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东、西、南、北之极即四极,四极支撑的范围之内便是天下。天下的观点非常广泛,比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不雅观念也是逐渐成熟起来的,后来逐步有了方位、层次等观点。“天下”是一个古文中常用到的表示地域范围的词。比如《大学》里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里说春秋霸主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曹操写的《短歌行》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还有一个和“天下”意思附近的词叫“四海”,古诗文里常常提到“四海”:比如著名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再比如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四海在上古期间被看作是天下的边缘,商代时的认知是中国四方都是海,因此用“四海”或“海内”来称呼全国,范围和九州相同。汉代刘邦的大风歌还说“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唐代王勃也说“海内存心腹”。
“天下”和“四海”在古文里指的便是全国范围之内。
除了指全国的“天下”和“四海”,还有表示方位区域的地理名词。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又被称为“柳河东”、“河东师长西席”。柳宗元在唐代属于河东人,即现在的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故以其祖籍地名称呼,这也是古代对人称呼的一种办法。比如清代有左湘阴,李合肥等。最早设河东郡的是秦代,当时的河东郡在现在山西夏县以北,郡治在安邑。汉代时河东则指山西省的西南部地区。唐代“河东”的地理观点括大了很多,泛指山西一带,顾炎武《日知录》说“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河东,顾名思义,河之东,“河”是指黄河。黄河流经河套后,流向由北向南,故黄河以东名为“河东”。而这一段黄河以西便是“河西”。
以“东”、“西”作为地理标志指向的还有“关东”和“关西”。汉唐时函谷关、潼关以西为“关西”。岑参诗里写过“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意境很开阔。反之在这个期间函谷关、潼关以东就称为“关东”。而之前东汉三国期间曹操写“关东有义士”,这个“关东”指的则是“虎牢关”以东。之后明清期间的“关东”又指山海关以东,指东北三省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虎步“关右”,所向无前的夏侯渊这里的“关右”实在指的也是“关西”,即潼关以西。古人以西为右。汉唐时都城在长安,函谷关或是潼关就显得尤为主要,成为地理作标。这个期间的“关外”便是指函谷关或是潼关以东。明清时以“山海关”为作标,这个期间的“关外”指的便是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地区。
还有一主要的地理标志便是“江”。江,在古代是专用名,便是指长江。长江在南京以南、安徽境内的流向是东北——西南向竖直略斜的方向。江东,便是指在这一段流向之内的长江以东,称为“江东”。江东小可指江苏南京一带,大可指安徽芜湖一带长江下贱南岸地区。 秦末垓下之战项羽大败,在生命的末了尽头,对乌江亭长劝他过江东的建议,项羽说了几句话:“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孔见之?”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下相是现在的即本日的江苏宿迁。但项羽年少时是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吴中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即项羽所指的江东范围之内。项羽当年叛逆兵反秦以江东为根据地,没想到末了败给刘邦,以为辜负了当初江东父老的支持,以是以为没有颜面回去。
《资治通鉴》周瑜说孙兄,“兼仗父兄之烈,盘据江东。”这里的江东也是同样的意思,指长江以东。这里江东紧张是指孙吴的统治区域。江东包括六郡:吴郡、会稽郡、丹阳郡、庐江郡、豫章郡、庐陵郡。 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东又叫江左。五代,丘光庭《兼明书·杂说·江左》,“ 晋 、 宋 、 齐 、 梁 之书,皆谓江东为江左。” 中国历史上东晋及南北朝期间的南朝: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都在江左,都以建康为都城,以是合称为“江左五朝”。其余和长江有关的方位词还有“江表”。政权核心在中原,如果从中原的角度俯瞰,长江以南为表,表即外的意思。以是江表、江南指的都是一个地方,便是江东。
“剑外”在唐代是个非常主要的区域。杜甫诗里说“剑外忽闻收蓟北”,“剑外”是指四川北部剑门关以南的蜀中地区。唐代都城长安在剑门关东北,如果以长安为中央,剑门关以南就称为“剑外”。
宋代辛弃疾的词说“五十弦翻塞外声”,“塞外”指长城要塞以北,也称为“塞北”或是“朔北”、“漠南”,大致就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