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别称西神、金匮、梁溪,个中又以梁溪最为有名。
梁溪河,古称西溪。它是流经无锡市的一条主要河流,源出无锡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故无锡因河而名,亦称“梁溪”。
无锡城西有河名“梁溪”
关于“梁溪”名称的由来,我国早期著名的地方志书《吴地记》、《无锡志》中皆有记载。《吴地记》载:“古溪极狭,南北朝梁大同年(公元535-546)重浚,故号‘梁溪’,南北长三十里。”而元代王仁辅著《无锡志》“梁溪”条款记载则要详尽些:“梁溪,即梁清溪,距州城(当时无锡曾升州)西四十丈,阔十丈,深三丈,源发惠山之泉,入溪为南北流。其南绕惠山西南三十里,自小渲淹西流,出浦岭、独山二门入太湖。”
民间关于梁溪河名的由来,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说是因东汉文人梁鸿偕妻孟光曾隐居于此而得名。这个梁鸿,便是著名的历史典故“举案齐眉”里的男主人公。然而,传说毕竟是短缺考据的。
于“梁溪河”的范围,地方志书《太湖备考·卷二》描述的比较明确:“锡惠诸山泉聚为梁溪;梁溪自县西门太保墩分运河流,下西定桥;西南行至仙女墩,分而南为中桥河;又西南行,分而为小渲、大渲;又西南行而溪流尽入太湖。”
寄畅园一景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仲春十七日,乾隆二次南巡游惠山时赋诗一首,现镌于锡惠名胜区御碑亭内石碑朝西一壁——
九陇重寻惠山寺,梁溪遐忆大同年。
可知色相非常住,惟有林泉镇自然。
所喜青春方入画,底劳白足试参禅。
听松庵静竹炉洁,便与烹云池汲圆。
乾隆“梁溪遐忆大同年”之句,有力佐证了梁溪河开挖的年代和历史背景。
无锡八景之一“梁溪晓月”
此后,无锡之景、之桥、之人,以“梁溪”命之,借“梁溪”抒怀,便不胜列举了。
隋炀帝杨广大业年(公605-618),无锡城始建西门桥,其横跨梁溪河,就曾叫过梁清桥、梁溪桥和清溪桥。
西水墩古戏台
明代永乐年间,无锡县学教谕李湛将梁溪河靠近城西的一段景致定名为“梁溪晓月”。它与锡山晴云、太湖春涨、龙山九峰、黉宫古桧、惠山名泉、泰伯遗祠和南禅宝塔并称无锡八景。李湛还以“梁溪晓月”为题做诗一首——
西溪几曲环西城,城头斜月澹朝晴。
金波光摇碧玉碎,银蟾影浸玻璃明。
双河北接流脉运,雉堞楼台眼中见。
五里桥东曙色分,微茫烟树连芳甸。
无锡城西,梁溪河一衣带水,惠山近在咫尺,又有太保墩二分月色。太保墩即西水墩,在西水关外,为梁溪河中的一个小岛。李湛笔下的“梁溪晓月”波光潋滟,位列无锡八景,不枉此名。
清 《梁溪诗钞》顾光旭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集、书斋、雅号、旧居以“梁溪”命名的征象也挺多。比如北宋名相李纲生于无锡长于梁溪河边,自称“梁溪居士”,并有诗集《梁溪集》问世;南宋大墨客尤袤建有别业,名“乐溪居”; 明代谏臣顾可久在西水关外筑有别业“清溪庄”,并撰有《清溪庄遗集》;清代顾光旭和周有壬分别编纂无锡本邑文人诗集《梁溪诗钞》和《梁溪文钞》。
锡著名画家胡汀鹭从前的山水画作中,最著名的便是《梁溪八景》。
梁溪河上的一桩公案
清嘉庆年间,发生在梁溪河的一桩公案震撼无锡城乡,波及京都。这便是一讼39年的“支浩明陷冤显应桥”事宜。
明清以来,西门太保墩有座木板桥,叫显应桥。显应桥下梁溪河水奔流不息,维系着无锡南郊和西北乡的水利灌溉。乾隆四十九年(1784),时任吏部尚书的无锡人邹炳泰和一些豪绅为了不使孔庙前的束带河因在干旱年份河水减少乃至断流影响风水,在显应桥下筑了一道“显应坝”,使梁溪河水从西水墩南侧转流入运河和束带河,但此举却给无锡西北乡农田的排灌造成了影响。两年后无锡大旱,西北诸乡农田稻禾干枯,农人哀求开通显应桥下堤坝,但因受到豪绅阻挡,开坝未成。
显应桥,1956年摄。
这时候,一个叫支浩明的人站了出来。支浩明即支阿凤,无锡钱桥村落夫氏,为抗旱救灾,为民请命,为开通显应坝与官府和权势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结果却蒙冤下狱,饱受严刑折磨。
镇江金山寺义僧觉慧、即当年因显应坝事宜被参革的无锡县吏杨杰闻讯后,立即相约支阿凤之子支履中晋京告状。两人一起叫卖“朝报”,风餐露宿地走到京城,立即上刑部大堂击鼓鸣冤,轰动京城。几经坎坷,支阿凤终于沉冤得雪,一筑36年之久的显应坝终获开通。
这桩公案也因此成清末奇案中的一桩,1957年还被改编成锡剧。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
江南好,真个到梁溪。一幅云林高士画,数行泉石故人题。还似梦游非。
这是康熙年间,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所作清词《梦江南》。
公元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玄月末至十一月末,大内侍卫纳兰性德跟从圣驾第一次巡幸江南,先后到达南京、苏州、无锡、扬州、镇江等地,写下了《梦江南》组词,这是个中的第五阙。
实在,这并非纳兰性德首次在诗作中提及“梁溪”,早在他随康熙下江南前,就曾在其词作《临江仙·寄严荪友》中提到过“梁溪”——
别后闲情何所寄,初莺早雁相思。如今干瘪异当时,飘零苦处,残月落花知。
生小不知江上路,分明却到梁溪。匆匆刚欲话分携,喷鼻香消梦冷,窗白一声鸡。
严荪友即严绳孙,无锡人,为纳兰志趣相投的好友。康熙十八年授翰林院反省,参与编修《明史》,不久充日讲官,迁右中允,又不久即告别官宦,回归故里,韬匮藏珠,以字画著述终老。
《临江仙·寄严荪友》表达了纳兰思念好友却不得见的惆怅之情。如果说此词是纳兰未见江南梦梁溪,那么《梦江南》中的“梁溪”则是实实在在的身临其境了。
如此各类各样,虽不敷以完诉“梁溪”,但可见无锡别称“梁溪”之名历史脉络清晰,文化秘闻足称深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