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刚出来事情教书那阵子,西席聚餐,那时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餐后大家谈天谈笑,一位老西席说,我来给你们几位后生念一首诗,考考你们对古诗的理解欣赏水平,看好不好,他不紧不慢地用客家话吟道:

鸟落枝头上,枝摇鸟也摇;

鸟去枝还在,空枝摇几摇。

“这是一首描写野外的诗”,一位同事说。

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这首诗妙在哪里吗

“这是一首写春天的打油诗呗”,一位同事说。

“你们说得都没错,但理解古诗吧,不能只看笔墨表面,这首诗实在另有深意,你们先听我说一段故事吧”,那位老西席说。

话说古时候有一位秀才,这天去参加邻居的婚宴,以前屯子的婚事讲究,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来凑热闹,主人家要请很多帮工来帮忙。
秀才喝多了,尿急,主人家的茅厕自然不足用,便走到院子外,找到一棵树丛下,正准备欢撒,这时,秀才溘然瞥见一位颇有几份姿色的厨娘,忽忽从屋子里跑了出来,急急地左看右看了一下,倒是没有创造秀才,便在一个草丛里蹲了下去,看来,这位厨娘也是尿急了---

秀才尿完,恐怕被人瞥见,抖抖,走人,转头瞥见厨娘身子摇了几下---

这位秀才于是灵感大发,脱口吟出这首诗。

老西席讲完,喷了一口烟,笑而不语。

听了这个故事,我们几位年青的西席无感,沉默了三秒钟,然后溘然觉醒过来!
哈哈大笑!

妙!
生动啊!

好好的一首诗就这样毁在一个老泼皮的手上,真是应了”泼皮不可怕,最怕泼皮有文化“,中国的汉措辞真是博大精湛。

听了这个故事,你理解了这首诗妙在哪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