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朱熹版+朱伯庐版)和《孙子兵法36计》合集进行中。分享个人思路:为什么要把这两套看起来绝不相关的资料放到一起?
众所周知,《朱子家训》,鼓吹的是范例的儒家思想:温恭勤俭让,仁义礼智信。它见告我们,要懂得戴德生活,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以勤恳、节俭等不雅观念,共同构建一个完美天下。人与人间,须要互尊互敬,互帮互助,不可有纷争和冲突。我们不能说它不对,但细想彷佛又不全对。引用易中天教授的说法:“儒家思想便是忽悠人的,特殊是读书人;你看历史上那些真正打天下,办大事的人,玩的全是法家思想那一套”(当然也不一定全对)。
为什么都不全对呢?想起一句诗:世间难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代表作之一,而法家思想,则是兵家思想的延伸和拓展。
“兵者,诡道也”。寥寥数字,听起来让人后背发凉。
以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朱子家训》和《孙子兵法》之间,除了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本和哲理上的相通性以外,可能会产生对冲和互补效果。前者侧重于道德和教化,后者侧重于国家管理;前者更关注的是“人”,后者更关注的是“事”。
读《朱子家训》,社会一片和谐;读《三十六计》,人生步步惊心。
照例,依然是个人不雅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