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出生于乾隆五十七年,等他终年夜时,“康乾盛世”已经结束,他复苏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因而他大胆地批驳清朝腐烂的统治,大声地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

我们熟习龚自珍,自然是由于他的《己亥杂诗》中第一百二十五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实际上,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龚自珍早在20岁时,就写过一首词,并在该词里表达了他的少年年夜志、自傲、抱负,这首词便是《湘月》,下面先请阅读全诗:

《湘月·天风吹我》 龚自珍

龚自珍20岁时作的这首词道出少年年夜志和幻想实为不世出之奇才

序: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真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顾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喷鼻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嘉庆十七年(1812年),龚自珍当时刚刚二十岁。
这一年四月,龚自珍陪同母亲到苏州看望外祖父段玉裁,并在舅家与表妹段美贞结为夫妻。
同年夏天,龚自珍携新婚夫人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杭州,泛舟西湖时,作了这首《湘月》以抒怀。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真清丽”,起始三句,气势伟大,姿态超迈。
龚自珍不说自己出生于杭州,却说自己是被天风吹落于此,但西湖清丽的风景令他满意。
这三句,将龚自珍的自命不凡、高视阔步、超凡绝俗写出,一种豪迈飞扬的气概,跃然纸上。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顾苍茫天涯”这两句,龚自珍说自己曾是京城中一个客居的弱冠少年,在回顾往事时有无限的苍凉迷茫,对应起始三句,用来说他是天上的谪仙,胸襟广、目光远,所思者大。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三句,充分显示了龚自珍凌驾统统的壮志豪情,他不会像汉初的樊哙本以屠狗为事,后又为了功名而从军,也不会像稷放学者邹奭那样追求对文章的精雕细琢,自己对功名和文名是不屑一顾的。

不过,龚自珍这番心比天高的志向抱负,凡人是不会懂得,因而他又说出“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是啊,我那位被埋在西湖边的老乡南朝齐国名伶苏小小在地下有知,也会嘲笑我这不是好的人生存划。
阅尽人间的苏小小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多说了。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喷鼻香草,顿惹清愁起”,下片开始写西湖之景,接下来的“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分别化用曹植的《洛神赋》“罗袜生尘”之典,苏轼的《前赤壁赋》“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之句。

“何处觅”、“予怀孤寄”,龚自珍未能看到空想的归宿所在,满腔情怀也不知道该向何处倾诉。

龚自珍这首词写到此处,已由豪迈转入孤独,又由孤独而入忧闷与惆怅。
经此几番情绪迁移转变,终于唤出了全篇的名句:“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一箫一剑,包蕴了多少失落望和希望、痛楚和愉快;抚起箫、挥起剑,这两样的滋味,令龚自珍为之销魂,比较之下,功名、文名的“两般春梦”算不得什么,就让它们随着橹声而飘荡在云水之间吧!

这首《湘月》词,通盘道出了少年龚自珍的年夜志、抱负和自傲、自大,是龚自珍词作里的代表之作。
个中核心的吹箫、说剑二句,尤为后人所称道。

龚自珍生平的行事,也可以用“吹箫”、“说剑”来形容。
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因屡屡戳穿时弊,触动时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因而他毅然辞官南归,后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