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吧,写错字,还真不但是现在才会犯的缺点。
一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湛,二来人们干事本来就难以尽善尽美,以是写错字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像承德避暑山庄匾额上的“避”字,这个字错就错在“避”字右边的“辛”下半部分多写了一横。

这块错别字匾额至今还能堂而皇之地挂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呢?

那是由于这块匾额是康熙天子亲笔题写的啊!
以是这四个字就原封不动地被刻成了匾额,这个奇怪的“避”字也就被网友称为“天下第一错字”。

长常识  没有橡皮擦前人写错字若何修改

不足为奇,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两侧一副纪晓岚题写的楹联竟然也涌现了错别字。

孔府的楹联也有错别字不是讽刺吗?不过你看,“富”字上面少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章”字下面一竖直通到上面,这不是错别字是什么?

的确是,但这两个错别字可是错得大有内涵!
“富”不出头,是要告诫众人“富贵无头”;“章”字下一竖出头,寓意则是“文章通天”,一下子变得玄机满满。

不过,有些错别字可就没那么幸运了,错了一点点就错得丢失惨重。

错字一放大招,威力就这么大!
那么,没有改动液的古代人要怎么改错字呢?

最大略而又直接的方法,当然画个圈圈谩骂它,不对,画个圈圈涂改掉啦!

古代两大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和颜真卿便是这么搪塞错字的。
虽然说是大书法家,但也有手抖写错字的时候。

/颜真卿/

不过,他们又不想由于错字毁坏了整体的都雅,以是就在错别字上面直接写个精确的字覆盖它,或者直接大笔一挥划去,然后伪装没事连续写……

不过,这毕竟是大书法家惜字如金的做法。
普通人写错字,可不会采取这种方法,由于他们有一个秘密武器:雌黄

据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

“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
尝校改字之法:刮洗则伤纸,纸贴之又易脱,粉涂之则字不没,吐数遍方能漫灭。
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古人谓之铅黄,盖用之有素矣。

沈括这段笔墨,一下子暴露了长久以来古人与错别字所作的艰巨斗争。
在没有涂改液的古代,他们想出了刮洗、纸贴、粉涂各种办法,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末了还好雌黄这一神器破石而出,将古代文人补救于水火之中。

不知道雌黄是啥没紧要,相信你一定听说过它老公,也便是雄黄。
雄黄不仅能够驱虫解毒,还能用来测试你的枕边人是不是白娘子,果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佳品。

雄黄和雌黄是在低温热液矿床和硫质火山喷气孔中产生的共生矿物,以是也有“矿物鸳鸯”的说法。
不同于雄黄热衷于在影视剧里刷存在感,雌黄更加“术业有专攻”。

雌黄实际上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可用作绘画颜料或者褪色剂。

古时候用于书写的纸张为了防止虫蛀,大多是用黄檗(黄柏)染成的,所谓“青灯黄卷,面壁苦读”,个中的“黄卷”指的便是这种黄色的纸。

宋人范正敏的《遁斋闲览》上说:

“有字误,以雌黄灭之,为其与纸色相类,故可否人文章,谓之‘雌黄’。

也便是说由于雌黄的颜色跟纸的颜色靠近,以是古人写错了字,就会用与黄纸颜色附近的雌黄先涂掉,然后再重新书写。

当然,用雌黄涂改错别字,可不仅仅是由于它的颜色与黄色书纸附近,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沈括所说的“一漫即灭,仍久而不脱”,一经涂上就真的甩都甩不掉了。

早在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在“染潢及治书法”里就有“雌黄治书法”一说;而著名的《颜氏家训》中也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不过《颜氏家训》也说了“不雅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便是说雌黄虽好,但是如果书读得少,就不要自作聪明,乱评论别人的结论。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懂得这个道理,孙盛的《晋阳秋》里就说当时有一个叫王衍的人,能说会道,看别人说不过他就自傲心爆棚,“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这个外号说的便是那些听到与他见地不合的结论,就随口妄加变动,像用雌黄改错别字一样随意马虎的人。
而这种随意评论他人意见的行为后来更演化成了“言三语四”这个针言。

以是说,别看雄黄能治了白娘子,雌黄治错别字也是一把妙手啊!

写在纸上或刻在碑上的错字,是“通假”、“异体”还是真的错了?我们一起来看看:

汉《张迁碑》隶书

《张迁碑》中“爰既且于君,盖其繵縺。
”顾炎武《金石笔墨记》:“而又有云‘爰既且于君’,则‘暨’之误。
”王念孙《汉隶拾遗》:“‘爰既且于君’,义不可通,明是‘爰暨于君’之误。
《魏元丕碑》:‘爰暨于君’,即其明证矣。
”是说原文“既且”当为“暨”字,书碑者误将一字高下分离为两字,遂成“既且”。

唐《文赋》行书

陆柬之《文赋》有多处硬伤:“物昭哲而牙进”,“牙”字该当是“互”字,《昭明文选》此句即作“互”。
如果把“牙”字写成“互”的俗字,那么一撇必须写成一捺。
“于是沉辞拂悦”,拂悦,《昭明文选》作“怫悦”,“拂”为“怫”之讹。

唐《倪宽赞》楷书

褚遂良《倪宽赞》中,“奋”下“田”写成“臼”;“旧”下“日”成了“田”。

唐《阴符经》楷书

褚遂良所作《阴符经》,乃楷书经典之作。
行笔极为灵巧,点画、迁移转变有行书笔意,部分重捺笔画还有隶书意味,轻重与虚实结合得很好。
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
然而个中也有一些错别字。
“执”字“丸”多一点。
“私”字“厶”成了“么”。

“瞽”字左上成了“幸”。
“故”字右部成了“久”。
“杀”字多了一个“×”。

宋《新岁展庆帖》行书

苏轼《新岁展庆帖》“试令依樣造看”中的“樣”,不知所宗。

宋《赤壁赋》行楷

苏轼书“凌万顷之茫然”的“凌”写成“陵”;带“癶”的字,多数写成了“祭”的上部,如《赤壁赋》中“登”,《西楼苏帖》中“燈”等。

以笔墨探历史源流,以解读博你会心一笑。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看重分享。
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无意中陵犯了贵媒体、公司 、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我们核实后会采纳相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