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琴台之铭并序》汪中①
自漢陽北出二里,有邱焉,其廣十畝,東臨大別,左界漢水,石堤亙其前,月湖周其外,方誌以為伯牙琴臺,鍾期聽之,蓋在此云。居人築館其上,名之曰琴臺。通津直道,來止近郊,層軒累榭,迥出塵表,土多平曠,林木翳然,水至清淺,可以眺望,可以泳游,無尋幽涉遠之勢,靡登高臨深之懼,懿彼一丘,實具二美。桃華淥水,秋月春風,都人冶游,曾無暇日。夫以夔襄②之技,溫雪之交,一揮五弦,爰擅千古。深山窮谷之中,廣廈細旃之上,靈蹤所寄,奚事刻舟,勝地寫心,諒符玄賞。
余少好雅琴,粗諳操縵,自奉簡書,久忘在御。弭節夏口,假館漢皋,峴首同感,桑下是戀,於以濯足滄浪,息隂喬木,聽漁父之鼓枻,思游女之解佩,亦足以高謝塵緣,希風往哲,何必撫弦動曲,乃移我情,銘曰:宛彼崇邱,於漢之隂。二子來游,爰迄於今。
廣川人靜,孤館天沈。微風永夜,虛籟生林。泠泠水際,時汎遺音。三嘆應節,如賞彼心。朱弦已絕,空桑誰撫。海憶乘舟,巖思避雨。邈矣高臺,巋然舊楚。譬操南音,尚怀吾土。白雲罷歌,湘靈停鼓。流水高山,相望終古。
[译文]
从汉阳向北走出二里,有一座山丘,面积达十亩,东边附近大别山,左边与汉水相接,石堤横亘在它前面,月湖环抱绿树成荫景致宜人。地方志认为这里多数是伯牙当年操琴的琴台,钟子期就在此聆听。这便是千古隽誉扬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琴台,后世居民在此修建馆舍,并命名为“琴台”。
这里道路直通渡口,附近城郊,层层的高楼亭台翘首绿荫间,远远超出尘世之外,这里地皮大多平坦开阔,树木郁郁葱葱,水清澈浅缓,可以眺望远方,可以拍浮嬉戏,没有探寻幽深偏远之地的困难,也没有登高临深的恐怖,这座山丘,具备巍峨与宁静的两种美。桃花映着绿水,秋月伴着东风,城里的人来此嬉戏,从无空隙之日。凭着夔襄的高超琴技,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深厚情意,一挥舞五弦琴,就擅名千古。在深山深谷之中,在高大的房屋和精细的毡毯之上,神灵踪迹所寄托之处,何必刻舟求剑,这幽美胜地能抒发内心,想必符合玄妙的欣赏。我年少时喜好高雅的琴音,粗略懂得弹奏之法,自从接管官府文书,良久都忘了操琴。在夏口勾留,借住在汉皋,与羊祜在岘山的感慨相同,留恋那桑树下的情意,在这里在沧浪之水中洗脚,在高大的树木下安歇,听渔父划船的桨声,思念那解下玉佩的游女,也足以远远辞别尘世的俗缘,追慕往昔的贤哲,何必弹抚琴弦曲调,才能改变我的心情,铭文说:那座高高的山丘,在汉水的北面。伯牙子期曾来嬉戏,一贯到如今。
宽广的山川寂静,孤独的馆舍天空阴沉。在这漫长的夜晚微风轻拂,空旷的树林中传来阵阵声响。在清冷的水边,时时飘出遗留的琴音。三次感叹应和节拍,犹如欣赏他们的心意。朱弦已断,空桑琴谁来抚弄。在海边回顾乘舟之事,在山岩思念避雨之情。高远的琴台啊,依然是旧时的楚国样子容貌。比如弹奏南方的音乐,还是怀念我的故土。白云不再歌唱,湘灵停滞击鼓。高山流水的情意,相互遥望直到永久。
注:1.汪中(1744—1794年),字容甫,江都(今属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清朝期间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 的精彩代表。乾隆四十二年(1777)为拔贡,后绝意做官。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精于史学,曾博考先秦图书,研究古代学制兴废。著有《述学》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6卷等。有段关于汪中的秩事,现却鲜为人知。汪容甫曾说:“当代只有三个通人(他自己即居其一),有人问容甫对自己如何评价,容甫说:‘汝在不通之列’。此人听后大喜,容甫垂垂继说道:‘汝在读三十年,可望不通矣’。虽近乎笑话,但可见‘通’的标准之高。”2.夔与师襄的并称。夔,舜时乐官;师襄,春秋鲁乐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