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竹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
这首诗的故事,要从两千年前那个灯火通明的长安城提及……
盛世中的长安城热闹非凡,万家灯火与亭台楼阁交叠在一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这种繁华让人痴恋也让人迷醉。
某处府邸中传来了几声筚篥的腔调,这是一家王公的宴会,阁下坐着一位不起眼的乐师——董庭兰。
筚篥是西域传来的乐器,虽韶光不久,但憨实的音色与高昂的曲调,深的人们喜好。一曲奏罢,众人鼓掌叫好,董庭兰起身,做了个揖,按照往常的规矩,拿了赏钱便退下。
更漏渐移,月光洒在长安城的街道上,安谧又十分祥和。董庭兰推开家门,把筚篥随手扔在一旁,便径直走入琴室。手指在琴弦上拨弄,铿锵又柔和的琴音,透过窗户飘向长安城内。
董庭兰年少痴迷古琴,拜古琴大师学艺,期望成为一代名琴。但后来,唐玄宗与杨贵妃迷恋西域的筚篥,王公贵族们也纷纭效仿天子,当时的乐师都去研讨筚篥。一时之间,竟无人再弹奏古琴。
但董庭兰对古琴十分热爱,宁肯流浪谋生,也不愿意放下对古琴的坚持。不快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现实却是再也没有王孙贵族请他弹奏,身无分文,只能乞讨为生。
无奈,为了柴米油盐,他只好开始考试测验西域乐曲,演奏筚篥,从坊间到茶馆,逐步的便有了名气。
后来董庭兰来到长安,为公子王孙弹奏筚篥,一时之间,名满天下。但他最爱的,依旧是六弦古琴,夜深人静之时,常常独自操琴长叹,期待着那位高山流水的钟子期。
一曲过后,他正要收起古琴,忽然听到打门声……嗒…嗒嗒…
“阁下可是董庭兰董乐师,不才房琯,听闻阁下琴艺高绝,特来欣赏”, 董庭兰在长安多年,知道这位是他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连忙见礼,不敢怠慢。
听琴?长安城内竟还有人喜好琴?董庭兰连忙为房琯弹奏了一曲。
房琯十分欣赏董庭兰,将其请到府中作为来宾。古有伯牙子期,今有房琯庭兰!
两人相见恨晚,时常把酒夜话匆匆膝长谈,房琯也带来几位同样爱琴的人,个中便有高适。
所谓良琴易觅,知音难求,三人高山流水相互唱和,人生倒也好烦懑哉!
可惜彩云易散琉璃脆,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而逃,长安城被叛军盘踞,房琯深知此乃天下兴亡之际,他该当追随天子,共担国难。
那天,他在房外悄悄地听着董庭兰弹奏。他想着,如果没有战乱,或容许以一世长安,琴音中安度余生。
他对下人说,“好生照顾庭兰”,便连夜骑马追上了唐玄宗,玄宗很是冲动,封他为宰相,后来太子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房琯便上书要求率兵收复长安,李亨恩准。
奈何唐军势弱,一场场的战斗都失落败了,节节败退,房琯终于也被人弹劾。他只好称病不朝,一时之间,文武百官对他议论纷纭。
有人弹劾董庭兰,说他奢靡奏乐,让房琯荒废国事,房琯担心董庭兰,入朝辩白,天子因此勃然大怒,一个久不上朝的宰相竟然为了一个乐师御前求情,罢去了他的宰相之职,董庭兰也因此受到牵连,离开长安。
董庭兰知道自己在这儿会让房琯饱受众人非议,以是他只能阔别,自此咫尺天涯,夜雨江湖,终生没有再见房琯……
那年冬天,董庭兰与高适在睢阳相遇。两个爱琴之人经历了战乱离去,经历了江湖夜雨,此刻他乡相逢,可谓百感交集。
六翮飘摇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高适也是屡遭贬谪,常年行走于边塞,虽然造诣了个边塞墨客的名头,但却困顿不已,乃至于此时此刻,连酒钱都拿不起。
两人愁绪千丝万缕,在寒冬时节相逢,如碰着炭火暖衣,相互抚慰。夜里围炉长谈,把酒夜话,酒逢心腹千杯少,诉说着这些年的过往。奈何来日诰日转眼又要离去。
高适在酒馆为董庭兰饯别,董庭兰取出古琴,抚摸着琴弦,弹奏了一曲《胡笳十八拍》,还是当年的那首曲子,琴音袅袅中,他们仿佛回到了旧时的长安,与翻琯一同饮宴,委婉缠绵。
桃李东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熟习的琴曲,一样的琴师,只是曾经的心腹,都已变成了尘凡往事。
表面的天空阴阴沉沉,不见阳光,寒冷的北风呼啸,传来一阵阵哀伤的雁鸣,大雁南去,不知明年的此时可会归来,但至少这位庭兰兄,怕是不会再见了。
董庭兰独身只身迈向了风雪,高适大叫了一声,“小二,拿笔墨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董庭兰将诗卷收好,心中思绪万千,又踏上了漫长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