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五百年前,古人与友分别,情真意切,别有一番风味。没有朋友圈的点赞,却有诗词相赠,字字珠玑,句句含情。长亭外,古道边,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不像现在,可能发个定位,就算告别。
送别,历来是文人骚客们吟咏良多,在不断求真、求情、求意的过程中常作常新的题材。面对不可回返的流水,人们总是抱以光阴流逝中所有美好事物一去不再的无奈与遗憾。“逝者如此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如此,“自是人成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又何尝不是如此?昔日或许无妨,别人或许无妨,然行人不可听,别时不可听。只因送别的忧情,本就无法承受这潺潺水声惹起的无边之愁。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701-761,一说699-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代著名墨客、画家。诗佛这首送别没有忧伤,只有识破生活实质之后的坦然,彷佛是为朋侪送别,也彷佛是为自己送别。经历过繁华,经历过战乱,才明白那山间的一溪云,才是归处。既然人生不得意,为何不向山水间找寻答案呢,饮完酒,便骑着白马向山间走去,谁也不必问归路,且看那飘荡着的白云吧。平淡从容的送别,没有歇斯底里的不舍,也没有苦口婆心的嘱托,更没有男人间壮志豪情的鼓励,只有平淡的几句话,却蕴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这便是高人啊。
这首诗感情自然朴拙,措辞明朗,不假雕饰,具有一种淳厚深厚之美。尤其末了两句,高步瀛谓其“妙远”《唐宋诗举要》这种“妙远”除了指诗中情思无限外,彷佛还含有一种穷尽世理,领悟超妙之意。嵇康诗中有“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送秀才入军》句,既写情又寄理,一片玄机,只在心解。王维以“白云无尽时”作结,此意亦颇同嵇康,不惟以写景来表情说理,更在于从中表现出心灵的体悟,这也便是它含蕴无限,言说不尽的关键所在。这种写法是技巧,也是一种纯自然的无技巧。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唐•王勃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唐汝询《唐诗解》:“烟升月转,见话别之久;亭掩夜寒,觉悄然无人。”黄叔灿《唐诗笺注》:“‘寂寞’句根首句,‘江山’句顶次句。‘寒’字妙,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评解】
只以“离亭掩”三字点题,别意均融入夜色中,结句“寒”字更传出客去悲惨情怀,极弯曲委婉之妙。
赠江客
白居易
江柳影寒新雨地,塞鸿声急欲霜天。
愁君独向沙头宿,水绕芦花月满船。
【解读】本诗写于江州,江客当是墨客的朋友,这是一首赠别诗。首两句写送别的环境,正是一个秋日即将来临的日子,景物凄清而空旷。后两句写人,想象朋侪今夜将独宿沙头的情景。“愁君独向沙头宿”,一个“愁”字深刻表达出墨客对江客的情意。“水绕芦花月满船”,写得非常详细清晰,在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江客也是一定含愁无眠吧。越是在风清月白的夜晚,旅人越会思念自己的亲友。
《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东风。
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去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依依不舍的心意,以是,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墨客伤春叹别之情。
南浦别
唐/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转头。
在南浦悲惨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转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拜别吧,不要再转头了。
采桑子·光阴只解催人老
宋.晏殊
光阴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光阴只知道催人老去,不理解人间间的多情,你看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点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怀烦恼。昨夜,急匆匆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月色惨淡,朦朦胧胧,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如诗歌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犹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的长轴山水画,形象瑰丽。“随”“入”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流动之感,营造了一种开阔豪放的意境。首联是总叙,陈述墨客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颔联、颈联写渡荆门时所见美景,墨客细致入微地刻画了长江江面开阔、两岸平旷的景致,在自然美中融进了墨客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情绪。尾联紧扣诗题中的“送别”,与开头两句写墨客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
送别唐朝:杜牧溪边杨柳色参差,攀折年年赠别离。一片风帆望已极,三湘烟水返何时?多缘去棹将愁远,犹倚危亭欲下迟。莫殢羽觞闲过日,碧云深处是佳期。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精彩的墨客、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不雅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不雅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终极官居中书舍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涯流。
此诗是作者在黄鹤楼送别朋侪孟浩然时所作。孟浩然大李白十余岁,李白出蜀,孟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墨客,也深得李白敬佩,故李白有“吾爱孟役夫,风骚天下闻”的诗句。时逢开元盛世,烟花三月,地活着界名楼,两位风骚洒脱的朋友的离去本身就带有一种浪漫的诗意,作者以黄鹤楼上所见长江的浩瀚景致为衬托,抒发对朋侪的深厚友情。
《暮春浐水送别》
[唐代]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韩琮,生卒不祥,于唐宣宗时出为湖南不雅观察使,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之后,唐宣宗不但不派兵声援,支持韩琮消灭叛将,反而指派右金吾将军蔡袭代韩为湖南不雅观察使,把韩琮逐臣抛弃。此后失落官,无闻。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朋侪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墨客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去处,风景每生愁。客散上苍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去,使幽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赠苏布告
杜审言
知君布告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和亲友分离的时候,写诗送别,是古代文士的一种生活习气。诗中两用布告一词,含义不同。诗题的布告是一种职称,唐制,元帅及节度使都有掌布告一人,主管文书事情,布告即其简称。诗句的布告,是指写作文书。汉末阮瑀为曹操担当这种事情,才思敏捷。曹丕在《与吴质书》曾夸奖说:“元瑜(瑀字)布告翩翩,致足乐也。”即以鸟飞得轻快来比喻阮的才思,诗句便是用的这句针言。
诗以赞颂对方的才能起笔。这位姓苏的大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赞颂的方面,而这里只突出“布告本翩翩”这一点,是诗的主题所规定的,由于他这时正要到北边去担当某一个节度使的文书事情。朔边即北边。从戎即参军。节度使府是军事机关,以是去作布告也可以称为从戎。
晚泊湘江怀故人
刘长卿
天涯片云去,遥指帝乡忆。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扁舟宿何处,落日羡归翼。万里无端人,江鸥不相识。
点评:送别忆旧可能是诗词中篇帽最大的部分,许多人正是从交情中得到生活的勇气。究其缘故原由,人是生活在人与人组成的网络中,当一个人被生活中的意外,人生中的挫折击倒在地时,总须要人伸脱手来拉一把,站出来说一些温暖的的话语,使被侮辱被危害者不倒于屁滚尿流,失落去提高的力量。巴金说:“我们不是单靠小米活着。”诚然,精神的食粮让人不放弃自己,而朋侪交情便是主要的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如今,这首诗让我们再次领略到慰籍的力量。
弘一法师(李叔同)圆寂前写下32字“诗偈”,比《送别》更值得去参悟《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深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歌词通篇用白描手腕,紧扣主题,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它的审美效应,就在“酒尽梦寒”的无言中回荡不已。李叔同的作品充满了哲人的聪慧、忧思和悲悯,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虑。李叔同圆寂前,他留下了两份手书,分别寄给夏丏尊和刘质平。手书里,写的是同样的32字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人活世上,就得面对越来越多的离去。心腹是我们人生的参与者,一起走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正是彼此对彼此的至心,彼此对彼此的懂得,才换来了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心腹,从来不在拥挤的人海,而在心间。由于彼此懂得,以是心怀感激;由于彼此眷恋,以是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