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词篇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途经五溪。我把我忧闷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贯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
我此时唯一能见告你的,便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3)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每逢秋日都会感到凄凉寂寥,我却认为秋日要赛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4)画眉鸟(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清闲啼。
翻译:千百声的鸟的鸣叫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在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清闲啼唱。
(5)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落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更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村落庄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陲。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7)淮上与朋侪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翻译:扬子江头杨柳青青春色引人心,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愁杀渡江人。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不雅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遇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致留住。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心腹,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阔别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迢遥。即便在天涯海角,觉得就像隔壁一样。岔道分离,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10)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途经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逐渐消逝,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来日诰日飞镜;云变蓝天,天生海市蜃楼。故乡之水依依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1)黄鹤楼(崔颢)
前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过去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瞥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面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12)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落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小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翻译:草堂阔别城郭,轩楹宽敞,纵目远眺,没有村落落阻隔,视野开阔。江水清澈,江水上涨,几与江岸齐平,因而险些看不到江岸,草堂四周,树木葱茏,在春日的薄暮里 ,盛开着似锦的繁花。蒙蒙小雨中,鱼儿欢跃,时时时跳出水面,微微风中,燕子斜飞。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
二、文言文部分
(1)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缘故原由。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剖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短文两篇
1.枭逢鸠《说苑·谈丛》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
枭曰:“村落夫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翻译:一天,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将要到哪儿去?”猫头鹰说:“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问:“是什么缘故原由呢?”猫头鹰说:“村落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以是我要向东迁移。”斑鸠说:“如果你能改变叫声,就可以了;你假如不改变叫声,那么纵然你向东迁移,那里的人还是会讨厌你的叫声。”
2.穿井得人《吕氏春秋集释》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性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翻译: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以是常常要派一个人到表面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于是对别人说:“我家打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有听说并传开这件事的人说:“丁家的人打了一口井,创造了一个人。”宋国的人都评论辩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宋国国君叮嘱消磨人向丁家讯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井之后多出一个人的劳力可供给用,而不是在井中创造一个人。”寻到的如此,不如不知道。
(3)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旁边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旁边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作甚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实在味不同。以是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成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贤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翻译: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长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饮酒,饮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长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成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便是橘树,成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便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由于)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成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好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贤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晦气了。”
(4)《世说新语》三则
1.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大众白雪纷纭何所似?\公众兄子胡儿曰:\公众撒盐空中差可拟。\公众兄女曰:\"大众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众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 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拢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评论辩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公众这纷纭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大众他哥哥的宗子(谢朗)说:\"大众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较。\公众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大众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公众谢太傅听了愉快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便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道旁李树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大众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大众取之信然。
翻译: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同嬉戏。瞥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压断了。那些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去摘李子。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大众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公众摘过来,尝一尝,果真是这样。
3.复裈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大众且著襦,寻作复裈。\"大众儿云:\公众已足,不需复裈也。\"大众 母问其故,答曰:\"大众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公众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翻译: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和。母亲对康伯说:\"大众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大众康伯说:\"大众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须要夹裤了。\"大众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缘故原由,他回答说:\公众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该是暖和的,以是不须要再做夹裤了。\"大众他母亲听了对韩康伯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5)蜀鄙二僧 《白鹤堂文录》彭端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yù)于富者曰:\公众吾欲之南海,何如?\公众富者曰:\"大众子何恃而往?\公众曰:\"大众吾一瓶一钵(bō)足矣。\公众 富者曰:\"大众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大众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蔫。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翻译:巴蜀地区的边疆有两个和尚,个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大众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大众富和尚说:\"大众你凭借什么条件前往南海?\"大众穷和尚说:\公众我只要带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公众 富和尚说:\"大众我几年来一贯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大众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他已经去过南海的事见告了富和尚。富和尚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采。
四川的西部间隔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疆的那个穷和尚吗?
(6)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心裁声,惟闻女嗟叹。(惟闻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羽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去世,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贴 通:帖;惊忙 一作: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翻译: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嗟叹。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顾什么。昨夜瞥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终年夜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乐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彭湃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沙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由无数次出生入去世的战斗,有些捐躯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照功行赏)。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哀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相互搀扶着出城(欢迎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门装扮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异: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以是随意马虎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以上部分为武汉地区鄂教版初中阶段月朔语文上的必背内容,必须完备节制。
(撰稿人:李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