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是西南地区的古国,汉代之后并入中原,位于今日贵州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地。

李白自浔阳出发,开始长流夜郎时,杜甫远在西北。
他被叛军羁留长安半年多,才得以逃出京城,前往陕西投奔唐肃宗。
本该是朝廷用人之际,但杜甫由于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战乱仍未平息,相隔天南地北的两人,自然是无法互通音信的。
因此,数月后听到李白被流放的,杜甫忧思拳拳、夜夜梦到李白。

两人相识于公元744年,平生只见过三次面。
杜甫生平却为李白写了15首诗,个中最深情确当属写在此时的《梦李白二首》,一起来读读吧!

杜甫夜夜梦见李白写下两首千古绝唱之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

《梦李白二首·其一》

去世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这首诗大约写在第一次梦见李白时,表达出了对故人死活的深深关怀。

“去世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

诗的前四句是“梦前”,以去世别衬托生离,交代夜梦李白的缘故原由,同时给整首诗奠定了悲怆忧虑的氛围:

去世别每每令人泣不成声,生离却更让人感到悲痛悲惨。
由于故人即将被流放到凶险的瘴疠之地,被贬到那里的人大多都不再有传回。

“吞声”是形容人哭到发不出声音,自然已经悲哀到了极处,杜甫却说去世别的悲哀比不上生离。

去世别注定此后再无相会的可能,是心如去世灰的痛楚;生离却充满了不愿定性,尤其是李白被流放的还是传说中九去世生平的绝域,更令墨客在痛楚之余更添上忧虑。

这种牵肠挂肚的焦灼感,比起纯粹的痛楚,自然更加繁芜、更加折磨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很难不在瞬间被击中。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的梦里,由于你知道我心中时时把你惦记。

杜甫不说自己梦见了李白,反而说是李白担心他过于忧虑,以是主动入梦来相见。

这样善解人意的朋友,怎不令民气生欢畅?

然而,墨客瞬间欢畅之后,想到对方现在的处境,忍不住讯问“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你如今身在罗网之中,哪里能生出羽翼来到千万里外的北国之地?

乍见而喜,转念却又生疑:“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内心产生疑问之后,便越思越想越害怕,害怕对方已经离世,是魂魄前来作别。

杜甫对自己内心的忧虑和恐怖,刻画得极为细腻逼真,很随意马虎令人产生代入感。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你的魂魄从西南郁葱葱的千里枫林,飞来这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明月清辉,将全体房间照得亮堂堂的,恍惚间我竟然像是看到了你干瘪的容颜。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归去的路程水深浪阔,请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失落足落进蛟龙的口中。

既然疑惑李白的魂魄入梦,杜甫忐忑中带着些许欢畅,在朦胧月色中以为看到了朋侪的影子,凝神细辨才创造原来只是错觉。

但他来不及去讯问或质疑,而是再次开始忧虑。
忧虑两地间隔如此迢遥,忧虑路途风波如此险恶,忧虑对方的处境充满危险,内心惴惴不安,只能殷殷嘱托。

这首诗写后数日,杜甫频频梦见李白,于是又写下了《梦李白二首·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落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干瘪。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此诗紧接前诗,开篇“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以比兴领起,意思是浮云可见、游子不可见。

《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之句,李白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之句,杜甫选用了这些代表离情别绪的经典意象,引出自己对李白思念的深切。

“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近日来,我总是在夜里频频梦见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众所周知,古诗文中,三、七、九、千、万等数词多为虚指,杜甫此句亦是如此。

同时,它延续了前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的深情,却选择从自身切入,呼应极妙。

实在,无论是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还是杜甫日思夜想,内心时时担忧老友处境,都是墨客推己及人,在倾诉自己对故人一片衷情:我见君意,君明我忆,相知相许,肝胆相照。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每当魂魄辞别时,你总是局促不安、不愿拜别,你感叹这一起艰辛,来一趟是多么的不随意马虎。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落坠。

江湖处处风波险恶,要时时担心船只被恶浪掀翻沉没,害怕随着沉船坠入水中。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你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彷佛在诉说着辜负自己平生之志的怅恨。

这六句写的是李白在梦中的言行神态,他不舍得离开自己的好友,他为前路坎坷而忧闷,他因壮志未酬而怅恨。

三种繁芜的感情,并不是李白自己的表达,而是杜甫心中对李白此时此刻的揣测,却充满了真实感。

读来仿佛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仿佛能看到月光下李白朦胧的身影,在诉说着自己的苦处。

杜甫敢于这样揣测,一来是彼此的情意深厚,二来是懂得和理解李白,字字蕴藏深情。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干瘪。

京都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们不计其数,为何独独要让你这样的有识之士困顿不堪、干瘪枯槁?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谁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谁说天理公道不欺人?你已是迟暮之年,却还要受此无辜牵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纵然后世能享千古盛名,但是独清闲墓穴寂寞徘徊的你,又哪里会知道呢?

这六句写的是杜甫内心的不平,他为李白无辜被牵连而不平,为他生前备受冷落的不平。

这是对当权者蕴藉切强烈的斥责,对李白天纵奇才却无处施展抱负的太息、

在深情的笔墨中,寄托着他对李白最高的赞颂和肯定、最深的同情和关怀。

清代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杜甫写这两首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
朋友至情,千载而下,使民气动”。

事实上,此时的李白已经被赦免了。

他途经重庆时接到,于是满心欢畅地雇船东下,还在回到江陵后写下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

远在北塞的杜甫还没来得及听到这个好,故而才有了这两首至情至性的绝妙好诗。

但可惜的是,三年后李白便病逝了,而杜甫流落蜀地,仰人鼻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他们再也没有见到第四面,然而他们写给彼此的诗,却熠熠生辉、流传千古。

#2023年度创作寻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