪绅又怕又恨,纷纭申奏朝庭,要求火速派兵清剿。
皇上览表大惊,急忙传旨池州府,火速派兵前往清剿,务必扫平山寨,活捉“反贼”。官兵于是将山寨围得水泄不通。
城山大王见官兵势大便采取疑兵之计,便使出诱敌深入之计、效关云长水淹七军。等官兵攻至半山坳,便喝令开闸放水。只听一声轰鸣,白茫茫大水满山遍野滚滚奔驰,水冲石击使官兵惊惶失措,大败而回,去世伤大半。
池州府官兵头一仗就损兵折将,弄得无计可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难堪之计,忽有一恶绅向池州府知府献计说:“大人,只要如此如此……何愁山寨不平,反贼不擒!
”池州知府听完妙计,顿时转忧为喜,哈哈大笑,连声夸奖道:“妙计、妙计!
”
当夜,池州府抢来上千只山羊,又在每只羊角上挂上两盏小灯,然后用火油浸湿棉絮,系在羊尾上点燃。火烧羊痛,乘着黑夜,一齐冲上山寨。埋伏在四周的官兵一齐发喊“冲啊,杀啊……”.
再说城山大王巡寨回到中军帐,猛听山下喊声大振,以为官兵冲进大寨,便急忙走出中军帐朝山下一看,只见满山遍野灯火通明,一时不知原形,便掣出双刀备战。眼看火把将近,便大喝一声:“开闸……”于是大水又像猛兽一样,咆哮如雷,一齐奔泻。不消一刻,水消灯灭。水退之后,官兵从四面八方冲山寨。城山大王知是中计,便挥舞双刀,率领众弟兄与官兵决斗苦战。怎奈官兵已避过大水重重围困的山寨。经由两天两夜的决斗苦战,终因寡不敌众,城山大王与众弟兄都大胆就义。被大水淹去世的羊的尸体一贯飘到顺安街头的大湖滩里,后人管它叫羊湖滩。经由历代开垦,现在已变成良田。
传说后世人为表彰城山大王扶困济危的古迹,曾在城山西麓兴建了一座大王庙,以留纪念。又传说城山大王占山为王时,带大家以石磨练功,力气大的都会得到奖赏。但他的志向并不大。一次他想出兵攻打顺安和横街头(现大平街),有人问他打胜了往后怎么办,他说顺安麻酥糖和横街头臭干子好吃,打胜后可以多弄点麻酥糖和臭干子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