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倜傥唐伯虎,笔墨图画点秋喷鼻香。
江山入画情幽远,劳燕分飞水流殇。
唐寅《事茗图卷》
唐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直隶吴县人(今属江苏苏州),吴中四才子之一,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唐寅唐伯虎出生于世商家庭,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成化二十一年,唐寅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名,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唐寅损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贫乏,依赖朋友接济。嘉靖二年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晚年的唐伯虎以卖字画谋生,潦倒穷困,令人唏嘘。
以下便是唐寅唐伯虎写尽悲欢离合的十首佳作。
1、最超脱世俗的诗:《桃花庵歌》
那个曾司理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去世的风骚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沉着的隐居生活。
若我们收拢身心,阔别对名利、物质、世俗的过度追求,心情自然会变得宁静起来,人亦会变得淡然优雅。
虽做官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铸就了朗朗上口的桃花庵歌。
2、最相思情浓的词:《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女子的口吻写相思之情。
如果你尝过相思之苦,定能体会唐寅《一剪梅》的意境。一种被时空折磨得痛楚,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韶光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逐渐消散,人生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度过漫长岁月。
总有韶光也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爱,比如思念。
3、最狂放不羁的诗:《把酒对月歌》
他与李白有着一样的性情,饮酒赋诗,狂放不羁,李白的才华,也让唐伯虎钦佩不已。
李白那敢于唾弃权贵的品质,表明了唐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欲望和唾弃权贵的态度。
末了唐寅又点明一点和李白的不同:“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我虽然不像李白得到天子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了得。
有时候人就这样,人若大略,快乐便会相随;心若诗意,统统皆会美好。
4、最高兴淋漓的诗:《言志》
卖字画为生的生活办法,给他带来了人格的独立,故有感做此诗向众人言志。
我不像羽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贩子,也不做农夫去种田。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人间间作孽得来的钱。
清明净白做人,正正当当谋生。人靠自己生活,灵魂都是安宁的。
5、最机警的诗:《诗赠宁王》
当唐寅察觉到宁王的不轨之心,就有了些“巅狂”。
在宁王府“巅狂”了好一阵子,才被宁王放归。后来,宁王果真造反。
《诗赠宁王》可见唐伯虎的机警。
良知与肃静在我们追求奇迹和爱情的路上,是不可被抛弃的。
6、最缠绵悱恻的诗:《美人对月》
俏丽的女子,夜深了还不睡觉,窗外的梨花中,鸟儿栖息在上面。满怀的苦处不能向他人提及,只能说给上苍明月。
女子的苦处难说,还是唐伯虎的苦处难说?
苦乐自渡,别人难悟。真正难过的时候,我们常常是沉默的,由于这些难过,大概根本无从提及,也无人可诉。
7、最哲理的诗:《一世歌》
没有人不感慨人生苦短,唐伯虎也不例外。
人生短短几十年,除掉幼年和老年,中间的岁月实在有限。
唐寅的《一世歌》真实隧道出了人生的苦短和无常,意在劝诫众人看淡人间的无常与人生的失落意,不要为外境所束缚,尽可能使人生过得洒脱清闲。
然而生活便是这样,痛并快乐着。好的坏的我们都收下吧,然后一声不响,连续生活。
8、最具人间烟火的诗:《开门七件事》
不论你是王孙公子,还是平民百姓,人间烟火必不可少。
而靠卖字画谋生的唐寅的烟火缺并不好过,但他依然乐不雅观,以看梅花作结,让人颇为安慰。
每天都要为自己找一个溫柔安定的力量,一株梅花、一壶清茶、一本书、一场闲步,这样就以为自己变温顺安定,这个天下也变得更可爱了。
9、最无奈伤感的诗:《贫士吟》
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妻子儿女都挨着饿,可是老天像是在戏耍他一样,扇子一贯都卖不出去,靠字画谋生,确实困难。
唐伯虎说,自己诗画作得不好,可没想到,到头来,要靠这个谋生。
每个人都不随意马虎,纵然是风骚才子唐伯虎,也要面对生活。
人到了中年,每天一睁开眼,创造身边全是须要依赖你的人,却没有一个你能依赖的人。
10、最无奈心伤的诗:《临终诗》
品尝了世间的温暖与心伤,末了,吟出这首《临终歌》:活在阳间,迟早有散的那一天,去世归地府又有何不同?阳间和地府是那么相似,就当漂流在异域吧。
不论选择了若何的人生,只要尽力地收受接管生活所授予自己的统统,让每一分、每一秒都不留遗憾,这样就足够了。
唐寅《秋风纨扇图》
满月面庞柳叶眉,杏目樱嘴胆鼻垂。
秋风吹拂春颜老,唯剩丛竹湖石陪。
写在末了
唐寅唐伯虎的生平是坎坷的,晚年的放达,是他对物质与精神、主不雅观与客不雅观、灵与肉的思考。 他自己作的一首诗最能解释这点:
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
我不认你,你却要认我;
我少不得你,你却少得我;
你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