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华的一部《芙蓉镇》,便是十年年夜难前后的聚焦镜。
我并不理解这个时期,但我以为自己有必要去窥看一下父辈经历过的动荡时候。
那是上一代中国人如何也抹不掉、刮不去的烙印,数不清的人都在这个时期中承受着苦难,或是在统统归于沉着后暗自神伤。
如作者在全文开头的自序:“唱一曲严厉的村落庄牧歌。
”是的,岁月如歌,但那个回荡着精神冲击的岁月该是一首如何的曲子呢?作者将各段迥然不同的旋律编在这几个人身上: 

 倔强敏慧但红颜命薄的“芙蓉姐”胡玉音,相信劳动致富、木讷寡言的屠户黎桂桂,由于自身难保而背叛自己、背叛胡玉音的大队布告黎满庚,对现实无可奈何、只有“醉眼看世情”的北方大兵谷燕山,装疯卖傻却从未疑惑真理必胜的“秦癫子”秦书田,心狠手辣乃至有点生理变态的“运动闯将”李国喷鼻香,好吃

《芙蓉镇》的构造自有其特殊之处。
作者将全文分成四章,个中每章七个小节:1963年的“山镇风尚画”,交代了时期背景与人物性情;1964年的“山镇人啊”,文革即将展开,芙蓉镇一派山雨欲来之势;1969年的“街巷深处”,描写了文革之中芙蓉镇的改头换脸;1979年的“今春民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雨过天晴,年夜大好人终有好报。
构造编排犬牙相制,经纬编织,但亦十全十美,井井有条.不堪回顾的十年年夜难,是中国史上又一次对文化、对知识盲目的践踏,多少作家学者,多少君子义士,受到精神及至肉体上的伤害。
值得光彩的是,还有一部《芙蓉镇》,具备了历史的批驳力和文学的影响力,将这个动荡的年代娓娓道来,留给对新一代中国人的警钟和鞭策。

读古华的芙蓉镇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