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天地分高下,日月照古今。
2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1],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
墨客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墨客,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不雅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墨客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主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字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表明:
色:颜色,也有景致之意。惊:吃惊,害怕译文:
在远处可以瞥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纵然春天过去了,但花儿仍旧常开不败,只管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纹丝不动。
3对韵歌
云对雨,雪对风。
花对树,鸟对虫。
山清对水秀,柳树对桃红。
4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1]是地上霜。
昂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墨客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神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墨客,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豁达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写作背景:
《静夜思》一诗的写作韶光是公元726年旧历玄月十五日旁边。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墨客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表明:
疑:彷佛。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泛旧的窗户纸上射进屋子,顷刻,彷佛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禁不住抬开始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池上
[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1]一道开。
墨客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喷鼻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师长西席,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搬家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唐代三大墨客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措辞夷易普通,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喷鼻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写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表明: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蔽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6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1]。
小荷[2]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3]。
墨客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落)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墨客,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被誉为一代诗宗。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师长西席"。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珍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写作背景:
杨万里到常州任职之时,这里淳厚的民风、田舍的炊烟、小河的流水、俏丽的野外都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溜达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没有粉赤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飞腾,即成小诗一首。后来杨万里感叹:以往写诗一味模拟,思路不畅没有灵气,如今顺其自然,到也意尽诗来。
表明: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译文: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好这晴天风光的柔和。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7登鹳雀楼[1]
[唐] 王之涣
白日[2]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3],更上一层楼。
墨客简介: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期间的著名墨客,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长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写作背景:
该诗是唐代墨客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从前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探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表明: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勾留,故有此名。白日:太阳。千里目:眼界宽阔。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逐步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彭湃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8望庐山[1]瀑布
[唐] 李白
日照喷鼻香炉[2]生紫烟[3],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
写作背景:
这首诗一样平常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反响墨客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表明:
庐山:别号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喷鼻香炉:指喷鼻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了望如紫色的烟云。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译文:
喷鼻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了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彷佛有三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9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1]高百尺[2],手可摘星辰。
不敢年夜声语,胆怯天上人[3]。
写作背景:
墨客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创造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于是便登了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写下了这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
表明: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天上人:天上的神仙。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彷佛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彷佛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0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1]下,天似穹庐[2],笼盖四野[3]。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4]牛羊。
写作背景:
《敕勒歌》的出身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期间。由于漠南地区当时紧张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成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表明: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见(xiàn):同"现",显露。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千里阴山下,天空仿佛圆顶帐篷,广阔无边,笼罩着四面的原野。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浩瀚牛羊。
11村落居[1]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仲春天,拂堤杨柳[2]醉春烟[3]。
儿童散学[4]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5]。
墨客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墨客。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役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业绩,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期,一样平常人提到他,只是由于他写了一首有关放鹞子的《村落居》。著作有《拙吾诗稿》等。
写作背景:
墨客晚年遭受媾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屯子。在阔别战役前哨的村落落,宁静的早春仲春,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传染的墨客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表明:
村落居:在村落庄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散学:放学。纸鸢:泛指鹞子,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鹞子。鸢:老鹰。译文:
农历仲春,村落庄前后的青草已经逐渐萌芽成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彷佛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犹如烟雾般凝集着。杨柳彷佛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致中。村落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鹞子放上蓝天。
12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1]妆[2]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3]。不知细叶谁裁出,仲春东风似剪刀。
墨客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墨客、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有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付与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来宾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骚"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退归里,旋逝。属于盛唐前期墨客,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洒脱,著名的《咏柳》、《还乡偶书》两首随处颂扬,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写作背景:
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还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仲春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表明: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柔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飞舞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仲春里温暖的东风,它就像一把机动的剪刀。
13晓出净慈寺送[1]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2]西湖六月中[3],风光不与四季同[4]。接天莲叶无穷碧[5],映日[6]荷花别样红[7]。
写作背景:
林子方与墨客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心腹。后来,林子方被调离天子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表明: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毕竟: 到底。六月中:六月中旬。四季:春夏秋冬四个时令。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同:相同。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映日:日红。别样:宋代俚语,特殊,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殊出色。译文: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致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涯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14绝句
[唐]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上苍。窗含西岭[1]千秋雪[2],门泊[3]东吴[4]万里船。
墨客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墨客,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墨客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差异,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旧心系苍生,肚量胸襟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墨客,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壁,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丢脸出杜甫的英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尚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活气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表明:
西岭:西岭雪山。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行。窗口可以瞥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15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1]石径[2]斜[3],白云深处[4]有人家。停车坐[5]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墨客简介: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精彩的墨客、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不雅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不雅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造诣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写作背景:
墨客在深秋的一个午后出游,来到林木冷落的山前,一条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黄绿的草木中画出一条白线,而这白线的顶端是山颠环抱的白云,白云下面隐约可见有些房屋。那里居住的一定是世外高人吧!
墨客很想去拜访他们,可是溘然他被面前的景致吸引住了:在落日的映照下,经霜后的枫林风起云涌,每一片叶子都像燃烧的火焰,比仲春的春花更红艳。他停下车来,静对是日然生命的壮不雅观,心里充满冲动,不由得发出惊叹:“霜叶红于仲春花”!
表明:
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径:小路。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环抱和飘浮各类动态,也解释山很高。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坐:由于。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模糊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赛过鲜艳仲春的花。
16赠刘景文[1]
[宋] 苏轼
荷尽[2]已无擎[3]雨盖[4],菊残[5]犹有傲霜[6]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7]橙黄橘绿[8]时。
墨客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造诣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年夜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若,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刘季孙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墨客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
表明: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举,并以诗歌唱酬往来。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落。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伸展的样子。菊残:菊花凋落。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倔强不屈。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译文:
荷花凋落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便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7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1]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2]。知有儿童挑匆匆织[3],夜深篱落[4]一灯明。
墨客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墨客。祖籍建阳(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北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 南宋建炎三年(1129),因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叶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宋光宗至宋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又与葛天民相互酬唱。
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敷,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措辞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写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域触景生情之作。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竹篱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随意马虎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域,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表明:
萧萧:风声。客情:乘客思乡之情。匆匆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篱落:竹篱。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竹篱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18望天门山[1]
[唐] 李白
天门中断[2]楚江开[3],碧水东流至此[4]回[5]。两岸青山[6]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7].
写作背景:
唐代伟大墨客李白,生平热爱大自然,他对自然美景有着非同一般的欣赏力,且具有将自然美转化为诗的艺术美的非凡才能。一次,李白乘舟沿江而下,经由天门山,面前奇特伟美的景致勾动了他的吟兴。于是,一首不朽的诗篇——《望天门山》在他那枝犹有神助的魔笔下出身了。
表明: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由于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以是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阵势险要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彭湃。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了望去,仿佛来自日边。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决牝牡,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1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1]晴方好[2],山色空蒙[4]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5],淡妆浓抹总合适[6]。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苏轼36岁。熙宁四年时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离京,这时候正在杭州担当通判。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多描述湖山美景的佳作。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表明: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亮灭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濛:小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著名的美女。总合适:总是很得当,十分自然。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面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致也是非常俊秀的。如果把俏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盛饰也罢,总能很好地陪衬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0山村落咏怀
[宋]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落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墨客简介:
邵康节(1011-1077)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期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落)。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落),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写作背景:
墨客在阳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辉县)嬉戏时,看到了乡间野外的骀荡春光和迷人的村落庄景致,为了表达墨客的闲适心绪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以是写下这首诗。
译文: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面前要途经一个小村落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瞥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好,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俏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1春日[1]
[宋] 朱熹
胜日[2]寻芳[3]泗水[4]滨[5],无边光景[6]一时新。等闲[7]识得东风[8]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墨客简介: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师长西席、考亭师长西席、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墨客、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精彩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写作背景: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远足时所写的游春不雅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略,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缘故原由是朱熹潜生理学,心仪孔圣,神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实在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表明:
[1] 春日:春天。
胜日:景象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随意马虎识别的意思。东风:东风。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涯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2乞巧[1]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宵[2],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3]。
墨客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墨客。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墨客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紧张是乞巧,所谓乞巧,便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办法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写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不雅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残酷的天河,不雅观看那天河两旁刺目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表明:
[1]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别号七夕。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上苍。几万条:比喻多。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彷佛瞥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不雅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3嫦娥[1]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2]烛影深[3],长河[4]渐落晓星[5]沉。嫦娥应悔偷灵药[6],碧海上苍[7]夜夜心[8]。
墨客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墨客,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善于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代价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墨客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期间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附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幽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去世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写作背景:
作者终生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平很不得志。牛李党争的本色便是寺人当权,本诗便是讽刺寺人当权的阴郁、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范例。
表明:
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话中的玉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涌如今东方。灵药:指永生不去世药。碧海上苍:指嫦娥的呆板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犹如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该当后悔窃取了永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上苍夜夜孤寂。
24题西林壁[1]
[宋] 苏轼
横看[2]成岭侧[3]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4]。不识[5]庐山真面孔[6],只缘[7]身在此山[8]中。
写作背景: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由九江,与朋侪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多少首庐山记游诗。
表明: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便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孔:指庐山真实的景致,形状。缘:由于;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译文:
从侧面看庐山岭连绵起伏,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呈现不同的样子。之以是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孔,是由于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5游山西村落
[宋] 陆游
莫笑田舍腊酒[1]浑,丰年留客足鸡[2]豚。山重水复[3]疑无路,柳暗花明[4]又一村落。箫鼓[5]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6]。从今若许[7]闲乘月,拄杖无时[8]夜打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不雅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墨客。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珍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条记》等。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早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然而他并不意气消沉。他在屯子生活中感想熏染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想熏染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表明:
腊酒:尾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硕的菜肴。足:足够,丰硕。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地皮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厚古代风尚。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没有一定的韶光,即随时。叩(kòu)门:拍门译文:
不要笑田舍尾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田舍待客菜肴非常丰硕。山峦重叠水流弯曲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涌现一个山村落。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靠近,布衣素冠,淳厚的古代风尚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动手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2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唐] 李白
故人[2]西辞[3]黄鹤楼,烟花[4]三月下[5]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6],唯见[7]长江天涯流[8]。
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石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表明:
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贱地带,传说三国期间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事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碧空尽:消逝在碧蓝的天涯。尽:尽头,消逝了。碧空:一作“碧山”。唯见:只瞥见。天涯流:流向天边。天涯:天边,天边的尽头译文:
朋侪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逐渐消逝在碧空尽头,只瞥见滚滚长江向天涯奔流。
27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1]朝雨浥[2]轻尘,客舍[3]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4]无端人。
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陲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元二奉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行,写下这首诗。
表明: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客舍:旅社。柳色:柳树象征离去。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陲的要道。译文:
渭城清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碰着故旧亲人。
28独坐敬亭山[1]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2],孤云独去闲[3]。相看两不厌[4],只有敬亭山。
写作背景: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并认为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这首诗写于何年,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并没有注明,而认为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所得出的结论。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的可能性更大。
表明: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尽:没有了。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清闲清闲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两不厌:指墨客和敬亭山而言。厌,知足。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末了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足,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29望洞庭[1]
[唐] 刘禹锡
湖光[2]秋月两相和[3],潭面[4]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5],白银盘[6]里一青螺。
墨客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墨客,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喷鼻香门第。政治上主见改造,是王叔文派政治改造活动的中央人物之一。后来永贞改造失落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师长西席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写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个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日。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表明: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相互照映。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了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山水翠:也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白银盘:形容沉着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宛如彷佛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30忆江南[1]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日出江花红胜火[3],
春来江水绿如蓝[4]。能不忆江南?
写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以是他在引言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表明: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紧张是长江下贱的江浙一带。谙(ān):熟习。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赛过分焰。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赛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译文:
江南是个利益所,那里的风光我曾经很熟习。春天的时候,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31村落庄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1],子规[2]声里雨如烟。村落庄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3]又插田。
墨客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平生,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平生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写作背景:
翁卷所生存的年代是中原冷落不振的朝代——南宋.北宋战乱让大家都处于一种短暂的苟活的状态,当时的南宋可谓险些腐烂。恰看到村落庄四月间,人们一片繁忙的生活气息,亲切自然,心中不由对国家生存发展有了感慨,对自由的生活更加神往.故该诗写出,真切自然,贴近生活,清新淡远.
表明: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子规:鸟名,杜鹃鸟。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译文:
山坡野外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照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32四季田园杂兴[1]
[宋] 范成大
昼[2]出种田夜继麻,村落落儿女各当家。
童孙[3]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墨客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墨客。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落后修中、晚唐诗,继续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墨客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夷易浅近、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响屯子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造诣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
写作背景:
《四季田园杂兴》是墨客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屯子春、夏、秋、冬四个时令的景致和农人的生活,同时也反响了农人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个中的一首,描写屯子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表明:
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昼(zhòu):白天。童孙:指儿童。译文:
白天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田舍男女都各自挑起身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放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33渔歌子[1]
[唐] 张志和
西塞山[2]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3]肥。
青箬笠,绿蓑衣[4],斜风小雨不须归。
墨客简介:
张志和(730年(庚午年)~810年?),字子同,初名长命,汉族,婺州(今浙江金华)人,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羽士、词人和墨客。十六岁参加科举,以明经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唐肃宗赐名为“志和”。因事开罪贬南浦尉,不久赦还。自此看破尘凡,随处为家,隐居祁门赤山镇。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在越州(今绍兴市)城东筑茅屋让他居住。史载唐肃宗曾赐他奴婢各一人,张志和让他们结婚,取名渔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
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玄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市价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个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落,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表明: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时令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鳜鱼:俗称“花鱼”、“桂鱼”。扁平、口大、鳞细、黄绿色,味道鲜美。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笠帽。蓑衣:用草或棕麻编织的雨衣。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行,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小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4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1],钟山[2]只隔数重山。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墨客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夸奖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善于,且有名作《桂枝喷鼻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众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作背景:
《泊船瓜洲》作于王安石晚期,但对详细的写作韶光长期以来都有争议,详细紧张有三种见地:①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王安石应召自江宁府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后所作;②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自京还金陵,途经瓜洲时所作;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所作。
表明: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形下称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钟山:今南京市紫金山。译文:
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东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野外,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35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1]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2]临发又开封.
墨客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墨客。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写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墨客独在异域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表明:
家:一作“归”。意万重:形容思绪万千。行人:指送信的人。译文:
客居洛阳城中,秋风引人相思。想写一封家书,只是思绪万端,匆匆忙忙之间,如何写进情绪?信差刚要上路,却又被我叫往。打开信封细看,是否还有遗漏。
36长相思[1]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2]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3],聒[4]碎乡心梦不成,故宅[5]无此声。
墨客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隐士,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全体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荣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霸占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领悟期间,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范例性。虽侍从帝王,却神往经历平淡。分外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光鲜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断交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民气,却道故民气易变。”富于意境,是其浩瀚代表作之一。
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仲春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景象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表明:
长相思:词牌名,别号“吴山青”“山渐青”“相思令”“长思仙”“越山青”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榆(yú)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聒(guō):声音喧华,这里指风雪声。故宅:故乡,这里指北京。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一直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表面风声不断,雪花不住,扰得思乡的将士们无法入睡,在我温暖宁静的故乡,没有这般寒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37七律[1]·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2]逶迤腾细浪,乌蒙[3]磅礴走泥丸。金沙[4]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5]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墨客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公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计策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公民解放军和中华公民共和国的紧张缔造者和领导人,墨客,书法家。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全球有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超越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磨练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贰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表明: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样平常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由此地。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峭壁绝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畅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疆的摩天岭。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统统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绝壁峭壁,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超越去往后个个笑逐颜开。
38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薄暮后,不脱蓑衣[1]卧月明。
墨客简介:
吕岩,一名岩客,字洞宾,唐末、五代著名羽士,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道,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写作背景:
钟傅原来是一个诗人,因李宪推举做了兰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顺,多次被降职。钟傅在镇守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县)的时候,曾经与一位羽士闲游,瞥见一个牧童牵着一头大黄牛来到院子里。道人说此牧童会作诗,钟傅不信。牧童应道人之请,即兴作下此诗。
表明: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39舟过安仁[1]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幼童,收篙[2]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写作背景:
墨客在1192年乘舟途经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提高。墨客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传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表明:
安仁:县名,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而改名余江县。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译文:
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伸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提高啊。
40清平乐[1]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2]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3],溪头卧剥莲蓬。
墨客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布告,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中兴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生平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激情亲切洋溢、年夜方冲动大方,富有爱国感情。
写作背景: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见,从二十一岁南归往后,他一贯遭受当权屈膝降服佩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甚至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空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屯子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这首《清平乐·村落居》便是个中之一。
表明: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名。《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亡(wú)赖:《汉书·高帝纪》:“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家当,不如仲力。”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亡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油滑。亡,通“无”。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顺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好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41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1],漉菽[2]以为汁。萁在釜[3]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墨客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期间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从前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龊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去世。他是建安文学的精彩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造诣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写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去世,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铭心镂骨。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办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解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表明:
羹(gēng):用肉或策做成的糊状食品。漉(lù):过滤。 菽(shū):煮熟后发酵过的豆。箕(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釜(fǔ):古代的一种锅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成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42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1]落,夜静春山[2]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作背景:
王维的《鸟鸣涧》当作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间游历江南之时,其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此诗是王维题朋侪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是墨客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表明:
桂花:此指木樨,有春花、秋花平分歧品种,这里写的是春天着花的一种。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彷佛空无所有。译文:
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安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时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43芙蓉楼送辛渐[1]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2],平明送客楚山[3]孤。洛阳[4]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5]。丹阳[6]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墨客简介:
王昌龄,唐代墨客。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山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因安史乱后回籍,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善于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写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县丞时。王昌龄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第;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离。这两首诗当为此时所作。
表明: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一说此处指黔阳(今湖南黔城)芙蓉楼。辛渐:墨客的一位朋友。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楚山:楚地的山。这里的楚也指镇江市一带,由于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以是吴、楚可以通称。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冰心,比喻纯洁的心。玉壶,玄门观点妙真玄门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形,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朋侪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饮酒也不能尽兴。寂静清凉的江水泛着寒意,天上那皎洁的明月便是我最朴拙的心。
44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1]家花满蹊[2],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3]戏蝶时时舞,清闲娇莺正好[4]啼。
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闲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表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留连:即留恋,舍不得拜别。娇:可爱的样子。正好: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正好”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译文:
黄四外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依依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清闲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45石灰吟[1]
[明] 于谦
千锤万凿[2]出深山,烈火点火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明净[3]在人间。
墨客简介: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守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刚毅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
写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不雅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玄色的山石,经由熊熊的烈火点火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虑之后便写下了此诗。听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但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异日后的人生追求。
表明:
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文体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千、万:虚词,形允许多。锤:锤打。凿:开凿。明净: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由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点火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纵然粉身碎骨也绝不畏惧,甘心把一身明净留在人间间。
46竹石
[清] 郑燮
咬定[1]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2]东西南北风。
墨客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字画家、墨客。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以是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写作背景:
墨客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殊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73岁4月作《竹石图》,便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
表明: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尔:你译文:
竹子捉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听凭你刮酷暑的东熏风,还是隆冬的西北风。
47闻官军[1]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2]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回籍。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首领头子薛嵩、张忠志等纷纭屈膝降服佩服。作者听到这个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表明:
官军:指唐朝军队。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转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妖冶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由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48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1]生气[2]恃风雷,万马齐喑[3]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墨客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见拔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见“更法”、“改图”,戳穿清统治者的腐烂,洋溢着爱国激情亲切,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最高级”。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写作背景:
龚自珍的时期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期,正是这样的时期,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实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扬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途经镇江时,应羽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表明: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势。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活气,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竟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49浣溪沙
[宋] 苏轼
游蕲水[1]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2]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3]。
写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表明: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子规:杜鹃,又叫杜宇、 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唱黄鸡:感慨光阴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光阴的流逝。译文:
嬉戏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阁下,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六根清净,傍晚时分,小雨萧萧,布谷声声。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期间?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
不要在老年感叹光阴的飞逝啊!
50卜算子[1]
[宋] 王不雅观
水是眼波横[2],山是眉峰聚[3].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4]。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墨客简介:
王不雅观(公元1035年—1100年),字通叟,宋代词人,如皋(今江苏如皋)人,一说高邮人。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首,描写宫廷生活。高太后对王安石等变法不满,认为王不雅观属于王安石学生,就以《清平乐》轻渎了宋神宗为名,第二天便将王不雅观罢职。王不雅观于是自号“逐客”,从此以一介平民生活。王不雅观代表作有《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个中《卜算子》一词以眼喻水,以眉喻山;设喻奥妙,又语带双关,写得妙趣横生,堪称精品。
写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表明: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边幅姣美,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眉眼盈盈处: 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遇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致留住。
5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1]采莲,莲叶何田田[2]!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写作背景: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不雅观风察俗,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表明:
可:在这里有“适宜”、“恰好”的意思。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译文: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多么茂盛,鱼儿在莲叶间嬉戏。鱼在莲叶的东边游戏,鱼在莲叶的西边游戏,鱼在莲叶的的南边游戏,鱼在莲叶的北边游戏。
52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1]叶,能开仲春[2]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墨客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墨客。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浸染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写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得确证。有人认为,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三人一起在春天游泸峰山,山优势景秀美,一片葱郁。等及峰顶之时,一阵清风吹来,李峤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了这首诗。
表明: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玄月。仲春:农历仲春,指春季。译文:
风能吹落秋日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俏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53凉州词[1]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2]山。
羌笛[3]何须怨杨柳,东风不度玉门关[4]。
写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王之涣辞官,过了15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即727年(开元十五年)至741年(二十九年)。
表明:
凉州词:别号《出塞》。为当时盛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称于七尺或八尺(即是231cm或264cm,约即是2.3m或2.6m)。羌笛:古羌族紧张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译文:
黄河彷佛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东风是吹不到的啊!
54春晓[1]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2],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墨客简介: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墨客。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鄙人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墨客王维合称为“王孟”。
写作背景:
孟浩然从前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钻营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表明: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清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译文:
春夜甜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55凉州词[1]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2],欲饮琵琶[3]立时催。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4]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5],教人意气忆长安[6]。)
墨客简介:
王翰,唐代边塞墨客。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墨客。王翰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墨客,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师长西席《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写作背景:
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胡笳更是西寒风行乐器。这组七绝正是一组幽美的边塞诗。
表明:
凉州词:唐乐府名,《晋书 地理志》:“汉改雍州为凉州”,《乐苑》:“凉州宫词曲,开元中,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盛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年夜方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羽觞,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羽觞。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胡笳:古代盛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其声凄凉。折杨柳:乐府曲辞,属《横吹曲》,多描写伤春和别离之意。长安:这里代指故乡。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匆匆欢畅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疆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纵然醉倒在沙场上又何妨?这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就义沙场,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已是暮春时节,要在故乡,此时一定是万紫千红的盛花期已过、枝繁叶茂、果实初长之时,而鸟儿也一定筑起喷鼻香巢,争相觅食育雏了吧。可是塞外仍旧是大风凛冽、尘沙满天,冷漠寒冷。战士们在夜里听着悲惨的胡笳曲《折杨柳》,勾起了对故乡的美好回顾。
56鹿柴[1]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2]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写作背景:
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著名胜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个中的第五首。
表明:
鹿柴(zhà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译文:
宁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57玄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
[唐] 王维
独在异域为异客,
每逢佳节[2]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3]处,
遍插茱萸[4]少一人。
写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写下。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流落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西岳东面,以是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表明:
玄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惦记。山东:王维搬家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西岳以东,以是称山东。佳节:美好的节日。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尚。茱萸(zhūyú):一种喷鼻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译文:
一个人独清闲他乡作客,每逢节日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58古朗月行(节选)
[唐] 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1]镜,飞在青云端。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安史之乱前。陈沆云:“忧禄山将叛时作。”(《诗比兴笺》)萧士赟云:“按此诗借月以引兴。日,君象;月,臣象。盖为安禄山之叛,兆于贵妃而作也。”
表明: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去世,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匀,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玉轮, 把它称为白玉盘。又疑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59赠汪伦[1]
[唐]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2]声。
桃花潭[3]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写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情。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表明:
汪伦:李白的朋友。踏歌:唐代一作广为盛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墨客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交情,利用了夸年夜的手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60早发白帝城[1]
[唐] 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2],千里江陵[3]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4]。
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路子四川。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是作者回到江陵时所作,以是诗题一作《下江陵》。
表明:
发:动身。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阵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一直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61别董大[1]
[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2],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
墨客简介: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墨客,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浑,气势旷达,洋溢着盛唐期间所特有的奋发进取、发达向上的时期精神。
写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工具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表明: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以是叫黄云。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致。君:你,这里指董大。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纭。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心腹,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62春夜喜雨
[唐] 杜甫好雨知[1]时节,当春乃[2]发生。
随风潜[3]入夜,润物[4]细无声。
野径[5]云俱黑,江船火独明[6]。
晓[7]看红湿处[8],花重[9]锦官城。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经由一段韶光的流落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垦植,种菜养花,与农人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表明: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乃:就。发生:萌发生长。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野外间的小路。这两句意谓满入夜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瞥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花重(zhòng):花由于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邑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译文:
好雨彷佛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周详密,滋润津润大地万物。浓浓乌云,笼罩野外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63绝句
[唐] 杜甫迟日[1]江山丽,东风花草喷鼻香。
泥融[2]飞燕子,沙暖睡鸳鸯[3]。
写作背景:
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也随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墨客的心情特殊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四首诗便是杜甫初归草堂时所写的一些绝句诗,包括个中的《绝句四首》。明末王嗣《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
表明:
迟日:指春天。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鸳鸯:一种俊秀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奇丽,东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64枫桥[1]夜泊[2]
[唐] 张继月落乌啼[3] 霜满天[4],江枫[5]渔火[6]对愁眠[7]。 苏州[8]城外寒山寺[9],夜半钟声[10]到客船。
作者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墨客,他的平生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豁达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道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由于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以是不少文士纷纭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个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日的夜晚,墨客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柔美的景致,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表明: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该体会作寒冷;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样平常阐明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其余有人认为指“江村落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渔火:常日阐明,“鱼火”便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便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便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疑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苏州: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苏州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别号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修,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往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天下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着落不明。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气,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由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临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尚。译文:
玉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寂寞寂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65游子吟[1]
[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2]行密密缝,意恐[3]迟迟归。
谁言[4]寸草心,报得[5]三春晖[6]。
墨客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墨客。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墨客。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师长西席。
写作背景: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从前流落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流落流落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墨客饱尝了情面冷暖,更觉亲情名贵,于是写出这首动听至深的颂母之诗。
表明:
游子:古代称远旅客居的人。吟:诗体名称。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残酷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仲春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典?
66元日[1]
[宋] 王安石
炮竹[2]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3],
千门万户[4]曈曈日,总把新桃[5]换旧符。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急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见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遐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候,有感创作了此诗。
表明:
元日:农历正月月朔,即春节。炮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化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百口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龟龄。千门万户:形容门户浩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光阴亮而温暖的样子。桃:桃符,古代一种风尚,农历正月月朔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尴尬刁难联译文:
阵阵轰鸣的炮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由去;和暖的东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快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6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
[宋] 陆游三万里[2]河东入海,五千仞[3]岳[4]上摩天。
遗民[5]泪尽胡尘[6]里,南望王师[7]又一年。
写作背景: 南宋期间,金兵盘踞了中原地区。墨客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墨客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神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想念着中原地区的公民,愿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表明: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秋日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竹篱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打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岳:指西岳西岳。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西岳。遗民:指在金盘踞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公民。 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王师:指宋朝的军队。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西岳高耸接上苍。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愿望官军收失落地又一年。
68四季田园杂兴(其二)
[宋] 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洁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1]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写作背景:
《四季田园杂兴》是墨客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屯子春、夏、秋、冬四个时令的景致和农人的生活,同时也反响了农人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表明:
篱落:竹篱。译文
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劳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69题临安[1]邸
[宋] 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2]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3]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4]。
墨客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善于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登基。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便是针对这种阴郁现实而作的。这首诗便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表明: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京后,南宋统治者亡命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译文: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滞?淫靡的喷鼻香风陶醉了享乐的朱紫们,切实其实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70游园不值[1]
[宋] 叶绍翁应怜[2]屐齿[3]印苍苔,小扣[4]柴扉[5]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不安于室来。
墨客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墨客,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相互酬唱。
赏析:
这首小诗写墨客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活气,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好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宁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见告我们一个道理:统统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必须按照客不雅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表明: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碰着;不值,没得到机会。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预测;怜,怜惜。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小扣:轻轻地拍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译文:
大概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71所见
[清] 袁枚牧童[1]骑黄牛,歌声振[2]林樾[3]。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墨客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墨客、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个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期间代表墨客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写作背景: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其主见抒写脾气,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墨客在旅途的路上瞥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愣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墨客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表明: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振:振荡;回荡。解释牧童的歌声洪亮。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洪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立时停滞唱歌,悄悄静地站立在树旁。
72示儿[1]
[宋] 陆游去世去元知[2]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3]同。
王师北定中原[4]日,家祭[5]无忘告乃翁[6]。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墨客的遗嘱,也是墨客发出的末了的抗战号召。表达了墨客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落地的期盼。
表明: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来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去世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去世去原知万事空”,由于是通假字,以是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以是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略的地区。家祭:敬拜家中先人。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译文:
原来知道去世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悲哀没有见到国家统一。昔时夜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落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见告我!
73墨梅
[元] 王冕我家[1]洗砚池[2]边树,朵朵花开淡墨[3]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4]满乾坤[5]。
墨客简介:
元代墨客、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田舍。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韶光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初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往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人大叛逆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办理的抵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释义:
吾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以是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清气:梅花的暗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须要别人称颂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暗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74惠崇[1]春江晚景二首
[宋] 苏轼
(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2]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3]欲上[4]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5],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6]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写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表明: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归鸿:归雁。破群:离开翱翔军队。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早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样平常,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75六月二十七日[1]望湖楼[2]醉书[3]
[宋] 苏轼黑云翻墨[4]未遮山,白雨[5]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6]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7]。
写作背景:
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饮酒,写下五首绝句,此为其一。
表明: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别号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白雨:指夏日阵雨的分外景不雅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解释雨点大,凌乱无序。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东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溘然。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样平常开阔而且沉着。译文: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妖冶温顺。
76书[1]湖阴师长西席壁二首
[宋] 王安石
(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2]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推门[3]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楝花[4]繁,风敛余喷鼻香暗度垣[5]。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6]。
写作背景:
《书湖阴师长西席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师长西席,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常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该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表明:
书:书写,题诗。湖阴师长西席: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时的邻居。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经由修整的一块块田地。推门(tà):开门。闼:小门。送青来:送来绿色。楝(liàn)花:苦楝花,常见于北方地区,花淡紫色,有芳香。垣(yuán):矮墙。半山园:王安石退隐江宁的住所,故址在今南京东郊。译文:
茅草房庭院常常打扫,清洁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将绿苗牢牢环抱;两座青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
桑树枝叶繁茂,楝花也十分繁盛。清风吹送楝花余喷鼻香,悄悄地送过墙头。黄鸟数声啼叫惊起了午间的残梦,恍恍惚惚,我还以为身在旧居半山园中。
77江上渔者[1]
[宋] 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2]鲈鱼[3]美。
君[4]看一叶舟[5],出没风波里。
墨客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写作背景:
范仲淹是主见改造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当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样平常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表明:
渔者:捕鱼的人。但爱:只喜好。但,只,仅仅。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成长快,体大味美。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好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捕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高下颠簸,飘摇不定。
78江南春
[唐] 杜牧千里莺啼[1]绿映红,水村落山郭[2]酒旗风。
南朝[3]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4]烟雨中。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述了广阔的画面。它不因此一个详细的地方为工具,而是着眼于全体江南特有的景致,故题为《江南春》。
表明:
莺啼:即桃红柳绿。郭:外城。此处指城镇。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四百八十寺:南朝天子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烟雨:小雨蒙蒙,如烟如雾。译文:
干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有相互映衬的绿树红花,有临水的村落落,有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飘荡的酒旗。昔日到处是喷鼻香烟环抱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79乐游原[1]
[唐] 李商隐
向晚[2]意不适,驱车登古原[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4]薄暮。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会昌四、五年(844、845)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下此诗。
表明: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阵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别号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去世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向晚:傍晚。不适:不悦, 烦懑。古原:指乐游原。近:快要。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但遗憾的是已经附近薄暮。
80清明[1]
[唐]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纭[2],路上行人欲销魂[3]。
借问[4]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落[5]。
写作背景: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落饮酒,诗中杏花村落指此。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表明: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纷纭:形容多。欲销魂:形容伤感极深,彷佛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销魂:神色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一直;如此景象,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借问:叨教。杏花村落:杏花深处的村落落。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落”作酒店名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小雨纷纭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销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落。
81寻[1]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2],言[3]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4]不知处。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墨客。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从前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隐士”。听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创造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写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期间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碰着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详细创作韶光难以考证。
表明: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样平常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碰着,没有见到。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译文:
苍松下,我讯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环抱,不知他行踪。
82新柳
[宋] 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墨客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精彩墨客,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复兴四大墨客”、“南宋四大家”
表明:
银塘:指清澈明净的池塘。。[2] 且:尚,还。
译文: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清澈明净的池塘,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柳条未必垂到了水中,是由于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83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蓬葆[1]稚子学垂纶,侧坐莓[2]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3]遥招手,怕得鱼惊[4]不应人。
墨客简介:
胡令能(785-826年),唐墨客,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唐贞元、元和期间人。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他的诗措辞浅近而构思风雅,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唐贞元、元和期间人。莆田隐者,唐墨客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真切、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写作背景:
该诗详细创作韶光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屯子去探求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表明:
蓬葆: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事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答理。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渲染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恐怕惊动了鱼儿。
84赋得[1]古原草送别
[唐] 白居易离离[2]原上草,一岁一枯荣[3]。
野火烧不尽,东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4],晴翠[5]接荒城。
又送王孙[6]去,萋萋[7]满别情。
表明: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针言命题作诗。诗题前一样平常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办法,称为"赋得体"。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喷鼻香气。远芳:草喷鼻香远播。侵,侵略,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贯长到古老的驿道上。晴翠:草原明丽翠绿。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朋侪。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东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本日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去之情。
85浪淘沙[1]
(唐)刘禹锡九曲[2]黄河万里沙[3],浪淘风簸[4]自天涯[5]。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6]家。
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不雅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因此积极乐不雅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绪,详细创作韶光不详。
表明: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高下簸动。自天涯:来自天边。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彷佛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平步青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86塞下曲
[唐]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墨客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墨客,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开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从前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打仗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译文:
去世寂之夜,乌云遮月。天边惊起一群大雁。原来敌军首领趁着夜色,悄悄逃跑。正想要率领轻骑一起追杀,纷纭大雪,已经洒满了将士的弓刀。
87江畔[1]独步[2]寻花
[唐] 杜甫黄师塔[3]前江水东,春光
桃花一簇[4]开无主[5],可爱深红爱浅红?
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清闲锦江江畔闲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这是个中一首。
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独步:独自闲步。塔:墓地。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东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88次北固山[1]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2],风正一帆悬。海日[3]生残夜[4],江春[5]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6]洛阳边。
墨客简介: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墨客,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墨客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便是个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个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讴歌,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主要的影响。直到唐末墨客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写作背景: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墨客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表明: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海日:海上的朝阳。残夜:夜将尽之时。江春:江南的春天。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日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通报书信的传说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乘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恰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朝阳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书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89使至塞上[1]
[唐] 王维
单车[2]欲问边,属国[3]过居延。征蓬[4]出汉塞,归雁[5]入胡天。大漠[6]孤烟[7]直,长河[8]落日圆。萧关[9]逢候骑[10],都护[11]在燕然[12]。
写作背景:
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在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便是作于这次出塞途中。
表明: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陲的官兵属国:有几种阐明: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者。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样平常注本均言王维途经居延。然而王维这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由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墨客自喻。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日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空。这里是指唐军盘踞的北方地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稽核者证明,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利用的安然火。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要地本地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萧关:古关名,别号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卖力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由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都护:唐朝在西北边陲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主座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卖力辖区统统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哨。译文: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碰着侦察骑士,见告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90己亥杂诗·其五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1]白日斜,吟鞭[2]东指[3]即天涯[4]。
落红[5]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去亲朋好友,愁肠百结,于是写下此诗。
表明:
浩荡离愁:离去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吟鞭:墨客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迢遥。落红:落花。花朵以赤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花:比喻国家。译文:
离去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觉得便是人在天涯一样平常。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纵然化做春泥,也甘心造就俏丽的春花发展。
91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1]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2]。闻天语[3],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4]日暮,学诗谩有[5]惊人句。九万里风鹏[6]正举。风休住,蓬舟[7]吹取三山[8]去!
墨客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清闲生活,后期多悲叹出生,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腕,自辟路子,措辞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年夜方,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写作背景:
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想熏染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表明:
转:《历代诗余》作“曙”。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语:天帝的话语。嗟:慨叹。谩有:空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去世不休”诗句。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神仙所居住,可以看见,但乘船前往,附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迁徙改变,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激情亲切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薄暮还未到达。纵然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
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92蒹葭[1]
[先秦] 佚名
蒹葭苍苍[2],白露为[3]霜。所谓[4]伊人[5],在水一方[6]。
溯洄[7]从[8]之,道阻[9]且长。溯游从之,宛[10]在水中心。蒹葭萋萋,白露未晞[1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
写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见地不合很大。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不可得而作。《蒹葭》属于《秦风》。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期这个区域的民歌。
表明:
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光鲜、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苍苍: 茂盛的样子。为:凝集成。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工具。一方:那一边。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波折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从:追寻。阻:险阻,(道路)难走。宛:宛然,彷佛。晞(xī):干。湄:水和草交卸的地方,也便是岸边。跻(jī):水中高地。坻(chí):水中的沙滩涘(sì):水边。右:迂回曲折。沚(zhǐ):水中的沙滩。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心。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清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93关雎
[先秦] 佚名
关关[1]雎鸠,在河之洲。窈窕[2]淑女,君子好逑[3]。参差[4]荇菜,旁边流之[5]。窈窕淑女,寤寐[6]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7]。悠哉[8]悠哉,辗转反侧[9]。参差荇菜,旁边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旁边芼[10]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1]。
表明:
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陆地。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柔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单,匹配。参差:是非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旁边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因此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昼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便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惦记呀,惦记呀”。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古字作展。展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芼(mào):择取,挑选。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心。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边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波折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94南乡子[1]·登京口[2]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3]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4]。千古兴亡[5]多少事?悠悠[6]。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7]万兜鍪[8],坐断[9]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10]?曹刘[11]。生子当如孙仲谋[12]。
写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表明: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北固楼:即北固亭。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坐镇,霸占,盘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滞。敌手:能力相称的对手。曹刘:指曹操与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面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犹如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期,已带领了千军万马。霸占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仇敌低过分。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该如孙权一样平常!
”
95黄鹤楼[1]
[唐] 崔颢
前人[2]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3],白云千载空悠悠[4]。晴川历历汉阳[5]树,芳草萋萋[6]鹦鹉洲[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墨客简介:
崔颢,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听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面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惊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写作背景:
这首诗详细创作韶光已无从考证。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便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墨客登临黄鹤楼,览面远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表明: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修,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神仙,在此乘鹤登仙。前人:指传说中的神仙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别号蛇山〕,遂建楼。返:通返,返回。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布告录,汉黄祖担当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来宾,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译文:
过去的神仙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瞥见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重生烦愁。
96 还乡偶书[1]
[唐] 贺知章
幼年离家[2]老大回,乡音[3]无改鬓毛[4]衰。
儿童相见[5]不相识,笑问[6]客从何处来。
墨客简介: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洒脱,著名的《咏柳》、《还乡偶书》两首随处颂扬,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写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表明: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解释诗写作得很有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幼年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还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革。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相见:即瞥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瞥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讯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97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1]疏疏[2]一径[3]深,树头花落未成阴[4]。
儿童急走[5]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墨客在外出的旅途中,经由新市,住在一间姓徐的人开设的旅舍里,屯子俏丽的风光和儿童嬉戏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触发了他的诗兴。
表明:
篱落:竹篱。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叶茂盛浓密而形成的树荫。急走:奔跑。译文:
竹篱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纭飘落,新叶长出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9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1]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上苍。不知天上宫阙[3],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4],高处不胜寒[5]。起舞弄清影[6],何似[7]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10]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哀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欲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随着做出各种舞姿。弄:抚玩。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墨客自己)。朱阁:朱红的华美楼阁。绮户: 雕饰华美的门窗。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安然﹐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玉轮译文: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饮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羽觞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豁亮清明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赤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去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全面。希望人们可以久长久长地在一起,纵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玉轮。
9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辛弃疾
醉里[1]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2]分麾[3]下炙[4],五十弦[5]翻塞外声。疆场[6]秋点兵[7]。马作的卢飞快[8],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写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叛逆。叛逆失落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主座。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分别之后。
表明:
醉里:醉酒之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沙场杀敌的形象。解释作者纵然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八百里:指牛。麾:军旗。麾下:指部下。炙:烤肉。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凄凉的军歌。疆场:沙场点兵:校阅阅兵军队。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分开险境。作:像,如。霹雳(pī lì):特殊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了(liǎo)却:了却,完成。天下事:此指规复中原之事。译文:
醉梦里挑亮油灯不雅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日在沙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齐心专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落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隽誉。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100满江红[1]·小住京华[2]
[近代]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四面歌残终破楚[4],八年风味徒思浙[5]。苦将侬[6],强派作蛾眉[7],殊未屑[8]!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9]!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10]。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尘凡,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墨客简介: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女,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捐躯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浸染。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写作背景: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堆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度,但秋瑾下决心投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表明: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样平常。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出息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殊未屑:仍旧不放在心上。殊,还,仍旧。未,不。屑,顾惜,介意。烈:刚毅刚烈,不轻易屈从。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竹篱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样平常。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打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斟酌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实在,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尘凡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101大风歌[1]
[两汉] 刘邦
大风起兮[2]云飞扬,威[3]加[4]海内兮归故乡,安得[6]猛士兮守[7]四方[8]!
作者简介:
刘邦,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天子,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精彩的政治家、卓越的计策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写作背景:
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刘邦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并将其杀去世。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道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长者、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壁击筑,一壁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注释:
[1] 大风歌:这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在击破英布军往后,回长安时,路子故乡(沛县)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一种打击乐器)高歌,唱了这首《大风歌》。表达了他掩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2] 兮:语气词,相称于当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3] 威:威望,威信。[4] 加:施加。[5] 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抱,外洋则荒不可知。[6] 安得:若何得到。安,哪里,若何。[7] 守:守护,保卫。[8] 四方:指代国家
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滚奔涌啊,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若何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102归园田居(其三)
[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1]下,草盛豆苗稀[2]。晨兴[3]理荒秽[4],带月荷锄[5]归。道狭[6]草木长[7],夕露[8]沾[9]我衣。衣沾不敷[10]惜,但使愿无违[11]。
墨客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师长西席,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墨客、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紧张题材,干系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师长西席传》、《归去来兮辞》等。
创作背景: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不由自主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便是个中的第三首。
注释:[1] 南山:指庐山。[2] 稀: 稀少。[3] 兴: 起床。[4]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漠,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5]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6] 狭: 狭窄。[7]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成长[8] 夕露:傍晚的露水。[9] 沾:(露水)打湿。[10] 足: 值得。[11]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但:只。愿: 指神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与世浮沉的意愿。违:违背。
译文:我在南山下栽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革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才回家。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103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
[元]虞集
南阜[1]小亭台,薄[2]有山花取次[3]开。寄语多情熊少府[4];晴也须来,雨也须来。随意且衔杯[5],莫惜春衣坐绿苔。若待明朝风雨过,人在天涯!
春在天涯。
墨客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墨客。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师长西席。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登基,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写作背景:
此词为作者晚年还乡后所作。
注释:[1] 南阜:南边土山。[2] 薄:少。[3] 取次:任意,随便。[4] 熊少府:虞集好友,平生不详。[5] 衔杯:此处指饮酒
译文:在自已家南面的小山包上有座小小的亭台,在亭台周围已有少许山花开始随意地开放了。春光妖冶,山花盛开,以是特地写信约请好友熊少府你无论如何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一定要前来游赏。你来后,你我朋友二人要随意地开怀畅饮,不要顾惜泥土绿苔弄脏新衣尽情地欣赏嬉戏,由于一旦错过机遇,风雨一过景象虽说晴朗了,但到那时,你我朋友说不定又是你东我西各在天涯,再也难得相聚;或者纵然没有你东我西各在天涯,也能再相聚首,但到那时也是春光不待人,早也匆匆的过去了。
104晚泊浔阳[1]望喷鼻香炉峰
[唐]孟浩然
挂席[2]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3],始见喷鼻香炉峰。尝读远公传[4],永怀尘外踪[5]。东林精舍[6]近,日暮空闻钟。
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一年(733),墨客孟浩然漫游吴越之后,在回籍路上,途经九江时,晚泊浔阳,眺望庐山所发思古幽情之作。
注释:[1] 浔阳:江州治所,今江西省九江市。[2] 挂席:张帆。[3] 郭:外城。[4] 远公传:梁代·释慧皎《高僧传》有东晋东林寺慧远法师的传记。[5] 尘外踪:谢灵运《田南村落园激流植授》:“唯开蒋生径,永怀求羊踪。”[6]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在庐山峪岭以北。精舍,僧人所居。
译文:经由了几千里江上扬帆,竟然都没碰着一座名山。当我在浔阳城外泊了船,才看到喷鼻香炉峰非同一般。我曾读过慧远公的小传,其尘外之踪永使我怀念。东林精舍虽然近在面前,却徒然听到传来的钟声。
105山居秋暝[1]
[唐]王维
空山[2]新雨后,景象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3]。竹喧[4]归浣女[5],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6],王孙自可留[7]。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作者在所居地所见雨后薄暮的景致,该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注释:[1]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2]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3]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致。[4]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5]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6] 随意:听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逝。[7]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景象特殊风凉。明月映照着宁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面前的秋天景色足以令人留连。
106登庐山五老峰[1]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上苍削出金芙蓉[2]。九江[3]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4]。
写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详,一说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刚出蜀时,一说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隐居期间。
注释:[1] 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要,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2] 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奇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3]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4] 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译文: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上苍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奇丽景致,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107社日[1]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2],豚栅鸡栖半掩扉[3]。
桑柘影斜[4]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5]归。
墨客简介:
王驾(851~ ?),晚唐墨客,字大用,自号守素师长西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附近。其绝句构思奥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写作背景:
王驾进士及第之后,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此诗作于其归隐之后。
注释:[1] 社日:古代敬拜土神的日子,分为春社和秋社。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演出,并集体欢宴,不但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磨难、得到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以开展娱乐。[2] 鹅湖:在江西省铅山县,一年两稻,故方仲春社日,稻梁已肥。稻梁肥: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粱:古代对粟的优秀品种的通称。[3] “豚栅”句:猪归圈,鸡归巢,家家户户的门还关着,村落民们祭社聚宴还没回来。豚栅(tún zhà),小猪猪圈。鸡栖(qī),鸡舍。对,相对。扉,门。[4] 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这两种树的叶子均可用来养蚕。影斜:树影倾斜,太阳偏西。春社散:春设的聚宴已经散了。[5] 醉人:喝醉酒的人。
译文: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畜生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夕阳西沉,桑柘树林映照出长长的阴影。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来。
108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1]千声随意[2]移,山花红紫树高低[3]。
始知[4]锁向金笼[5]听,不及[6]林间清闲啼。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写作背景:
这是首诗详细创作韶光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至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间;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至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八月间;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注释:[1] 啭:鸟婉转地啼叫。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革。[2]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3] 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或低处。
[4] 始知:现在才知道。[5] 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胜的寓所。[6] 不及:远远比不上。
译文:画眉鸟千啼百啭,随着自己的心意在林间飞动,在那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清闲地穿梭。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清闲啼唱。
109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1]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2]飞花[3]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墨客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师长西席”。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奇迹长进献卓越。
注释:[1] 倚:仗恃,依赖。狂:专横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彷佛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2] 解把:解得,懂得。
[3] 飞花:柳絮。
译文:凌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1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
[唐]韩愈
天街[2]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3]一年春好处,绝胜[4]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5],即[6]无年少逐春心。
凭[7]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墨客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见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措辞,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师长西席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不雅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韶光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注释:[1] 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墨客。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2]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3] 最是:正是。处:时。[4] 绝胜:远远赛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5] 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6] 即:已经。[7] 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译文: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纭,它像酥油般周详而滋润津润,了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散。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时令,远赛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落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111行喷鼻香子
[宋]秦不雅观
树绕村落落。水满坡塘[1]。倚东风、豪兴徜徉[2]。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模糊茅堂。飏[3]青旗、流水桥傍。有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墨客简介:
秦不雅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师长西席。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不雅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出生,动听至深。秦不雅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师长西席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不雅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落、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创作背景:
该词大约作于作者创作早期的熙宁年间,当时作者家居,尚未出仕。在此期间作者也曾写过同类题材的《田居四首》等诗,也曾写过一些学习乡言土语的诗词。
注释:
[1] 陂(bēi)塘:池塘。
[2] 徜(cháng)徉(yáng):自由清闲来回地走动。
[3] 飏(yáng):飞扬,飘扬。青旗:青色的酒幌子。
译文:绿树绕着村落落,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洁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有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112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1],沉醉[2]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3],误入藕花[4]深处。
争渡[5],争渡,惊起一滩鸥鹭[6]。
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韶光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韶光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顾起少时嬉戏的环境,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进步神速,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注释:[1] 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薄暮时候。[2]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3] 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得当的韶光靠后,这里意思是入夜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4] 误入:欠妥心进入。藕花:荷花。[5]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争(zen),若何才能[6] 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嬉戏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幽美的景致中忘却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欠妥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113小重山[1]
[宋]岳飞
昨夜寒蛩[2]不住鸣。惊回千里梦[3],已三更[4]。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5]。白首为功名[6]。旧山[7]松竹老,阻归程。欲将苦处付[8]瑶琴[9]。知音[10]少,弦断有谁听。
墨客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落)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计策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复兴四将之首。岳飞是南宋最精彩的统帅,他重视公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贯串衔接河朔”之谋,主见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相互合营,夹击金军,以收复失落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挡,伤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这首词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忧郁,对屈膝降服佩服派专横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注释:[1] 小重山:词牌名。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高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别的各句高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2] 寒蛩(qióng):秋日的蟋蟀。[3] 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4]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5] 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6] 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落地而建功立业。[7] 旧山:家乡的山。[8] 付:付与。[9] 瑶(yáo)琴:饰以美玉的琴。[10] 知音:比喻心腹,同道。
译文:昨天秋夜的蟋蟀止不住的鸣叫声将我从迢遥的梦境中惊醒,已是三更时分。起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悄悄静没有人声,帘外一轮淡月正朦胧。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已白头。家乡的山上松竹已终年夜变老,无奈媾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苦处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114诉衷情[1]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2],匹马戍[3]梁州。
关河[4]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5]。胡[6]未灭,鬓[7]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8],身老沧洲[9]。
创作背景:
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陆游在西北前哨重镇南郑军中任职,度过了八个多月的戎马生活。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顾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诗词。这首《诉衷情》是个中的一篇。
注释:
[1] 诉衷情:词牌名。[2] 万里觅封侯:奔赴万里外的疆场,探求建功立业的机会。[3] 戍(shù):守边。梁州:治所在南郑。陆游著作中,称其参加四川宣抚使幕府所在地,常杂用 以上地名。[4] 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哨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5] 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6] 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7] 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迈鬓白。[8] 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陲。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哨。[9] 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译文:回顾当年出路似锦为了探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疆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陲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涌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貂裘。胡人还未消灭,鬓边已呈秋霜,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生平谁能预见,原想齐心专心一意抗敌在天山,如今却一辈子老去世于沧洲!
115菩萨蛮[1]·书江西造口[2]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3]下清江[4]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5],可怜[6]无数山[7]。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8],山深闻鹧鸪[9]。
创作背景:
淳熙二、三年(公元1175至1176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常常巡回往来来往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昼夜奔驰的滔滔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1] 菩萨蛮:词牌名。[2] 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3] 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4]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5]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宋都汴京。[6] 可怜:可惜。[7] 无数山:很多座山。[8] 愁余:使我发愁。[9] 鹧鸪:鸟名。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昂首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还是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赍恨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悲鸣。
116思远人[1]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2]秋意晚,千里念行客[3]。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4]。渐写到别来[5],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6]。
墨客简介: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抑扬。一样平常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讴歌。
注释:[1] 思远人:晏几道创调。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选自《小山词》。 [2] 红叶:枫叶。黄花:菊花。[3] 千里念行客:思念千里之外的行客。[4] 就砚旋研墨:眼泪滴到砚中,就用它来研墨。[5] 别来:别后。[6] 红笺:女子写情书的信纸,是赤色的
译文: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惦记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我越失落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点点滴滴,一贯写到离去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117扬子江[1]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2]游,回从[3]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4],不指南方[5]不肯休。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会谈,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单独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写作背景:
文天祥在赣州知州任上,以家产充军资,起兵抗元,入卫临安,不久任右丞相,赴元军会谈被扣留,拘押北行。后脱险南归,率兵抗击元军。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文天祥历北海经长江口南下之时,作《扬子江》一诗述志。
注释:[1] 扬子江:长江在南京一带称扬子江。[2] 北海:这里指北方。[3] 回从:曲意屈服。[4] 磁针石:即指南针。[5] 南方:这里指南宋王朝。
译文:自镇江逃脱,绕道北行,在海上漂流数日,费尽千辛万苦回到扬子江头。我的心就像那一根磁针,不永久指向南方誓不罢休。
118破阵子[1]·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2],梨花掉队清明。池上碧苔[3]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4]轻。巧笑[5]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6]昨宵春梦好,元是目前斗草[7]赢。笑从双脸[8]生。
作者简介: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墨客、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喷鼻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写作背景:
本首词的详细创作韶光不详。古时,每年在春秋时节,人们会两次敬拜地皮神。这两次敬拜地皮神的日子叫春社和秋社。而尤重春社,邻里聚会,非常热闹。古代女子在社日和清明时节可以停滞劳作,做一些斗草、踏青、荡秋千之类的游戏,这首词便是以春社为背景所写。
注释:[1] 破阵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别号《十拍子》。双调六十二字,平韵。[2] 新社:社日是古代祭地皮神的日子,以祈丰收,有春秋两社。新社即春社,韶光在立春后、清明前。[3] 碧苔:碧绿色的苔草。[4] 飞絮:飘荡着的柳絮。[5] 巧笑:形容少女美好的笑颜。逢迎:碰头,相逢。[6] 疑怪:诧异、奇怪。这里是“怪不得”的意思。[7] 斗草:古代妇女的一种游戏,也叫“斗百草”。[8] 双脸:指脸颊。
译文:燕子飞来正遇上社祭之时,梨花落去之后又迎来了清明。几片碧苔点缀着池中净水,树枝掩映下的黄鹂偶尔歌唱两声,随处可见柳絮飘飞。在采桑的路上重逢巧笑着的东邻女伴。正迷惑着她是不是昨晚做了个春宵美梦,原来是本日斗草获得胜利了啊!
双颊不由的浮现出了笑意。
119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1]。寒衣针线密[2],家书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3],不敢叹风尘[4]。
墨客简介: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写作背景:
表达了作者念家,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蒋士铨于年终前夕赶到家中,深感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之情,故有此诗。可谓情真意切,语浅情浓。
注释:[1] 及辰:及时,正遇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2] 寒衣针线密:唐墨客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 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任务,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4] 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译文: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瞥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困难。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流落在外所受的风尘。
120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1],万径[2]人踪[3]灭。孤[4]舟蓑笠[5]翁,独[6]钓寒江雪。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精彩墨客、哲学家、儒学家乃至造诣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由于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造诣均极为精彩,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公元805年—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改造运动,改革很快失落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流放十年。险恶的环境压迫,并没有把他压垮。他把人生的代价和空想志趣,通过诗歌来加以展现。
注释:[1] 绝:无,没有。[2]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3] 人踪:人的脚印。[4] 孤:孤零零。[5] 蓑笠(suō lì):蓑衣和笠帽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6] 独:独自。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清闲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121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1],去世亦为鬼雄[2]。至今思项羽[3],不肯过江东[4]。
创作背景: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兴师变,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途经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注释:[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夸奖开国元勋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 鬼雄:鬼中的英雄。[3] 项羽:秦末时自主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尽。[4]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去世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122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1]灯火五更鸡[2],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3]不知勤学早,白首[4]方悔读书迟。
墨客简介: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精彩书法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写作背景:
颜真卿3岁丧父后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施严格的家庭教诲。他自己也格外自律,逐日勤学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写。
注释:[1] 更:古时夜间打算韶光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2]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3] 黑发:年少期间,指少年。[4] 白首:头发白了,这里指老年。方:才。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韶光。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后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123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1]独自开。遥[2]知不是雪,为[3]有暗香[4]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众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夸奖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善于,且有名作《桂枝喷鼻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众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东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熙宁七年(1074)春,王安石罢相。次年仲春,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意气消沉,放弃了改革,退却撤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之处,遂写下此诗。
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寒冷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由于有梅花的清香传来。
注释:[1] 凌寒:冒着寒冷。[2] 遥:远远地。知:知道。[3] 为(wèi):由于。[4] 暗香:指梅花的清香。
124朝天子[1] ·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2],曲儿小[3]腔儿大。官船[4]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5]。
军听了军愁[6],民听了民怕。哪里[7]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8],只吹的水尽鹅飞罢[9]!
作者简介:
王磐(约1470年~1530年)称为南曲之冠。明代散曲作家、画家,亦通医学。字鸿渐,江苏高邮人。少时薄科举,不应试,生平没有作过官,尽情放肆于山水诗画之间,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正德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民间,作《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著有《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师长西席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
创作背景:
这支曲创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当时宦官当权,在交通要道运河上,他们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墨客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各类恶行,写了这支《朝天子》,借咏喇叭,戳穿宦官的罪过,反应这个期间的社会阴郁现实。
注释:[1] 朝天子:曲牌名。[2] 唢呐:写作“锁呐”,管乐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前接一个喇叭形扩声器。民乐中常用。[3] 曲儿小:(吹的)曲子很短。腔儿大:(吹出的)声音很响。曲儿小腔儿大是喇叭、唢呐的特色。本事 很小、官腔十足是宦官的特色。[4] 官船:官府衙门的船只。乱如麻:形容来往频繁,涌现次数很多。[5] 仗:倚仗,凭借。你:指喇叭、唢呐。抬:抬高。声价:指名誉地位。(宦官虚张声势,声价全靠喇叭来抬。而喇叭其以是能抬声价,又由于它传出的是天子的旨意。矛头所指,更深一层。也暗示其狐假虎威的嘴脸。)[6] 军:指军队。愁:发愁。因受搅扰而怨忿。旧时天子为了加强对军队统帅的掌握,常派宦官监军,以管束军队主座的行动,十分讨厌。[7] 哪里:同“那里”。辨:分辨、分别。甚么:同“什么”,疑问代词。共:和。[8] 眼见的:眼看着。吹翻了这家:意思是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吹伤了那家:使有的人家元气大伤。[9] 水尽鹅飞罢: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家破人亡。这是宦官害民的严重后果。水尽鹅飞,“官船”就不能长久来往,这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警告,比喻家破人亡。
译文:喇叭和唢呐,吹的曲子虽短,声音却很响亮。官船来往频繁乱如麻,全凭借你抬高名誉地位。军队听了军队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哪里会去辨别什么真和假?眼看着使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江水枯竭鹅飞跑,家破人亡啊!
125如梦令
[清]纳兰性德
正是辘轳[1]金井,满砌[2]落花红冷。
骤然[3]一相逢,苦处眼波难定。
谁省,谁省[4]。从此簟纹灯影。
写作背景:
有的论者认为,纳兰除先后娶妻卢氏、官氏外,尚有侍妾一人名沈宛。也有的论者以为,纳兰有表妹,与之曾有婚约,后当选人宫中,但情深不泯,纳兰未人值侍卫时,曾乔装僧人人宫探视,等等。说法不一,但皆认为作者是由于失落去爱人,为表达自己的痛楚相思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注释:[1] 辘轳:井上取水的工具。[2] 砌:台阶。[3] 骤然:溘然地。[4] 省(xing):明白。
译文:天亮了,井台上响起了辘轳声。一夜风雨,满阶落花,凋零中透出一丝冷意。在这样一个清晨,“我”和她蓦然相逢。“我”对她一见钟情,却难以明了她迷离的眼波背后暗藏的苦处。谁能明白?谁能明白呢?从此往后,无论是在簟席上辗转反侧、孤枕难眠之时,还是独对孤灯、辗转徘徊之际,我都会惦记她。
126次[1]石湖书扇韵
[宋]姜夔(kuí)
桥西一曲[2]水通村落,岸阁[3]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4]多处别[5]开门。
作者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墨客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生平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蕴藉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夏,范成大归隐石湖后的第一个生日,姜夔从湖州赶往石湖祝寿。他在看了范成大手中扇子上的题诗往后,作了这首《次石湖书扇韵》来抒发他的感想熏染。范成大的原作题扇诗已佚。
注释:[1] 次: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哀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定最严格的一种,便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石湖:南宋墨客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十里旁边),自号石湖居士。[2] 一曲:水流波折处。[3] 阁:通“搁”。放置,搁置。[4] 藕花:莲花。[5] 别:其余,别有洞天。此句的意思为在那荷花深处,主人别有洞天的开了一个小门。
译文:桥的西头有一条波折的河流通向村落,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那是村落中沉着的池塘漂流出的浮萍。主人家住石湖,外人很少来到这里。原来荷花深处别有洞天,主人在那里开立了自己的门户。
127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天生力,铁石犹存去世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
注释:[1] 混沌(dùn):古代指天下未开辟前的原始状态。这里指未开拓的煤矿。乌金:指煤炭,因黑而有光泽,故名。[2] 阳和:原指阳光和暖。这里借指煤炭蓄藏的热力。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3] 爝(jué)火:小火,火把。浩浩:广大无际貌。[4] 烘炉:大火炉。[5] 鼎彝(yí):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这里兼含两义。鼎,炊具;彝,酒器。元:通“原”,本来。赖:依赖。天生力:煤炭燃烧天生的力量。[6] “铁石”句:意谓当铁石被溶解而化为煤炭的时候,它仍有为人造福之本心。古人误认为煤炭是铁石久埋地下变成的。[7] 苍生:老百姓。
译文:凿开混沌之地层,得到煤炭是乌金。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交谊最深奥深厚。融融燃起之炬火,犹如浩浩之东风。熊熊洪炉之炎火,照破灰沉之夜空。钟鼎彝器之制作,全靠原力之天生。铁石虽然已去世去,仍旧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能吃饱又穿暖。不辞费力与艰巨,走出荒僻之山林。
128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1]时,花市[2]灯如昼[3]。月上[4]柳梢头,人约薄暮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5]去年人,泪湿[6]春衫袖[7]。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多被认为是公元1036年(景祐三年)作者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
注释:[1]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不雅观灯闹夜的民间风尚。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2]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3]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4] 月上:一作“月到”。[5] 见:瞥见。[6] 泪湿:一作“泪满”。[7]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犹如日间。与佳人相约在薄暮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129浣溪沙·春日即事
[宋]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往事即天涯.
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落)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墨客。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生平生平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名贵的丰硕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师长西席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130约客[1]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2],青草池塘处处蛙[3]。有约[4]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5]。
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墨客。
注释:[1]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2] 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时令”,以是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便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高下雨。形容处处都不才雨。[3]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4] 有约:即为邀约朋侪。[5]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彷佛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译文: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已经由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小扣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131无衣
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王[2]于[3]发兵[4],修我戈矛[5]。与子同仇[6]!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7]。王于发兵,修我矛戟[8]。与子偕作[9]!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10]。王于发兵,修我甲兵[11]。与子同业!
注释:
[1] 袍:长衣。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当被。便是今之披风,或名年夜氅。“同袍”是友爱之辞。
[2] 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
[3] 于:语助词,犹“曰”或“聿”。
[4] 发兵:出兵。秦国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开地千里。当时戎族是周的仇敌,和戎人打仗也便是为周王征伐,秦国伐戎一定打起“王命”的旗号。
[5] 戈、矛:都是长柄的兵器,戈平头而旁有枝,矛头尖锐。
[6] 同仇:共同对敌。仇:《吴越春秋》引作“讐”。“讐”与“仇”同义。与子同仇:即是说你的讐敌便是我的讐敌。
[7] 泽:同“襗”亵服,指今之笠衫
[8] 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横直两锋。
[9] 作:起。
[10] 裳:下衣,此指战裙。
[11] 甲兵:铠甲与兵器。
翻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样的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睦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是共同的仇敌!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睦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睦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一同提高!
132短歌行
[三国]曹操
对酒当歌[1],人生几何[2]!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3]。慨当以慷[4],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6]。但为君故,沉吟[7]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9]?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10],枉用相存[11]。契阔谈讌[12],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13],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精彩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天子,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管理想,并反响汉末公民的苦难生活,气概雄伟,年夜方凄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善于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注释:[1]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是对着的意思。[2] 几何:多少。[3] 去日苦多:跟(朝露)比较一样痛楚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4]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冲动大方年夜方。当以,这里“应该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该用冲动大方年夜方(的办法来唱歌)。[5]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6]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1] 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考连绵不断。[7]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虑,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8]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高朋,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鼓:弹。[9]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滞的意思。[10]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11] 枉用相存:驾临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12]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䜩”)。[13]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14]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收受接管人才。
译文:一边饮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须臾即逝,逝去的光阴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年夜方冲动大方,心中的忧闷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由于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高朋。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滞。远方来宾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驾临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相逢谈心宴饮,重温那昔日的恩典。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居住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样平常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至心归顺与我。
133滁州[1]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2]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3]鸣。 春潮[4]带雨晚来急,野渡[5]无人舟自横。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墨客。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长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创作背景:
一样平常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好西涧清幽的景致,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注释:[1] 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 独怜:唯独喜好。幽草:深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3]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4] 春潮:春天的潮汐。[5] 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译文:最是喜好涧边成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清闲地横在水面。
134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1],无限风光[2]尽被占[3]。
采[4]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劳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墨客。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讨厌,以是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统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终极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叛逆后,避乱隐居九西岳,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创作背景: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作者意气消沉,后又瞥见公民辛劳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这可能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缘故原由。
注释:[1] 山尖:山峰。[2] 无限风光:极其美好的风景。[3] 占:霸占,霸占。[4] 采:采纳,这里指采纳花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霸占。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劳,又想让谁品尝喷鼻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