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随着时期走,紧跟审美潮流

什么是盛行音乐?在中国大陆,盛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并列,成为三大音乐形态。
但在历史上,这三者是顺延的过程,并不是同时产生的。

民族音乐伴随着农业文明一起走来,历史非常悠久。
西方工业文明时期,产生了古典音乐,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
从环球范围来看,盛行音乐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盛行音乐的特点是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迅猛,拥有最多的受众和最大的传播量。

中国当代盛行音乐涌现的韶光,一种说法是1917年,一种说法是1927年,都是在上海。
前者的根据是百代唱片公司成立,后者的根据是涌现了第一首盛行歌曲《毛毛雨》。

盛行音乐与中国古典诗词

那段期间,中国盛行音乐基本上与环球是同步的。
有一首盛行歌曲叫《玫瑰玫瑰我爱你》,原唱者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著名歌星姚莉。
1951年,美国的一位歌星翻唱了这首歌,在全美排行榜上位列第二。

正当中国盛行音乐发达发展的时候,抗日战役爆发了。
那段韶光,中华民族须要更多冲动大方的、向上的、鼓励民族斗志的音乐。
盛行音乐的发展非常范例地表示了这一时期需求。
由于时期缘故原由,中海内地盛行音乐结束了近30年。

1978年,盛行音乐重新在中海内地开始盛行。
1986年,央视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第一次采取美声、民族和盛行音乐三种唱法的比赛,以前都是合在一起的。
有人因此而把这一年定为“中国盛行音乐元年”,但我以为定于1978年更为准确。

盛行音乐的特点,在于人性化的内容、时尚的节奏与旋律、自然的发声方法和个性化的演绎。
盛行音乐更多的是揭示人性,它关注的是“详细的我”,各种情绪在个中都可以得到表现。
盛行音乐永久随着时期在走,紧跟审美潮流,不断变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它强调的是声音的磁性和质感,须要辨识度。
除了声音,它在演出上也须要更多的个性。

古典诗词便是古代的盛行歌曲

实在,中国古典诗词便是古代的盛行歌曲。

中国的古典诗词都是可以唱的。
最早的乐府机构采集来的都是可以唱的歌。
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没有发明一种很好的记谱法。
逐渐地,这些可以歌唱的诗变成了全部都是笔墨的诗,确切地说,只剩下歌词了。
以是说,古代的音乐我们现在根本就听不到了,留下来的只有笔墨。

古代很多人不懂音乐,写起来很困难,于是就找到了一个便捷的办法,保留格律,也便是字数和音调,从而使很多人可以从事音乐创作。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远古歌谣《弹歌》,笔墨很短,两个字一句。
后来字数多了起来,从《诗经》的四字句,到乐府的五字句,再到七字句的格律诗。
到了宋代,宋词是是非句,笔墨利用更加灵巧。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首先是意境与意象,指的是内涵之美。
意境是故意蕴的氛围与境界,是独特的东方美学观点。
意象是故意蕴的具象。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便是一个又一个意象叠加在一起。

其次是格律,也便是声韵之美。
平仄与押韵的规律,强调的是措辞的音调美。

此外还有修辞,指的是措辞之美。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对仗的美。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是排比的美。
“寻寻觅觅,冷生僻清,凄悲惨惨戚戚”,则是双音叠字的美。

盛行歌曲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性传承有两种。
一种是古董式传承,完备以古典诗词为文本的盛行歌曲;另一种是发展性传承,化用古典诗词及意象创风格行歌曲。

我认为,艺术形态要得到发展,必须随着时期往前走。
实际上,很多文化艺术的发展便是一个字——变。
只有变,才是不变的规律。
不变就会掉队,就会被时期淘汰,很难有出息。

我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比较喜好化用古典诗词及意象进行歌曲创作,以表达当代人的情绪与意识。
比如,我在《梦江南》中利用了叠词,《灞桥柳》中利用是非句来填词,《涛声依旧》则是采取了当代汉语严谨的对仗方法……我的这部分作品占所创作品的1/10,但影响力普遍超过了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