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一日一诗词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昂首试望南山岭。

【题解】

此首七言古诗,写少室山雪后初晴,墨客送友王宁远行时所作。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王宁:生毕业绩不详。

【注释】

⑴少室众峰:《河南通志·山川上·河南府》:“少室山,在登封县西十七里,一名季室,见《山海经注》,一名负黍山,有负黍城在其南。
周围方百里,上有三十六峰。

⑵几峰别:谓众峰中有几峰更为奇异。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主峰玉寨山1500多米,为嵩山最高峰。
别:格外不同。

⑶隔城半山:指为城所隔,只能见到半山。
隔城:有城郭阻隔。

⑷过景:落日余辉。

⑸不可道:妙不可言。
难为容:难以形容其状。

⑹切切:象声词,形容声音稍微、悲惨、急匆匆。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墨客先写少室的雪景清新新奇,侧重于山峰晴雪景象的描述,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以及送别双方的行动,画出了一幅诗味浓醇、山峰奇丽银装素裹的晴雪图。
后写送别王宁,主客惜别之情,表现了墨客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情。

“少室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一峰雪。
”勾勒出少室山错落有致的浩瀚山峰,展示出雪后初晴的独特景致。
少室山以其三十六峰,各具特色,个中包括“九顶莲花砦”和“旗、鼓、剑、印、钟”五峰,还有素有盛名的“少室晴雪”,被誉为嵩山八景之一。

然而,墨客并非专注于描述少室山峰的互异形态,而是关注少室山雪后的独特美景。
在雪后初晴的时候,少室山众峰呈现出互异的景象。
有些山峰因阳光的照耀而积雪融化,显现出青翠秀美的原貌;而其他一些山峰则依然披着银装,被白雪覆盖,与日光的映照下呈现出红装素裹的俏丽姿态。
墨客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出少室山峰的个性,更在细节中表示出众峰同异,各具特点的景不雅观。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这两句诗犹如墨客站在高处,俯瞰少室诸峰的雪景。
然而,这两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墨客在城中了望少室诸峰。
由于城墙的遮挡,只能看到山的上半部,而这半山上繁茂的青松苍翠挺立,成千上万的树影交相照映。
而周围的山峦则叠叠重重,都被白雪覆盖,呈现出朴素的素色,青翠和白雪相互映衬,山峰在银装素裹中展现出婉约的美。

“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前面的几句描述了少室诸峰雪后初晴的宁静之美,而这两句则展现了其动态之美。
夕阳的余辉倾斜地照在山峰上,那红光如画笔般涂抹,将山峰逐一点染,使其颜色不断变幻,难以形容其奇异残酷;同时,山巅漂浮着片片白云,山峰在云雾环抱中一直改变形态,生气盎然,姿态互异。
墨客通过博识的描述,将少室诸峰的景象表现得维妙维肖,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留下一些空间,让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想熏染这幅动态的壮丽画面。

“行人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昂首试望南山岭。
”雪后初晴的少室山,虽然宁静秀美,引人玩赏,但是送别朋侪,心情烦闷,北风切切,寒气逼人,墨客心中一时涌起无限惆怅之情。
这两句是全诗的一个迁移转变。
少室诸峰,雪后初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本来该当和朋侪同赏佳景,但又不得不分别。
墨客与王宁浮桥上依依惜别,王宁逐渐走远了,墨客还伫立在桥上,昂首试望朋侪王宁在南岭中的身影。
“试望”,恰切地表现出墨客望不到了还在望,希望能多看几眼好友身影的惜别心情。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展望弗及,泣涕如雨。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涯流。
”都是写送别时伫立了望行人渐去身影的情景,有异曲同工之妙。

#探求热爱表达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