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想学好古诗,有两个墨客是必须要学透,一定要“知人论世”的。
一个是诗仙李白,另一个便是诗圣杜甫

上个月小半爸写了李白,写了他的人生轨迹、教材古诗以及诗歌艺术,可以说小朋友假如读完了那几篇文章,基本上便是认识了李白。

这个月我会系统的写写杜甫。
他的诗不像李白,没事就写仙啊酒之类的,写的都是我们普通人熟习的事物,比如春光多么好,百姓日子怎么样。

有一说一教材上杜甫的诗孩子到底能学到啥

读他的诗,就像是在读我们自己,读多了,你会创造,他的诗歌是有力量有温度的,见告我们如何去面对挫折,如何去爱,以及如何诚挚的面对自己。

本日第一篇,老规矩,小半爸就和大家一起,先从小学教材上的古诗来认识杜甫。

杜甫 712年2月12日 —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
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为什么写完李白,就写杜甫呢?

首先,他是中国诗歌史上可以和李白齐名的诗圣。

杜甫因其沉郁抑扬,忧国忧民的诗风,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至今读起来,依然能清晰地感想熏染到他强烈的忧国忧民之心。

其次,杜甫的律诗造诣非常高。

可以说他第一个做到了,把律诗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完备看不出有律诗的痕迹。
他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非常大,特殊是对儒家的知识分子,比李白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李白为后代文人供应了自由精神的养料,那么杜甫则是为他们贡献了诗歌的创作技巧和真正的爱国精神。
因此,在全体中国诗歌史的发展中,杜甫的造诣不会低于李白。

小学教材一共有5首杜甫的诗,虽然不是最多,但是至少能排名前五了。
分布情形如下:

二年级:《绝句》(一)

三年级:《绝句》(二)

四年级:《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五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六年级:《春夜喜雨》

这五首诗分布的还是挺均衡的,一个年级一首诗。
接下来,小半爸就结合这5首诗,携同窗们走进杜甫的诗歌天下。

一提及春天,同学们心中可能会呈现出一些很美好的词语,比如春回大地、春光妖冶、春和景明、大地回春等。

还有一些歌曲,比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以是,春天对我们来说一贯是一个很美好的时令,很难有人可以抵抗春天的诱惑,大墨客杜甫也是这样。

安史之乱后,杜甫亡命到了成都,心灵得到了短暂的安顿。
春天到来的时候,杜甫的心情也变得愈发放松。
便是在这种心境下,写了不少赞颂春天的古诗,小学教材选了个中的两首。

第一首是《绝句》:

原文:

绝句

杜甫〔唐代〕

迟日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奇丽,东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写的很美。
开头两句统领全诗,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春光很好,花草很喷鼻香,心情很美。
后两句紧张是表达怎么个美法。

这个就须要一颗审美的心了,一样平常人看到燕子、鸳鸯以为就那么回事,但是杜甫却能够细细品味个中的情趣。

看到了秋去春归的燕子,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鸳鸯躺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慵

除了欣赏春天的小动物之外,杜甫欣赏植物也是一把妙手,彷佛春天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欣赏的。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唐代〕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翻译: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东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这首诗实在是杜甫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中的一首,一共有八首,这是个中的第五首,同样也是写于成都草堂期间。
与前一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前一首彷佛坐在某个地方欣赏春光,而这一首是边走边欣赏。

从末了两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可以读出他确当心思,这桃花开的正美,你说是深红的好看,还是浅红的好看呢?明明是一个人在欣赏,写的像是和朋友在一起赏花似的。

这两首诗都是杜甫逃到成都之后写的,年事靠近半百,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一种年夜难不死的光彩,毕竟安史之乱还是去世了不少人的。
杜甫在草堂的暂时安居,自然更加珍惜生命,更随意马虎被美好的春光冲动。

杜甫的这两首诗从某种程度上,见告我们一个道理。
实在美就在身边,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创造美的眼睛,而一双美的眼睛,有时候须要经历一些挫折。
以是,同学们在往后的生活学习中,碰着一些挫折,不要把它当成不好的事,这些经历在不知不觉中会提升你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当然,杜甫在成都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安逸的,毕竟安史之乱是一场全国性的战乱。
成都是太平的,但是其他地方依然还在打仗。

加上杜甫又是个爱国墨客,自然更随意马虎对老百姓心生同情。
以是,哪怕杜甫在成都暂时过的舒畅安逸,心中时时刻刻念叨的也是百姓的日子好不好过。

比如在762年,成都发生了几个月的旱灾,百姓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杜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春天来临的时候,成都溘然下了一场春雨,久旱逢甘霖,杜甫那个愉快啊,挥笔就写了这首《春夜喜雨》:

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翻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随着东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津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全体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天下。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自己怎么爱国,但是还是能看到杜甫那颗细腻的爱国之心。

他的爱国是直接表达在老百姓身上的。
百姓日子不好过,心里就犯愁,百姓日子好过了,贰心里也就愉快。

当然还有一种,比如听到国家收复了失落地,喜笑颜开,就像杜甫那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翻译: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转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妖冶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由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这首诗是杜甫763年写的,这一年,叛军首领史朝义自尽,其他的叛军也纷纭屈膝降服佩服,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杜甫一听到这个,切实其实是欣喜若狂,愉快的不得了,于是冲口写出了这首感情洋溢的七律名篇。
这首诗写的行云流水,有点像李白的觉得,一气挥就,以是有人说这是杜甫“平生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写的内容很大略,说的是自己流浪在外,听到军官收复了失落地,恨不得急速整顿行李回家。
抒发的是自己遏制不住的喜悦和回籍的快意,在这种愉快地感情中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创造,杜甫爱国一是希望百姓日子过得好,二是渴望国家少战乱。
无论是哪种,终极都是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以是从杜甫身上,同学们要学习的是,爱国就看你的所思所做是不是真的对百姓好。

杜甫的生平可以说是颠沛流离,哪怕自己过的不好,心心念念的也是普通百姓,诗中常常流露出一个贤人的悲悯之心,以是他被后人称为诗圣。
可是,难道杜甫就没有自己想过的生活么?

也是有的,杜甫早期的时候,是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做天子的首席导师,让百姓安居乐业。
只是命运不济,一辈子都没实现这个空想。

到了晚年,杜甫对生活的目标发生了改变,可以从他63岁写的那首《绝句》中看出一些端倪。

原文: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瞥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这首诗看起来很大略,入选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对仗非常工致,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上苍,量词对量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读起来流畅自然,这是杜甫用写律诗的方法来写绝句,在这方面杜甫是个高手。

四个句子便是四个画面,两个与一行,一个近一个远;千秋与万里,一个现实一个想象,看得到门前的雪,但不一定知道这船是东吴来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
”构成了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有黄鹂、翠柳、白鹭、上苍,很是安逸,展现的是一种诗意的生活状态。

到了下一句,就有了淡淡地失落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前是可以看到俏丽的雪景,可是自己究竟是一个流落无依的“船”,船意味着流落。
如果这里便是自己的家乡该有多好,可惜他的家乡在长安。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贯渴望回到长安,又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去。
他跟李白不一样,李白是流浪,杜甫是安定。
李白生平流落,终极落叶归根,而杜甫渴望回家,末了却在船上去世去,生平都没在自己的家乡过上空想的生活。

EASTWEST

从教材上的这5首诗,我们可以总结出杜甫的一些性情特色。

• 倔强乐不雅观:安史之乱冲破了杜甫的人生轨迹,官做不成不说,连个安稳的生活都给不了家人。
一样平常人遭受这些打击可能早就承受不明晰,但是杜甫依然在困难的生活中,探求春天的美好,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激情亲切。
于自己,他自主。

• 诚挚爱国:爱国彷佛每个人都会爱,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爱。
爱国是杜甫身上最明显的标签,无论自己身在何处,总是想起天下百姓,他的博爱悲悯之心,让人动容。
他定义了爱国,除了披甲上阵,还可以心念百姓。
于他人,他有爱。

• 渴望回家:这里的回家不是大略地回到他的家乡长安,而是过一种诗意的生活。
千帆过尽,杜甫尝尽人生百态,终极的归属是想过一种诗意的审美生活,和家人一起安然生活,听听黄鹂,看看白鹭,仅此而已。
于生活,他不自欺。

而杜甫的伟大就在于他的自主、他的有爱以及他的不自欺。

当然,杜甫的伟大还不止于他的性情,下一周,小半爸会系统的梳理他的生平,以及不同期间的诗歌,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个更加丰富的诗圣,我们下周见。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