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实质上的差异,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差异:一是阅读的工具在数量上的差异;二是比拟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一诗歌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从诗歌的意象、意境、形象、措辞、表达技巧和情绪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须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或对同一首诗歌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样平常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文体、题材、形象、措辞、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1.提问办法

(1)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对其异同进行剖析评价。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打破

(2)给出一首诗词和学过的教材上的诗词篇目或诗句,对其异同进行剖析评价。

(3)给出一首词,对其高下片感情、手腕等异同进行剖析评价。

(4)辨析一首诗词不同版本各自的妙处。

2.一样平常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紧张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干系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把稳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剖析,又有详细剖析。
表述时要把稳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客不雅观题比较主不雅观题较为大略,只要会做主不雅观题,客不雅观题也就不在话下了。

打破点 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

角度1:形象角度

方法辅导

形象特点比较两把稳

1.把稳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刚毅。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捉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典例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 参

闻说轮台路②,频年见雪飞。

东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剖析。
(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冷气象和边地景致,抒发了墨客不辞路途迢遥艰巨、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致,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墨客和边防将士的爱国激情亲切以及他们之间的朴拙友情。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明确比拟的诗篇;(2)“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比拟点和答题角度;(3)“简要剖析”,答题时先要概括,再剖析。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从题目看

“将赴”,将去还没去;“留别”,与朋侪告别。

身在西域,送朋侪回京。

从形象看

“闻说轮台路,频年见雪飞”“汉使亦应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军置酒饮归客”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梅

吴 渊①

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落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
茶瓯罢,问几次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
影落溪南。
又月午无人更漏三。
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苦处,断是平生不肯寒。
林逋在,倩墨客此去,为语湖山。

注 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
 ②卓:建立。
③冷淡:“冷澹”,清淡,不冶艳,素净淡雅。
④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用具。
旧以宰相管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剖析。

答案 同:刚毅、高洁、孤独。
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喷鼻香如故。

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2.(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剖析。

解析 本题稽核诗歌意象与意境的比较鉴赏。
这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致,也便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不同,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洗濯后显得更为娇艳,紧张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一句中,“峥嵘”暗含“深邃、深远”的意思,明月掩映于嵬峨挺立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角度2:措辞角度

方法辅导

四方面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

词语比较赏析题与一样平常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语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真切等。

1.一定要选好比较点。

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

2.从表现作者情绪上比较。

看谁更能准确表达墨客当时的情绪。

3.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生动形象。

4.从构造特点上进行比较。

看谁更能使构造十全十美、更能起照料等浸染。

措辞风格类解题方法参照前面章节关于措辞风格讲解。

典例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役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剖析。
(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本诗是宋朝墨客曹翰的一首“奉诏诗”,墨客抚今思昔,将三十年前的英名志向与现在的情景进行了比拟,表现了墨客晚年仍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颈联与“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比拟,明确比拟点;(2)“哪一种比较好”,指明稽核角度,措辞表达的利害比较;(3)“为什么?请简要剖析”,明确答题须简要剖析缘故原由。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比对语句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关键点

健→软,明→识;正衬手腕。

弱→软,昏→识;反衬手腕。

情由

“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奔波的意思;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武断信念,而忘却自己老之将至。

“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迈体衰的客不雅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的意思;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答案 (不雅观点一)作“弱”“昏”好。
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迈体衰的客不雅观事实,但强调纵然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

(不雅观点二)作“健”“明”好。
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奔波;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武断信念,而忘却自己老之将至。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薄暮,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去世,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薄暮,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去世,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墨客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繁芜心情,个中既有希冀与自傲,也有失落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真切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解释在此勾留的乘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墨客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剖析二字的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较,这几句诗的措辞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措辞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取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腕描写野外风光和劳动场景,措辞普通浅近,清新流畅。

角度3:技巧角度

方法辅导

诗歌表达技巧比较三步骤

第1步:要熟习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第2步:审清题干哀求比较的方向、角度,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剖析。

第3步:鉴于表达技巧的繁芜性,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把稳甄别那些易稠浊的表达技巧。

典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悲惨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疆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去世,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简要剖析。
(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这两首诗题作《北来人》,所谓“北来”,即从金朝回来的人。
第一首侧重回顾靖康年间那段不堪回顾的悲惨往事,企望“胡运难久”,表达思归之情。
第二首侧重写自己国破家亡后流亡闽地的悲惨生活,表达北归无望的悲惨心境。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在叙事上有何特色”,明确比拟的角度;(2)“简要剖析”,明确答题的办法。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第一首

第二首

叙事手腕

直接阐述了自己为国事担忧,白发渐增,多次打探战况的现状和“悲惨旧京女,妆髻尚宣和”的普通百姓的爱国情结。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为难刁难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自己一家亡国前后情状的比拟,表现百姓流落之苦。

叙事视角

两首诗都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亲见亲历,真实动听。

答案 ①以比拟加强叙事的抒怀效果。
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为难刁难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情状的比拟,表现百姓游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绪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绪。
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悲惨与孤寂。

1.(2014·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南宋]徐熙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注。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民气。

注 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1)这两首诗都以________来写愁。

解析 本题稽核剖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两首诗表达情绪的共同意象都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墨客的愁怀。

答案 猿声

(2)简要剖析这两首诗抒怀手腕的差异。

解析 本题稽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剖析两首诗中抒怀手腕的差异,紧张从内容和手腕两方面比较。
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手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但第一首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两句则是直抒愁怀;第二首的愁情紧张通过借用典故来抒发,与第一首有所不同。

答案 ①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
②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怀;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民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题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苗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住所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喷鼻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与《诗经·氓》比较,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剖析。

答案 本诗描写人物角度紧张是侧面描写与内心独白相结合:首联用环境描写陪衬人物心情,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巧用典故,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遐想,表现女主人公自己的爱情遭遇。
颈联利用两个比喻,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出生遭遇。
尾联利用内心独白,直接表明自己爱情失落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和在近乎幻灭的情形下仍旧坚持不渝的追求。
《诗经·氓》描写人物角度紧张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革、出生遭遇为线索,生动地描写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情,表现其名贵的思想风致。

角度4:情绪角度

方法辅导

两点巧答情绪比较鉴赏题

1.同一墨客描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1)要熟习教材诗句,并能准确鉴赏。

(2)理解作者平生,熟习作者思想,结合全诗的感情基调剖析。

(3)剖析思想感情时,用语要准确恰当,不能胡乱套用。

(4)分层或分句剖析,先找同再找异,先整体再局部,准确把握思想感情。

2.不同墨客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

(1)联系时期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剖析作者的心情。

(2)根据诗歌的类型,剖析墨客所表达的感情。

(3)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

典例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销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薄暮,雨打梨花深闭门。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销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是否相同?试简要剖析。
(6分)

[解题思维]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杜牧的《清明》中是由于清明时节,行人在暮雨中追思怀远,思念亲人,内心悲哀。
本词的女主人公,登楼了望,不见自己思念的丈夫回来,内心愁闷,因而“魂销魄断”。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两者都写到了“销魂”,“它们所抒发的情绪是否相同”,故应剖析各自“销魂”的缘故原由,李词是“春词”,思妇之词;杜诗是“清明”,思家之事。
(2)问“是否相同”,首先要明确不雅观点;“试简要剖析”,要结合详细内容简要解释缘故原由。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李词

紧张是写景,通过萋萋芳草、依依拂柳、声声杜鹃、梨花小雨、薄暮时重门深掩等持续串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之情,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感情。

杜诗

紧张写人物细节,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写措辞,如何摆脱这种心境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精彩真切。

答案 感情不同。
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销魂”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销魂”是思夫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