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是人生中一个常见而又充满情绪的场景。
宋代,送别诗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离情别绪的主要办法。
这些诗作不仅描述了送别时的情景和感想熏染,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壮盛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送别诗也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文化互换频繁:宋代是一个文化互换频繁的时期,各地的文人墨客相互往来,互换思想和文学创作。
送别诗成为了他们表达交情和离情别绪的主要办法。
在送别诗中,文人墨客们常常会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科举制度的影响:宋代实施科举制度,文人墨客们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每须要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或其他地方参加考试。
送别诗成为了他们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主要办法。
同时,科举制度也促进了文化教诲的遍及,提高了文人墨客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学创作水平,为送别诗的发展供应了有利条件。
社会变迁的影响:宋代是一个社会变迁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文人墨客们的生活和思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送别诗成为了他们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望的主要办法。
同时,社会变迁也为送别诗的发展供应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宋代送别诗在继续唐代送别诗的根本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情绪朴拙:宋代送别诗的情绪朴拙,墨客每每会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到诗作中,使读者能够感想熏染到他们的痛楚和不舍之情。
意境深远:宋代送别诗的意境深远,墨客每每会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营造出一种悲哀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想熏染到他们的离情别绪。
例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悲惨》通过描写寒蝉悲惨、长亭晚、骤雨初歇等情景,营造出了一种悲哀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想熏染到柳永与恋人分别时的痛楚和不舍之情。
措辞幽美:宋代送别诗的措辞幽美,墨客每每会利用各种修辞手腕来增强诗作的艺术传染力。
例如,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利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腕,使诗作的措辞更加幽美,艺术传染力更强。
宋代送别诗利用了多种表现手腕,如比喻、拟人、夸年夜、对偶等,使诗歌的措辞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同时,宋代送别诗还看重用典和化用古人诗句,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秘闻。
题材广泛:宋代送别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亲友之间的离去,还包括官场送别、边塞送别、旅行送别等。
这种广泛的题材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还反响了宋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繁芜性。

宋代送别诗的文化代价:

反响社会文化:宋代送别诗是宋代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反响了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形。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人们的代价不雅观念和生活办法。
传承文化传统:宋代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继续了古人送别诗的传统,并在继续的根本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传统,使中国古代诗歌在当代社会中抖擞出新的活气和活力。
培养人文精神:宋代送别诗以朴拙的情绪表达了墨客对亲友离去的不舍和思念之情,这种情绪表示了人类的人文精神。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促进文化互换:宋代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主要的地位。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中国文化与天下文化的互换与领悟,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宋代送别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霸占主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送别诗为后世送别诗的发展供应了借鉴和启迪。
后世送别诗在继续宋代送别诗的根本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新,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
宋代送别诗的影响不仅局限于送别诗这一文学文体,还对其他文学文体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宋代送别诗中的意境和情绪表达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使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情绪表达更加细腻。
总之,宋代送别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其朴拙的情绪、深远的意境和幽美的措辞,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动听至深的送别画面。

古典诗歌鉴赏第四十五讲 最美的宋代送别诗100首

第一节 宋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造诣

宋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主要期间,送别诗作为个中的一个主要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造诣。
下面将从宋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文学造诣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磋商。

一、宋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一)情绪朴拙深奥深厚

宋代送别诗看重表达墨客与朋侪之间的朴拙情绪,这种情绪每每深奥深厚而细腻。
墨客们通过对离去场景的描述、对朋侪的思念和祝福等办法,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中“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凡。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表达了墨客对朋侪的思念和对交情的器重;柳永的《雨霖铃•寒蝉悲惨》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则通过对离去时的细节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墨客与恋人之间的难舍难分。

(二)意境幽美蕴藉

宋代送别诗看重营造幽美蕴藉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对情绪的抒发,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墨客们常常借助山水、明月、风雨等自然景物来陪衬离去的氛围,表达自己的情绪。
例如,秦不雅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落
”通过对夕阳、寒鸦、流水等景物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悲惨的氛围,表达了墨客对朋侪的思念之情;辛弃疾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则通过对夕阳、烟柳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墨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朋侪的思念之情。

(三)措辞简洁明快

宋代送别诗的措辞简洁明快,每每用简洁的措辞表达深刻的情绪。
墨客们长于利用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腕,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通过对仗和比喻的修辞手腕,将莲叶和荷花的俏丽描述得淋漓尽致;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则通过拟人化的手腕,将东风和明月授予了人的情绪,表达了墨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题材广泛多样

宋代送别诗的题材广泛多样,不仅包括亲友之间的离去,还包括恋人之间的离去、官员之间的离去等。
墨客们通过对不同题材的送别诗的创作,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的情绪天下。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旬日夜记梦》中“十年死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悲惨

”表达了墨客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喷鼻香残玉簟秋》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则表达了墨客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二、宋代送别诗的文学造诣(一)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也为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供应了借鉴和参考。
宋代送别诗的题材广泛多样,包括亲友之间的离去、恋人之间的离去、官员之间的离去等,这些题材的送别诗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的情绪天下,也为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供应了丰富的素材。

(二)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看重情绪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对情绪的抒发,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代送别诗的措辞简洁明快,每每用简洁的措辞表达深刻的情绪,这种措辞风格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也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宋代送别诗对后世的影响(一)对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看重情绪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和对情绪的抒发,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艺术特色和文学造诣对后世送别诗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世送别诗的创作在继续宋代送别诗的根本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造诣。

(二)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主要的影响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也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这种文学造诣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主要的影响,后世文学在继续宋代文学的根本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文学造诣。

(三)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展现了宋代社会的丰富多彩和人们的情绪天下,也表示了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代价不雅观念。
这种文化造诣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世文化在继续宋代文化的根本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和文化代价不雅观念。

总之,宋代送别诗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主要期间,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造诣。
宋代送别诗的创作不仅丰富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也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水平,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送别诗的创为难刁难后世送别诗的创作、文学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代表作简析一、苏轼

《临江仙•送钱穆父》

苏轼〔宋代〕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尘凡。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尊 同:樽)

【译文】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你总是远涉天涯辗转在人间间。
相逢欢笑时依然像春天般的温暖。
你心始终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似秋日的竹竿。
心中惆怅你连夜就要扬帆出发,送行之时云色微茫月光淡淡。
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着为离愁别恨而哀怨。
人生便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过客。

【简析】这首词是在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今属浙江)时为送别自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知瀛洲(治今河北河间)途经杭州的老友钱勰(穆父)而作。
当时苏轼也将要离开杭州。
以是以此词赠行。

这首词上片写与朋侪久别重聚,讴歌朋侪面对坎坷奔波时的古井心境和秋竹风节;下片切入正题,写月夜与朋侪分别,抒发了对世事人生的超旷之思。
其以思想活动为线索,先是回顾过去的交往,情意深厚,怀恋足珍。
话别时对朋侪关怀备至,双方意绪契合,词中感情一波三折,委曲跌宕,写得可谓动人心弦。
全词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年夜方凄凉的格调,议论风生,直抒脾气,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表示了词人旷达洒脱的个性风貌。

《和董传留别》

苏轼〔宋代〕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夙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好陪伴着年迈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中举仍旧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简析】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
1061年(宋仁宗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常日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
董传当时在凤翔潦倒穷困,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这是一首酬赠诗。
此诗首联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赏董传虽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凡人;颔联写他倦于从师学礼,忙于温书应考,表明其志向远大,希望出人头地;颈联用两个典故鼓励董传;尾联承上连续鼓励他,希冀他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
全诗蕴藉蕴藉,巧于用典,董传的粗衣在外与经纶在内以及他的穷苦窘迫景况与墨客对他的美好祝愿都如层层交织的抵牾,形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宋代〕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译文】缑山仙子王子乔脾气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
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羽化。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起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
本日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简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词人和陈令举坐船嬉戏,十分快乐,然而相聚总是要分离的,为了表达对陈令举的不舍,词人便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这首词上阕写七夕之事,紧贴词牌之意,为朋侪离去之愁思开怀;下阕则借晋人遇仙的典故表达与朋侪聚会的快乐和离去的感慨。
全词不但用事上紧扣七夕,而且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交情。
其格调上用洒脱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清晰明快,韵味十足。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宋代〕

忘怀成都来十载,因君难免不免斟酌。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凄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殷勤且更尽离觞。
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译文】忘掉了成都那些事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由于你的到来,使我不得不再三思念。
今日送别,请你将我的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
我又何尝不知道故乡的好啊,自己飘零已久,赋归无日,自整天际孤凉客。
哪里凄凉的愁绪你不会知道,早已被我吟断的衷肠已不会再过分伤愁。
今日殷勤给你送上离去的酒宴,希望你能尽兴。
我的身躯就彷佛传舍一样辗转流落,何处才能是我的家乡啊!

【简析】此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秋冬间。
其时苏轼尚在杭州通判任所。
当时王缄自眉山到钱塘看望苏轼,回去时,苏轼写了这首词相送。
此词上片写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词人,勾起了他对亡妻和故乡的深切思念,想到自己宦游流落的羁旅生涯,不禁悲从中来;下片写送别时的愁苦心情,词人借酒消愁意在排解内心的离情别恨,渗透着浓重的无奈和感伤。
全词融离情别恨、吊唁亡妻、仕途失落意、乡愁故思为一体,情绪发自肺腑,沉郁而朴拙,字里行间渗透着浓厚的伤感意绪。

《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

苏轼〔宋代〕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落,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译文】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
寂寞的园林里,花木兴废。
彷佛多情的落日照耀着客座,高耸的青山仿佛刺破了横云。
送者在岸上已走到“路尽”;行者在舟中却见舵已转。
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落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
我像《楚辞•招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拜别的朋侪。
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

【简析】作者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评论辩论新法的弊病。
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天子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落。
苏轼于是要求出京任职。
元丰二年调往湖州任知州,此词即为为流放期间所写。

这首词是写给东坡老友李公择的送别词,其以花落为起,以思君为终,通过对暮春的描写,展现了墨客内心的寂寞与深情,同时微露惜别之情,兼及对再受重用的渴望,又写二人同情相怜,交情深厚。
全词措辞婉丽,情景交融,动听至深。

《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苏轼〔宋代〕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回顾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回顾 一作:白首)

【译文】雨后春天的景致更加青翠俏丽。
只有那阔别故乡的人,深奥深厚的愁恨总洗不去。
北固山下三面都是水。
弧形的江面,仿佛是碧玉梳子,苍翠的山峰,好象是美人的发髻。
万里外的家乡来了一封信,问我哪年真的能回去?我只有转头冒死饮酒,送春归去,东风倒还多情,抹去我的行行泪涕。

【简析】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出任杭州通判,他和故乡亲友的联系全靠江船通邮,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春,苏轼在润州京口收到家乡来的一封书信,信中殷勤存问,讯问归期,苏轼的思乡之情便难以抑制了,在身为宦游之情面不自禁的痛楚下,作了这首词。

此词上片描写北固山雨后清丽的景致,表现出词人客游在外难以排解的幽怨;下片描写了他有家难回,于是借酒消愁却又难以解忧的愁怀,表现了其身在异域的浓郁孤寂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词中通过比拟、反衬等艺术手腕,层层递进的写出了词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词语意沉痛,风格深奥深厚凝重,情意缠绵,富有艺术传染力。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苏轼〔宋代〕

缥缈红妆照浅溪。
薄云疏雨不成泥。
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
行人肠断草凄迷。

【译文】隐约见到一个女郎的艳服映照在浅浅的溪水中,天空云气稀薄,稀疏的小雨下个一直,路面上泥泞倒也无多。
送君地在何处?在戏马台西。
干涸的沼泽已经涨满了秋水,天已傍晚,茂密的树林深处传来了黄莺的啼鸣。
行人断肠之处,青草是那样悲惨迷离。

【简析】据《东坡师长西席纪年录》,朱孝臧定此词为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作。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
这首词大半写景,写景却维妙维肖,或视、或听、或声、或色,描述一幅真切动人的送别场景,上片先写在戏马台西送别朋侪时的面远景物;下片拓展意境,进一步通过寓情于景的手腕加深了依依惜别的情意。
全词寓情于景,诗中有画,意趣盎然。

《正月二旬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轼〔宋代〕

旬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落。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小雨梅花正销魂。

【译文】早春的寒冷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荡着新的青春。
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朋侪来温。
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小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销魂。

【简析】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赴黄州贬所途中,过东风岭,正是梅花凋落的时候,曾作《梅花二首》;过岐亭,遇故友陈慥。
这次去岐亭访陈慥,恰好时隔一年,景致依旧,想到前一年的悲惨情状,苏轼感慨万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此诗描写了早春各类景象,有条有理,纯是乡野风光;同时在日常生活环境的阐述中,表现了贬斥生涯里交情带给墨客的温暖;篇末回顾去年贬来黄州途中“小雨梅花正销魂”的况味,痛定思痛,于沉着中透出酸楚。
全诗自然天成,情意深厚,有天机得意之妙。

《武昌酌菩萨泉送王子立》

苏轼〔宋代〕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四方同此水中天。

【译文】替你送行时没有酒也没有钱,规劝你饮一杯武昌的菩萨泉。
低下头哪里泉水不能照见我?四方之地都犹如这水中天。

【简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写在送别的场景中,墨客坦率地表达自己没有酒也没有钱财来举行盛大的送别仪式,他以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为朋友送行:以“菩萨泉”相赠;后两句充满了禅意和哲思,无论身处何方,水面都倒映着同一片天空,这象征着墨客和朋友之间心灵的相通和永恒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王子立的赠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这首诗意境阔远,情绪深奥深厚而不失落旷达;它超越了世俗对离去的悲哀和不舍,以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来面对生命的变迁和人事的更迭。

《南乡子•送述古》

苏轼〔宋代〕

回顾乱山横。
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
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译文】转头看横亘的远山,已看不见城中的人影,只模糊瞥见一座城。
谁像那临平山上的高塔,亭亭伫立,迎送往来的客人。
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枕上初寒,难以入眠。
今夜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秋雨虽停但泪还未尽。

【简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寅与好友陈襄(字述古)移守南都(今河南商丘),苏轼追送其至临平(今余杭),写下此词。
这是一篇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
词的上片回叙分离后回望离去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对往事无限美好的回顾和对朋侪的留恋之情;下片则述归来怀念之情。
朋侪既已远逝,回家的路上晚风凄清,表达了词人情真意切的送别之情。
全词一改送别词惯有的柔媚哀怨,写得情真意切,大气磅礴,表现出词人非凡的笔墨功力。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宋代〕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我托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由于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精彩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超越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简析】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2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
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者内心是屈辱的。
苏轼写诗送别,尽抚慰告诫之意。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抒写了兄弟阔别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之以是不辞费力不畏寒冷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理解宋朝精彩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
诗中又以想象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且谆谆叮嘱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由于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
诗中饱含着墨客热爱邦家民族、努力掩护朝廷荣誉的深厚感情,既壮爱国之行色,又见兄弟之亲情。

《劝金船•无情流水多情客》

苏轼〔宋代〕

无情流水多情客,劝我如曾识。
杯行得手休辞却,这公道难得。
曲池塘上,小字更书年月。
还对茂林修竹,似永和节。

纤纤素手如霜雪,笑把秋花插。
尊前莫怪歌声咽,又还是轻别。
此去翱翔,遍赏玉堂金阙。
欲问再来何岁,应有华发。

【译文】流水无情,客人多情,犹如似曾相识的老友劝我饮酒。
杯行得手可不要推辞,这样的公道事是很难得的。
波折的水道上,用小楷书写年月。
还面对着茂密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像当年王羲之永和年间在兰亭集会一样。
歌女抬起那籍雪一样平常白净而又纤细柔嫩的双手,笑着将秋日的鲜花插入了花瓶。
在宴会上可别责怪她唱出了呜呜咽咽的歌声,这还算是未把离去当作一回事呢。
这次一去,要看一看所有辉煌的殿堂。
要问哪一年再来相聚,怕是人都老了。

【简析】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玄月,杭州知州杨绘入为翰林学士,该词是苏轼在送别杨绘的宴会上时所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该词上片写词人在送别宴会上与朋侪对饮的场景,透露出清雅脱俗的情怀;下片写离去时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词采用拟人、用典的写作手腕,借景抒怀,既表达出词人与朋侪朴拙的交情,又有吊古追远之意,可谓词中有诗。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苏轼〔宋代〕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译文】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
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意赛过别后的伤悲。
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创造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简析】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十一月,苏轼从扬州到高邮与秦不雅观相会,拜别时,秦不雅观送至淮河边,此词便是与秦不雅观在淮河饮别时所作。
词的上片咏东坡与秦不雅观夜饮于舟中,感叹人生;下片叙与秦不雅观难忘情分,惜秦不雅观贤才埋没。
全词高下两片均是由景人情,由自然引入人生。
词中利用比拟、移情的手腕,将物人格化了:“汴水”“无情”,船载“离恨”,“风鉴”“尘埃”,“酝造”“烦恼”,感情色彩非常浓郁,词人是借宴饮欢送秦不雅观去扬州之机,抒发人生短暂和壮志难酬的愁绪。

《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

苏轼〔宋代〕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顾望三吴。
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下世界脊,师长西席元是古之儒。
时平不用鲁连书。

【译文】门外东风把春雪吹洒在师长西席您的前襟,当您登上太行山头时一定会回过分来眺望三吴故乡。
既然做了学官,就不应计较被派到了那艰巨的地方。
上党阵势险要,历来被人称作天下之脊,师长西席您志向远大,如古之大儒,以天下为己任。
只是时期承平,纵然有鲁连那样的奇妙计谋,也没有用的地方。

【简析】苏轼的朋侪梅庭老到上党(今山西长治)任学官,苏轼便写了这首词送他。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的上片先写送别的韶光与景象,再由面前写到别后,然后用典说梅庭老做了学官,不必唱归来了;下片腔调转高亢,笔力豪迈,高唱警挺,足以壮朋侪行色,既有劝勉梅庭者随遇而安之意,又含有对其生未逢时不得重用之遭的同情。
全词寓意弯曲深远,词人想用自己乐不雅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朋侪,出语洒脱又发自肺腑,朴拙动人。

《渔家傲•临水纵横回晚鞚》

苏轼〔宋代〕

临水纵横回晚鞚。
归来转觉情怀动。
梅笛烟中闻几弄。
秋阴重,西山雪淡云凝冻。

美酒一杯谁与共。
尊前舞雪狂歌送。
腰跨金鱼旌旆拥。
将何用,只堪妆点浮生梦。

【译文】在附近水的地方随意地骑马迟暮归家,到家反而心情不平静。
在暮霭入耳到几支笛奏的乐曲,秋日的景象惨淡沉重,西山已见淡雪,浓云也已为之凝冻了。
谁与我共饮一杯美酒呢,席中用妓妾的歌舞下酒。
腰带佩系着金鱼袋,出外时被仪仗旗帜簇拥。
鱼袋旌旆的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用呢?只能作为如梦的人生中一个装饰而已。

【简析】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十月词人自汴京(今河南开封)赴定州太守任途中,词人为了记录当时自己感悟人生的感情颠簸,于是作下这首词。
词的上片先是突现了词人意志豪壮的英武气势,再写自己从大自然中游览归来,再回到现实中形成的强烈反差;下片着重描述壮行送别的激动场面和个人的烦闷心态。
全词阐述凄凉,诗魂飘渺,在情思的颠簸和落差中,强化了浮生若梦的理念,抒发了词民气坎的烦闷之情。

《浣溪沙•重九旧韵》

苏轼〔宋代〕

白雪清词出坐间。
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域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茱萸子细更重看。

【译文】阳春白雪般的清新词句出自座席之间,您才华宇量二者兼备,令人艳羡。
异域杭州的风景也依旧粲然。
可叹相逢能够欢聚几日?不知重会又将落在何年?届时,我们愿再次面对茱萸仔细把玩。

【简析】苏轼在作此篇前曾作了一首《浣溪沙》,从那首词序中“自杭移密守”及“时重阳前一日”二语,可以确切地理解到,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玄月八日。
此词该当与那首词作于同时,即熙宁七年玄月,只不过前后相隔一日。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的上片颂扬朋侪才高器大,表达了对朋侪的朴拙热爱之情,彷佛流露出认他乡为故乡的亲切感,怅惘与抚慰兼而有之;下片直抒重阳节恨别之情,并化用成句使词意更加深婉,惜别与留恋之情自见。
全词词短情长、措辞流丽夷易,表达了词人深厚的交情。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主座》

苏轼〔宋代〕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
望湖楼上暗香飘。
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
佳人不见董娇饶。
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译文】休文体弱多病身体虚弱,连垂腰的金带都不堪佩系了。
望湖楼上正飘散着花喷鼻香,春天和煦微风吹拂着衣袖,眼望着皓月当空,耳听着悠扬箫声。
酒醉睡去,又从梦中惊醒,正听见漏壶的长流滴水发出清脆而单调的声响,倚在床上彷佛感到了无比湿润。
身边的侍酒美人不见了,内心的空虚彷佛花上的玉轮,正在天涯空自徘徊,自己竟是空度良宵。

【简析】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春。
苏轼卧病弥月,病病愈后和同寅登上望湖楼赏景,作该词赠项主座。
词的上片写词人刚刚病愈,身体尚瘦损虚弱,夜晚登上望湖楼;下片转入抒发词民气坎的孤寂之情。
这首词妙在蕴藉蕴藉、藏锋不露,给人以各类遐想的启迪;词中的花丛暗香、和煦东风、皓月当空、箫声悠扬,组合成一幅清丽的春夜图,从而委婉透出词人虚度光阴的感叹。

《浣溪沙•送叶淳老》

苏轼〔宋代〕

阳羡苏州已买田。
相逢谁信是前缘。
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
西湖知有几同年。

【译文】我们都在阳羡和苏州买了田地,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不要让我一人留下。
日后登楼怀念老友。
让我退休,提举洞霄宫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
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
在杭州能有几位像我与你一样同年事的故人故友呢。

【简析】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辛未(1091年)正月十八日,是时,词人身在杭州,叶温叟由两浙路转运副使调任主客郎中,苏轼赋此词送行。
上片首句“阳羡苏州已买田”,是说词人与叶温叟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阳羡和苏州买了田地,准备致仕定居,分开尘世而去。
“相逢谁信是前缘”,是承前句买田致仕之相同志趣,而说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缘份。
“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语蕴藉蕴藉,使典自然。
“水如天”,是化用唐朝赵嘏《江楼感旧》诗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谓千万不要教人唱起感叹故人分离的诗歌。

下片把与朋侪难舍难分之情化为永不离去的抱负:“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
”词人对叶温叟说:“让我去担当洞霄宫提举的职务,由您来作杭州太守之官。
这样,咱们二人就可以白头相对,故旧依然了。
”这是从反面表达词民气坎的对故友难以抑制的分离之情。
末句“西湖知有几同年”,则感叹人生心腹实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龄人的心腹则更加稀少。
这首词没有太多的润色,不堆砌辞藻,充分表达出词人对温叟的深情厚谊,也感叹了光阴相催,当时同年今已满头白发,并将此升华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寻味。

《临江仙•冬夜夜寒冰合井》

苏轼〔宋代〕

冬夜夜寒冰合井,画堂明月侵帏。
青缸闪动照号泣。
青缸挑欲尽,粉泪裛还垂。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
情声两尽莫相违。
欲知肠断处,梁上暗尘飞。

【译文】冬天夜里很寒冷,寒冰把井都封住了。
通亮的月光穿过华美的房间照进帐子里,青色的灯光,一明一暗地闪烁着,映照着号泣的侍女。
灯芯快烧完了,胭脂粉和着泪水一滴滴地流下了。
没有饮完一杯酒,就见她掩面堕泪,歌声里夹杂着悲惨的悲咽。
悲情和歌声两方面只管即便发泄,都不相违背。
你要体味到她唱得令人悲痛之处,便是歌声震得屋梁上的灰尘飞扬下来时。

【简析】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十仲春,徐君猷(黄州太守,与苏轼是同寅)的侍女胜之将要离开黄州去苏州,该词是苏轼在送别胜之时所作。
上片写侍女离去前夜的悲哀生活环境与心态。
开头两句,点明侍女在别离徐君猷后的“夜寒冰合井”的生活季候,“画堂明月侵帏”的生活氛围。
接着三句,写在极其寒冷、月透帐帏的冬夜里,青灯若明若灭地映照着“号泣”的侍女。
在徐君猷离黄州几个月后,侍女也将拜别,自然引起侍女生活上的变革和情绪上的悲哀。
胜之是词人最欣赏的侍女。
胜之与于黄州的一段生活,在词人脑际里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今将各奔西东,叫词人魂飞梦萦、牵肠挂肚。

下片写侍女惜别前夜的歌声,令人动心、消魂和断肠。
“未尽一尊先掩泪,歌声半带清悲”,写侍女伤离去时的未歌先泪、半歌半悲。
“掩泪”写侍女的哭态,“歌声”写侍女的强颜,“清悲”写侍女的伤感。
泪(粉泪、掩泪)、歌(歌声)、悲(号泣、清悲)三者交融,让人为之动心、消魂?正是词人所谓歌有声,人有情,“情声两尽莫相违”的抚慰词了。
末了两句,进一步渲染侍女的无限伤感与痛楚。
“梁上暗尘飞”,这一讴歌是不过分的,表明词人对这位即将离黄州去苏州的侍女怀有深深的留恋之情。

全词情真意切,恸天动听,笼罩在灰暗、凄凉的气氛中。
冬天、寒夜、冰井、闪动青灯、号泣、粉泪(掩泪)、清悲歌声、肠断、暗尘等词语的奥妙缀合,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位声情并茂、声泪俱下、令人倾倒的侍女形象。

《送安惇秀才失落解西归》

苏轼〔宋代〕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寻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准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落,临别惟有长嗟咨。

【译文】读过的旧书要一遍各处再去诵读,书读熟了你就会自然而然的寻思明了个中的意思。
你往后肯定会成为一个有名望的大官,本日的流落失落意你也不要去介意。
我曾经在家里断掉统统的交际应酬,著书到了连院子里的花草都没空去看一下。
离开家后东游求官,抛开旧学,同从儿辈们胡闹。
算计百出却事事成空,到现在只有头上的白发准期而来。
想起在故乡手种的松柏,到我回籍的时候怕是要两手合抱了。
如果每件事早知道是命中注定的,那我十年来的浪迹求官行为不是极度无知。
现在我和你说千万别去计较一时的得失落,在这临别时和你说这些又让我感慨长叹了。

【简析】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28岁的安惇,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了乡试,其结果是“失落解西归”。
这首诗便是墨客送别时所作。

《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苏轼〔宋代〕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
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
从公一吊兴亡处。
渺渺斜风吹小雨。
芳草渡。
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
红鸾骖乘青鸾驭。
却讶此洲名白鹭。
非吾侣。
翩然欲下还飞去。

【译文】“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
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
斜风渺渺,小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
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起凌风驭虚而来。
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
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简析】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奉诏调往汝州。
八月,苏轼自黄州赴汝州途中,经由金陵,恰逢江宁知府王胜之调任,因作此词送别。
此词开头概要地阐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
接着着重描述金陵百姓在蒙蒙小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夸奖王胜之的风致高洁。
末了以戏谑的措辞、轻灵的笔意解释金陵算不得空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绪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
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
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低落,浸染明显弱化。
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景致,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旋转,景物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导性部分,而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带有光鲜的人物活动的印记和影响。

《点绛唇•再和送钱公永》

苏轼〔宋代〕

莫唱阳关,风骚公子方终宴。
秦山禹甸。
缥缈真奇不雅观。

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
孤帆远。
我歌君乱。
一送西飞雁。

【译文】用不到去歌唱离情别绪的《阳关曲》,钱公永漂亮精彩,宴会就要结束了。
会稽郡会稽山郊野的地方,模糊约约间真是奇丽的奇不雅观啊。
北面的大平原,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彷佛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样平常。
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
我默默唱着《阳关三叠》曲,君合最后章乐曲,一句话也没有,只有共同目送着天涯的西飞之雁。

【简析】此词一首送别词,是词人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玄月饯别朋侪钱公永在杭州而作。
上片“莫唱阳关,风骚公子方终宴”,先点出了饯别的题旨。
下片集中描写景物,在景中深入刻画依依难舍的离去愁绪:“北望平原,落日山衔半,孤帆远。
”北面的大平原,大概正是朋侪拜别将要行至的地方。
在茫茫的天空中,太阳要落山了,但还迟迟不下,彷佛被远山衔住一半而行步不前一样平常。
再看那辽阔湖面上,正有一只帆船孤孤单单地驶向远方。
全词将离情别意赋于自然景物之中,奥妙自然,不着痕迹,又动听至深,耐人寻味。

《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苏轼〔宋代〕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简析】苏轼的村落夫金山寺宝觉禅师归蜀,作《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送行。

《送贾讷倅眉》

苏轼〔宋代〕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逐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简析】1086年(宋哲宗元祐元年),苏轼知登州任,到官五日,调回京师。
一年之间,三迁要职,当上翰林学士。
贾讷这时将到作者故乡眉州作官,作者故作诗相送。
这首诗,是作者委托贾讷看顾父母坟园和问候家乡父老,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更漏子•送孙巨源》

苏轼〔宋代〕

水涵空,山照市。
西汉二疏乡里。
新白发,旧黄金。
故人恩德深。

海东头,山尽处。
自古客槎来去。
槎有信,赴秋期。
使君行不归。

【译文】海州碧水连天,青山耸立。
这里是西汉二疏的故乡。
居海州几年,你白发新添,却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你留下的深恩厚义啊。
大海的最东边,大山的尽头,自古就有人乘槎到天河。
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你却未有归期,让人惆怅。

【简析】此词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巨源)时所作。
在仕途上,作者与孙洙均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有着共同的政治遭遇,二人皆乞外任。
而此时,孙洙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是日然会引起作者的思想颠簸。
作者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
二疏叔侄皆东海(海州)人。
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归乡里,得到众人景仰。
孙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乡里”。
对海州来说,孙洙和二疏一样都是值得纪念的。
词的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
《博物志》载:晚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
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
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牛斗,即此人也。
这是传说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说孙洙,谓其即将浮海通天河,晋京任职。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既表达了对朋侪的赞颂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繁芜心绪和深奥深厚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构造严密。

《临江仙·冬日即事》

苏轼〔宋代〕

自古相从休务日,何妨低唱微吟。
天垂云重作春阴。
坐中人半醉,帘外雪将深。

闻道分司狂御史,紫云无路追寻。
凄风寒雨是骎骎。
问囚长损气,见鹤忽惊心。

【译文】到了自古以来的休假日,无事可做,只有靠低唱轻声吟来消磨光阴。
天低云重春日阴沉沉,室内宴席座上的人已经半醉,室外雪花一直地飘落,地上的积雪愈来愈厚。
想效仿杜牧的狂放,可惜今日没有紫云。
凄风寒雨、光阴匆匆催人很紧,审讯囚犯韶光长了会损气,见到飞行的鹤时感到自愧惊心。

【简析】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正月,李公恕自京东转运判官召赴汴京,途经徐州,苏轼作该词相赠。
上片从假日的寂寞写起。
自古以来,人们在一起度假日,随意唱歌、吟诗等。
说假日“低唱微吟”,彷佛颇有雅趣,实在是聊以解除寂寞而已。
接着描写了当前的景象情形:天幕低垂,云气浓重,造成了春日的阴霾。
苏轼用清冷、寂寥的氛围,有力地陪衬出“人”相对无言,只因此酒遣愁的离情别绪,以及内在的孤独感。

下片“闻道”两句,承上“坐中”,借晚唐杜牧的风骚美谈,反其意而用之,说宴会并无美妓声乐之欢,以见其单调无味,郁郁寡欢。
也可以说,这里是借“分司狂御史”“追寻”紫云的故实,作了一笔反衬。
苏轼再用“凄风寒雨”更加渲染,更使人感到有点透不过气来。
苏轼为什么这样写,结尾处透露了此中,原来,苏轼长期为审案断狱等公务所累,每当看到鹤时,便忽然想到隐居生活的散逸。
全词,虽为送别之作,但叙写与议论的紧张内容却是仕宦生活,表达得比较隐约和深奥深厚,这种冲破常规的作法是比较少见的。

《菩萨蛮•杭妓往苏迓新守》

苏轼〔宋代〕

玉童西迓浮丘伯。
洞天冷落秋萧瑟。
不用许飞琼。
瑶台空月明。

暗香凝夜宴。
借与韦郎看。
莫便向苏州。
扁舟下五湖。

【译文】由于玉童来欢迎浮丘伯,真仙的寓所都萧瑟了,没有许飞琼,瑶台十分空旷寂寥。
在夜晚的宴会上凝聚着暗香,那天姿国色且借给你不雅观赏,你可不要取道去那苏州城去,像那范蠡那样带着美色到那太湖上去。

【简析】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七月。
当时,杭州知州陈襄将罢任,新任知州杨绘正在赴杭州途中,杭妓前往苏州欢迎,于是苏轼信笔所之,写下这首《菩萨蛮》词,寄给苏州太守王诲。
上片名为游仙,而实际上是说杭妓往迎新太守之后杭州的空虚冷落。
下片是同苏州太守王诲和新太守杨绘的调侃,在字面上虽转向表现现实,而游戏的性子不变。
前两句是说,由于“杭妓”在座,在夜晚的招待宴会上凝聚着暗香,那天姿国色姑且借给你王太守不雅观赏。
这里用了典故,由于唐代墨客韦应物与词人的相识王诲同是苏州太守,以是以“韦郎”借指王诲,是十分贴切的。
后两句是托王诲转告杨绘:你可不要取道苏州城,否则见了美色就会动心,要学当年的范蠡,带着美女乘着小船飘到太湖上去了。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苏轼〔宋代〕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顾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译文】没有饮酒为什么依然觉得像喝醉了昏昏沉沉的呢?我的心已经追着弟弟回家的马一起送出去了。
归家的人还有亲人和家可以想念,而我又用什么来抚慰寂寞呢?在高处转头看视线已经被丘陵阻隔了,只能瞥见弟弟的帽子高高低低地出没。
我想念着弟弟在这样寒冷的景象衣着太过软弱,还要在撒满月光的路上独自骑着马回去。
路人边走边唱着歌感想熏染着人间的快乐,仆人埋怨我沉溺于悲哀哀痛。
我也知道人生总要有离去,但只是害怕韶光流逝得太快。
什么时候可以在寒夜的孤灯下面对面回顾往昔,不才雨的夜晚听着风吹树木的声音。
你要记得我们的约定和情意不可以忘却,千万不要太爱高官俸禄。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

苏轼〔宋代〕

我不雅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去世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羽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译文】我看欧阳修, 他一个人就超越了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和陈子昂。
仲也珠径长一寸,光耀黑夜中如皎洁月光。
好诗犹如脱逃之兔,下笔之前犹如将落之鹘。
寻一知音如周郎,辞吐谈吐斗志昂扬。
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
去世为长白山主,有楼名为书绛。
(熙宁末年,仲纯之父在京城东面会见我,说:“我梦到羽士拿着委任官职的文凭对我说,上天任命我为长白山主,这是什么征兆?”第二年,仲纯之父亡。
)伤心看见颍河,已经伴随着白鸥远去。
欣喜之余遇三少年,都是难得的贤才。
再远的地方也不难到达,也不要把这些不羁之才遣回。
临别时再三相告,但愿你以笏记下。

【简析】文忠周郎皆难堪得一遇的贤才,东坡以其自比,对其持激赏之意,无论是著文还是作诗,应如若同文忠周郎一样平常怀有真脾气,此二人乃真正的脾气中人。
苏轼在《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也有言:“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
”从中可见生平执着于道义,正是秉持了此种感情。
同样,“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常为后人称道,这个知音即指佳友,大概亦指数朝之后,他之欣赏周瑜“辞吐英发”的一文一武隔代知音。
甚或有怀才不遇之感。

二、辛弃疾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宋代〕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此操心伤身该当多多用饭。
水天相连彷佛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去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困难。

【简析】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
这时候,他在仕途上已是经由不少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
这首词是词人江上送别朋侪之作。
此词上阕述离去之情,饱含惜别之意;下阕为临别赠言,由离情别恨引出世路困难之叹。
全词思路开阔,托意深刻,利用景物陪衬、比拟和对照等手腕,生动隧道出依依惜别的深情,并抒发了词人对社会、人生的深奥深厚感慨。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宋代〕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去。
立时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转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译文】听着绿树荫里鹈鴂叫得凄恶,更令人悲哀不已。
鹧鸪鸟“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刚住,杜鹃又发出“不如归去”悲切的号呼。
一贯啼到春天归去再无寻觅处,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实在令人愁恨、痛楚。
算起来这桩桩件件也抵不上人间生离去世的痛楚。
汉代王昭君骑在立时弹着琵琶,奔向黑沉沉的关塞荒野,更有陈皇后阿娇退居长门别馆,坐着翠碧的宫辇辞别皇宫金阙。
春秋时卫国庄姜望着燕燕双飞,远送休弃去国的归老。

汉代名将李陵身经百战,兵败归降匈奴而身败名裂。
到河边桥头送别苏武,转头遥望故国远隔万里,与故友永久诀别。
还有荆轲冒着萧瑟秋风,年夜方悲歌无尽无歇。
啼鸟若知人间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号泣清泪,而总是号泣着鲜血。
如今茂嘉弟远别,还有谁与我饮酒共醉赏明月?

【简析】辛弃疾的这首词大约作于他闲居铅山期间。
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云:“作于绍熙五年(1194年)至嘉泰二年(1202年),稼轩移居瓢泉期内。
”茂嘉是辛弃疾的堂弟,其业绩未详。
张惠言《词选》以为“茂嘉盖以罪谪徙,故有是言”。
刘过《龙洲词》有“送辛稼轩弟赴桂林”之《沁园春》词,当亦送茂嘉者。

这首词为送别抒怀之作。
首尾以啼鸟相呼应,描写暮春的凄厉暮色;中间引述历史故事,铺叙古代各类人间离情别恨,词人借送别族弟,抒发美人不遇、英雄名裂、壮士难酬的义愤。
全词笔力雄浑,沉郁苍凉,在音节上押入声的曷、黠、屑、叶等韵,在“切响”与“匆匆节”中有很强的摩擦力量,声如裂帛,声情并至。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宋代〕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喷鼻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
(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译文】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景象、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
我仿佛看到了你往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收视反听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
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喷鼻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
明年的本日,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波。

【简析】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
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他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为送别他而写下此词。
此词紧张写词人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激情亲切鼓励和美好祝愿。
上阕点明季候和环境,想象仲秋时节范开参加秋试的情景;下阕用比喻的手腕实写范开携书剑登程的情景,表达了对范开的美好祝福。
全词采用虚实相生以及多处用典的手腕,在利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表示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辛弃疾〔宋代〕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译文】我感到人生朽迈,从前的情怀、意见意义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打算中秋佳节将至,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恰好去朝见天子,而目前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还叮嘱消磨方案边防武备。
长安的故友倘若问到我,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日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我沉醉入耳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简析】此词作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稼轩任滁州任上。
范昂任滁州通判,是辛弃疾的帮手,帮助处理政事。
这年秋日,范昂任满,稼轩作此词为他送行。
此词上片写惜别之情和流光虚度之叹;下片寄托词人感慨之情。
全词利用比拟的手腕寄托情怀,从“怯”开始,到“况”一进,再“只管”一恨;到下片“便好”到“问我”到“醉来”,层层相催,逼人欷献叹惋,抒发离情中透露着豪放。
词人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勉励朋侪奋进之时,又宣泄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其年夜方凄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层叠出。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辛弃疾〔宋代〕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出生,不管秦楼人怨,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干瘪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

【译文】夕阳照在城墙的一角,我端起羽觞奉劝您留下。
京城离这里太远了,为什么还要穿着破旧的衣服冒着艰辛赶去呢?我担心你像苏秦一样盘缠用尽,还会遭到妻子的埋怨,不如早点归来,与沙鸥亲近为好。
明晚月色下,你就要带着全身的离愁乘船而去。
追逐功名利禄,恐怕是到老了往后才会罢休吧?饱读诗书,该当像古代的伊尹和周公一样为国事操劳。
不要效仿班超弃文竞武,纵然能够万里封侯,也会长期的滞留边陲,到老才能回来。
在哪里可以找到可以寄托的人呢?只怕是空自孤独寂寞,作《登楼赋》那样思念家乡的文章。

【简析】这首词约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冬天,当时辛弃疾正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朋侪辞别前往临安,词人作此词送朋侪。
此词上片充满对朋侪的不舍之情,对朋侪之远行表示担忧;下片表达了对朋侪的期望之情,同时遐想到自身的遭遇,抚慰朋侪莫像班超一样有家难回。
此词是一首送别词,全篇却都是在泼冷水,故作反语,借以讽刺朝廷政策的失落当。
通过这种笔法,流露出词人壮志难酬、不被重用的忧郁和哀叹。

《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

辛弃疾〔宋代〕

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
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麴生风味恶,辜负西窗约。
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

【译文】光阴匆匆而去,劝君早立高志,登程前行。
儒家思想的精义能够一代一代的传授下去,全在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般的读书决心。
不要因饮酒而延误读书,会贻误终生,不要辜负了家人待月西窗。
远远看到有小船向沙岸驶来。
而我寄去的家书啊,却迟迟不见携带复书而来的大雁。

【简析】当时曹君离去去他的田庄,词人作下此词劝勉曹君立志学习,做出一番奇迹。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洋溢着词人对年轻子弟的关爱之情。
开头二句劝其及早求取功名。
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表达了词人对曹君的关爱之情。
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接下去二句指出要刻苦学习;词的下片劝其不要辜负家人的期望,前一句劝其不要贪杯,后一句写家人的期望。
结尾二句讽其来书。
这首词主题光鲜,句句紧扣,可谓苦口婆心。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辛弃疾〔宋代〕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楚辛劳。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译文】辛氏家谱中记载的先祖们,无一不是刚毅正值、忠肝义胆。
我们祖上从何年得到这个姓氏?又是若何才得到这样的姓呢?我来细细参详,负责品味,以博取你听后一笑吧。
我们辛家这个“辛”字,是由“艰辛”做成,含着“悲辛”滋味,而且总是与“酸楚、辛劳”的命运结成不解之缘啊!
辛者,辣也,这是我们辛家人的传统个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捣碎的胡椒肉桂,却欲呕吐。

如芳香甜美的荣华富贵,世间纵然有,但从来不到我们辛氏家门。
比不得人家子弟们,腰间挂着一串串金光残酷的金印,何等趾高气扬!
谋取高官显爵、光宗耀祖之事,就交给你了。
从今今后,你青云直上的时候,不必回忆本日咱们兄弟之间的这场对床夜语;不过,官场有官场的一套,做大官就得扭曲辛家的刚直性情,那种逢人陪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呢。
希望你能够记起本日我说的这些玩笑话啊。

【简析】辛茂嘉是辛弃疾的族弟,排行十二。
他随辛弃疾南渡,是其得力助手。
其时,辛茂嘉即将出发去南宋京都临安,辛弃疾以为这次族弟赴京将大有可为,作词勉之。
此词写送别族弟。
上片从正面立意,吟赋辛氏忠义家世,并以贯穿全篇 ,含勉励族弟之意;下片由反面立意,谓“辛”字与“芳甘浓美”无缘,宁不教儿曹“金印”“累累”,决不附权媚世,有损辛氏明净刚直门风。
全词寓庄于谐,语句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是颇有特色的佳作。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宋代〕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不雅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译文】穿青衫单人独马万人欢送,接幕府紧急命令连忙动身。
深愧我薏苡明珠遭人诬陷,辜负你赤手缚虎自主战功。
不雅观书眼虽老犹明知人如镜,论道理有胆有识直言秉公。
你去后出路似锦为国效力,我不妨风雨破庐穷苦终生。

【简析】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今江西省上饶市城外)。
数年之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抚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熟手在行下来拜访,作者回顾了当年与部下共同的经历和壮举,临别时写了这首诗相送。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诗中通过描写墨客遭受谗谤,及对武勇有为的部属的关怀热爱,鼓励他为国效忠,祝愿他出路远大,纵然自己遭受政治挫折、生活困厄也心甘情愿,寄寓了壮志未酬的一腔忠愤。
全篇抒怀极尽抑扬抑扬之能事,使豪宕不平之气弥漫纸上,显得此诗悲壮而苍凉、雄浑而沉郁。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辛弃疾〔宋代〕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顾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译文】汉中是汉朝首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便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地皮,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听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日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技艺。
我备下这大略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惦记我的时候,转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简析】这首词是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秋日,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张坚,字仲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御史中丞、户部郎中。
这是词人为送别朋侪而作,词中写的不是一样平常的祝贺和惜别,而是立足于国家兴亡的高度,利用大量典故并采取借古讽今的艺术手腕,鞭笞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妥协屈膝降服佩服的缺点政策,抒发词人追求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宋代〕

细把君诗说。
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译文】待我仔细批驳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繁芜多变的洞庭《成池》之乐的逸响。
有如明哲保身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
不禁毛发森然。
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
遭际都每每坎坷不幸。
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出生;或者躲进华美生僻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丁宁夜晚的无聊。

您五兄弟虽说也是杜家,但与那过去长安世家大族杜家却是大相径庭。
你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暗澹变色。
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
多少去世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了。
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
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
夜半失落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沙场。
请记住吧,我们的南方和北方。
至今还是分裂的!

【简析】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时。
继陈亮之后,杜叔高也到上饶探访辛弃疾。
杜叔高是辛弃疾和陈亮的朋侪,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墨客。
此词寄托了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关怀和忧愤之情。
词的上片形容杜叔高诗歌境界高远,声势浩荡,赞颂其人品高洁,慨叹其落拓不遇;下片转而纵论时势。
先以称扬杜家自古是“去天尺五”的名门相勉励,谓其于风云变幻之际,定能纵览时局、忧心国事,并当奋发有为,狂歌而起,为邦交战。
全词通篇由人及己,由个人到全局,层次分明,步步深入,末了引出爱国抗战的思想主题。

《江神子•送元济之归豫章》

辛弃疾〔宋代〕

乱云扰扰水潺潺。
笑溪山。
几时闲。
更觉桃源,人去隔仙凡。
万壑千岩楼外雪,琼作树,玉为栏。

倦游回顾且加餐。
短篷寒。
画图间。
见说娇颦,拥髻待君看。
仲春东湖湖上路,官柳嫩,野梅残。

【简析】词的上片写送别之景。
前三句写近景。
接着二句是过渡句,近处,则尘世鼓噪骚动,而远处,犹如人间瑶池。
后三句点出送别韶光,说乍暖还寒时候,山上积雪未消;下片写送别之情,先抒殷勤送别之意,再写归程。
结末三句写词人归游东湖。
这首词笔触疏淡,表现了对尘世骚动的厌恶、对仙家寂静的神往,具有散逸的诗情画意。

《酒泉子•无题》

辛弃疾〔宋代〕

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译文】流水无情送客,潮水拍打着空城,人因离愁而头发变白。
听到离去之歌,我不禁抱怨夕阳无情,催人离去,顿生断肠之痛。
东风吹动,柳枝在雕花的宫墙上漂浮。
离宫别院里,群花因伤感时节而落泪。
双燕声声,彷佛诉说历代兴亡之事。

【简析】这首词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淳熙二年(1174年—1175年)春,是辛弃疾送别朋侪时所作的词。
词的上片借助景致描写离愁,说与朋侪依依难舍,从上午到下午都舍不得分离,一贯拖延到天色将暮;下片由离去之伤感生发而去,写到古今兴亡之事。
这首词打破一样平常送别词单为离愁而作的窠臼,不仅表达出对朋侪离去的哀伤与不舍,还透露出一股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表示了稼轩沉郁雄浑的词风。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赴衡州》

辛弃疾〔宋代〕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以潇湘桂岭,带以洞庭青草,紫盖屹西南。
笔墨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非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译文】你寒食节也未能小住,匆匆地就要赶赴衡州。
曾记得在石鼓山畔,衡阳城下停过车马。
衡阳以潇湘之水、喷鼻香花岭为襟,以洞庭、青草湖为带,阵势险要而风景十分佳丽。
愿望着你到任后看重教养,关心农事。
放下刀剑,从事农耕蚕桑。
厚卿你能力不群政事才干出众。
一定要整顿吏治,严明果断而从容不迫。
休说君门遥不可及,但能政绩卓著,即可奉诏归朝。
你既然走了我同谁饮酒呢,只怕是像李白一样平常同明月、影子成三人吧。

【简析】这首诗是辛弃疾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送朋侪郑厚卿赴衡州任作。
市价寒食,词人不忍朋侪拜别,但又不得不送别朋侪,词人同时也对其寄予了深切厚望,希望朋侪重视农耕,帮助人们发展生产,故作此篇。
此词为送别之作。
一起点题,留人不住,匆匆而去。
结拍惜别,无人共饮,唯有邀月。
中间叠层铺叙,或描绘山川形胜,或颂扬非凡才干,或预祝凤诏早降。
墨客希望朋侪效法古之良吏,发展文化,关心农桑,严于吏治,兴利除弊,做一个万民称颂的好官。
这解释词人肚量胸襟深广,不独爱国,而且忧民,两者兼而有之。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辛弃疾〔宋代〕

敧枕婆娑两鬓霜。
起听檐溜碎喧江。
那边玉筯销啼粉,这里车轮转别肠。

诗酒社,水云乡。
可堪醉墨几淋浪。
画图宛如彷佛归家梦,千里河山寸许长。

【译文】倚枕辗转难眠,两鬓如霜,起身听屋檐水泻,似断续喧哗的江水流淌。
那边佳人啼泪销脂粉,这边离人如车轮转愁肠。
诗酒结社,水云之间,哪堪醉意中挥毫泼墨,画境如梦归家乡,寸幅之中展尽千里河山。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词,紧张是描叙元济之的离愁别绪的。
词中没有写作者同元济之间的离愁别苦,这是本词和一样平常送别词的不同之处,也是它的紧张特点。
情调幽怨,相称动人。

《上西平•送杜叔高》

辛弃疾〔宋代〕

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
看天上、多少浮云。
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

尊如海,人如玉,诗如锦,笔如神。
能几字、尽殷勤。
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绿杨阴里,听阳关、门掩薄暮。

【简析】杜叔高,即杜斿,叔高为其字。
1189年,他从故乡金华到三百里之外的上饶,拜访罢官闲居的辛弃疾,两人一见如故,相处极为欢洽。
1200年,杜斿再次拜访辛弃疾,相得甚欢。
杜斿两次拜访,辛与之宴游与赠答,存词12首,诗2首。
与杜酬应的作品之多,不但在辛集中少有,便是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实属罕见。
此词即为个中之一。

此词前半阕大笔濡染,写二人相会的季候与政治背景。
后半阕写送别:“尊如海”以下四句,赞其气豪与善诗。
如此好友相别,怎能不产生无穷无尽的感伤?可谓情真意切,“字在纸上皆轩昂”了。
从词中不丢脸出,辛弃疾与杜斿有着共同的爱国热心与激情。
也使人感到,词人心腹难觅,而杜斿的诗酒风骚,爱国激情亲切,令人不禁拍案激赏。

《贺新郎•柳暗清波路》

辛弃疾〔宋代〕

柳暗清波路。
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
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
又樯燕、留人相语。
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
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
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
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
望金雀、觚棱翔舞。
重作冯妇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愁为倩,幺弦诉。

【译文】江边堤路柳树成荫。
送别春天,经由狂风骤雨,又是一番新鲜的绿意。
碧绿的潇湘水涨,蜿蜒千里,行人解开扁舟想要拜别。
桅杆旁燕子的叫声,是挽留行人的告白。
船艇轻盈飞速地驶来,歌女唱我新词为他送行。
江水中的波浪就像箭一样,彷佛在催着小船上路。

黄陵祠下山峰无数。
听那潇湘二妃泠泠的琴音,是在为谁苦情?船到吴地春季已近尾声,正是江面宽阔、水浪沉着。
我远了望见宫殿檐角,维妙维肖的金凤在上面飞舞。
曾经的刘郎重回故地,玄都不雅观的千树桃花是否仍在?满腹离愁,惟凭弦丝倾诉。

【简析】辛弃疾自打青年时期投奔南宋朝廷以来,为宦十数载皆任地方官而不得重用,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暮春,时任湖南安抚使的他在长沙送朋侪舟赴都城临安,临别时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送别的场景,雨过水涨,绿柳岸边。
虽然燕语笙歌,依依留恋,但流波催棹,故人终将要拜别;词的下阙作者的思绪追随朋侪扁舟,想象着沿岸风景,远行于千里之外。
他远了望见都城和宫殿,带去了无限寄思。
结韵一笔折回,抒发难舍之情。
全词布局情境,有空灵清杳之美;而抒发情绪,则婉若游龙之自若。

这首词借为朋侪的送别,一方面描写对朋侪的深情挚意,另一方面表达“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发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念之情。
此词在写景上采取虚实相辅的手腕,既写眼见之实景,又写想见之“虚景”,并且在写景中寓寄作者之情,使得情与景有机地融汇于一体;在抒怀上又将各种繁芜的感情领悟在一起,既有对朋侪的关怀与惜别之情,又有对个人内心愁苦的抒发与寄托。

《蝶恋花•送祐之弟》

辛弃疾〔宋代〕

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逢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悲惨须痛饮。
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
被他引惹其他恨。

【译文】放眼望去,斜阳铺满了整片荒漠的草地,祐之在浮梁,算不上出生飘零,倒像一只失落群之雁飞行天外。
与祐之分别,只有靠痛饮才能安慰自己悲惨的心境。
在江边溜达,是醒酒,也是思念。
因见面少别离多使我两鬓白发增多,本来就很相思,比来由于生病,就更加惦记。
不是离去之愁难以了却,是离去之情引起了其他遗憾。

【简析】这首词作于闲居带湖期问。
辛祐之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 之前到带湖与辛弃疾会晤,辛弃疾对辛祐之的到来的接待是十分隆重的,他约请自己的学生范开、朋侪杨民瞻等相聚相陪,文人雅集,吟诗赋词,还一起尽兴地游了崇福寺。
为此辛弃疾词兴大发,持续写了7首词,这便是个中一首。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言触目所及无非悲惨之景,陪衬送别愁苦气氛,下片用递进句法,层层深入地写离愁。
全词弯曲蕴藉,意境深远。

三、周邦彦

《兰陵王•柳》

周邦彦〔宋代〕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转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中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瞥见柳絮飞舞,把匆匆拜别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空隙到了郊野,本来是为了探求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羽觞,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飞舞。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赍恨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舵手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转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真个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创造已经是一片朦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悲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每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嬉戏,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顾往事,犹如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简析】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
胡云翼《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烦闷心情。
”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
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
王国维在《清真师长西席遗事》中已辨明其妄。
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解释,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

《兰陵王•柳》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描写词人拜别之愁。
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怀主体的生理意绪,形成较为光鲜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全词构思萦回弯曲,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苦处流荡个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宋代〕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
斜月远堕余辉。
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
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
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
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
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
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
(斜迳 一作:斜径)

【译文】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
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烛炬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
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
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逐步缓行。

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喧华的人声。
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迢遥寂静。
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
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来来往,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销魂。

【简析】这首词是因回顾曾有的一次送别而作的。
周邦彦重游故地,想起过去的离去之情景,有感而作此词。
其创作韶光未详。
这首词调,创自清真。
写离去情景,故能随意驰骋,而又与腔调协合,具声乐美。
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
词中利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古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腕,细腻弯曲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
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
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抑扬,构造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

周邦彦〔宋代〕

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译文】稀疏的竹篱,弯曲迂回的小路,小小的田舍田舍。
清晨,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逐渐散开。
寒气逼人,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似有还无,四野一片寂静,远处传来一句山寺的钟声,目送一叶孤蓬起帆远行。
添了一件衣服,策马扬鞭去探求驿站,愁绪满怀,唯有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池塘里,鸭子正熟睡于茭白和蒲草丛中,纵然被匆匆行路之人惊起,很快又成双成对地聚在一起。

【简析】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
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述的田舍境致是他们临分离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范例的田舍境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逐渐地散开,韶光到了清晨,分离的时分已在即。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
但词人并不因此直抒胸臆的办法来表达,而因此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全词炼字度句,精髓精辟蕴藉,疏密相间,勾勒奇妙,措辞深奥深厚,格调超然。

四、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林逋〔宋代〕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去情?(相送 一作:相对;谁知离去情 一作: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江边 一作:江头)

【译文】青翠的吴山和越山耸立在钱塘江的北岸和南岸,两两相对,隔江呼应,谁能理解恋人的离去愁绪。
你泪眼盈盈,我泪眼盈盈,你我相爱却无法相守在一起。
江潮过后水面已经规复沉着了,船儿扬帆要远行。

【简析】此词拟一女子与情人诀别的情景,利用《诗经》中回环咏唱的复沓形式 ,以回旋往来来往、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幽美的措辞,假托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遭到毁坏,被迫与心上人在江边诀别的悲怀。
全词上片起兴,点明送别,下片写情,寄托离恨,措辞直白,蓄意深奥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宋代〕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译文】金谷年年生青草,年复一年,每到春来,长势繁茂,乱生的春色谁是它的主人?枝头残余的花朵在蒙蒙小雨中凋落一地。
又是离秋,薄暮时分,送行的人在这里话别。
远游的人已经走了,芳草萋萋生满前行之路。

【简析】林逋不趋荣利,独自隐居于西湖孤山,以种梅养鹤自娱。
他高标遗世,但仍渴求着交情的抚慰。
张先等人皆时时拜访。
1007年词人送别朋侪拜别,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这是一首咏草的精品,蕴含着词人对人间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它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
整首词富有措辞美和意境美,熔咏物与抒怀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五、欧阳修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

欧阳修〔宋代〕

记得金銮同唱第,东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译文】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出息似锦。
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
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
听说你要去履新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今后再难相见,就算我登上高楼也望不到你的家。
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去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彤霞。

【简析】此词当作于104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
当时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履新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此词上片抚今追昔,下片抒写对朋友的情意,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绪:久别相逢的喜悦、官场沉浮的悲惋无奈和离去在即的愁绪。
全词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虚实处理得当,境界缥缈开阔,措辞洒脱灵动,富有浪漫色彩。

六、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干〔宋代〕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落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顾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上苍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译文】我辈梦魂常常萦绕着未光复的祖国中原之路。
在萧瑟的秋风中,一方面,金兵碉堡相连,军号凄厉;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宫宝殿已成废墟,禾黍充斥,一片荒凉,真是令人惆怅呵!
为什么黄河之源昆仑山的天柱和黄河的国度栋梁都崩溃了,黄河流域各地泛滥成灾?如今,中原公民国破家亡,流落失落所。
人口密集的万落千村落都变成了狐兔盘踞横行之地。
杜甫句云:“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从来是天高难问其意。
如今我与君都老了,也随意马虎产生悲情,我们的悲情能向谁倾诉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
送君远去!

别后,我仍旧会伫立江边眺望,不忍拜别。
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疏星淡月,断云缓缓飞舞。
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回顾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请托?我辈都是胸襟广阔,高瞻远瞩之人,我们告别时,看的是全体天下,关注的是古本年夜事,岂肯像小儿女那样只对彼此的恩恩怨怨关心?让我们举起羽觞来,听我唱一支《金缕曲》,送君上路!

【简析】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秋,时作者寓居福州。
张元干先有《贺新郎·曳杖危楼去》寄怀李纲,后有《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送别胡铨,皆悲愤痛楚。
据宋王明清《挥尘后录》卷十所载,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十一月,胡铨上书反对宋金制定条约,请斩秦桧等三人以谢天下,朝野震撼。
胡铨被谪监广州盐仓,改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1142年),再谪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时张元干作此词送行,并因此得罪下狱。

这首词上片述时势。
“梦绕神州路”四句为第一层,写中原沦陷的惨状。
“底事昆仑倾砥柱”三句为第二层,严词质问悲剧产生的根源。
“天意从来高难问”至“送君去”为第三层,感慨时势,点明送别;下片叙别情。
“凉生岸柳销残暑”至“断云微度”为第一层,状别时景物。
“万里江山知何处”至“书成谁与”为第二层,设想别后之心情。
“目尽上苍怀今古”至末了为第三层,遣愁致送别意。
全词感情年夜方冲动大方,悲壮沉郁,抒怀弯曲,表意蕴藉。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张元干〔宋代〕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
暮山月牙两徘徊。
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盛行坎止忘怀。
江边鸥鹭莫相猜。
上林好,鸿雁已归来。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
词人的朋友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词人为他饯行,坐在榕树之阴,痛饮美酒,以壮其行。
二人依依难舍,全然没有顾及到叠鼓频催,匆匆人登舟。
二人一贯饮到暮色苍茫月牙已经悄悄地徘徊于山巅。
离愁缕缕,犹如秋水,二人不忍遽别。
交情之深,留恋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场面由热烈而渐次寂静,又为二人留下许多畅叙衷肠的机会。
由月上暮山,到越日天明,晓帆将开,二人皆已醉意朦胧,纵然难舍,也到了不得不分离的时候。

七、陆游

《浣溪沙•和无咎韵》

陆游〔宋代〕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译文】

【简析】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词当是个中之一。
词的上片透露分离离去的含意,表现了二人交情的深厚。
下片写客中送客,形成一种适于匆匆膝倾谈的环境气氛,表现了词人的孤寂心情。
全词抒怀委婉,朴拙动听,以其直言无隐、真情流露打动人心,并将依依惜别之情和盘托出。

八、王安石

《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王安石〔宋代〕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东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译文】野外的烟气冰冷的雨水令人更加悲哀,泪水浸湿了衣领我都浑然不知。
当前情景,除了没有东风吹拂着河岸的绿草外,别的一如我看你过江时。

【简析】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
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墨客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诗寄予她。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说来到江边送弟,同样的荒烟凉雨,同样的骨肉分离,这种场面又一次经历,怎不让人泪下沾衣;后两句说,除了东风吹绿沙滩这一点与当年不同,统统都和当年送女儿出嫁时一样的让人伤感。
这首诗由送别弟弟的各类相似情景,勾起对女儿的深邃深挚怀念,融情于景,深切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平凡的父亲的心情。

《送项判官》

王安石〔宋代〕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译文】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我们两人年事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
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梦想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出息无量。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
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
“断芦”和“落枫”点明韶光是西风萧瑟的深秋时令。
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干系,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面前,显示送别的韶光是过午往后。
第三、四句记渡口所闻所见。
“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别号“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
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环境。
第五、六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
末了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出息无量。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宋代〕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译文】在兰陵做官已经成为了过去,由于给沈康讲当地风尚习气记起了当时州民情形。
当地沟渠、田埂已经荒废,地皮贫瘠,供应过客食宿的旅店热闹繁华,街市却是贫瘠生僻。
常常担心劳苦之人连茅屋都没有,忽然听到了您到常州上任的好。
激情亲切严密欢迎你上任,但内心又有离去的惆怅,常州荆溪的风景最值得回顾。

《别葛使君》

王安石〔宋代〕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顾春城空黯然。

【译文】你虽是乡里的儒生却懂得良好的政令,市场的门边堆了很多的粮食,足见是个丰收之年。
追随牵挽依依惜别更以为相见恨晚,谈笑风生却难忘我们即将分别。
客卿幕僚和所交往的人你都能礼贤下士,老人安静闲坐百姓生活安乐。
小舟在后半夜到了沧江北,回望春城内心只留下伤感。

《送陈靖中舍归武陵》

王安石〔宋代〕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译文】知道你将要沿着溪水而上去到武陵,水向东流人向西而行。
你到武陵时大概桃花已谢,但我想你作为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九、黄庭坚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宋代〕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平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译文】亲友唱着《阳关三迭》为我送别,面前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我登上一叶扁舟,只见旌阳山灯火闪动。
我也不过和平常一样,喝醉了酒,没有离去的忧伤;倒是满川的风月在替自己愁。

【简析】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黄庭坚由太和知县移监德平镇,便道还乡。
这首诗是离家时所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承题写离家,写舟中回望之景;后两句转到言情上,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而把有情的人,偏说成是无情,就形成了更为弯曲也更耐人寻思的情景关系,在艺术表现上颇为新奇。
全诗笼罩着伤感沉重的氛围,深奥深厚地表达了离去时的情绪,动听至深。

《送王郎》

黄庭坚〔宋代〕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有功文字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炒沙作縻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译文】请你喝蒲城产的桑落美酒,再在羽觞里浮上几片屈原曾经吃过的菊花。
送给你黟川出产的亮黑如漆的名墨,又送上曲悲惨动情的阳关曲催人泪下。
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块尽化,秋菊使你停滞朽迈寿数无涯。
名墨让你写下流传万古的佳作,歌曲使你感想熏染到兄弟间交谊无价。
我们都已头发斑白流落天涯,十年来骨肉情意,青眼相加。
本日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不觉鸡已报晓;你满腹诗书,滚滚不停,说个不了。
学问精进到了这个地步,怎能为远别后音书难通抱恨怨恼?把沙石炒热究竟不能当饭钻营一饱,在冰块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请你收敛心神沉潜道义,定能体会出孔孟学术的精要。
你有弟弟能够勤俭持家,妻子又贤惠孝敬婆婆从不怠懈。
儿子终年夜了能读诗书,女儿能干勤纺丝麻。
你呢,只要安心地享乐,读书之余,品味新茶。

【简析】这首诗作于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黄庭坚40岁,从知太和县(今属江西)调监德州德平镇(今山东德平)。
王郎,即王纯亮,字世粥,是作者的妹夫,亦能诗,作者集中和他唱和的诗颇多。
这时黄庭坚初到德州,王纯亮去看他,临别之前,作此送王纯亮。

《送王郎》是一首杂言诗。
此诗前十句为一段。
开始八句,用了两组排比句,如江河万里,一泻而下。
诗中所选的送给王郎的酒、菊、墨、歌,无一不相符王郎的身份与爱好,同时把这些东西的功用逐一陈述出来,表达墨客的祝愿,反响了与王郎之间诚挚深厚的感情;中间八句是临别赠言,抒发离情,诗谆谆寄语,说王郎文才出众,哀求他不要追求表面的东西,要以修身养道为本;末四句收束,一反送别诗挥泪互道珍惜的俗套,转述家事,说王郎家中弟勤妻贤,儿女克绍家业,他正能够享受清福,逍遥读书。
整首诗造句奇崛、笔势健朗,具有范例的江西诗派风格。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黄庭坚〔宋代〕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简析】这首诗是北宋墨客黄庭坚的一首诗,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送别朋侪,或是回籍,或是感慨于光阴的流逝,总是别样的日子别样的情啊。
整首诗利用了对仗,比喻的手腕。
表现了对朋侪离去时的抚慰,同时也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送范德孺知庆州》

黄庭坚〔宋代〕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仇敌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合时须。

东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译文】你父亲懂得管理国事有如懂用兵,边塞上连草木都知道成名。
他使仇敌打开门户以我为处女,又使仇敌掩耳不及畏我如雷篷。
平生确有救国的大计,百分之一也未曾试行便葬身九京。
你哥哥两次持着庆州节,十年中像骐骣地上行。
深奥深厚大度好似卧虎,使边民种田种桑生儿育女。
运筹帷幄虽有馀裕,论大道治邦国正须要渠。
你青春年少外任补官在父兄之处,自然是才力能合时事所需。
东风吹动旌旗拥有万夫,幕下将领们愿望塞外草枯。
个人的智勇功名都不在你的眼里,你要用折断的马鞭捶打羌胡。

【简析】范德孺是范仲淹的第四子,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秋被任命知庆州边防重镇。
此地范德孺的父兄都曾镇守过,而且功绩卓著。
次年春,作者为范送行,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共十八句,每段六句,章法井然。
诗一开始就以纵论军国大事的雄浑笔调,写出了其父范仲淹的才能、古迹和威名,有居高临下的气势。
第二段写范纯仁。
第三段归结为送别范纯粹,临别赠言,寄以厚望。

这首送人之作,不写依依借别之情,不作儿女临路之叹,而是发为论道经邦的雄阔年夜方之调,送别意即寓于期望之中。
墨客犹如在写诗体的史传论赞,雄深雅健,气度非凡。
这正表现出黄庭坚以文为诗的特色。
这种特色还表示于独特的措辞风格方面。
他以散文措辞入诗,多用虚词斡旋,大量利用典故针言,力盘硬语,造语独特,使诗产生散文一样的气势,彷佛韩愈写的赠序,浑灏流转。
如“仇敌”一联,点化针言,别具一种格调,是未经人性之语。
“平生”、“折冲”二联都是十足的散文句式,古雅朴茂,“百不一试”连用四个仄声字,奇崛抑扬,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的用韵也别具一格。
它一反常用的以换韵标志段落的写法,第一段用“名、霆、惊”韵,第三段用“须、枯、胡”韵,中间一段却三换其韵,首联、尾联分别与第一段及第三段押同一韵,中间一联则押仄声的“虎”、“女”。
全诗三段,句子安排平均,而韵律却参差有变。

《十仲春十九昼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黄庭坚〔宋代〕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译文】等不到煮饭就得向官府报到,岂敢违背王事规定的期程?连夜乘船从江夏出发,一觉醒来已经到达汉阳城。
麻烦乡里邻居赶来送行,杯盘里泻的酒有浊有清。
我只该在蛮瘴之乡老去世,难得再有机会报答故人的深情。

【简析】此诗是黄庭坚晚年从鄂州贬往宜州时所作。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在沙市寓居,直到冬天过去。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玄月,移至鄂州寓居。
后又被贬去瘴疠之地的宜州。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十仲春十九日晚,市价隆冬,墨客乘船赴贬所,写下了这首律诗。

这首诗是因亲朋故旧饯行,内心感念不已而写的,因此感情朴拙动人,用典较少,措辞夷易流畅,不像黄庭坚其他的诗那样刻意雕琢,讲求险怪奇丽。
但是,诗的章法仍旧是谨严周详的,四联之间,起、承、转、合的关系颇耐寻究。
首联“起”,阐述紧急离开武昌的缘故原由:王事在身,必须“接淅”而行。
颔联“承”,承接上联之意,详细描写行程紧急、必须“宵征”的环境。
颈联“转”,由行程的紧迫转为写邻里的追送和置酒饯别。
末联“合”,归结点题,抒发离去之情。
黄庭坚长于律诗,而律诗的章法是颇有诀窍的,个中之一便是“起、承、转、合”。

十、范成大

《横塘》

范成大〔宋代〕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小雨垂杨系画船。

【译文】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小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拴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简析】《横塘》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写送别朋友时的情景,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情。
前两句为送别之景,暗藏送友之事;后两句抒离去之情。
全诗以抒怀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陪衬离去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带有浓重的抒怀义味。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

范成大〔宋代〕

黄鹄飘然下九关,江船载月客俱还。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

倾盖当年真旦暮,沾巾嫡有河山。

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鬓未斑。

【译文】黄鹄飘然地飞下九重天,明月与君同船而行。
高洁的名声不是孤臣所愿,抽身而退才能真正的开怀。
当年一见如故的情景恍惚就在昨日,嫡分别山河远隔。
你我什么时候能够再见不可预见,但来日方长仍可期待。

【简析】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由于反对任命权奸曾觌、龙大渊出任知阁门事,周必大退职回归故乡庐陵。
在这个时候,范成大为其撰写了此诗,表达送别之情。
这首诗是范成大送周必大归故里庐陵之作。
该诗的首联以比喻双关的手腕,写周必大飘然出朝,连夜乘船而归,突出他洒脱不群、洒脱不羁的襟怀。
颔联说退隐高名是天子给的,并非臣子所愿,不过身退倒也使人欢欣喜悦,这就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天子。
颈联忆当年结交,哭嫡分别。
尾联在后会难期的痛楚中,以年纪未老相安慰,意为来日方长,总会相见。
这首诗秀整精严,情随事出,笔致苍凉动人。

综不雅观全诗,这首诗从多方面写送别,诗中有对辞官归去的故友的宽解,有对品质刚毅刚烈的朋侪的讴歌,有对朋友间探厚情意的抒写,有安慰朋友的表达,内涵极为丰富,却又自始至终地环绕着诗题展开。
写送别情意朴拙动人,但绝不落悲惨缠绵的俗套,情绪显得豁达年夜方,深奥深厚而豁达。
诗为七律,格律谨严,对仗工致,无华美堆砌之辞藻,而具清丽雅逸的情致。
人评石湖诗,说其七律“极有樊川(杜牧)英爽俊逸之风”,这首送别诗正显示了石湖律诗精雅温润的特色。

《送陆务不雅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二首•其一》

范成大〔宋代〕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译文】人骑宝马走在天街大路,心随小舟驶向湖水迷濛。
并非不爱京口山川美,家乡时时浮现脑海中。
君情志高远而壮采飞动,自有皇天明察你的孤忠。
世事如浮云,任其变幻无穷,你道根深厚,定能搪塞从容。

【简析】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范成大在京任职。
是年六月,枢密院编修陆游(字务不雅观)因不满朝中权臣结党营私,罢归会稽故里,待阙(同“缺”)镇江郡通判。
范成大以诗送行。
诗的前四句“天街”与“海浦”、“京口”与“山阴”两两对举,以陆游原来心系江湖,情钟家乡,婉转叙出罢归一事,写来极见分寸,很是得体。
“高兴余飞动”,赞陆游心志高远,“孤忠有照临”,叹朋侪以忠开罪,文势起伏跌宕,表现出墨客愤懑不平的心情。
结两句抚慰对方勿以面前暂时的荣辱得失落为念,言外之意,殷切期待建功立业于未来。
第二首的结尾说:“功名袖中手,世事巧相违!
”可以相互参读。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十一、吴文英

《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吴文英〔宋代〕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
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
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
留连,有残蝉韵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
此去杜曲,已近紫霄尺五。
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
眉妩。
问别来、解相思否。

【译文】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彷佛在敦促朋侪早早回盐官去。
来日诰日便是乞巧夜,以是现在就要准备好敬拜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
送人分别在即,倒上两杯离去酒对饮,并祝朋侪旅途安然,惆怅地嗟叹: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彷佛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
离去依依难舍,听到树上寒蝉悲惨的鸣声,就彷佛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

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
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常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生僻清。
你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
你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住宿,夜晚不雅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彷佛有无数个飞舞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
你到家后,亲人定会兴趣勃勃,并且讯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惦记我吗?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的上片写词人敦促朋侪归去与亲人团圆,同时表示了依依惜别之情;下片设想离去后自己孤寂的情境,以及朋侪回家的场景。
全词在章法上弯曲跌宕,在写法上虚实结合。

《瑞龙吟•送梅津》

吴文英〔宋代〕

黯分袖。
肠断去水流萍,住船系柳。
吴宫娇月娆花,醉题恨倚,蛮江豆蔻。

吐春绣。
笔底丽情多少,眼波眉岫。
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喷鼻香半亩。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
犹忆翠微携壶,乌帽风骤。
西湖到日,重见梅钿皱。
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骢嘶漏。
印剖黄金籀。
待来共凭,齐云叙旧。
莫唱朱樱口。
恐怕遣、楼前行云知后。
泪鸿怨角,空教人瘦。

【译文】分离的瞬间,止不住神采黯然。
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去似浮萍在水中漂转,恨不得船只停滞启动,缆绳牢系垂柳的躯干。
吴地的故宫林苑,还有闭月羞花的娇艳,醉酒时泼墨挥毫,倚声低唱别时的恨憾,赠别南方江滨的少女,仲春初时的豆蔻华年。

锦心绣口,吐出的是春天的秀美芊绵。
笔底写出绮艳情思,千言万语难以估算,眼神,如澄波流盼眉峰,似山峦淡远。
这里新筑的园林闭锁,锁住的是满载离愁的阴云一片,连露珠都映出黄色,青枝绿叶萎缩枯干,只有寒风飘洒清香在半亩庭院中弥漫。

然而你背对垂虹桥,面向秋风扬帆去远,第四桥边,烟的幕布,雨的帷帘,忘不了通宵达旦,轻歌曼舞,灯红酒阑。
忘不了九日齐山登高。
翠微路上携壶纵览,乌纱帽溘然坠落,是秋风乍起狂吹乱卷。
待到你的征帆靠向西湖的堤岸,再次见到梅子的钗钿,插在簪环,已皱蹙不堪。
听,这是谁家的门巷,琵琶的音声连绵不断,上朝的骏马奔驰嘶鸣着把更漏声掩蔽。
黄金大印,把年夜篆刻满。
但总有一天你会重游旧地,并肩倚凭西向的栏杆,再登上齐云楼绝顶倾吐别后的思念。
为此莫许樱唇绣口,唱出相思的情绪。
怕的是空际行云,会把歌声送往妆楼的窗前。
再让回归的大雁捎来泪水,让凄厉的角声唱出哀怨结果,白白地使人瘦削,瘦得比黄花更加可怜。

【简析】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尹焕由运判升为左司郎官人京。
作者在苏州为其饯行而作此词,时年48岁。
这首词为送别词。
细研此词,在作法上与一样平常送别词有别,词中虽写自己送别朋侪梅津,但中间穿插朋侪昔日在苏州之情事,既有与妾相恋之事,又有与其相别之情,笔墨驰骋,来去纵横。
在章法上更是时空交错,人事交织,虚实相间。
此词写送别,然实笔少,虚笔多,尤其末了三韵,多处用典只言这次饯别未请梅津小妾事,显得繁复,词意欠精,令人有琱缋满眼、绚辞累积之感。

《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吴文英〔宋代〕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
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
愁侵。
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
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离音。
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
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
沾襟。
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
争似湖山岁晚,静使女底同斟。

【译文】秋云滚滚,密布万里,像似天也知道我要送五峰去江陵前哨,以是布下重云劝阻。
五峰为了赶赴前哨去必须走偏僻的小路,行旅中的碉堡也简陋得像燕子窝那样狭隘;每天赶路,又事务繁忙,一定会使他凭空添上满头白发。
他由于任务重而愁白了头,但他负责监督,并且亲自参加搬运粮草,以是连双袖沾满糠尘也管不得。
这种艰巨的军旅生活,纵然积战功被封为像韩信那样的淮阴侯,也不会使人倾慕,由于这是劳苦功高理所应得的赏赐啊。
宴中摆上来吴地确当令名菜:莼丝羹、鲈鱼脍,以期一醉,并劝五峰说:你难道能忍心抛下这儿傲霜的菊花圃、葱郁的松树林,任其荒漠,不管而去?

西风吹落梧桐叶,这簌簌的落叶声,不但在哀伤秋日的无情,也是悲叹五峰即将别离啊。
今在江边送别五峰,不觉已到了天色灰暗的日暮时分,见鸿雁飞踪渺渺,想到分别在即,今后天各一方,音讯渺茫,不由得泪沾胸襟。
宴席至晚未散,且有琵琶声声,哀诉似语,用以侑酒。
希望五峰能像秦琼、杨延昭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两个人谈起往事,一贯可以追溯到贫寒之交的年代。
这一次匆匆筹办的送别宴,怎能比得上有一回岁末在杭州西湖边梅树下的寂静处,大家交盏同饮时那样的清闲快乐呢?

【简析】翁孟寅,字五峰。
其“游江陵”,盖入贾似道幕。
《宋史•理宗纪》,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玄月,“以贾似道为敷文阁直学士、京湖制置使、知江陵府。
”淳祐十年(1250年)三月,以贾似道为端明殿学士,两淮制置大使、淮东安抚使、知扬州。
“翁孟演游江陵,即在贾似道知江陵期间。
翁五峰是吴文英的朋友,去贾似道幕府中做官,吴文英写了这首送别词。
吴文英往来于达官权贵之间,对贾似道颇有谀辞,集中不少投赠贺寿之作,如《水龙吟•过秋壑湖上旧居寄赠》《宴清都•寿秋壑》等,但对付翁五峰投奔贾似道,吴文英彷佛并不十分赞许,词中屡有劝退归隐之意。

这首词叙写词人送别朋侪翁宾旸时的遐想和感叹,表达了与朋侪离去的悲哀以及对朋侪的深厚感情。
在送别朋侪之时,一壁渴望其封侯挂印,一壁又劝其挂冠归来,共话别情。
此词善用典故,行文流畅,题旨清楚。
吴文英生平未登科第,也未曾做官,从前在苏州做幕僚,往后游走于王侯将相如丞相吴潜、嗣荣王赵与芮等人之家,做了傍友,与官僚贵族们唱和寒暄,但始终未曾做官,末了潦倒以终。
从此词中来看,他对付官场深有畏惧,不做官之缘故原由,除了客不雅观成分之外,恐怕也有不愿意、不肯意的主不雅观成分在内。

《惜黄花慢•送客吴皋》

吴文英〔宋代〕

次吴江,小泊,夜饮僧窗惜别。
邦人赵簿携小妓侑尊。
连歌数阕,皆清真词。
酒尽已四鼓。
赋此词饯尹梅津。

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
翠喷鼻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
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

神仙凤咽琼箫,怅销魂送远,《九辩》难招。
醉鬟留盼,小窗剪烛,歌云载恨,飞上银霄。
素秋不解随船去,败红趁、一叶寒涛。
梦翠翘,怨鸿料过南谯。

【译文】船只停靠在吴江作短暂勾留,晚上在僧窗饮酒惜别。
同乡人赵簿携带小妓来劝酒。
接连唱了几首歌,都是清真词。
酒喝完后已四更天。
创作此词送别尹梅津。

我来到吴江之滨送客远行。
正是初霜降落的时候,夜里透出阵阵寒冷,片片枫叶飘落在吴江长桥边。
举目望天没有尽头,背后的城郭却越来越朦胧。
送别的长亭景致暗淡,无尽的遗恨像碧水东流。
岸边的荷叶已经枯萎,荷花也开始凋零。
暮霭像片片愁云,笼罩在残柳枝头。
思念腰肢瘦削的沈郎,过去也曾在此小泊,在江边系过兰木小舟。

饯别酒宴上,小歌女歌声美妙,好似弄玉吹箫作凤鸣一样平常。
怎奈朋侪渐行渐远,纵然是宋玉的《九辩》,也无法解开这令人魂断的离情。
歌女微醉顾盼间亦是情意流连,像是理解我们的心情,在小窗前频剪烛花,歌声里满含离愁别恨直飞九霄云外。
悲愁伤别之情不知随客而去,只有衰败的红叶,在寒涛中追随着一叶小舟。
梦幻中忽见鬓插翠翘的远方情人,料想那通报怨情的鸿雁已飞过了南楼。

【简析】这是一首吟咏朋侪与其所恋者分别的词,就全词而论,由于是咏他人别情,真情实感不多。
但此词用字却很精妙,诚如万树所言:“梦窗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段;然其用字准确处,严、确、可爱。
”上片以浓墨重彩刻画了秋日的惨淡景致,衬托出送客的悲愁,深得情景交融之妙。
亦为下片写惜别奠定了基调。

这首词虚实、隐显、真幻相互结合。
上片开头“送客吴皋,正试霜夜冷,枫落长桥。
望天不尽,背城渐杳,离亭黯黯,恨水迢迢”,是实叙。
“翠喷鼻香零落红衣老,暮愁锁、残柳眉梢”寄离愁于枯荷残柳,已是虚实结合,似是显而隐了。
“念瘦腰,沈郎旧日,曾系兰桡”是虚实结合,表现了灵魂深处隐微,繁芜的情绪。
下片写僧窗惜别,是实,但别思飞扬,已成虚写。
通篇读来,虽显隐晦,但亦回味无穷。

《宴清都•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吴文英〔宋代〕

柳色春阴重。
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
书檠小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
家林秀橘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
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
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
飞喷鼻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
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简析】“柳色”三句,既点出时在春季,又借喻马林屋正是“春风得意”之时。
“东风力”,也暗示出马林屋是经人援手,才进入南宫的。
“书檠”三句,即景扣题“分韵”填词。
言室外景象多变,因“倒春寒”而下起雨夹雪。
室内的气温很低,使笔砚冻结发硬,但大家分韵填词的兴趣不减,时而笔走龙蛇,书写的词句如那茫茫小雨绵绵不绝;时而吟诵声起,吟唱声震得窗外的雪花乱舞。
“家林”两句,言马林屋取出家乡寄来的经由霜冻显得格外红润的桔子分给大家尝鲜。
大家高兴地接管赠桔,彷佛也分享到朋友进入南宫的名誉一样平常。
“应茂苑”两句。
言马林屋枯木逢春,流年大吉。
词人说:天上的北斗斗柄已经指向苍龙星座,象征着你马老兄官运亨通,进入南宫任职。
这种殊荣,彷佛是得到随潮而来的珍奇的“吴凤”那样幸运。

“玉眉”三句,状马林屋的外面、气概。
“名笺”三句,“鞚”,马笼头。
言马林屋身穿皇上恩赐的草绿色的官服,骑着大红马,手提青色的马勒丝带,牵着马笼头,去南宫赴仕。
进宫后,他可以随意在名贵的玉版笺上点染上淡淡的墨色作画,或是挥笔书写。
“飞喷鼻香”两句是说:你可以在那里醉眼朦胧,尽兴游春,空气中飘过来的缕缕杏花喷鼻香,更引发出你的灵感,新清的诗句由此不断吟诵出来。
“杏园”,孔子曾在杏坛设帐授徒,这里以“杏园”暗指马林屋也是在南宫任教授之职。
“弄喜音”两句,言马林屋进入南宫的喜讯由喜鹊飞到他家的庭院中不断鸣叫报告,马林屋的爱人正发急地在帘后来回走动,期待他的归去。
马林屋的内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发急心情跃然纸上,由此也可见两人情深意蜜。

《水龙吟•送万信州》

吴文英〔宋代〕

几番时势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目前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
载鸱夷、烟江一舸。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简析】“信州”,唐时置,即今之广信府,在江西上饶。
万氏出据信州,以是词题用万任官的驻地称之。
上片送别赠言。
“几番”两句。
此是说好几次与你聚拢在一起谈论着国家大事,座中朋侪都叹惜大好江山惟留半壁,却又由于权臣误国,搞得现在国事如夕阳西坠似的到万分危急的场合排场。
“目前”三句是说:本日我折柳赠别,希望万君能够凭借“东风”(他人提拔)之力,在仕途上节节上升。

“约住”三句,“飞花”、“留燕”中的“花”、“燕”似都是万信州所爱女子的别称。
此处是说:在万信州将要离此赴京之时,我为他约来了“花”、“燕”等可爱的女子,与他再见上一壁,并谈得难舍难分。
“问千牙”三句,“千牙”,太守的别称。
此处指代万信州。
这是说:我且问问万君,当你进京面奏君王之时,不知道有没有能够将民间中的忠孝业绩全都写进奏章之内否?上片既有对国事的叹惜,又提到万君的私情,再嘱之以正事,可见吴万两人的关系很好。

下片抒发了词人对时局的悲观感,并为朋友预作退路。
“闻道”两句,“兰台”,即御史台的别称。
此处是说:御史台的事情听说是非常清闲的,你不如效法鸱夷子范蠡,趁机而急流勇退,并以一叶扁舟进入江湖清闲快活为上策。
“兰台”,照料上片“入奏”。
据此万信州这次入朝是去做御史官。
该职官本该当将民间的疾苦及“忠孝事”都向君王反响,然而现在却是“清暇”度日,以是词人要为他设想趁早退隐江湖。
“贞元”三句是说:唐代的贞不雅观、开元盛世,那时候的用人、治世之国策,到如今还有谁能去采纳呢?只有你还牢记着这些古代明训,并且大力鼓吹,但是究竟是曲高和寡无人相应啊。

“儿骑”三句。
“舜”,应指当今皇上。
此处是说:你的子女们正在企盼着你趁早回家安度晚年;但是当今皇上却对你还是几次再三地挽留、借重,希望你能够连续在朝为官,为国着力。
“便急回”三句作结,再发出悲观论调。
此处是说:你便是从现在起立时改革时政弊端的话,也不能够挽回这危亡的败局了。
由于西北方强大的仇敌正在虎视眈眈地伺机灭我大宋江山啊!
结句以“暖律”喻改革时政;用“天边海上”借喻强敌;以“春寒夜”解释国势的危急。
此与首句“斜阳下”,同一意思。

《暗香•送魏句滨宰吴县解组分韵得阖字》

吴文英〔宋代〕

县花谁葺。
记满庭燕麦,朱扉斜阖。
妙手作新,私邸青红晓云湿。
天涯疏星趁马,帘昼隙、冰弦三叠。
尽换却、吴水吴烟,桃李靓春靥。

风急。
送帆叶。
正雁水夜清,卧虹平帖。
软红路接。
涂粉闱深早催入。
怀暖天喷鼻香宴果,花队簇、轻轩银蜡。
更问讯、湖上柳,两堤翠匝。

【简析】“县花”三句,赞魏宰之勤政。
开句一声断喝,吴县如今繁荣似锦,究竟是谁的功劳?反问句不答自明,魏宰也。
想当初,魏宰未来时,县中连县衙内也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县府大门乃至因损环而斜掩着,正是满目破败景象。
今昔对照,更觉魏宰功劳匪浅。
“妙手”两句,承上述政绩。
言吴县经由魏宰的不懈整顿,如今已重新昌盛繁华,县衙也修葺一新,红花绿叶郁郁葱葱。
“天涯”两句,述吴县百姓对魏宰的留恋。
此言如果魏宰你要离任而去,那未还是趁着东方泛白,星稀之时早早离开为妥,由于你听听,在县中百姓家的门缝、帘隙中,正在透露出再三挽留你的《阳关三叠》的琴声啊!
“尽换却”两句,言吴县如今拥有的好山好水好风光,都是你魏宰勤政的丰硕果实啊。
上片赞魏宰治吴有功。
 

“风急”五句,设想魏回家路上情景。
言魏宰乘船归去,一起上有顺风相送,途中还可以看到月夜时雁落水滩和虹桥平贴卧于水面的自然美景。
在不知不觉中靠近了自己繁华的故乡。
“软红”,指软尘凡,即繁华之地。
苏轼有诗:“软红犹恋属车尘”。
自注:“前辈戏言吾:‘西湖风月,不如东华软红喷鼻香土’。
”“涂粉闱”三句,是词人祝颂辞。
希望魏句滨能再次题名宫闱,早早入朝为官。
那时又可以胸藏皇上御赐的宴果,在歌舞队的簇拥下,燃烧着宫烛风光地回府去。
“更问讯”两句,词人的话。
“帀”,匝的异体字,意即周围。
言到那时你在朝为官,我就可以来信讯问老友,京城西湖湖岸周围种着的柳树怎么样了?西湖中有“柳浪闻莺”、“苏堤春晓”等景,以是词人以柳色借代西湖风光也。
下片祝愿魏句滨能上调京城,再次从政也。

《江神子•送桂花吴宪时已有检详之命未赴阙》

吴文英〔宋代〕

天街如水翠尘空。
建章宫。
月明中。
人未归来,玉树起秋风。
宝粟万钉花露重,催赐带,过垂虹。

夜凉沈水绣帘栊。
酒喷鼻香浓。
雾濛濛。
钗列吴娃,腰褭带金虫。
三十六宫蟾不雅观冷,留不住,佩丁东。

【简析】1249年(宋理宗淳祐九年)旧历十仲春,朝廷诏吴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并于第二年赴阙。
根据词题,此词作于朝廷下诏之后,吴潜赴阙之前。
“天街”三句,言京城临安的接官街道已经洒扫清净,明月掩映下的皇宫里,皇上也在期待着吴潜尽快来京任职。
“宝粟”三句,言用片片宝玉拼镶成的宝粟灯一盏盏高悬在宫阙前,在秋风中闪烁。
皇上派青鸟使送来官带赏给吴潜,敦促他从速经水路赴京城到任。
当时,吴潜正在绍兴任上。

“夜凉”三句,转而写送别夜宴。
言秋夜沉沉,虽然凉意不断透过门帘袭向宴会中人,但是宴席正趋在高潮中,大家羽觞交觞,频频向吴大人祝贺,酒酣耳热之时,从词人的醉眼中环视四周景物,都已处在雾蒙蒙一片模糊之中。
“三十六宫”三句,承前感叹语。
此处是说:皇宫肃穆庄严,现在同样都沉浸在秋夜融融的月色之中,这送别的盛宴虽情深意厚,究竟留不住吴大人遵诏命身穿官服入朝为官去啊。

十二、杨万里

《三江小渡》

杨万里〔宋代〕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译文】溪水流过小桥后一去不返,小船还得依赖着短篙撑开。
交情该当像山中溪水上的摆渡一样,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

【简析】此诗所写之三江小渡故址在今吉水即杨万里故居之地,故而此诗应为杨万里在家乡期间所作。
《三江小渡》是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前两句大略描述了三江小渡口周边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送别朋侪、依依不舍的氛围;后两句则直抒胸臆,利用比喻手腕将“交情”比做“山溪渡”,并以自然界“风波”象征社会风浪,然后用“不管风波去又来”一句与首句“溪水将桥不复回”进行比拟,深刻地表达了交情历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磨练的主旨。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杨万里〔宋代〕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喷鼻香天下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译文】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我陪朋侪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在这样的红花各处、阴阴风凉的天下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简析】这是组诗《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中的第一首。
此组诗当作于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当直阁秘书,杨万里是他的上级兼好友。
此时林子方赴福州任职,杨万里清晨从杭州西湖附近的净慈寺送别送林子方,经由西湖边时写下这组诗。

十三、贺铸

《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

贺铸〔宋代〕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向晚鲤鱼风,断送彩帆何处?凝伫,凝伫,楼外一江烟雨。

【译文】南浦上莲叶初生,江流两岸树上柳絮飘散。
傍晚时分,你那夹杂着鲤鱼腥味的风,要将彩船送去哪里呀?凝立着,凝立着,只见楼外江面上烟雨纷纭。

【简析】贺铸本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在和州(今安徽和县)、泗州(今江苏盱眙)、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等处任职。
这些地方,均近江临淮,晚年又退居苏州,长居水乡,在他的词集中,便有不少写水乡风光与生活的作品,《忆仙姿》即个中一首。

这首词写水乡风光及生活:春末夏初,词人登上高楼,意欲欣赏江南水乡迷人的景致。
他纵目望江,看到一幕动人的送别场景。
《忆仙姿》前半明快豁达,生气盎然,后半朦胧迷离,茫然低沉,正是贺铸思想抵牾繁芜的一个体现。
全词虽无一字提到离去相思,却将离去相思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

贺铸〔宋代〕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
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译文】丈夫乘着海鹘船离开渡口,径自穿越沧江,消逝在茫茫烟雨中。
连那本没有情绪的双橹,彷佛也在感叹他们的分别,鸦轧地响个一直。
丈夫在外浪费无度,妻子苦苦等待,险些要成了山头望夫的石头。
究竟什么能拴住他的心?别忘了,家中还有扶床行走、刚刚三岁的幼女!

【简析】此词为贺铸晚年退居苏州所作,这首词借民间传说故事,反响封建社会“痴心女子负心汉”的爱情和家庭生活悲剧。
词人在词中将物拟人,以“物语”传己情。
词人在接管这一影响的同时,以“舷语”来写自己心中所想,可谓推陈出新。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岗》

贺铸〔宋代〕

终日怀归翻送客,东风祖席南城陌。
便莫惜离觞频卷白。
动管色,催行色;动管色,催行色。

何处投鞍风雨夕?临水驿,空山驿;临水驿,空山驿。
纵明月相思千里隔。
梦咫尺,勤书尺;梦咫尺,勤书尺。

【译文】无时无刻不想早日回家,本日反而要为石友送别。
东风和暖,在南城陌上的长亭为你饯行。
席间张口结舌,只有频频举杯,纵情豪饮。
此时,席间奏起了凄婉的管乐,彷佛在敦促行人上路。
风雨交加的夜晚你将在何处解鞍投宿?野水边的驿馆,亦或是空山上的驿馆。
纵然我们相距千里之隔,只能把相思寄托给明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梦中相聚,也可以勤写书信,通报彼此的情意。

【简析】贺铸在外作官,他乡为客。
无时无刻不思念家乡,愿望着能够早日归去,恰逢要送别好友范殿监赴黄冈做官,此时心中一定集聚了一些羁宦之愁。
正是在这种情境之下,要给陪伴自己多日的朋友送别,便作该词以赠别。
词的首句既揭示了词人现在所处的生存状态,又点出了他此时此刻详细在做的事情,即送别朋侪。
词人本便是行役之人,又得为即将与自己踏上相同命途的朋侪饯行,乡愁、离愁叠加。
词的下片,抒写分别后的情思。
该词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叠句的利用,重复的叠句生动再现了作者临别之际依依不舍、反复嘱托的神态,也透露出临别时二民气中百转千回的繁芜滋味,表现出作者与朋侪之间动人的友情。

十四、梅饶臣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梅尧臣〔宋代〕

东风骋巧如翦刀,先裁杨柳后杏桃。

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

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

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

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

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

都水御史亦即喜,昼夜顺疾回轻舠。

比年吴楚岁苦旱,一稔未足生脂膏。

吾愿取之勿求羡,穷鸟困兽易遯逃。

我今出城勤送子,沽酒不惜典弊袍。

数途必向睢阳去,太傅大尹皆豪杰。

试乞二公评我说,万分岂不益一毛。

国给民苏自有暇,东园乃可资游遨。

【译文】东风如剪刀般裁剪植被的技能高超,先裁出柳叶,又裁出杏桃。
杏桃的花瓣,疏密适中,它们的颜色红若胭脂,艳丽无比。
整日吵闹的黄鹂停滞了鸣叫,宁静的园中时时传来鹁鸠喧华的喧叫声,这都是要下雨的征兆啊。
从事引黄河入汴河工程的夫役也已于前日被遣发。
要不了多久,滚滚黄河之水就会通到汴河了。
都城的人愿望下雨就像渴极的人愿望有水喝一样,寒食前夕,大沟小沟都已疏淘完毕,以便大雨下来时迅速排水。
如果地面降水深一尺即可解除旱情,汴河水深一篙即可通航,等到大雨来临,黄河水也到来之时,不仅都城公民和吴楚公民得以解除旱象,而且汴河也畅行无阻了。

马遵也不用再滞留京城,可乘着如刀之轻舟,顺流直下,夜兼程,回到江南了,那可更是皆大欢畅呀。
吴楚常常受到苦旱磨难的折磨,频年欠收,纵然这回下一场透雨,庄稼可以得到一次较好收成,老百姓还是不能缓过气来。
重税之下,老百姓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他们就会像无食之鸟、被困之兽一样,被迫亡命。
我本日出城去送马遵,不惜拿旧衣服去典押以便换取酒钱,买些酒好为他践行。
这次离开必定向雎阳的方向进发,太傅大尹都是大英雄大豪杰。
要求朋侪将他上面讲的话请他们两人评一评,看看是否对付天下的人有好处。
国家富余充足,公民安居乐业,才能有空隙韶光跟马遵去遨游东园。

【简析】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仲春,在汴京东城送别朋侪马遵履新而作,尧臣时在汴京监永济仓。
这是墨客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城送别朋侪之作。
运判马察院,指马遵,字仲涂,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当时以监察御史为江淮六路发运判官,是墨客的好友。
梅尧臣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墨客。
此诗虽写送别,却表现了对公民疾苦的深切关心。
此诗通篇都以国计民生为意,而将朋友深情,融贯个中,一韵到底,情调轻快,在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送何遁隐士归蜀》

梅尧臣〔宋代〕

东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译文】东风吹来了,染绿了树林,孩子们眺望着柴门。
远方山谷回响着杜鹃的啼鸣,触痛了山南蜀客的似箭归心。
想象着回到家里时刚好是春社,燕子飞回来了,下马浣洗着旅途中的衣服。
每天独自来到水边,知道自己已经摆脱了世俗杂务,可以轻松愉快的生活了。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工具为“何遁隐士”,“隐士”一样平常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
根据题目中的“归蜀”一词可知,何遁隐士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手腕的利用。
送别诗用想象的手腕,想象所送之人与自己分别之后的情形,当属常见。
但这首诗却与别诗另有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全诗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环境。
此诗全用想象,读来却无重复累赘之感,这是为什么?墨客想象的角度不同使然。

根据墨客想象的角度,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后两联为一层。
除想象手腕的利用,作为送别诗,这首诗与其它送别诗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全诗丝毫没有送人时的惆怅感伤,乃至没有对朋友的留恋,有的是为朋友归乡而高兴,有的是对其往后生活的良好祝愿,有的是对朋友归乡的倾慕。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

梅尧臣〔宋代〕

客心如抽芽,忽与东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译文】游子之思像草木在抽芽,与东风一起摇荡。
又像随落花飘飞,像在梦中飞到了西江。
我家没有梧桐树,怎能留住你这只凤凰呢?凤凰的巢就在那片迢遥的桂树林,希望你不要与乌鸦同行。
富贵之后不要忘却了我们,那就举起酒来算是给你送别。

【简析】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时作者58岁,在汴京任国子监直讲,奉命编修《唐书》。
这首诗同送别亲人或朋友的诗不同,是送别门人游江西写的。
欧阳秀才对这次出游充满了美好的神往,作者送行时表示了热切的希望,还创作了这首诗以送别。

这首诗前四句先从对方着笔,写门人欧阳秀才即将动身出游。
后六句转到作者方面,正面写送别,仍旧全用比喻,诗中用凤凰比喻欧阳秀才,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讴歌,同时也是希望他往后能为朝廷建功立业。
这首诗纯用比喻,措辞素朴,精细周详,韵味悠长。
古代诗歌利用比喻手腕的很多,但像这首十句的五言古诗,通篇从头到尾全都采取比喻的,却不多见。
这正是此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比喻可以使诗蕴藉蕴藉,更富形象性,增长诗情画意。
该篇绝无华美秾艳语,精细周详,韵味悠长,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十五、晏殊

《踏莎行•祖席离歌》

晏殊〔宋代〕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喷鼻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译文】饯行酒席上唱完离去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去的饮宴,喷鼻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顾。
送行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
人间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简析】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作。
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拜别;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以是仍紧扣水波写。
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措辞蕴藉婉转、夷易而意旨深曲。

《送凌侍郎还宣州》

晏殊〔宋代〕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译文】日南边防重镇,古宣城历史悠久,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天上的神仙利用着旌旗。
管理渡口的官吏押运船只,安全前往东边,同县做官的背着弓箭走在前面光荣地返回故乡。
谢朓曾在宣城任太守,用歌吟唱此地,这里也是朱公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如果人们要坐着饮酒的话,像凌策的大人,谁还敢与他并起并坐,传杯把盏。

【简析】由于李顺叛逆,川陕许多选官都不愿意上任,凌策自动请示出任,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凌策从蜀地回来,皇上故意擢用,但凌策罹病。
这首七律便是晏殊送凌策还乡时写的。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晏殊送当时的工部侍郎凌策返乡。

晏殊诗词有其思想上与艺术上的独特追求。
他希望以歌颂太平为出发点,艺术上又追求“气候”,同时也讲求词的可歌性。
在宋朝的所有宰相中,晏殊大概算是活得最明白的一个。
歌颂太平正是其诗词创作趋于一途的共同表现,这也是由晏殊所处的环境、地位决定的。
他不少作品直接写酒增加宴席上的欢快气氛,如《奉和圣制上元夜》《浣溪沙》等。
这首诗借写酒来歌颂凌侍郎及他的家乡,但在一定程度上向“温顺敦厚”靠拢,无凄厉之音,得中和之美,珠圆玉润,个中感情如陈年甘醴,看似平淡,品之味长。

十六、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刘克庄〔宋代〕

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
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
算奇迹、须由人做。
应笑诗人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译文】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试着议论议论,这一场规复中原的大事,该怎么叮嘱?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曾经接管东京留守宗泽驾驭。
现在朝廷对义兵旁边难堪就象握着毒蛇骑着老虎。
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拜你为父。
谈笑间,平定齐鲁。

黄河两岸一派冷落只见乱跑的狐兔,试问当年、祖逖离开这里后,还有人来过否?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算起来规复大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
该当笑象我等诗人心里胆怯,向车中、关闭起来象新媳妇。
空空地目送,边塞的鸿雁飞去。

【简析】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刘克庄知建阳县(今属福建省)事,年36岁。
他的朋友陈韡(字子华)本来任仓部员外郎,调知真州,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途经建阳。
真州(今江苏省仪征县),位于长江北岸,是靠近当时宋金对峙前哨的要地。
作者在送别陈子华之时,写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起以问句,接着抖落出一片忧虑、迫切而又无奈之情,后写词人勉慰鼓舞朋友;下片险些句句用事,进一层写“悲愤”。
整首词在语意、文气上一脉相承,充满了一股梗概之气;词人热切地期望陈子华此去能为收复失落地做出贡献,表达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壮志。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刘克庄〔宋代〕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译文】变幻莫测无常雨,南北东西不定风。
风风雨雨留不住,江畔行客色匆匆。
劳烦你捎个口信,捎给那鸿雁般高翔的志士;劳烦你转达问候,问候那海滨钓鳌的诗翁。
千百年后,人们会传诵我辈目前的话语;诸君数人,维系着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
听见王郎这一曲动人的箫声,连无情的金石也凄然变容。

在我披散头发,沐浴阳光之处,奇丽的怡山耸着几道青峰,在我垂下钓丝,享受宁静之时,无边的沧海白雾蒙蒙。
别笑话我今日仕途坎坷,大概后世能洞察我抗直的初衷。
但愿诸君常相见,但愿诸君人长久。
轻易屈从不应当,平生紧假如操守。
胸中愤懑起狂涛,一吐为快雷霆吼。
隔墙有耳且莫谈,为求免祸休开口。

【简析】王实之、郑伯昌,均是作者的好友。
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派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
宋理宗淳祐八年(1248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
此词乃作者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
全词内容饱满,不仅有对送别场面的描写,也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有对朋侪的临行赠言。
词中成功地塑造了词人与两位朋侪的光鲜形象,传达出南宋豪放派文人的一腔忧愤。

词之开篇气候伟大,作者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陪衬朋侪此去风雨兼程的武断以及送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怪雨盲风”,不仅是对送别场面的详细描写,也是影射当时动荡、晦暗的政治环境。
上片末两句重述离去的现实场景。
词人极言王实之所奏的箫声荡气回肠,与首句风雨之声相呼应,营建起肃杀中见意气飞扬的沉雄壮阔之境。
惜别情绪,无须泪水点染、反以凄动金石的箫声陪衬,词人与朋侪的报国之心已然跃然纸上。

十七、司马光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司马光〔宋代〕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简析】送十年前的学友龚章赴卫州做判官,先忆同窗之谊,再赞其苦学成材不易,又勉励其忠于王事,后写履新地景致之胜。

《送张寺丞觐知富顺监》

司马光〔宋代〕

汉家五尺道,置吏抚南夷。

欲使文翁教,兼令孟获知。

盘馐蒟酱实,歌杂竹枝辞。

取酒须勤醉,乡关不可思。

【简析】司马光的这首送别诗,能俯瞰九州,追溯千古,将历史、现实、希望结合起来,以诗的美启迪朋侪的沉思,用历史的光辉烛照提高的道路,感情深厚而不浮露,境界高人一着。
此诗虽偏于议论,不铺陈文采,也不刻意求工,然而在朴实的语句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感情诚挚,含意深远,在宋人五律中属于佳作。
这与墨客“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的老诚性情也是同等的。

十八、周敦颐

《江上别石郎中》

周敦颐〔宋代〕

落叶蝉声古渡头,渡头人拥欲行舟。

另离情似长江水,远亦随公昼夜流。

【译文】在古渡头这里落满了树叶,蝉声阵阵,挤满了想要坐船的人。
离去之情就彷佛长江之水一样长,就让这思念之情与你一起远去吧。

《万安喷鼻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周敦颐〔宋代〕

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

轩车更共入山脚,旌旆且从留渡头。

精舍泉声清㶁㶁,高林云色淡悠悠。

谈终道奥愁言去,嫡瞻思上郡楼。

【译文】您在空隙时常常陪伴我游历尘世之外,清晨去朝见天子仍旧能送我行舟。
您的轩车与我一同驶至山脚,旗帜跟随着我们在渡头驻留。
禅房旁泉水潺潺,高林中的云色显得淡然宁静。
我们评论辩论着道家的奥秘,感叹着即将分别,来日诰日我将怀念地登上郡楼。

十九、其他墨客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不雅观〔宋代〕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遇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致留住。

【简析】春末时节,王不雅观在越州(今浙江绍兴)大都督府送别从客途返家(也可能是去探望在浙东的爱姬)的好友鲍浩然。
词人家在如皋(一说高邮),欲归不得,写下此诗赠与好友。
这是一首送别词,为送别朋侪之作。
上片用“眼波”、“眉峰”比喻浙东山水,表明行人去处是令人神往的山净水秀之地;下片点明送别是在暮春时节,写离去思绪和对朋侪的深情祝愿,叮嘱朋侪“千万和春住”。
词人虽写送别朋侪,却不落惜别伤感的窠臼,而是通过描写别时的景物和离人的行踪,祝愿朋侪“永葆青春”,表现出两人之间深长的交情和惜春之意。
全词构思新颖,比喻奥妙,又语带双关,含而不露,写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柳枝词》

郑文宝〔宋代〕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译文】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行人与朋侪依依不舍,直到半醉才拜别。
不管烟波浩渺,也不管雨打风吹,带着行人远去,满载着离恨去到那迢遥的江南。

【简析】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任命,被任命广文馆生。
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
《柳枝词》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联是说一只俊秀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出一个“等”字;颔联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工具;后二联直写离去,写得生动形象、情意盎然。
全诗构思风雅,把无形的别情写得详细、有形,用反衬手腕表现出墨客离去时的不舍,意境幽美,情绪朴拙。

《河满子•秋怨》

孙洙〔宋代〕

怅望浮生急景,悲惨宝瑟馀音。
楚客多情偏怨别,碧山远水登临。
目送连天衰草,更阑几处疏砧。

黄叶无风自落,秋云不雨长阴。
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欢如梦,觉来无处追寻。

【译文】惆怅底想着人生如浮云,来去匆匆之情景,听见琴瑟之音也是满耳悲惨。
和朋友之情非常深厚,怨恨朋友之间的离去,在分别之际,一起登上青山眺望河水。
眼看着朋友消逝在茫茫原野,在悄悄的夜里传来了零散的捣衣声。
满眼是秋日冷落景象,黄叶零散飘落,天不下雨却是阴沉沉的,让民气境忧郁。
天若有情绪也会和凡人一样为情所困而变老,幽幽的恨意总是难以肃清。
忧郁的想起我们以前高兴的情景,等我一觉醒来,再到哪里去探求呢。

【简析】词的上片起首,直接抒发出词人对人生短暂、光阴荏苒的惆怅之感。
并用“楚客”之典,表达词人多情而常感离去之苦的心境。
接着通过描述面前的连天衰草和远处传来的稀疏砧声,营造出一种悲惨冷落的氛围;下片开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述,传达出秋日特有的萧瑟和悲惨之感。
并将“天”人格化,纵然是无情的天,如果有情绪,也会因悲哀而朽迈。
结尾则将过去的欢快光阴比作梦境,醒来时却无处可寻,这种比拟凸显出词人对逝去美好光阴的怀念和惆怅之情。
全词以悲惨哀婉的笔调,抒发了词人对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情绪深奥深厚,动人肺腑。

《摸鱼儿•记年时大家何处》

何梦桂〔宋代〕

记年时、大家何处,长亭曾共杯酒。
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
渐白首。
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
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
行舟又报潮候。
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
春波皱。
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
留连握手。
数人间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次又。

【简析】词的上片今昔比拟,先是回顾往昔共同把酒言欢的情景,再把韶光跨度拉开,感叹岁月无情、年华老去、物是人非;下片表达了对离人的不舍,同时也感叹人生相逢的短暂和欢笑的难得。
这首词情绪深奥深厚,将离去之情与岁月变迁的感慨奥妙地领悟在一起,动听至深。

此词抒写忆别与怀人之情。
上片着意写离亭送别。
把酒送君,长亭折柳,离愁如我,更有何人!
下片写留君不住,舟行渐远。
人间相逢,能有几度!
令人不胜感慨。
通篇情辞凄婉,余韵悠长。

《送紫岩张师长西席北伐》

岳飞〔宋代〕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规复旧神州。

【译文】军中的号令好似疾风暴雷,官军的阵容震撼了大地的每个角落。
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落地,一贯攻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吊颈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
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报告天子,收复了失落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简析】1134年(宋高宗绍兴四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墨客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
当张浚出发到前哨督战时,墨客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致使宋军的阵容震荡天下、包括北方原境内外的各个角落。
这首诗气势高昂,音调铿锵,并不是一样平常的赠予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洪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充满着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周紫芝〔宋代〕

江北上归舟,再见江南岸。
江北江南几度秋,梦里朱颜换。

人是岭头云,聚散天谁管。
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

【译文】在江北送你乘船归去,再若相见该是在对岸的江南,江南江北几度秋风吹过,如梦的岁月会使我们都苍老了容颜。
人就像是山头的云彩,谁也难料是聚是散,你好似一片孤云要飘向何方,我仿佛是一只离了群的大雁。

【简析】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王之道由通判安丰军升任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公事,此词是周紫芝作于王之道在安丰或拜别赴楚道中,当时周紫芝正在江西兴国军任上,在送别朋侪王彦猷(王之道)的酒席上,词人写了这首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
此词上片言情,从江北到江南,几度春秋,人间沧桑,从而感叹人生易老;下片借用比喻,以孤云比人,以孤雁自比,感叹人生飘零,聚散无常。
这首词以作别言交情,甚是清新可读,所抒交情十分真切动人。

《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晏几道〔宋代〕

绿橘梢头几点春。
似留喷鼻香蕊送行人。
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
尽将红泪湿湘裙。
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译文】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彷佛要留下喷鼻香蕊来送别行人。
君要官职高升,来日诰日就要进京朝拜皇上。
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歌声逐渐沙哑,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
感到悲哀,就尽情哭泣,听凭赤色的泪水点湿了黄色的衣裙。
赣江西边从本日开始,明月与清风就在回顾着使君。

【简析】从词意看,赣州太守任满回京,作者令营妓欢歌以送,而此词便是作者在离筵席上所作。
绿橘着花表明韶光是在春末夏初,行人即后文的“使君”。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该词上片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歌女对使君的祝福与不舍;下片写饯行宴上,众人洒泪而别,流露出对她的依依不舍之情。
全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描述出一幅俏丽的江边送别图,表达了对“使君”的赞颂,具有无限情趣,意蕴深远。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吴潜〔宋代〕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昂首、一笑问上苍,天无语。

【译文】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由于什么事要翩然辞官隐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善策又能对谁倾吐?途经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心拼去世一醉,诚挚地挽留你住。
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
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办理,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逐渐消散。
昂首一笑问湛湛上苍,上苍也只沉默无语。

【简析】此词当作于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时,李珙辞官途经此地,作者为了送别李珙作下了这首词。
词的上片写朋侪的归隐之意及其因,前两句用问答式写归隐之意。
“一汀”、“半帆”,用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归隐之因;下片写送朋侪的情景和自己的感慨。
前两句先写情意后写关怀,结尾两句倾吐了词人自己有志难表,屡受压抑的情怀,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空怀壮志的悲慨。
这首词洋溢着对朋侪的由衷关怀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其用语清疏明快、意思深奥深厚凝聚,风格抑扬抑扬、年夜方悲戚,词中多次设问,层层深入,托出主旨,蕴藉蕴藉。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年夜方,表达了作者对朋侪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
这些感情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感情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
从全词不丢脸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出生感慨,以是这首词亦是自况。
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柳枝•江南岸》

朱敦儒〔宋代〕

江南岸,江北岸。
折送行人无尽时。
恨分离。

酒一杯,泪双垂。
君到长安百事违。
几时归。

【译文】江南江北两岸,杨柳青青一片。
人们在此折柳送别,难舍难分。
我举杯为你送行,伤心的眼泪爬满双颊。
我担心你到长安会碰着很多不顺心的事情,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简析】这首词中的柳枝,便是代表离去的,同时又是作为和声加入词中的。
和声字可以没故意义,只起和声浸染;也可以故意义。
这首词中的“柳枝”是声义兼有的。
这是一首女子送别词。
词的上片写送别时所见的景致更勾起女子的离愁别恨;下片写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别。
这首词通过江南折柳送别情景刻画,真切地摹写出一个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时恨别的心情,离去氛围浓郁,颇具艺术传染力。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王以宁〔宋代〕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
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
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
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
与君重逢,相逐飞步碧山头。
举酒一觞今古,嗟叹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
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译文】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
阔别十年今又与其相逢,景致清丽如故。
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动手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
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
本日你我相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
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
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简析】这首词是为献给汉阳使君而写的,这位汉阳军的主座,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词人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该词。
词的上片写大别山的秀美景致及与石友之间的深情,大别山的山势险要,景致幽美,词人想到曾与故人一同登山;词的下片写十年后词人又一次和故人登山,并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充斥着久别相逢的激荡感情。
该词腔调飞扬,抑扬有力,行文变革多端,独具异彩,抒怀色彩非常浓郁。

《兰陵王•丙子送春》

刘辰翁〔宋代〕

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
最谁苦。
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顾童子,共夜语。

【译文】欲送春天归去,可是全体人间没有春的归路。
空挂着的秋千之外,芳草连着天空的远处。
哪里刮来的风沙,阴暗笼罩着南浦。
千头万绪,说不清是若何的痛楚,徒自忆念着流落海崖的人们,犹如无着无落四处飘飞的柳絮。
一阵乱鸦过后,斗转星移,时移事去,帝城中荒凉凄寂。
再也看不见来时试灯的热闹繁丽。

春已归去,谁最忧闷痛楚?那些首航的鸿雁,沉落在荒僻的边土。
梁间的栖燕没有故主,杜鹃悲切的蹄声里,荒宫废苑迎来昏暮。
那宝贵的玉树长埋泥土,那金铜神仙的承露盘中,盛满如泪的清露。
在他被迁走离开咸阳时,不忍阔别而频频回顾。
那令人哀伤的薄暮时分,若何才能捱得过去!

春天啊,你这次归去,是否还能回到这里?我像江淹一样怨恨离去,像庾信一样写下愁赋得语句。
苏堤上,每天都是凄风苦雨。
叹惜故国的美好光阴,只能在梦境中再去游历。
那美好的花朵,也只能把他以前的芳姿倩影记住。
人生流落到这种环境,只能在深夜里,与儿子相对话语。

【简析】这首词写在元军攻破临安之后。
元军在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即丙子年攻入临安,宋帝奉表请降。
三月,元兵掳去恭帝和太后、宰相及部分宗室。
五月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端宗赵昰连续与抗元。
此词作于春末,地点在虎溪。
《白雨斋词话》云:“本词实是悲叹临安沦陷,恭帝及太后随元兵北行。

全词三阕。
上阕写临安失落陷后的衰败景象及词人的感想熏染;中阕写春天归去往后,宋朝君臣与庶民百姓所遭受的亡国之痛;下阕写故国之思,暗示宋朝大势已去,规复无望。
此词从表面上来看,是写春天,实际上却象征着南宋王朝,“送春”便是哀悼南宋的灭亡;词中描述了故国沦陷后的衰败景象,反响了南宋遗民所经历的各类苦难和词人的无限悲痛之情。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夏竦〔宋代〕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译文】整日没有心思去描眉装扮打扮,我愁容满面地看着心上人打点行装。
饯别的宴席上担心毁坏了你的心情,双眼蓄满泪水不敢落下来。
为君捧杯饯行,相斟相劝又怎么忍心分离呢?不如让我先喝醉了,只希望我醉得不知道你是何时离我而去的。

【简析】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仲春,西夏国主元昊领兵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
同年四月,诏夏竦为宣徽南院使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等使,判永兴军,韩琦、范仲淹为副使。
新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命部将任福统军迎击元昊的西夏军。
夏竦历经战乱,深感百姓离去愁绪,故作作词。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中借女子声口,摹画她对爱人谅解入微、乐意为爱情独自承受痛楚的生理,构思非常新颖。
整首词不假雕饰,平平叙来,却情真意切、凄美灵动,可见别情之凄婉厚重,诚为早期送别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

舒亶〔宋代〕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随意马虎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译文】画船上的舟子捶着鼓敦促着你动身,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
是去还是留,真叫人难以决议,此时西江的潮水将要平息。
江潮时常有,只是我俩从此便南北相隔。
本日这羽觞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同饮!

【简析】宋英宗1065年,舒亶考中进士,舒亶在中进士后初任临海县尉,因擅杀不孝部属而辞官还乡,复起后调任审官院主簿。
不久,他接管了一个任务,即出使西夏,划分宋夏疆界。
这首词便是他在出使西夏之期所作。

该词上片先写一催一留的离去情景,比拟光鲜。
再从离人角度着眼写开船在即,留去之间心情十分抵牾的生理,通过特殊的抵牾写出对朋侪的深深留恋;下片先以送行者的口吻,道出欲留难住的惜别心情,把江潮与朋侪相比拟,江潮退去还有一回,朋侪一别却难逢。
末了从即将分别而想到别离后的再聚,把惜别的情怀抒写得更为朴拙。
全词把离去之情写得弯曲层深、摇荡多姿,而又一气流转,语语浑然天成,表现了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情思。

《送朋侪归》

郑思肖〔宋代〕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顾,冥冥烟树深。

【译文】您的鬓发已白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正值花落时节,我们举起羽觞,感叹别离之情,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您犹如凤凰一样平常,心怀飞行的年夜志,追逐浩渺的太空;而我则像麇鹿,生性喜好宁静的山林。
分离后,我不禁回顾了望,然而,面前的景致却被幽暗的丛林笼罩,迷蒙的烟雾环抱。

【简析】作者在暮春的某一个傍晚,送别一位年事已高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别后,恐怕永无相见之日。
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十分沉重和迷乱的心情。
首联相符题目,写朋侪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
朋侪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
朋侪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大略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相互映衬,显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
花落花飞,红消喷鼻香断,墨客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朋侪要千里归去。
与朋侪就此离别,何日相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朋侪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
“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
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
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周密〔宋代〕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译文】原野中移动的旌旗刺目耀眼飞扬,朝觐天子的车马浩浩荡荡,平沙万里,云天低旷,在饯别的宴席上,你腰系着宝带身佩着金章,风吹茸帽倾斜而神采飞扬,故乡的秦关汴水,都是你此行要经由的地方。
我猜想当你登临它们时,一定会激动得吟咏新的诗章。
你将在北国尽情游历,听叠鼓胡笳高亢雄壮的乐声。
你骑着骏马气概,还有著名的美姬陪伴在身旁。

当你酒酣耳热时,面对着燕山白茫茫的一片冰雪,如凝冻了一样平常的明月照在结满层冰的河面上,拂晓时陇头处有几朵白云在飞行。
如今我已是年光时间远逝,像当年的贺方回一样,身在江南无法返家而无限感伤。
又人谁来想念斟酌?东风逐渐染绿西湖。
大雁已经回到这里,但你却依旧未能返乡,最令人动情的是,即便折飞了梅花,也无法寄托我对你的思念。

【简析】作者的朋侪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今北京)履新。
作者为此写了这首送别的词。
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往后坚隐不仕,因此这首词较一样平常的送别诗词而言,在感情上自有一番特色。
开头三句写陈君衡被召,临行时车马旌旗繁多。
“宝带”二句则隐含对陈氏屈仕元朝的不满之辞。
“秦关”三句写路途迢迢。
“纵英游”三句推测陈氏此去定豪纵携妓。
下阕开头三句仍就送别意替对方设想那边景象,表现出关怀之情。
“投老残年”以下转写自己晚年的寂寞。
结尾三句写对君衡的怀念。
此词对君衡“被召”的态度肯昧隐晦,既有关怀,又有婉讽,表现了前朝文人的繁芜心态。
措辞朴实无华,词意比较苍凉。

这首词在送别诗词中是颇具特色的。
写送别而通篇贯穿着深切动听的故国之思,作者既写面前实景,也写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奥深厚宛转地表达了作者繁芜难言的思想感情。
个中既有送别朋侪的不舍和伤感,又有对其屈身仕元的不满,还有对南宋灭亡的怅恨。
正是这种繁芜的生理,使得这首词没有像一样平常送别词那样只刻画离愁别绪当然也没有对朋侪的明显指摘,而只有借描写送别情景、抒写相思离愁,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寇准〔宋代〕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朝雨霁轻尘歇。
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去。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译文】无际的边草青青,无尽的暮霭沉沉,渭水桥下,水波也在呜咽低泣。
暮春的清晨,绵绵春雨停歇后连微尘也不再荡起,该是上路的时候了。
折一枝杨柳相送,朋侪的出路茫茫,不由黯然神伤,再欢会一堂会是什么时候?再饮一杯酒吧!
唱一曲离去的壮歌。
感叹人生,离去太易,相聚太难。
不要推辞身已醉,听我唱完这首《阳关曲》,从此后,天各一涯,惟有那一轮明月,照着你,也照着我。

【简析】据《宋史•寇凖传》,词人曾任凤翔知县,此词可能创作于词人任凤翔知县期间,是词人饯别故人时为表达对故人的惜别之情而创作的,详细创作韶光不详。
这是一首送别词。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以塞草烟光和渭水波声以铺叙远行者出发时的情景;下片进一步抒惜别之情,但加入了歌唱和别易聚难的感叹。
全词仿佛由一组组镜头构成,由远及近,由景及人,一字铺陈二人的情意究竟有多深,但分别时的浓郁不舍已经道出原形。

全词仿佛由一组组镜头构成,由远及近,由景及人,音画共融,将静态诗词授予了动态美感,无一字铺陈二人的情意究竟有多深,但分别时的浓郁不舍已经道出原形。
在状似洒脱的举杯对饮之后,也有离情让人动容,满腔情意尽在羽觞中。

《点绛唇•送李琴泉》

吴大有〔宋代〕

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
酒阑呼渡。
云压沙鸥暮。

漠漠萧萧,喷鼻香冻梨花雨。
添愁绪。
断肠柔橹。
相逐寒潮去。

【简析】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词,作者为吴大有,宝佑年间为太学生,宋亡往后,他退隐山林,不任蒙元。
该词淡雅隽永,别具情致。
吴大有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却蕴意丰富。
词中暮云,沙鸥、柔橹、寒潮、梨花雨等语,虽似写景却字字含情,尤其是“阑”、“压”、“暮”、“寒”等字,凄伤婉转,与词人伤离惜别的悲惨之情融为一处,深远哀婉,十分动人。
本词意象丰富,描写细腻,紧要处,尽是点睛之字。
情景交融,将离去的忧伤刻画成了一幅隽永的景致,极富传染力。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宋代〕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顾处。
乱山遮隔无重数。

【译文】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
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只管盛情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登船拜别。
耳听那越来越小的橹声,为你出路坎坷难卜担忧。
到了南徐州那芳草如茵的渡口。
如果你想寻春,依旧是当年我们曾走过的那条路。
悬想别后朋侪思我,回望之时,已是有无数乱山遮隔。

【简析】送别朋友,是唐宋诗词中常常被采纳的题材之一。
这方面的名篇佳作,数不胜数。
杨氏的这首送别词,虽非上乘之作,但写得幽畅婉曲,颇有特色。
词的发轫便直言离恨:“离恨做成春夜雨。
”与好朋友春夜话别,无尽的离愁别恨化为无尽的春雨;那绵绵春雨就像绵绵交情。
“添得”二句进一步写一场春雨,使春江水涨,浩浩荡荡,一派东流去。
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问君能有多少很多多少愁?宛如彷佛一江春水向东流”句意。

《上西平•送陈舍人》

吴泳〔宋代〕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
便匹马、蹴踏高秋。
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
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

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
阅人物、渺渺如沤。
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
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译文】跨上战马,横持着长矛,赴襄州上任。
正值秋日,驰骋沙场。
荷花没有衰败,笛声吹动边界的愁绪。
希望你奋发向上,努力树立功名。

襄阳的著名人物凤雏、卧龙早已作古,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色彩暗淡,不以当年了,历史名人像水泡一样地消散了。
树立功名,就像在棋局上钩划高着一样。
不要凭着一条长舌,去博取官爵厚禄。

【简析】此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当时宋金之间战事不断,川陕和弗襄一带场合排场尤为紧张,祸患频仍。
此时陈赅继赵方为京湖安抚使,即将赴襄阳任所,于是词人赋此阕相赠,对朋侪进行慰勉和鼓励。
片头三句,直写陈舍人赴襄阳上任。
值得把稳的是,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能干突出。
用以形容陈舍人,不丢脸出这是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
结二句与开头呼应,用直接语气,鼓励陈舍人:国家危难之际,正是男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机遇。
下片头四个三字短句,叙写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这四句,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涌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为历史陈迹。
结句,苦口婆心,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语利舌爬上高位的人。
言外之意,讽刺那些鼓吹制定条约、苟且偷安者。

《小重山•绿树莺啼春正浓》

何大圭〔宋代〕

绿树莺啼春正浓,钗头青杏小,绿成丛。
玉船风动酒鳞红。
歌声咽,相见几时重?

车马去匆匆,路随芳草远,恨无穷。
相思只在梦魂中。
今宵月,偏照小楼东。

【简析】这首词抒发伤离惜别之情。
上片写暮春送别,莺啼、歌咽,无限眷恋。
下片写别后相思。
芳草路远,幽恨无穷。
月照小楼,撩人相思。
全词以景衬情,思绪绵绵。
造语婉妙,余味悠长。

《四犯令•月破轻云天淡注》

侯寘〔宋代〕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
莫听《阳关》牵离绪。
拚酩酊花深处。

嫡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
不似酴醾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译文】玉轮冲破微云,淡淡的月色映照大地,夜深人静花好月圆无阴无雨。
不要再听《阳关曲》牵惹离绪了,还是在鲜花丛中喝它个酩酊大醉。
嫡就要踏上郊野长满芳草的离去之路,春光也彷佛随人拜别。
不像酴醾花独清闲暮春开放,彷佛是着意留春不肯放春归去。

【简析】南宋孝宗时淳熙年间(1174—1189年),暮春时节,作者侯寘送别朋侪,临别的前一天即兴作《四犯令》一首,表达了作者惜春留人的惜别之情。
该词写离去,却与一样平常离歌写法不同。
作者并不正面渲染离愁别绪的深重,而是独出心裁地借助于新鲜丰富的遐想,通过对人物生理感想熏染的细致描述,弯曲委婉地写出离人沉挚的感情,蕴藉空灵,别开生面。
该词上片写临别情景。
下片写的是人物心中的一段痴想,虽不可能实现,却动人而又沉挚地表达了因无计留人而产生的深奥深厚惆怅和叹惋,与上片的不忍分别相呼应,真实细腻地刻画出离人分别前的感情和奇妙的生理活动,别开生面,回味无尽。

《清平乐•风光紧急》

朱淑真〔宋代〕

风光紧急。
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
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
城头画鼓小扣。
绸缪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简析】贾岛诗只是墨客自己寄语朋友,明表惜春之意。
而此词却通篇不见有人,全用比兴手腕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送别场面:韶光是三月三旬日,行者是春天,送行愁泣是“绿野”,催发者为“风光”,寄语之信使为“画鼓”,……俨然是大自然导演的一出戏剧。
而女词人本人惜春之意,即充斥于字里行间,读之尤觉妙趣横生。

《相思令•苹满溪》

张先〔宋代〕

苹满溪,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
重倚豪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译文】溪中长满绿萍,青青杨柳环抱着岸堤。
一起相送直到那溪水西。
原路折回时,只有低垂的山间明月与我相伴而行。
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
回到家中,倚靠着豪门眺望远方,只能听见路上过往的马儿嘶鸣声,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我相对。

【简析】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
此词选取满溪之蘋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陪衬出送者凄迷的心境。
全词以景语结情,融情入景,其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
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匆匆。
特殊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
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同等,相得益彰。

《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詹玉〔宋代〕

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
倚担评花,认旗沽酒,历历行歌奇迹。
吹喷鼻香弄碧,有坡柳风情,逋梅月色。
画鼓红船,满湖春水断桥客。

当时何限俊侣,甚花天月地,人被云隔。
却载苍烟,更招白鹭,一醉修江又别。
今回记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湖山,忍教人更说。

【译文】相逢让我如从梦中复苏,吴地的风尘暗淡了我的头发,倚担评花,认旗沽酒的娱乐依然历历在目。
吹喷鼻香弄碧的西湖,不仅有长堤外的柳树风情,还有那赛过梅花的月色。
箫煽惑地,断桥上的游客人头簇动,画楫船舫,鳞次栉比。

回顾当时何止只有俊侣,但时局已换,朋侪一个个风骚云散。
面前国破家亡,只得过一种苍烟为伴、鸥鹭为友的隐居生活。
上次修水一醉,如今又要离去,请你不要忘却去“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如此好的湖山景致,忍不住让人感叹啊!

【简析】词题中的“兵后”,即南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元将伯颜攻占临安之后。
此时,词人的朋友童瓮天返回杭州。
词人作了这首词送别。
此词开篇写“相逢”,相逢该当有很多话可说,很多事可忆,然而是“唤醒京华梦”。
在战后的京华梦,当指故朝南宋的京都生活。
京华梦醒,“吴尘暗斑吟发”。
这两句,饱含词人的沧桑之慨。
上片写杭州和西湖景致,下片笔锋转向人事。
“如此”二句看似平淡,却含有无限凄凉,蕴含着一种兴亡之感和家国之恨。
这是一首内涵十分丰富的送别词,决非一样平常离情所能概括得了的。
词人把依依惜别之情和故国之思、兴亡之叹熔铸于一炉,十全十美。

《木兰花慢•送人之官九华》

周端臣〔宋代〕

霭芳阴未解,乍景象、过元宵。
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
梅梢。
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
知道诗翁欲去,递喷鼻香要送兰桡。

清标。
会上丛霄。
千里阻、九华遥。
料目前别后,他时有梦,应梦目前。
河桥。
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
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译文】残月未落,在地上留下阴暗的影子。
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诗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
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诗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民气绪无聊。
面前溘然涌现几树早几树早梅,在那梅梢上,尚有数朵残梅在迎风怒放。
洁白的花儿彷佛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余,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
它又彷佛知道朋侪要就此远去,以是用扑鼻的暗香送他上船,以抚慰他那忧伤的心。

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惊叹。
只可惜你所履新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
目前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
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忪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给朋侪,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长自己心中的伤感。
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朋侪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走立时任之际。
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景象、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故意要等待这位品质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
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朋侪的挽留惜别之情。
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以是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
既相符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奥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徐铉〔宋代〕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译文】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去宴会上,更加随意马虎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费力去侍奉双亲,还要嗟叹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惦记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相逢日期。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简析】这是一首送别诗。
生离去世别,是人生痛楚事。
因此,送别之诗大多消沉凄苦,字句显得沉闷。
唐初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摆脱了这种传统的写法,成为送别诗中的名篇,徐铉的这首送别诗,虽不及王勃诗那样有名,但也别开生面,有其独到之处。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朴拙情意,抒写了离去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抚慰,并不一味消沉。
诗的措辞也夷易朴实,颇能动听。
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一络索•送蜀守蒋龙图》

陈凤仪〔宋代〕

蜀江春色浓如雾。
拥双旌归去。
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
此去马蹄何处。
沙堤新路。
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简析】这首送别词,婉转蕴藉,情意绵长。
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
蜀江春浓,双旌归去。
作者不言自己留恋难舍,而说海棠也似别君难,点点啼红雨。
衬托作者惜别之情更深。
下片打发别后切勿相忘。
“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情深意挚,尽在不言中。

《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赵汝愚〔宋代〕

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

精诚天地动,意愿鬼神从。

村落喜禾花实,峰看岭岫重。

白旗辉烈日,遥映一杯浓。

【简析】此诗表达了墨客爱国爱民的情怀。
南宋偏安一隅,制定条约派占居主导地位,主战的正派官员受到排挤和压抑,这时,主见抗金的李将军受到朝廷启用,赵汝愚十分高兴,亲赴一杯亭饯行,写下这首寄托厚望的诗句。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宋代〕

送君南浦。
对烟柳、青青万缕。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
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
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漫留君住。
趁酴醿喷鼻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
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译文】来到楼头送别安伯弟,对面繁多的柳树枝条映入眼帘,残花片片被风吹落,满眼是绿树成荫,藏在树叶深处的黄鹂鸟鸣唱着,由楼头纵目了望,只见水天空阔,乱山无数;这离情,让人更加伤感!
记得我们曾在竹林里题诗,在暮春时来到江边饮酒赏花,那是多么高兴的事情啊!

请不要再讯问我关于功名利禄之事,如今我已白发渐生,虽怀着壮志,但功名却未曾造诣。
我定意效法祖逖,每当鸡鸣天亮之际振臂一舞,鼓舞士气,为规复中原的抱负而奋斗。
乡音迢遥,何时能够回去依稀难料,只能眼睁睁看着归鸿飞去。
亲爱的兄弟,还请再多留少焉,趁着美酒逐渐温暖,我们再共饮一杯,此别之时,未知何时才能再次团圆。
请你务必牢记,在西窗下夜雨纷飞的时候,我内心愁苦无比。

【简析】该词可能作于韩元吉入为吏部尚书之前,那时作者四十多岁。
韩元吉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他和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人都有交往,词作亦具有辛派悲壮豪放之气概。
纵然在这首送别词中,也不例外。
此词气酣意足,感情深厚;阐述层次开合变革,紧凑折衷。
值得一提的是《薄幸》这个词牌很少人填写,这一首却写得十分工致,平仄、韵脚、句读都中可格律,堪为典范。
虚字“对”、“更”、“甚”、“记”、“任”等利用得十分停当妥善,处在领起的位置,又都是去声字,声律上造成一种苦涩的韵味,与词的内容情调很相称。

《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

刘仙伦〔宋代〕

艅艎东下,望西江千里,苍茫烟水。
试问襄州何处是?雉堞连云天涯。
叔子残碑,卧龙陈迹,遗恨斜阳里。
后来人物,如君瑰伟能几?

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差足强人意。
勿谓时平无事也,便以言兵为讳。
眼底河山,楼头鼓角,都是英雄泪。
功名机会,要须空隙先备。

【译文】艅艎大船东流下,了望千里西来的大江,只见一片烟水苍苍茫茫。
若问襄州究竟在哪里?雉堞一贯与天边云霞连接的地方。
羊祜的残碑,诸葛亮的遗迹,都满载遗恨浴着残阳。
后来的人物,有几个能有您这样卓伟超常。

“其肯为我来耶?”说这话的乌重胤的礼贤下士,才能够使人们精神振奋,意志增强。
不要总是认为现在太平无事了,便避讳谈论武备武装。
面前的江山,楼头的鼓角,都流露着英雄的年夜方凄凉。
要想得到取功名的机会,在空隙时就该当准备妥当。

【简析】这首词写于词人送朋侪奔赴襄阳任职之时。
当时宋金两国对峙于襄阳,暂时的沉着麻痹了众人,乃至让人忘却了收复失落地的重任。
词人恐怕朋侪也被同化,以是写下该词,鼓励朋侪做好准备,时候为收复失落地不懈努力。
全词措辞朴实,亲切自然,相符石友送别之口吻。
虽为送别词,却不作儿女之语,年夜方冲动大方,一派英气,壮人行色,光鲜地表达了词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朋侪的深情厚意。

《次韵酬吴德夫去秋送行之作》

赵蕃〔宋代〕

湘西一杯酒,渺渺红叶换。
江东千里云,落落黄犬叹。

人生七十稀,百里九十半。
初期枉车马,近乃遗札翰。

小迟君不肯,一出我岂惮。
虽微办鸡黍,岂乏具薪炭。

古风久不作,我友当力赞。
旧诗况琼玖,触目屡残酷。

中馨称兰佩,外饰匪玉冠。
初年已飞腾,中道翻叹惋。

恐遗心腹羞,遂许独力断。
于兹树风声,何止评月旦。

君如渥洼种,可以羁絷绊。
我异淇园姿,犹睎岁时贯。

君乎甚英爽,我也终浪漫。
自应殊显晦,宁复待剖释。

湖山冰玉明,楼阁图画焕。
叩舷或乘舟,曳杖或登岸。

君行定有得,我去何可愞。
与想悠然时,却忆苍然不雅观。

【简析】吴德夫去年秋日为作者写了一首送行诗,作者按原诗用韵次序写此诗作答。
全诗四十句,这里节选了十二句,诗中作者自愧异于淇园竹,表达了墨客重人品节操和自谦的品质。

《荆门别张天觉》

魏泰〔宋代〕

秋风十驿望台星,想见冰壶照座清。

零雨已回公旦驾,挽须聊听野王筝。

三朝元老公方壮,四海苍生耳已倾。

白发故人来一别,却归林下看升平。

【译文】飒飒秋风中,我从襄阳行三百里去见商英,他为官清廉,品性高洁。
蒙屈的周公早已回京主持朝政,遭陷的谢安,桓伊已为他弹筝鸣不平。
三朝元老的商英,如今依然是肚量胸襟年夜志,全国的百姓都对商英寄予莫大的希望。
我这位白发老友赶到荆门为商英送行,然后隐退山林喜听天下繁富安然的佳音。

【简析】1109年(大不雅观三年)六月,宋徽宗罢蔡京相;七月,复召用张商英。
张商英回到汴京,途经荆门,作者从襄阳去会他,分别时,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首联写“秋风”“十驿”等,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
颔联用典,表达了墨客内心的祈求。
颈联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和普天下万众的期望。
尾联写墨客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
这首诗利用典故,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这首诗不以意境取胜,而以事、理结合和情、韵兼胜见长。
它把叙事、说理和抒怀三者都凝铸入诗,诗句里又饶有时空变革和声色交感。
如首句:“秋风”暗示了韶光的转换,“十驿”展示了空间的悠长;两者相联,又形象地抒发了诗人情谊的殷切。
颔联虽然用典,但不生僻、不晦涩;既反响了当时朝野的舆论,又表达了墨客内心的企求。
加上“零雨”见色;“筝”见声。
声、色交互,更增长诗的韵味。
颈联出句写张商英个人的抱负;收句写普天下万众的期望。
尾联回叙墨客自身,写临别依依之意;且能脱出俗套,不作儿女沾巾之态,而以兴冲冲地归看升平来结束全篇。
这样写,诗的精神境界就高了,并能引起读者产生遐想。

《送焦山淇上人见广佑》

释智朋〔宋代〕

云团广佑尽愁城,未必心肝铁打成。

话着石公山下事,定如猿叫第三声。

【简析】焦山的淇上人要去见广佑和尚,高僧智朋写此诗送他上路。
广佑虽心境不好,但绝非铁石心肠,如果给他谈起石公山下事,定能冲动他。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黄大临〔宋代〕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

尊罍饮散长亭暮。
别语缠绵不成句。
已断离肠能几许。
水村落山馆,更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译文】通往宜州的路途峰峦重叠、道路险阻。
天色阴沉黯淡,彷佛也知道人将拜别。
清晨为我的弟弟(黄庭坚)送别。
我们弟兄都已头发花白,路途迢遥,何时才能重见?只有去世后魂归一处。

酒宴离散,长亭日暮。
惜别的话语缠绵悱恻,难以成句。
别后的哀愁还有几许?在简陋生僻的驿舍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整夜谛听空阶上的落雨。

【简析】据《山谷诗集》注,山谷在黔州与戎州度过了六年漫长的谪居岁月。
徽宗继位,朝野都希望消弥党争,徽宗也以此标榜,宣告改元“建中靖国”,因而所谓“元祐党人”遇赦。
但年夜难不死不能长久,蔡京为相,党祸中兴。
山谷好不容易在宋徽宗1102年(崇宁元年)被任命领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事,但到官仅九日即罢。
次年又被人摘录《承天院塔记》中片言只语,磨炼出“幸灾谤国”的罪名,构成冤狱,远谪瘴疠之地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宜山),即是置之去世地。
《山谷诗集》中有《十仲春十九昼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诗纪其事,因此可知这首小令作于1103年(崇宁二年)年底,详细地点是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至汉阳途中。

上片写离去在即。
下片写别筵及别后难挨时日。
这首赠别之作,不假雕饰,直抒胸臆。
词中所蕴含和积蓄的感情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措辞,从而自然地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送监丞家同年守简池三十韵》

洪咨夔〔宋代〕

去年为君来,明廷峙鸾鹄。
今年为亲归,蚕市苦思蜀。

扶舆出修门,万里宛在目。
大江六月寒,风饱帆数幅。

金山如幽人,杜蘅缭荷屋。
采石如壮士,铁骑明鋈续。

五老烟光开,九华云气矗。
如王公大人,冠冕而佩玉。

大孤高傲甚,赤壁清旷足。
黄鹤侠者流,隽放不容束。

英雄古荆州,霜月耿乔木。
寂寞三闾亭,风露落秋菊。

阳台峰十二,森拱峡江曲。
高标耸赤松,绝槩凛孤竹。

或如汉汲黯,抗直敢掁触。
又如唐真卿,峻絜不受辱。

瞿唐滟滪堆,一柱轧坤轴。
溃城睢阳孤,钩党林宗独。

水石明边酌,苹蓼佳处宿。
宽作几月程,劈面峨眉绿。

世道淡有味,人平生为福。
江山无愧容,草木有余馥。

试剑信雄拔,易简更清沃。
虎蛇方横道,有此廉平牧。

相如驷马贵,长孺一翁秃。
明河隔黄姑,碧落杳飞鹜。

独复即无妄,多识乃大畜。
岁晏以为期,仁亦在乎熟。

木末老芙蓉,阑干深苜蓿。
邮签莫厌娄,瑟僴尉淇奥。

【简析】监丞家同年去守简池,作者写此诗送别。
全诗六十句,这里节选的是末端十句。
诗中用《卫风·淇奥》典故,希望同年与家人常通,以慰长想。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二》

姜夔〔宋代〕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译文】我曾经住在赤阑桥,邻里相互来往从不以为孤寂难熬。
范兄你到的时候秋日刚过一半,西风萧萧,门巷里的柳叶随风飘落。

《透碧霄•舣兰舟》

查荎〔宋代〕

舣兰舟。
十分端是载离愁。
练波送远,屏山遮断,此去难留。
相从争奈,心期久要,屡更霜秋。
叹人生、杳似萍浮。
又翻成轻别,都将深恨,付与东流。

想斜阳影里,寒烟明处,双桨去悠悠。
爱渚梅、清香动,须采掇、倩纤柔。
艳歌粲发,谁传馀韵,来说仙游。
念故人、留此遐洲。
但东风老后,秋月圆时,独倚西楼。

【译文】停下了小船。
由于它载满了愁绪,晃晃荡悠,再也无法提高半分。
恋人站在岸上看着我们远行,屏风一样平常的山峰完备遮挡了我了望的视线,这一去再也难以留下。
内心感到很无奈,惦记着我的恋人,不知要经由几个春秋才能再见。
感叹人生、幽深似浮萍。
又要再次离去,内心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也随着江河一起被冲走了。

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你在斜阳里,水面雾气迷离,波光粼粼处,船桨正在划动。
岸边的梅树传来清香阵阵,美好而纤柔的梅花,一向爱梅的你想必会伸手采撷吧。
情歌悠扬,往后谁能唱得跟你一样动听呢,又有谁能把你远行的经历说给我听?到时候你会不会想起我这个远方的故人呢?等到东风老去,秋日月圆时,独自倚靠在西楼。

【简析】查荎这首词可谓佳构,得到了杨慎的高度评价,杨慎在《词品》中写道,“此查荎透碧霄词也,所谓一不为少”。
在《听秋声馆词话》中,还对此词的不同版本进行了辨析,可供参考:词综录此词。
“宛似”作“杳似”,“滞此”作“留此”,似不如“宛”字“滞”字。
又“采掇”句本作“须采掇,倩纤柔”,六字折腰,与柳词“空恁亸辔垂鞭”,句法小异。
词律谓文义亦有可疑,若作“采掇须倩纤柔”,则理顺语协,宜从之。

《送人之松江》

俞桂〔宋代〕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别离处,暮烟小雨过松江。

【译文】丝丝缕缕的萧瑟秋风从船窗吹拂进来,满满的酒也浇不尽送别亲人后的离愁别绪。
要记得此时分别的地方,傍晚烟雾袅袅好似纷纭小雨从松江面飘过。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宋代〕

君泛仙槎银海去。
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草草杯盘深夜语。
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
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
待得政成民按堵。
朝天衣袂翩翩举。

【译文】您乘一叶小舟远渡碧海去上任。
今后惦记您,我的一片思念之情将追随您到那天涯海角。
今日我匆忙准备下粗陋酒食与君作别,我们相谈直到深夜,而此时正是四月梅雨时节窗外雨未歇。
您到了横州啊,要让让横州百姓能像敬爱慈母一样爱戴您。
等到百姓生活安康,您政绩斐然,希望看到您神采奕奕、衣袂翩翩来朝拜天子。

《送吴师长西席谒惠州苏副使》

陈师道〔宋代〕

有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简析】陈师道中年受知于苏轼,由苏轼推举为徐州教授。
两年后,苏轼因党祸被贬杭州;陈师道不避流俗横议,不顾上官阻拦,托病请假,送苏轼直到南京(今河南商丘)。
五年之后,苏轼再贬为宁海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住岭南;陈师道也被定为苏门余党,撤销了颍州教职。
就在他们一人身处海疆,众人皆欲杀之,一人被罢免,潦倒穷愁之际,有一位苏轼的崇拜者吴远游,准备到惠州看望苏轼,陈师道作此诗以寓意。
诗是送吴远游的,话却是说给苏轼听的。

这首诗写出了墨客坚持正义与交情,以及凛然不可犯的气概。
该诗原来是作者用来抚慰远谪沿海偏远之地的故人,客不雅观艺术效果却显示出作者那种值得骄傲的孤独感,朴挚中带有年夜方,深奥深厚而又不粘滞,处困境而无凄凉,四次化用杜甫诗却不损骨力,凝重沉着,是《后山集》中的力作。

《送文子转漕江东二首》

陈亮〔宋代〕

九重寤寐忆忠实,故向长沙起贾生。

魏阙丝纶新借宠,秦淮草木旧有名。

已闻塞下销锋镝,正自胸中有甲兵。

万幕从兹无减灶,笑看卧鼓旧边城。

诏颁英簜匆匆锋车,暂借长才按转输。

昔叹当年无李牧,今知江左有夷吾。

休论足食为先策,自是平戎在用儒。

来岁东风三月暮,沙堤隠隠接云衢。

《念奴矫•送陈正言》

家铉翁〔宋代〕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
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
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顾觚棱泣。
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青鸟使,曾留行迹。
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
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
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简析】此词上片虽从面前现状落笔,但紧张还是写对过去那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的回顾,多用赋笔的手腕,下片则重在抒写自己的心情与气节。
在他乡之中送别具有同样遭遇的朋侪回到也同样为自己所朝思暮想的地方,最随意马虎让人激动感伤。
同时也勉励他人,作者送别朋侪,只能依旧在北国羁留,心中的愁苦可谓至深。

然而作者却并未伤悲沉沦,而因此此自励,煽惑起冲动天地的忠节气概。
这种词,是一样平常送别词所无法比拟。
至今读之,依旧觉个中蕴藏着一种坚如磐石的沉稳和不可征服的坚韧力量,不禁为之掩泣,为之勉励。

《谒金门•山衔日》

曾揆〔宋代〕

山衔日。
洒酒西风独立。
一叶扁舟流水急。
转头无处觅。

去则而今已去,忆则如何不忆。
嫡到家应记得。
寄书回雁翼。

【译文】在落日衔山的时候,朋侪乘船离开,水流很急,船行的很快,转眼就看不到了。
只剩我一人迎着西风,挥泪送别。
要离开的现在已经走了,心中思念又如何能不去思念?朋友,你到家时一定要记得让鸿雁传封书信给我,以解我的思念之情。

《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

翁卷〔宋代〕

非惟篇翰奇,吏道更深知。

山水六朝地,登临三考时。

泥沙多旧物,风日少全碑。

正属黄花发,愁闻有别离。

【译文】不但是文章辞采奇妙,更深知为官之道。
六朝古都南京的山山水水,在经历了三次官吏考察之后登临嬉戏。
泥土砂石里多有先人留下的物品,风吹日晒中少有完全的石碑。
正是菊花开放的时候,忧闷之中又听到别离的声音。

《送张判官归巴州》

王翥〔宋代〕

回顾三巴曲,平生万里桥。

衣冠无赖客,花月可怜宵。

【译文】转头望望那三巴山脉,反思着我这生平走过的万里桥。
那些衣冠楚楚的过客,实在内心也有无奈与困顿;而这花好月圆的夜晚,却让我心生怜惜,感叹这短暂的夜晚。

《送张高安入京》

裘万顷〔宋代〕

青衫十载蟾宫客,黑绶三年凤岭头。

循吏声名武阳令,故家风味富平侯。

江边休叹双凫去,天上行看一网收。

八簉鵷班立仙仗,莫忘回顾顾沙鸥。

【译文】回忆你寒窗苦读十余年,成为蟾宫折桂的仕人, 后来又为官三年,在凤岭头做了级别不高的官吏。
但你效法古代的循吏为官清正,不仅拥有和武阳令张允济一样的精良政绩,也有犹如汉朝王谢张安世一样平常的风姿神韵。
在江边莫要叹羡东汉的王乔使鞋子化为双凫,在天一上网罗后化为两只鞋的美好故事。
如今你奉职入京,和浩瀚朝官大臣一起立于天子仪仗旁,可莫忘了转头提携身似沙鸥的我啊。

第三节 结语和展望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宋代送别诗在艺术特色和文化代价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遗产。

2. 宋代送别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人们的情绪天下以及诗歌创作的特点,还能够为当代诗歌创作供应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3.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进一步深入研究宋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代价,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加强对宋代送别诗与其他文学文体之间关系的研究,磋商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浸染。
拓展研究视野,将宋代送别诗与其他文化征象进行比较研究,磋商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
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开展对宋代送别诗的运用研究,磋商其在当代文化培植和人文教诲中的浸染和代价。

总之,宋代送别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宝贝,它具有丰富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代价。
通过对宋代送别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特点,同时也能够为当代诗歌创作和文化培植供应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宋代送别诗,为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毕宝魁.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写作. 北京:当代出版社,2016.

[2] 曾晓鹰. 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第2版).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 戴建业. 戴老师魔性诗词课.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

[4] 黄小京. 中国古典诗词曲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5] 乐云,黄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武汉:崇文书局,2015.

[6] 刘敬余. 唐诗宋词鉴赏. 北京:北京教诲出版社,2017.

[7] 莫砺锋. 唐诗与宋词.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8]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北京:中华书局,2017.

[9] 姚国军. 古典诗词欣赏. 北京:中心编译出版社,2020.

[10]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

[11] 张玉梅. 古典诗词鉴赏与创作.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12] 张长青.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13] 古诗文网-古诗文经典传承 (https://www.gushiwe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