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慧、李晓楠整理 张海涛审校

我们说初唐本来看重格律,看重字句的雕琢润色,看重对偶,看重平仄,但陈子昂却提倡复古。
他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之间,彩丽竞繁”,齐梁往后的诗没有风骨了。
中国旧日传统的文学批评,喜好用一些抽象的观点,比如风骨、丰神、兴趣、神韵等等。
我的《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里有两篇文章,一篇是谈论钟嵘《诗品》的,还有一篇是谈论《人间词话》的。
在这两篇文章里,我对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抽象观点给了一个比较理性的剖析。

我以为,“风”是一种感发的力量,“骨”是诗篇的内容跟构造。
由于辞采是外表,是皮肤,用一个人来做比喻的话,那些平仄、对偶是外表,是属于皮肤这一层面的。
而“骨”是属于内容和构造这一层面的,个中构造包含了句法和章法。
从它的内容思想,结合了句法章法而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这个就叫做有风骨。

陈子昂认为齐梁以来的诗只看重外表,而内容却空洞了,没有感发的力量,只是个别字句很美,以是他说“彩丽竞繁”,汉魏的风骨晋宋就莫传了。

感遇诗的兴寄陈子昂的风骨

陈子昂不但主见风骨,而且主见兴寄,便是说诗里要有比兴的浸染。
我们从一开始就讲了,比兴是讲心与物之间的关系,由外物引起内心的冲动,叫兴;先有内心的情意,用外物来做比喻,就叫做比。

而汉朝的儒者们说比兴里有“美刺”的浸染。
所谓美刺,便是要与政治教养有关系。
他们认为,政治是美好的,用兴来赞颂;政治是不好的,用最近讽刺。
诗要有隐蔽的寓意,要有寄托,而寄托有美刺。

读书人的仕与隐

我们知道了陈子昂的诗歌主见,以及他在诗歌演进历史上的地位和浸染,下面我们来看他的《感遇》诗。

我在开始讲唐诗时说过,朱自清写过一篇文章——《〈唐诗三百首〉辅导大概》。
《唐诗三百首》是社会上最盛行的一个唐诗选本,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他在文中提出,很多唐诗,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用哪一种方法来写,一个最主要的主题,便是“仕”与“隐”的问题。
“仕”便是出来做官,“隐”便是隐居,不出来做官。

由于那个时候读书人没有其余的出路,从孔子就说,“学而优则仕”,说你如果读书读得好,你的空想该当是出仕。
《论语》上说,“百工”,便是做各种工的人,有做生意的,有种地的,这些“百工”是“居肆以成其事”,他们在市场上各安各业,各有自己的职业。
可是读书人为的是什么?读书人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是为了明理,可以鉴往知来,要为国家民族安排一个空想的出路,这是读书人的任务。
以是孔子也说“士当以天下为己任”。

不是说百工就不平等,是各有各的专业。
以是孟子有一次跟一个叫陈相的人辩论。
陈相转述他的老师许行的话说,一个人不种田就没有饭吃,以是每一个人都该当去种田。
孟子说,你老师是自己种田,但他种田所用的锄头、犁耙都是他自己做的吗?陈相说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问,你老师所用的木器家具凳子,这些都是他自己做的吗?许行说也不是。
孟子说,你老师种田不能够同时做很多种事情,为什么管理国家的人还要去种田呢?以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士当以天下为己任”,这是读书人的任务和空想所在。
以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出仕。
可是出仕就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看陈子昂的诗是如何反响这个问题的。

陈子昂的时期是武周的时期。
金朝墨客元好问在《论诗绝句》里写道:“沈宋横驰文字场,风骚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沈”是沈佺期,“宋”是宋之问,这两个人“谄事”,用谄媚的、拍马的态度来侍奉张易之兄弟。
张易之兄弟是谁?是武后的宠男。
沈佺期和宋之问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所往后来被贬逐了。
武后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曌,念zhào,这个字本来字典上没有,是她自己制造的,指目空一切,高高在上。
她本来是唐太宗的秀士,唐太宗生病时,她跟他的儿子,便是后来的唐高宗发生了感情,后来唐太宗不放心她,让她削发出家,高宗做了天子后就把她接出来还宫。
还宫往后她本来还是做一个后宫的宫人,可是由于她生了儿子,高宗封她做了皇后。
高宗去世后,她的儿子做了天子,她就变成太后了,但她不甘心在背后垂帘听政,所往后来把儿子废掉,自己做了天子,叫做则天天子,也叫武则天
过去中国只要换一个朝代就改国号,以是她改唐为“大周”,也叫武周。

初唐两篇最传颂众口的文章

武则天自己做了天子,把国号改成大周,这在中国旧传统的思想看来,是篡夺了唐朝的李氏天下,以是当时就有人起兵讨伐。
“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曾写了一篇《讨武曌檄》,便是讨伐武则天的一篇檄文。
但是带兵出来讨伐的,并不是骆宾王,他是替当时起兵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写的,檄文的题目叫《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元勋徐世勣的孙子。
徐世勣由于开国有功,唐朝曾经赐他姓李,叫李勣。
徐敬业看到武则天篡夺了姓李的天下而改国号为大周,就讨伐她。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不但诗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
而初唐时候,不仅律诗对偶盛行,文章也提倡对偶,叫做骈文。
当时两篇最传颂众口的文章,一篇便是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我举里面最大略的两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请看”是一个开端阐述的话,“竟是”也是一个开端阐述的话。
“今日”对“谁家”,“域中”对“天下”。
“中”是一个部位,“下”是一个部位,这个边陲之中,普天之下。
这两句是对偶,可是写得很有力量。
他前面骂武则天,“杀姊屠兄,弑君鸩母。
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都是用对偶写出来的,气势很盛。
听说这篇檄文,武则天一看就赞颂,说“宰相奈何失落此人”,这么有文才的人,怎么没有网罗到朝廷里面来?

其余还有王勃的一篇文章写得也非常俊秀,很有名,叫《滕王阁序》。
王勃十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游览来到江西的滕王阁。
滕王阁是一个很美的建筑,“滕王高阁临江渚”,向下看这个江水,风景很美好。
当时的地方主座聚了很多人在此饮宴作诗,本来这个主座安排他的半子先预备一篇文章,然后当众“写”出来,让他半子出名。
没想到,王勃这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不知天高地厚,当主人一客气,说哪个乐意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个盛事,他自告奋勇说我写,主人生平气转头就回去了。
但这个主人让佣人随时把王勃写的草稿传给他看。
开始的几句,他说平平,没什么了不起。
等到后来王勃有了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主人说果真写得好,于是就回来了,对王勃很礼敬。
王勃当时只有十几岁,写了这么好的文章,而且都是骈文,都是对偶。

陈子昂的选择

那么陈子昂呢,在文学上他是反对骈偶的,在政治上他写了《感遇》。
什么叫做“遇”?“遇”便是遇人知用,有人认识你的才能,而且任用你的才能,便是遇人。
而知用呢?如果你生在武则天时期,你出来做官还是不做官呢?你说武则天是篡夺了李唐的天下,以是我一定不能出来做官,比如徐敬业。
可是你要知道人生不过数十寒暑,你知道武则天能够做天子做到几时?如果在你去世的时候武则天还没有去世,一贯都是武周,那你一辈子就不能出来做官。
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你为了什么出来做官?为了自己的名利禄位,还是为了国家和公民?我之以是要这么讲,是由于这个牵扯到中国旧传统读书人的一个情结。
它是一个磨练,你到时候出来还是不出来?

我们要大概对陈子昂有一个认识,才能知道他所说的“感遇”是什么意思。
便是说你有没有碰着一个君主知用你,而你碰着或者不碰着,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很难说,以是说感遇。
无遇是悲哀,遇而没有碰着一个年夜大好人也是悲哀,以是有各种的悲慨。

陈子昂是一个若何的人?陈子昂是四川梓州射洪人,当时射洪是一个边远的县,阔别都城。
他家里有钱,以是他少年时期实在是个纨绔子弟,任性仗义,不喜好读书。
十七八岁往后,有一天他有时来到四川的乡学,在表面旁听了一下,听到讲古人的书和道理,非常冲动,就发奋读书,折节读书,把过去的作风都改变了。
折节便是你统统的品节,统统的行为,完备改变。
折节读书往后,陈子昂就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空想。

我看过明清一些人的传记,讲明末满清的军队打进来时,江南有很多叛逆的人、很多去世难的人。
有一个人八岁入学,老师讲书讲到孔子,他问孔子是什么人,老师说孔子是贤人,就讲孔子的道理。
他问孔子现在在哪里?老师说孔子已经去世了两千年了。
他就大哭,然后饭都不吃。
以是有一些人,听到一些好的东西,他就冲动了。

中国旧时读书人实践空想,有几种不同的人格。
这牵扯我们中国读书人的情意结,而诗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响了这个问题。
中国古人讲到圣者,可以分成几个类型,有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和者、圣之时者。
什么叫圣之清者?便是说我要保存一己的明净,如果国君不好,我绝不在你部下做官。
我怎么能让我的明净被你们污染了?这是圣之清者。
以是伯夷、叔齐宁肯饿去世在首阳山上,也不肯生活在周武王的天下,他认为要保存一己的明净,保存品质的完全,不能留下一个污点。
大家都知道追求外表的俏丽,屋子要造得俊秀,家具怎么俊秀,衣服怎么俊秀,可是你有没有把自己的人格当做一个艺术品,让它完美呢?中国古代真的有这样的人,宁肯不要好的屋子,不要好的家具,也要追求一个真正完美的艺术的人品。

可是也有圣之任者,比如伊尹。
他说我要负叛逆务来,管你是什么样的朝廷,管你是什么样的国君。
我自己白鞋白袜子永久不沾泥,可是我怎么把在泥坑里的人救出来?以是我要自己先跳下去,弄得一身泥,然后才有办法把大家从泥里救出来。
以是伊尹“五就汤,五就桀”。
汤是当时有空想的、比较好的君主,桀是夏朝末了一个暴君,他五次希望在桀那里做官,五次希望在汤那里做官。
如果从狭窄的道德不雅观念来看,这是不对的,你如果事奉了夏桀,就不能够事奉商汤;你事奉了商汤,就不能够事奉夏桀。
但伊尹说不管是商汤还是夏桀,不管他是好是坏,谁能够用我,能够完成我救公民的空想,我就出来。

以是古人在仕与不仕之间有各种选择。
而陈子昂呢?在武周的时期,陈子昂出来做官了,而且武则天非常欣赏他的才能。
陈子昂曾经做过麟台正字,类似国家的秘书,后来做过右拾遗。
遗本来是遗忘、遗失落、丧失落,拾遗便是把它捡起来,在这里是说国家有什么轻忽,有什么缺点,你该当改正。
右拾遗是一个像监察院的谏官,劝谏天子的。
你看陈子昂的传记平生,他也写过歌颂武则天的文章,由于武则天任用他。
可是他同时写了好多篇奏疏,很多都是关心国家公民、安危治乱的。
对战役的态度方面,唐朝主动攻打人家,他反对。
可是当外族有军队侵略进来的时候,他自己要求从军。
以是陈子昂有他政治上的空想。

当时有外族契丹来侵略唐朝,以是陈子昂就从军了。
当时带兵的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一个同族侄子。
武攸宜很昏庸,是依赖裙带关系攀缘上来的。
陈子昂从军却受到武攸宜的辖制。
陈子昂要求带兵出去跟契丹作战,武攸宜就阻拦。
而且陈子昂看到武攸宜军队的很多方法、刑罚都不正当,就劝告武攸宜,以是武攸宜对陈子昂非常不满意。
由此,陈子昂跟武则天的家族结了仇。
所往后来陈子昂就被免官回到四川去了,可是政治上的伤害仍不放过他,他们叫四川梓州射洪县的县令段简网罗、制造陈子昂的罪名,把他下到监狱,末了惨去世在监狱里。

不得知遇的悲慨

理解了陈子昂的平生,我们再看他的《感遇》诗,你就知道他所写的是什么。
《古诗今选》上选了《感遇》诗的第一首“兰若生春夏”和第二首“翡翠巢南海”,戴君仁的《诗选》也选了这两首。
这两首诗反响了陈子昂仕隐决议的一个根本的情意结。
我们先看第一首。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兰若生春夏”,用芬芳的喷鼻香草来代表美好的生命、美好的才能、美好的空想,这是楚辞里面《离骚》的一个传统。
“兰”当然是兰花,“若”是杜若,兰花和杜若这两种喷鼻香草,生在春夏之间,“飒飒东风小雨来”,春天是生命萌发的时候。
“芊蔚何青青”,“芊蔚”“青青”都是茂盛的样子,“何”是多么,说你看这兰花和杜若长得多么茂盛。
“青青”,可以念jīngjīng,也可以念qīngqīng。
如果这个“青青”是说绿色,那么就念qīngqīng,如果说它是茂盛的意思,就念jīngjīng,通“菁菁”。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在句法方面,唐朝的诗开始浓缩了。
只管陈子昂提倡复古,说我不写律诗,我写古体诗,但历史只管循环,可是永久不重复。
它像螺旋,可是它永久不是在一个地方去世画圈子。
以是陈子昂一方面反对律诗、对偶,他要复古,可是毕竟是唐朝的时期,以是他的句法有了初唐的浓缩的风格,跟“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绝对不一样的。

“幽独空林色”,什么叫“空林”?“林”是有一大片树,有一大片树就可能有草木花鸟。
怎么是空?空者,无人之谓也,即没有人。
什么叫做“空林色”?无人的山林有一种境界,有一种情趣。
什么样的境界和情趣?是幽独的。
什么叫做幽独?谢灵运的诗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什么叫做“幽”?安于寂寞的。
有些人可以安心自处,比如陶渊明,他说“托身已得所”。
可是有些人不是,他的神采永久不安定,由于他还没有找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以是他总向外,被统统的东西所影响,所转移。
中国古人说“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它便是生在一个没有人的山谷之中,它也是俏丽的,以是不为无人而不芬芳。
便是说兰花跟杜若生于无人的山林之中,它们有一种安于寂寞的、不求人知的宁静孤独的境界和情趣。

它虽然幽独,可它是美的。
怎么美?“朱蕤”,“蕤”,本来是说花开得很茂盛,花朵的部分有下垂的样子。
你看昙花含苞的时候是向上的,可是花盛开的时候有点下垂,现在不管它下垂不下垂,这个“蕤”代表的是花。
“朱”,是赤色。
“朱蕤冒”,“冒”是长出来,赤色的花朵从带着暗紫色的花茎上长出来。
以是“朱蕤冒紫茎”,绿色之中有暗紫色的花茎上开出来赤色的花朵,这是极言它的美好。
我们说“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以是它本身的芬芳和美好是不改变的。
可是我们说“感遇”,可从两方面来看,没人欣赏你,不因此自暴自弃。
可是一个美好的东西,毕竟有人欣赏才是好的,才不辜负你的美好。

以是陈子昂后面说,“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迟迟”,逐步地,一天一天地过去,“迟迟白日晚”,积时成日,积日成月,然后几个月过去了,时令改变了。
以是“袅袅秋风生”,那袅袅的秋风吹起来了。
“袅袅”是风吹动的样子。
当“袅袅秋风生”的时候,“岁华尽摇落”。
不管你有“朱蕤”,不管你有“紫茎”,你这一年的芳华美好——草木只有一年的芳华,以是叫“岁华”——“尽摇落”,就完备零落了。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你白白有了这么美好的品质,有了这样美好的空想。
“芳意”便是花草的情意,由你的实质到空想所结合起来的那种美好的情意。
“竟何成”,你到底完成了什么?你虽然美好,但是你什么都没有完成,你这生平不是落空了吗?你有了美好的才华,以是你该当完成它。
这首诗所说的是要得知遇。
如果不得知遇,没有人欣赏,那你的生命就落空了。
生命落空,这当然是值得悲慨的。

遇而不得的悲哀

陈子昂出仕并不是逢迎拍马,他是要为国家公民做一番奇迹的。
但结果又若何呢?他在另一首《感遇》诗里说: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嗟叹此珍禽。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翡翠是一种鸟,羽毛很俏丽,可以做装饰,装饰在头上,就叫“翠翘”,装饰在被上,就叫“翠被”。
他说翡翠这种鸟本来筑巢在南海,“巢”本来是个名词,这里做动词用。
“南海”便是中国的南沙,说它们生活本来是很幸福快乐的。
雄雌一对鸟,它们筑巢在“珠树林”上,说这种树的叶子就像一粒一粒的珍珠那样俏丽。

“何知美人意”,可是哪里想到有一个美人,她喜好用翡翠鸟的羽毛作为她自己的装饰。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他说你哪里知道,有美人看重翡翠的羽毛,把它比作黄金一样宝贵。
由于大家都以翠羽做装饰,以是翠羽就变得很宝贵。
而这个美人只喜好用鸟的羽毛作装饰,不重视翠羽鸟的生命,以是“杀身炎州里”,“炎州”也是南方,便是靠近南海的地方,以是就把翡翠鸟在南海的炎州里杀去世了。

然后“委羽”,“委”本来是说委褪的意思,便是把毛褪下来,拔出它的羽毛。
“玉堂阴”,把它的羽毛带到那个宝贵的俏丽的女子所住的玉堂之下,“阴”便是堂下、堂中。
到玉堂之下做什么?“旖旎光首饰”,“旖旎”,是美盛的样子,便是把很多羽毛装饰在她们的首饰上,装饰在头上。
“葳蕤烂锦衾”,“葳蕤”本来是花的样子,也是美盛,这里是羽饰,有羽毛作装饰的样子。
“烂”是残酷,本来是个形容词,现在作动词用,意思是使它残酷,增加它的残酷。
“烂锦衾”,那个丝绸的被就变成翠被,有翠被的装饰。

“岂不在遐远”,难道这只鸟原来居住的地方不是很迢遥吗?它并不是在美人的玉堂之中,而是在南海那么迢遥的地方,可是纵然那么迢遥也没有避免杀身之祸,所以是“岂不在遐远”。
“虞罗忽见寻”,“虞”是虞人,虞人见于《周礼》。
《周礼》讲周朝的一些官吏的制度。
虞人是一种官吏,“掌山泽之官”,掌管高山跟水中的统统产物,卖力给朝廷的贵族搜集山海之间的宝贵产物。
“虞罗”便是虞人的网罗。
这只鸟虽然在南海那么迢遥,可是由于那些贵族们看中它的羽毛,以是就叫管山泽的人拿着网罗,“忽见寻”,忽然间就把小鸟找到了,就把它们捉去了。

“多材信为累”,“信”是果真,有时一个人有美好的才能果真会成为自己的连累,由于你有才能,以是就被别人利用。
“嗟叹此珍禽”,而这只鸟就被这样杀去世了,以是他说我为这只鸟而嗟叹。

我们讲了陈子昂的两首《感遇》诗,第一首写岁华摇落,说人的生平,草木的生平,那些美好的日子是很短的,转眼就摇落了。
“芳意竟何成”,等到有一年,你真的朽迈了,走向去世亡了,你转头看一看,问自己这生平完成了什么?以是才智之士都希望能够有一个被知用的机会,这便是所谓的“遇”。
像晋朝墨客左思,就说“铅刀贵一割”,他说就算我是一把铅做的刀,不是钢刀,可是我既然叫做刀,我总该当割一下。
一把铅刀的代价,就在于要用它割一下。
你这生平一世有没有把你自己的才能表现出来,完成了一些什么作品?便是铅刀也要割一次,然而岁华摇落,芳意无成。
以是“兰若生春夏”所写的是不遇的悲哀,你没有得到知用的机会,你的生命都白白落空了。
这是不遇的悲哀。

“翡翠巢南海”呢?是说遇了。
美人是欣赏你的,可是她欣赏的不是你真正的代价,是把你做成她的装饰,是遇而不得。
你虽然遇见人欣赏了,但是你没有真正得到你该当得到的代价。
陈子昂当年也是才智之士,他以为他该当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
以是虽然武则天做天子改国号为周了,多少人反对武则天,可是陈子昂都不惜出来做官。
他想我便是辅佐你姓武的天下,我也要把你的天下管理好。
可是这个空想不能实现,以是他被排挤,末了被人陷害,去世在监狱里。
有些人网罗人才是希望给他自己做装饰,而不是真的要按照你的空想来任用。

何止陈子昂如此,中国最有名的墨客李白也是如此。
李白是天才,自命不凡,当时的唐玄宗未始不欣赏李白。
历史上说唐玄宗请来李白,让他坐在七宝床上,“七宝床赐食”,天子亲手调羹,亲自给他盛汤。
可是唐玄宗欣赏李白,叫李白做什么?便是让他写几首诗。
我相信李太白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不甘心人祖传诵他这几首诗,便是他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东风拂槛露华浓”,当时杨贵妃去看牡丹花,玄宗说这么美好的春天,这么俏丽的妃子,这么俏丽的牡丹花,我们不能唱一样平常的世俗的曲调,把那个天才叫来,给我们写几首俊秀的新的歌曲。
以是唐玄宗对李白就跟这个翡翠鸟的羽毛一样,把他的天才作为享乐的装饰,对付李白是“倡优蓄之”,把他当作歌伎舞女一样来养活。
李白虽然被玄宗看重,在翰林院里做翰林,然而李白不甘心,以是他辞官不做了:我为什么做你的装饰?陈子昂所写的便是其余一种悲哀——遇而不得——君主喜好你,但不尊重你的空想跟才能,而是把你当做他的装饰。

自甘寂寞的持守

陈子昂所写的是两方面的悲慨。
我借这个机会顺便再说一个人——张九龄,先容另一种情形。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一个有名的宰相,只管他有才能,有空想,可是在政治斗争中,还是被小人打倒。
由于小人用手段,用阴谋诡计、谗言诬蔑,而君子不可以。
张九龄被李林甫打倒后,他从宰相的身份被贬官做荆州长史,不是县官,是县长部下的属吏。

我之以是要讲张九龄,是由于他也写过一组《感遇》诗。
你看他所写的《感遇》是什么“遇”呢?他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所写的都是比兴,都用草木鸟兽来做比喻,然后里边有寄托——陈子昂的《感遇》跟张九龄的《感遇》都是这一类的作风。
他说兰草的叶子春天的时候“葳蕤”,便是很茂盛的样子。
“桂华秋皎洁”,他说桂花秋日开得非常有光彩,由于桂花是黄颜色的,很通亮。
“欣欣此生意”,“欣欣”是长得活泼,长得茂盛,买卖勃发;“买卖”是一种生命的发展的力量;“欣欣”是非常美好的。
我们形容草木茂盛,说欣欣向荣。
有时候我们说花含笑,如果开得很好的话,花看起来在笑。
如果这花已经很干瘪了,枯萎了,你看它像在哭泣。
“自尔为佳节”,什么叫“自尔”?自己彼此,他是说兰叶跟桂花,它们彼此是各有佳节,美好的时令。
前面两句是对举,一个兰叶是春天长得茂盛,一个桂花是秋日长得茂盛,你有你的生命,他有他的生命,你有你的才能,他有他的才能,“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它们彼此各自有一个美好的生命,各自有一个美好的时令。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可是你哪里想到有一些人,这里都是比喻,指山林隐逸之人。
陈子昂讲翡翠鸟,用比喻说“谁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他是用美人来比当朝的人。
实在不管是美人也好,是林栖者也好,那个欣赏的主人都是指当朝的人。
“林栖者”表面上说的是隐逸的人,可是在这首诗里本来是有比兴,有寄托的,总而言之,便是欣赏兰桂的人,便是朝廷里欣赏你、知用你的那个人。
“谁知林栖者”,谁知道有这么一类人欣赏兰草跟桂花的俏丽。
“闻风坐相悦”,兰叶和桂花芬芳的喷鼻香气随风飘散,林栖者闻着喷鼻香风,就来找兰叶跟桂花。
“坐”是因此的意思,有时候古人犯罪了,说“坐罪”,是他因此犯了什么罪。

张九龄就说“草木有本心”,不管是兰叶还是桂花,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芬芳,这个芬芳是它生命的一部分。
屈原说“余独好修以为常”,天下人各有所乐,有的人喜好名,有的人喜好利,而我所追求的是风致的完美。
“修”是美,而且是完美、完全的。
还有杜甫的诗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葵花跟藿叶,它们总是向着太阳。
是你要让它向太阳么?是它为了要向太阳谄媚吗?不是。
他说“葵藿倾太阳”是“物性”,是物之本性,“固”是一定,“莫”是不能,你一定不能“夺”,“夺”是用强力来改变。
以是兰叶的葳蕤,桂花的皎洁,它们的芬芳美好,是草木的本性。
“何求美人折”,何必希望有一个欣赏的人来折它?

现在你看这三首《感遇》诗——陈子昂所写的“兰若”是不遇,“翡翠鸟”是遇而不得的悲哀,而张九龄所写的是不必求用,是自甘寂寞的一种持守。
正如陶渊明所说,“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也就算了,我何必让人欣赏、任用,我可以完本钱身品质的完美。

伟大的墨客都有一个共通点

陈子昂还有一首很有名的诗我们要大略地看一下,由于这首诗很有特色。

陈子昂诗歌复古的造诣在中唐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所公认。
韩愈的一首诗《荐士》里有这样两句:“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说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初唐已经有很多有名的作者,各有特色。
“子昂始高蹈”,他说一贯到陈子昂涌现,“蹈”是踏上去,陈子昂才踏上了更高的一步。
初唐有一些其他的作者,他们只看重笔墨的工丽,可陈子昂所表现的是情意的实质。
而最能表现陈子昂节制情意的实质的一首诗,是《登幽州台歌》。
在《感遇》的“兰若”跟“翡翠”两首诗里,他用了比兴、寄托的技巧和手腕。
文学一定有技巧和手腕,不然怎么表现呢?可是,《登幽州台歌》真的因此情意实质取胜。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按照古人的韵的念法,这首诗都是押上声的韵。
这个“上”字不念shàng,念shǎng。
上声便是普通话的第三声。
这个“者”字跟“下”字,这两个韵字都是上声第三声的韵,我说过每一个韵都有一个名字,“者”和“下”都属于上声的“马韵”。

讲这首诗之前,我们先看一看幽州台在哪里?幽州台有一个别名叫作燕台,还有一个别名叫蓟北楼。
燕台是战国时候燕昭王筑的,又叫做黄金台。
他筑黄金台做什么?“以求天下贤士”,便是说燕昭王筑燕台是要访求天下的贤士。
燕昭王果真招了很多贤士,像乐毅等很有名的大将。
以是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后人叫做燕台。

那么陈子昂怎么会跑到这里来?他什么时候登上了幽州台?唐朝的都城本来是在长安,可是那时北方有边患,有契丹的攻击,为了保卫国土,陈子昂就要求参军。
陈子昂有很好的打算,可是当时带兵的人武攸宜概不接管。
而恰好他们在去攻打契丹的时候沿途就经由幽州。
以是他登上幽州台,感慨自己的不得知用。
屈原之以是悲哀,是说如果国家是太平盛世,你不用我没有关系,国家好好的。
可明明国家有危乱,而我是有办法挽救这个国家的,还是不用我,这便是屈原之以是痛哭流涕的缘故原由。
以是陈子昂当时就感慨,写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只有四句,而且是不整洁的,他把统统文学的技巧都放下,留下最基本的那一点感慨。
它这么短,这么朴拙,但这么诚挚,且非常扼要。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便是这韶光的长久,空间的茫然,茫茫的天地,悠悠的宇宙。
你一个人生不过百年的短小的生命,只管有那么美好的空想,有那么美好的才智,可你完成了什么?你一旦消逝了,就从宇宙永久消逝了。
以前没有,往后也不会有你。
在这种韶光的长久、空间的广远的比拟之中,显示出人类的微小,生命的短暂。
人的生命究竟不免于落空,不管你多么美好,没有人认识你的寂寞和悲哀。
他把那么多的悲哀,而且是所有有才智有空想的人共同的悲哀,都集中起来,用这么朴拙的短短的四句话写出来了。

这真是一首好诗,而且是不同常格的好诗。
它不是五言也不是七言,它是是非句。
它不在雕琢润色,不在比兴寄托,它是很扼要地节制了重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有才智的人共同的悲哀,以是古人的诗里面也常常写这种悲慨。

宋朝词人辛弃疾曾经写道:“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他说我不遗憾“古人吾不见”,古代的人我看不见。
“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可是有我这么一个辛弃疾,我以为古代也该当有人理解。
他欣赏陶渊明,写“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说我以前不认识陶渊明的好,等我历尽了天下的困苦困难,我才认识到陶渊明的好。
“梦中一见参差是”,我梦里见过陶渊明。
可是只管我欣赏陶渊明,陶渊明永久看不见,不知道世间有我辛弃疾。

凡是这些精彩的伟大的墨客都有一个共通点。
王国维写过天才与一样平常人的不同,他说天才不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天才所在乎的是什么?是一种更高远更长久的方向。
他举例:比如一个人跟一些昆虫,昆虫在两步之内,它看的东西比我们人看到的东西清楚得多,可是它们不能见五步之外,人所能瞥见的高山远海,它看不清,由于它只能瞥见这一点。
王国维说,人与人的不同就在这里。
有些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一种计较上了,那高远的、更广大的就看不见,可是天才可以看得更高远。
以是越是天才的墨客越有这种寂寞的悲慨。
(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精良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来源: 新华逐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