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秋”字在甲骨文当中,像是一个蟋蟀的样子。

《诗经·豳风·七月》当中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玄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意思是说:七月份的时候,蟋蟀在野外,八月的时候在庭院中,玄月的时候在家里,十月的时候,蟋蟀就钻到我的床下啦!

可见,在商朝,人们就创造了蟋蟀这个在初秋唱歌的小动物,在秋日的活动变革。

秋的读音和最早的写法都与蟋蟀有关涨常识了处暑古诗词

以是用这个象形字来记录这个时令。

而且,“秋”字的读音也是由于蛐蛐的叫声。

后来,由于秋日是禾苗丰收的时令。

以是,秋日的“秋”,加了“禾”字部首,逐步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处暑,是秋日的第二个节气了。
“处”不是正处于的意思,而是“出”的意思。

景象开始逐渐转凉,树叶也逐渐转黄了。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代: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唐代墨客元稹的这首诗,将处暑的“三候”饱含个中。

老鹰开始大量的捕食空中的鸟类,并且会把捕到的猎物放在地上,像是在敬拜一样。

逐渐地觉得到秋意越老越浓了。
(白藏:秋日)

此时,秋风瑟瑟,天高云淡。

农作物开始成熟,不刮风的时候,能听到蟋蟀在草里轻轻的鸣叫。

这样的景象中,还是先别焦急饮酒了。

让我先把琴调试一下,弹奏一曲吧。

《广陵杂咏.其四》

宋代:吴山

怅望遥天羡鸟归,落云深处暑光微。

荒阶渐有虫声出,秋欲来时小雨飞。

宋代的吴山在诗中也描写到了在初秋之时,

云高风清,他望着天边的归鸟,心生倾慕。

夕阳西下,太阳已经没有夏天那般炙热了。

在人迹罕至的台阶下面,蟋蟀肆意地唱着歌。

秋日快要到了,小雨纷纭扬扬的洒落下来。

红墙银杏,这紫禁城最美的景致

《处暑后风雨》

元代: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肃清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都说一场秋雨一层凉。
秋日的一场急雨将夏天的酷热一扫而空。

以是我创造,实在,酷热和清凉的变换,只是少焉的工夫就转变了。

如今,我已经嫌窗纸有缝隙会钻凉风。
拿着扇子,已经没什么用了。

儿子在读《秋声赋》让人想起欧阳修啊!

编者:《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从秋日听到的声音入手,逐渐地看到了山川景物的变革。

实在,秋日,是否凄凉,关键要看自己的心境。

组图:山东日照枫叶如火似霞竹苞松茂

《长江二首》

宋代: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宋代的墨客苏泂在这首诗当中,也提到了境由心造。

刚刚过了处暑,还没三天呢,沁人心脾的凉意已经来了。

这样的景象,万金不换啊。

年纪大了就更知道世事变幻是正常的事。

那棵棵青草当中,都有着无限的禅心。

仙鹤在婆娑起舞,蟋蟀在断断续续的吟唱。

心怀仁心的人是肯定能够龟龄的,那样的心胸,就连深邃的大海也比不上啊。

安徽黄山:“侠”鹭过招新安江

本日和大家分享了4首处暑的古诗词。

里面都不谋而合地提到了那只在初秋鸣叫的小虫:蟋蟀。

有多久没有听过蟋蟀叫了呢?

那蟋蟀的叫声,正是秋日的奏鸣曲。

伴随着“秋”“秋”的叫声,秋日越来越近了。

感谢品读,你的留言和点赞对我很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